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以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這些地方連成一片,用一個統一的名稱叫做:印度。英國女王為印度女皇,英國曆屆君主均以“印度皇帝”之頭銜統治印度。 在英國殖民者的強力壓製下,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幾十個民族基本相安無事。 二戰以後,英國國力衰弱,無力支撐起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於是放手讓印度獨立。 當時這一地區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最大的族群,兩者宗教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甚至連種族也不同。印度人占大多數,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人是少數,主要信奉伊斯蘭教。按照英國人的計劃,獨立後的印度仍然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但以真納為領導的穆斯林族群擔心會被印度人欺負,於是強烈主張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離成兩個國家。 結果是在兩國的獨立過程中,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逃往伊斯蘭教徒地區,而伊斯蘭教地區的印度教徒則逃往印度教徒地區。此番種族大遷移中產生了數千萬的難民,不少地區引發了大混亂,期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衝突,暴動,屠殺和報複。按照最保守的估計,至少有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印巴兩國由此結怨,此後的幾十年裏共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時至今日,兩國還經常在邊境爆發武裝衝突。
每年的8月14日是巴基斯坦獨立日,8月15日是印度獨立日; 印巴兩國在美國的移民們每年都要舉行慶祝遊行。盡管在美國統計局的數據中,這兩國的移民都屬於“亞裔人口”, 但印度裔在美國有超過500萬人口,他們在政治,經濟和科技方麵成就明顯;而巴基斯坦裔在美國總共隻有50萬人左右,在各方麵的影響力都無法和印度裔相比。
印巴兩國之間的長期怨恨,造成兩國在海外的移民之間也老死不相往來。美國大大小小的公司裏,雇傭了印度族裔,一般不會再雇傭巴基斯坦族裔,反之亦然,避免因此發生糾紛。 半年前我到迪拜去旅遊,當地的中資公司也是采用這一政策:印巴兩國的勞工隻能聘請一種,否則會引起問題。紐約市政府也是如此,將印巴兩個民族的遊行分開在兩個周日舉行。我以前在電視上曾看到印巴兩國在邊境換崗時劍拔弩張的誇張表演,這次在紐約街頭也期望看到巴基斯坦族裔在遊行時的誇張表演。
但實際場景令我失望, 巴基斯坦獨立日的慶祝遊行顯得冷冷清清,參加的人數看上去不超過三百人,隻有一兩個表演團隊;而前一周印度裔的遊行人數至少有上萬人,各種表演團隊至少有二三十個。 又由於族群人數太少,能提供的選票也少,沒有任何當地政客參與遊行;倒是紐約市的警察樂隊一如既往地為每一個族群的遊行開道,這次也不例外。在服飾上,印度裔是五彩繽紛,以紅色為主;而巴基斯坦裔則以綠色為主,略顯單調。 我總的感覺是,印度裔的遊行是在顯示民族自豪感,而巴基斯坦裔的遊行似乎隻在刷存在感。 但無論如何,在紐約這個多民族共存地區,作為少數族裔,存在感還是必須顯示的。
--------------------------
這不是事實,在我工作過的不下7,8個公司(從巨型公司到微型公司)裏都有印度族裔和巴基斯坦族裔的同事,而且是同組,他們相安無事。我現在上班的組裏就有兩個巴基斯坦族裔的同事,大概六,七個烙印,屁事沒有。個人覺得美國人民和美國公司氛圍比較成熟,把工作與私人的事分得比較清楚,曾經有個同事,離開後別人告訴我他是極端的種族主義分子,他去了一個三K黨勢力很強的州。我很吃驚,我的工作原來經常與他交接,從來沒有在工作過程中感覺有種族主義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