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霍亂時期的愛情--《The Painted Veil》

(2007-06-29 21:45:29) 下一個

英國紳士的風度在電影中不時能看到。 2005 年的電影《不朽的園丁》中, Ralph Fiennes 扮演的英國外交官跟女朋友一起進房間,他說,“請你走在前麵。”(You lead the way。)聽起來,他們準備出門看歌劇,其實呢,他們立即就要上床。在新電影《麵紗》中, Edward Norton 扮演的英國微生物學家沃爾特擰動了自家臥室的把手,但並沒有破門而入,雖然他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紅杏出牆。這一幕發生在 1920 年代的上海, 五卅慘案前後 。

紳士風度不等於超越嫉妒,然後根除報複的念頭,做個聖人,他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宣泄而已。在嫉妒的時候,沃爾特特別發揮了自己的專業技能。為了懲罰妻子基蒂的不忠,沃爾特裹挾著她一起去了中國內地的霍亂災區。他說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幫助那裏的人民抗病救災。

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從上海去內地已經相當不容易。沃爾特設法進一步放大苦難,他選擇了最艱難的路線。夏天在中國南方長途跋涉,即使有人抬著轎子,對英國淑女基蒂來說也是非人的折磨。所以,她隻好依靠浮想聯翩來排遣煩惱。通過一組閃回,我們知道了為什麽基蒂和沃爾特的婚姻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這原本就是一段無愛的婚姻。因為來自家庭的壓力,基蒂才會嫁給沃爾特,隨著他去上海。無愛婚姻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婚外情。找了個乏味的書蟲做丈夫,妻子很容易被一點點輕鬆愉快吸引。外交官查理隻是在看京劇的時候開了個玩笑,基蒂就情不自禁,立即自我解放。她倒不是那種隻需要婚外情的女人,她渴望新生。但除了基蒂自己,所有其他人包括電影觀眾都知道,查理隻需要找樂,他不可能滿足基蒂的期望。

紳士沃爾特別無選擇。他去霍亂災區,似乎在懲罰妻子,其實形同自殺。很有趣,兩人都有豁出去的勇氣。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基蒂讓保姆端上沙拉,沃爾特勸阻,在流行病災區吃生菜離尋死其實不太遠。但基蒂不在意,那裏的生活給她生不如死的感覺。接下來沃爾特奪過沙拉碗,以大無畏的精神陪斬。婚姻有它冷酷的一麵 --- 當愛情耗盡的時候。

這部電影根據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改編。毛姆的本意不在於表現無愛的婚姻,他說的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救贖的故事。專業人士沃爾特除了對微生物感興趣,其他方麵乏善可陳。然而,在霍亂流行的特殊環境下,他的智慧、勇氣、決斷力都獲得了表現的機會。基蒂看到了丈夫的美德,而這個世界上的災難也擴充了她的視野。鋼琴、舞蹈、社交圈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淑女投入到教會的慈善事業中,她徹底醒悟過來,對丈夫、對生活有了全新體驗。

我在網上查詢這部電影的中文名,結果意外地發現,這部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奇差。怎麽會這樣呢?我特別喜歡這部片子,因為它包括了一部優秀電影的主要元素。扮演基蒂的女演員 Naomi Watts 多好啊,奔四十去的女人仍然如此美麗,超凡脫俗。電影外景都在中國拍攝,將 Naomi 放進桂林山水,還有比這更理想的組合麽?文質彬彬的 Edward Norton 也是藝術片愛好者最喜歡的男演員之一。另外,主題也包括中國目前熱衷的話題,比如婚外情。

毛姆編的小說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在風雲激蕩的大背景下,兩個英國人在中國獲得了新生。 雖然故事發生在 1920 年代,但並沒有多麽遙遠。年輕時候接受的曆史教育告訴我,應該永遠記住那個苦難深重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這部片子的背景正好在那個時候。從電影中,我看到英國這樣的帝國主義究竟以怎樣的方式進入中國。《麵紗》中的英國扮演三位一體的角色:槍炮、教堂和顯微鏡。他們的槍炮製造了 五卅慘案,激起國人強烈的民族情緒;他們的教堂幫助窮人和孤兒,同時過於熱心地傳播基督的福音;沃爾特用顯微鏡幫助中國人,愛心中卻也摻雜著個人恩怨。

這部電影豐富了我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認識,原來教堂裏不全是“水鴨子”那樣的間諜,也有全心幫助受難者的修女。殖民者並不都是麵目猙獰,他們中間也有和善仁慈者。也不是每一個殖民者都武裝到牙齒,他們也有脆弱的情感,他們並沒有更強健的生命力。沃爾特沒能夠活著離開災區,他死於霍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胖子的媽媽 回複 悄悄話 非常非常棒的影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