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一提到加拿大,總會聯想到寬廣的土地、宜居的環境和包容的社會。加拿大不僅是新移民夢寐以求的目的地,也是許多公民世代安居的家園。然而,最新的人口遷移數據卻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實: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正在“用腳投票”,離開自己熟悉的國土,前往海外尋找新生活。這一趨勢,被網絡語匯簡潔地概括為——“潤”。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共有 106,134人永久離開加拿大。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紀錄,更是自1967年以來的最高值。當年的移出人口是108,462人。換言之,2024年見證了加拿大人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出走潮。
進入2025年,這股勢頭非但沒有減緩,反而進一步加劇。僅在第一季度,就有 27,086人離境,創下曆年來所有Q1的最高紀錄。這一數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比上一季度更是高出10.4%。短短三個月,數萬人作出了離開家園的決定,這並非孤立的現象,而是趨勢的延續與強化。
資料來源:加拿大統計局:Table: 17-10-0040-01 (formerly CANSIM 051-0037)
從地理分布來看,加拿大的“潤”潮具有鮮明的地區特征。
安大略省是最突出的代表。2024年,安省有 50,680人離境,幾乎占全國移出人數的一半(48%)。而安省的人口雖大,卻僅占全國的39%。換句話說,安省居民離境的比例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這不僅僅是“大省人口基數大”的結果,而是一種顯著的不成比例現象。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這種差距進一步擴大。僅三個月時間,安省就貢獻了全國超過一半的離境人口,刷新了曆年同期紀錄。
緊隨其後的,是 卑詩省 和 阿爾伯塔省。這兩個省份的移出比例同樣高於其人口占比。2024年,卑詩省人口占全國的13.8%,卻貢獻了18.5%的離境人數;阿省人口占11.9%,離境卻占12.9%。
相比之下,魁北克則顯得“穩固”得多。作為人口占比接近22%的大省,2024年魁省的離境人口不足全國總數的13%,在各省中離境比例最低。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趨勢依然延續:魁北克居民僅占全國離境人口的10%。
這些數字表明,離開的人並非隨機分布,而是集中於安省及西部經濟活躍省份。這背後既折射出房價、就業、生活壓力的差異,也可能與社會氛圍和文化選擇相關。
加拿大一直以來都是移民大國,甚至可以說是“以移民立國”。它張開雙臂迎接來自全球的新移民。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本地居民選擇離開時,不禁讓人追問:是什麽驅動他們遠走他鄉?
專家指出,加拿大人出走並無單一原因,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生活成本與住房危機:高房價與高租金長期壓迫家庭開支。對很多年輕人而言,買房幾乎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就業與收入差距:雖然加拿大就業市場總體穩定,但部分專業人才在海外能獲得更高的收入與發展機會。
氣候與環境因素: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在部分地區帶來了不確定性。
政治與社會氛圍:部分人對本國政治走向、社會分裂或製度運行感到失望,選擇以“離開”來表達態度。
從宏觀來看,這既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與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體現,也折射出加拿大國內經濟與社會困境的某種寫照。
在中文語境裏,“潤”原本是“潤學”的縮寫,意為“潤出去”——以移民或長期居留的方式到海外尋求發展與庇護。這一詞匯如今被引入加拿大語境,頗具諷刺意味。加拿大曾經是很多國家民眾眼中的“潤學終點”,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把“潤”作為自己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離開的人群未必都是出於絕望。有些人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與教育機會,有些人則是希望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當這種個體選擇匯聚成數據曲線時,便形成了對社會的集體反饋:加拿大的某些結構性問題,正在驅使一部分公民主動尋找替代方案。
離開加拿大的人究竟去了哪裏?雖然統計局數據尚未完全披露,但傳統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及亞洲部分經濟活躍國家,往往是加拿大人移居的首選。地理便利、語言相通、經濟機會,是主要原因。
然而,無論目的地在哪裏,值得關注的是:他們離開的同時,加拿大依然在大規模吸納來自世界的新移民。這種“進”與“出”的同時存在,或許會在未來重塑加拿大的人口結構與社會生態。
加拿大人“潤”的浪潮,也許並不意味著大規模的“逃離”,但它的象征意義不容忽視。一個以移民吸引力著稱的國家,如今正麵臨本國居民前所未有的外流,這無疑對政策製定者敲響了警鍾。
高房價、生活壓力、機會分布不均……這些都是促使人們離開的現實動力。如果不能緩解這些結構性問題,加拿大可能會在未來繼續麵對“來的人多,走的人也多”的雙重挑戰。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用離開的腳步,書寫屬於自己的新篇章。對於他們而言,夢想的舞台可能已不在楓葉之國,而在世界的另一端。而留給加拿大的問題是:如何讓“留下”重新成為一個值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