博文
(2017-09-02 17:14:45)
一對於自己不能控製的事情,不要焦慮,不要自擾。這是我的生活信條。比如道路堵塞,汽車不走,飛機停航。。。比如春去秋來,生老病死,鬥轉星移。。。比如希拉裏要摔跟頭,特朗普要砌長城,金三胖要放鞭炮。。。任何這些事情,你急也沒用,那麽急什麽呢?所以當聽說颶風哈維要來的時候,我很淡定:要來來好了,我又不能把它拽回去!再說我是經曆過05年Rita,08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7-10 18:44:10)
國家,愛她的什麽?(一)探本究源,家是古代大夫的屬地,國是王侯的封疆。所以有百乘之家,千乘之國。國和家是戰爭勝利者利益分配的最高形式。封國建家,從夏商周到秦到清,從亞洲到歐洲,形式上有異,本質上無二。人類史就是一部資源爭奪史分配史。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智人從動物中走到食物鏈的頂端,不光要從別的動物嘴裏搶東西吃,也要從同類的嘴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0-19 20:49:54)
一 人性的題目無疑是極大的題目。探尋人性的源脈就像尋找空間的邊緣或時間的始末一樣,是一件十分虛渺、無望的事情----曹雪芹稱之為"劫"。出於這樣的想法,我大可以抱定一個"故妄思之,故妄言之,故妄聽之"的潑皮態度,拒一切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們於千裏之外----那些都不在我的興趣和能力範圍內。 人性的源來始末,大概脫不開"人"的來曆。有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0-19 20:15:47)

十、回到德國 我們一個多星期前從德國中南部離開,現在從西南角回到德國。這裏已經是Alps山脈的北麵,屬於黑森林地區。玩過了瑞士山區,我們沒有必要花時間到山裏去,而是直接來到黑森林北端的巴登-巴登市。 黑森林多溫泉浴,而巴登-巴登差不多可以譯成“洗澡之都”的意思,是一百多年前歐洲貴族們度假的地方。最有名的一是羅馬浴場(Friedrichsbad),不分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10-19 20:04:02)

八、在白雲間尋找綠水 喜歡也好,失望也罷,19號就要離開意大利了。米蘭就不去了吧,那裏大概是意大利為數不多的還有人在努力工作的地方。歐洲第三大教堂,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錯過就錯過了吧。 Como湖邊的Como小鎮,打個尖,算是掃了一眼。 離開Como,就離開了意大利。似乎有一點不舍:每個人大概都在想,難道意大利就是如此而已? 進入瑞士,不過十分鍾的時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10-19 19:17:20)

七、心碎威尼斯 意大利行程的安排,一直是一件糾結的事情。八月的意國是挺熱的。但威尼斯的浪漫,和佛羅倫薩(那個被徐誌摩叫作翡冷翠的地方),實在太吸引人。而且,愛享受的意大利人應該有很多美食吧?而且,如果那幾天正好涼快了呢? 於是不僅決定去意大利,而且把兩晚加到三晚。 有人說,意大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車到Veron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0-19 18:36:27)

六、德國的城堡 德國到處都是城堡。我們13號離開法蘭克福到Wuzburg。Wuzburg王宮前有廣場,後有花園。外觀簡明,裏麵有很多頂畫和壁畫。宮殿裏麵一般都不允許照相。
-
-
-
午飯在Juliusspital的Weinstube餐館。典型的後院餐廳,典型的德國菜。
-
放棄了走鄉間小路的計劃,從7號公路直接去羅騰堡。羅德堡老城裏麵都是石級路。教堂、鍾樓以外,民居很有特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10-19 18:24:34)

2013年,買了一輛奔馳車,美國付款,德國取車。一家三口加上從中國來的兩個侄女,在歐洲開車玩了兩個星期。 一、關於旅遊 為了遊有所值,行前買了一摞旅遊書,讀了很多介紹。最實用的還是RickSteves的德、意、瑞導遊書。臨行之前,裝好電子版,以便途中使用。 這樣的旅行,很像按圖索驥,缺少驚喜的感覺----至少對安排行程的人來講是如此。 一個理想的、能夠給人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8-13 12:08:10)
一選擇是關乎取舍的問題。關乎義與利,功與仁的取舍。關乎一己與他人、眼前與長遠的取舍。關乎先天與後天、動物性與文化性的取舍。選擇與其是自覺的行為,不如說更多是對置身的世界的適應,是尋找個人價值在人群中的平衡位置。選擇因此常受周遭人群的製約。人必須在約束中作出選擇。彼時,你體會到自由、無拘束的選擇是何其珍貴。我們用心作感性的選擇,用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11-12 13:15:32)


在落日的餘暉中,飛機離開浦東機場,向著大洋的彼岸飛去。
這次回國,是為了看望三年未見的家人、師長。用我蜻蜓點水式的孝道,去感受老年生活中的種種承受,且在不經意間,近距離地觀看了一代中學生近乎煉獄般的讀書方式,驚詫於生命中何以有如此重重的承受,我們又是為了什麽而擔當這許多。

看望導師照例安排在返美的最後一天。事先電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