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冰封泰晤士河給little creature David Copperfield 1個機會.

(2007-08-20 08:02:17) 下一個
       Dickens是世界上最能體會童年痛苦的作者之一,他借Pip之口說,大人永遠不明白小孩的世界,因為它很小,
所以大人不以為意加給小孩的屈辱、痛苦,——更多的時候,大人完全沒有察覺他加以了屈辱、痛苦,
——在小孩的小小世界裏,是非常巨大的。                        

       坐在客廳裏看 大衛科波菲爾的下半部.BBC非常擅長於將本土作家的文學巨著改編成電影.多年以前 央視在午夜向中國觀眾播放了該片的前半部,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就是天才,小丹尼爾的光彩使我們同這部作品的距離更近了,但同時也使我們和整部電影更遠了.
        多年以後我有幸看到作品的下半部,幾乎要懷疑作品本身是不是也是這樣虎頭蛇尾的.
 
青年大衛的扮演者是個沒有靈魂的演員,他作為孩子的那種動人的品質蕩然無存,
那個楚楚可憐的 little creature從底層生活的夾縫裏爬出來,堅韌地、 冷靜地、 乖巧伶俐地、 不失尊嚴地活下來.
而這一切在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接觸到良好的階級以後蕩然無存了!當我在看見他時,他已經變成一個目光呆滯,盲目自信,莽撞無知的傻小子.OH 我忘記了, 如同畫外音所說的 他想當一個作家.

       於是傻青年大衛抽身變成了一個旁觀者,他像欣賞一幅油畫一樣欣賞她的妻子,她巴黎式浮華亮麗的青春點然了他.就這麽簡單,一個視覺的衝擊瞬間解放了他的欲望.我還沒有明白這個妻子哪一點會使他一生都不感到厭倦的時候,她們的第一個孩子就流產了,然後她就像一束鮮花匆匆地步入了凋零的境地.直到她閉上孩子一樣天真的眼睛,我都還沒有搞明白,什麽讓他們相愛..?
 
     我承認我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在屏幕上不斷切換的場景裏,在光影的變換中昏昏沉沉的做了許多希奇古怪的夢.大衛是個令人感到乏味的青年.總是那樣毫無貢獻的站在朋友們跌宕起伏的生活之中,並且從他的眼睛裏看起來的生活都是失真的,誇張的荒誕的.但我從沒有聽說 狄更斯屬於荒誕派.
       猶裏莫名奇妙的垮台了.病態、 猥瑣、 自慚形穢而又野心勃勃的的紅頭發猶裏被簡單的定義為一個光明生活裏的壞蛋.並且很快就垮台了,甚至沒有勞煩正麵角色動一下腦袋,他的醜行就敗露了.這都是毫無懸念的生活的陰影部分.
 
社會的黑暗啊,似乎連文學都這樣封殺一個卑微的小人物,他出場的唯一價值就是證明他永無勝機.
而那個挫敗他的力量比他本身卑鄙得多 .(編劇和演員給了我著些錯覺 )
 
比起大衛的塑造者,扮演猶裏的演員表現出了很好的才華和感悟 .
      劇中的大衛非常樂於同他的窮朋友們保持親密的聯係,同時費力的解讀著他們的生活 ,或者根本就是漠不關心的.
品質,所有那些底層人的品質,在鏡頭裏看來都失去了真實感,所有的一切都像牆上的影子一樣無足輕重.大衛究竟是瀏覽過還是根本就是在臆想和杜撰?
      我一覺醒來,影片仍沒有結束的跡象.我已經厭煩那個毫無智慧的演員和他扮演的白癡大衛了.
他本身似乎從大工業時代悲慘的背景裏獨立脫身了,破產 、流浪、 放逐、 瘟疫、 工業品、 資本 都好像同他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轉而成為別人的悲劇與喜劇.
      電影的發展以及對時間的要求導致它逐漸的不能置身於大時代裏,
我們再沒有看見空氣裏的煤渣、 霧都的大霧、 結冰的泰晤士河、 工廠和蒸汽機 是如何影響自耕農或佃農的人生.
      這是個遺憾. 
      對於表現“David Copperfield”這種沒有中心事件(主人公更多是作為一個觀察者)、時間跨度很長的故事,
要使觀眾真正享受作品的偉大,一類人寄希望於電視劇,我會找個時間去讀原著.
 
是的..
----給大衛一個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