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電郵

打造海外華語多媒體電子旗艦,凸現文化藝術學術高度,觀照漢文化視角,建立首家新移民華裔看美國原始資料檔案館和補充對話體係
正文

f26-60年代人的性與政治--頤和園性癮症者餘紅

(2008-03-31 13:08:34) 下一個
多影視熱評,電視采訪短片
http://blog.sina.com.cn/yisuli 

60年代人的性與政治--頤和園性癮症者餘紅

提示: 有關鍵情節透露

  新浪竟1刪再刪此文?《頤》3月在美藝術院線發行.餘讓周結紮.DVD字幕嚴重錯譯成circumcise.這2件事差太遠.婁須找個好英文助手.婁燁電影沒說清-略讀過他和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對談,覺他根本沒搞懂自己到底塑造了個什麽樣角色.餘紅是sexual addiction患者.
   我們這代人被稱作680---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學。
photo_01.jpg
  
   中國幾千年尊老愛幼的傳統讓我們陷入尷尬,我們既沒老,也不再幼。我們成熟了沒有?那天晚上,我剛做過一次成熟度的自我檢測:倒一杯廉價的橙汁味Smirnoff伏特加,兌點冰塊,坐下來,看婁燁的電影《頤和園》。
  
  在酒精的作用下,我非常不成熟,至少不算成熟的觀眾。
  電影開始不久,婁燁用一組鏡頭呈現80年代後期中國的大學生活,背景音樂用了羅大佑的《青春舞曲》---“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這樣的畫麵,這樣的音樂,瞬時就已經全部稀釋掉多年積累起來的一點成熟。我無法用習慣的方式解構電影,什麽故事結構、導演手法、鏡頭語言、音響效果,全都置之腦後,唯一能做的事情是盯著屏幕回憶,回到20年前,將自己小鳥期的生活與電影中的小鳥們一一對照。
  
   感謝婁燁,在此以前,從來沒有導演將680一代人由大學時期到今天的生活展開成長長的電影畫卷。
   片中的生活細節還原得不錯,我們就是那樣的穿著打扮,聽著那些音樂,在擁擠簡陋的學生宿舍裏過著煙酒不分家的生活;打撲克,也打麻將;背誦一些從來也沒明白過的詩,泰戈爾、聶魯達;懶得翻教材,讀《藝術哲學原理》。
  
   第二天早上起來,衝了杯咖啡,趁神智比較清楚的時候,我看了第二遍。仍然很感謝婁燁,但等我恢複常態,從故事結構、導演手法、鏡頭語言、音響效果等角度來分析《頤和園》的時候,我發現,電影中有太多遺憾。
   從表麵上看,婁燁幹得不錯,影調控製很有功力,肩扛和手持攝影機拍攝,鏡頭貼著生活,加上大量的跳接剪輯,強化了動感,貌似新浪潮中戈達德的Breathless。
  
   主角餘紅來自吉林與朝鮮交界處的圖們,她是個東北姑娘。
  母親早逝,父親開雜貨店,店內斑駁的牆上貼著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的畫像。餘紅1987年考進北清大學---婁燁將北大和清華合到了一塊,臨行前將身體交給青梅竹馬的玩伴小軍。
   餘紅在電影中的第一場性愛戲就這樣在露天完成,以後的多場戲發生在大學宿舍高低床的下鋪、有婦之夫家的床上、甚至條件最差的餐館洗手間。從性愛造型上說,雖然沒有李安設計的高難度二人組合,但姿態足夠豐富,性愛戲的數量更遠超《色,戒》。
  
   電影將餘紅的性探索分成兩部分:大學期間和畢業以後。
  我們有幸體驗到她不懈的追求曆程,因為她留下了大量日記。每到人生中的關鍵時刻,她都將感受寫下來。
  在舞廳裏,同學周偉出現在她的視線中。後來,他們去了頤和園,在昆明湖邊散步,劃船---1980年代最浪漫的談情說愛方式。
  全片中唯一的一組溫暖、飽和的鏡頭用在了這裏,婁燁當然希望觀眾感受到愛,但他沒告訴觀眾兩人談了些什麽。
  
  如果沒有一段又一段畫外音,我們很難跟上故事的發展。
  畫外音來自餘紅,她告訴自己的日記:“他的確是我一直在心裏想遇見的那個人,好象我一直在等待著他的出現,等待跟他相遇,在今天,願望變成眼前的現實,可是我又害怕這個人的出現,因為我害怕隨之而來的危險…”。一見鍾情時的矛盾和兩難籠罩著她的一生。
   隨後,兩人之間愛恨交織,互相折騰,你跟其他小夥子睡,我就另外找姑娘。
  
  餘紅隻比我晚一年進大學,我們生活在同樣的時代。比起前輩來,毫無疑問,680這代人在打破性禁忌方麵取得過一些進步,隻是比較起80後、90後的狂飆突進來,我們那點事真不值一提。哪一代人都有青春衝動甚至動物凶猛的時候,但在1980年代,激素分泌產生的焦慮經由政治釋放得更多。
  我們談論的話題自然包括剛到中國不久的弗洛伊德理論,但最讓大家熱血沸騰的,還是戈爾巴喬夫、《改革與新思維》、美國理念、三權分立。
   我們以相當深入的方式關心政治:戈爾巴喬夫如何利用黨內的改革派來平衡保守派?宣傳部長雅科夫列夫最近又說了些什麽?主管農業的利加喬夫怎麽回應的?葉利欽在建築部過得是否如意?蘇聯的今天也許就是我們的明天,大家腦子裏塞滿類似政治幻想。
  
   餘紅腦子裏塞滿性幻想。女同學專注於個人生活,這符合男女有別的自然規律,但周偉呢?
   周偉在幹嗎?除了跟餘紅編織愛與恨的情網,我沒發現他在幹什麽正經事。電影中偶爾有人談政治,說長城和柏林牆有可比之處,但主講不是周偉。
  電影看過兩遍以後,不管清醒的時候還是在酒精影響下,我都沒能發現周偉靠什麽讓餘紅產生強烈、不可遏製的性幻想。
  
  餘紅不能代表680一代人,她太特殊。很少有觀眾會不喜歡她,演員郝蕾對角色的闡釋也非常好。婁燁用模糊的電視新聞鏡頭來概括時代的變遷,餘紅用漂泊親曆中國的發展。
  她去過深圳,然後到武漢,接著前往重慶,最後落腳在北京---秦皇島高速公路邊的一個加油站。
  動蕩的生活中,她的性幻覺始終保持著灼熱。大學的時候,她教會同學自慰,輕易和剛認識的男生上高低床;
  性幻想的灼燒下,她隻有躺到幹涸的泳池裏,才能稍稍平靜下來;
  在武漢,她和卡拉OK認識的男人上床,同時反思法律與道德;
  她也能和單位收發室的工人好上,並因他而墮胎。
  
  所有這些混亂中,隻有一點特別清楚,周偉持續出現。
  餘紅經常在日記裏與他對話,“周偉,為什麽我總是急於同你們,我的男孩子們做那件事?這是因為,隻有在那件事的進行中,你們才懂得我是善良的。我試過多少種辦法,可最後還是確定了這個極為特殊、直截了當的方式。我已經一勞永逸地使2個或3個異性了解我,理解了我的善良和仁慈。”
  
   這樣的一個好姑娘,有多少男人希望給她幸福?如果不能直接給他幸福,至少也相信她會幸福?可是,她亂糟糟的生活與任何善意的期待都構成強烈反差。
  我希望為每一個角色的行為找到動機,為每一個人的命運找到解釋,餘紅怎麽了?
  
   婁燁在電影中沒有說清楚;網上能找到他和北京電影學院崔衛平的對談,略讀過後,我覺得他根本沒搞懂自己在電影中到底塑造出了一個什麽樣的角色。餘紅是sexual addiction患者。唯其如此,我才能稍稍平靜下來,勉強接受婁燁給餘紅安排的命運。
  
   在心理治療領域,國內的理論研究水平不高,臨床上更是任重道遠。
  用百度搜索sexual addiction,竟然僅有一處中文內容。這個心理疾病可以譯成“性癮症”,有不少英文材料來解釋其成因、症狀、病理表現和後果。餘紅的生活狀態不能說處處符合病理描述,但相當接近。
  
   既然不具備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婁燁怎麽可以成功地塑造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性癮症患者的形象?巧合。他有一些生活原型,隻要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藝術表現手段,結構出《頤和園》的故事並不難。
   沒人可以輕視婁燁的才華,但他的種種缺陷,通過這部作品也一覽無餘,比如故事架構混亂、人物安排缺少邏輯性、情節銜接粗枝大葉等等。
  
   另外,電影導演沒必要掌握英語,但在國內沒有多少拍片機會的情況下,婁燁應該找個英文好的助手,這樣才可以避免《頤和園》中的嚴重錯誤。在學生宿舍裏,兩人歡娛過後,餘紅告訴周偉,你應該結紮,這樣就不會害我。美國發行的DVD字幕上,結紮譯成circumcise。這兩件事情差得很遠。
  
  
  前一篇:
  一個中國人怎樣將一個肯尼亞人培養成美國的田徑世界冠軍?
  
  標簽:頤和園 婁燁 娛樂

傲慢與偏見 2008-03-16 09:46:22
   恭喜!
  您這篇博文在圈子“感動的電影”由“傲慢與偏見”加為精華博文!
  來自圈子:[感動的電影]

  yisuli
  2008-03-16 11:10:34
  就這麽篇文章,新浪竟然一再被刪,不知道為什麽。

  藝術原理
  2008-03-16 19:09:28
  
  記得是某人女友的枕邊書吧那時
  

 underbaby
  2008-03-16 21:22:44
  看來我得去下載,隻看過蘇州河和紫蝴蝶

2008-03-17 11:39:33 小米

  嗬嗬,完美的不是電影

  新浪網友2008-03-17 13:45:34
  我發現做的久了
  真的會存在勃起性功能障礙

  花開無聲2008-03-18 18:00:43
  
    哦,原來是這樣

  komy 2008-03-18 10:20:21
   "就這麽篇文章,竟然一再被刪,不知道為什麽"
  大概是因為這部電影在國內被禁的緣故。

  jane 2008-03-18 22:43:22
  做愛時那本書是V·C·奧爾德裏奇《藝術哲學》.哈哈看來大家都記得?198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美學譯文叢書

  陽光燦爛 2008-03-19 00:14:33
  竟然還有刪除的事?不可思議!難道我們還在20世紀60年代?


2008-03-19 05:58:28 ggwu

    ggwu 2008-03-19 02:03:56
    地下六尺six feet under裏麵的女主角就是個典型的sexual addiction
  
  到最後我實在不忍心看了

2008-03-25 03:29:00 泥巴

  我個人的理解是:“餘虹”是指代我們680這一代人,“周偉”即是我們當初的理想。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或許就可以明了“不管清醒的時候還是在酒精影響下,我都沒能發現周偉靠什麽讓餘紅產生強烈、不可遏製的性幻想”了————難道我們說得清當年的追求何以讓我們為她癡狂麽?
  
  這樣,或許我們就可以想象周偉去德國、南巡、柏林牆的倒塌……這些事在我們(餘虹)心中是什麽感覺了。
  
  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當周偉不知不覺回到中國的時候,為何他與餘虹的結尾是那樣的了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