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美國主導的貿易戰到處構築壁壘,世界經濟正麵臨自由貿易與製裁貿易的對決。加拿大這樣一個高度依賴貿易的國家,不僅麵臨前所未有的打擊和挑戰,也正在經曆生死存亡的抉擇與涅槃。
貿易自古以來就是加拿大的命脈。早在1867年建國之前,原住民與早期定居者已就魚類、皮毛等產品進行交換。隨著時間推移,貿易在國內及全球範圍內不斷發展。如今,貿易在加拿大經濟中占比高達67%。
加拿大堅定支持自由貿易。目前已與51個國家簽署15項貿易協定,幾乎覆蓋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二。在七國集團(G7)中,加拿大是唯一與其他所有成員國均簽有貿易協定的國家,這使加拿大企業能夠觸達全球15億消費者。
然而,如今加拿大貿易正麵臨嚴重威脅,源於特朗普的新關稅政策。2025年1月重返總統職位後,特朗普向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發動貿易戰。2025年3月,他對加拿大出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能源產品10%)。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多次威脅要將加拿大“吞並”為美國第51個州。隨後,2025年4月2日,他對全球185個國家施加“對等關稅”製裁,正式開啟了一場全球貿易戰。
這場貿易戰震撼金融市場,席卷全球各地。如今,世界各國屏息觀望——美國正在將自由貿易推向貿易限製。對於加拿大而言,這正是重新審視既有貿易關係、保障未來繁榮的關鍵時刻。
貿易為何如此重要?貿易是經濟增長、繁榮與全球聯結的關鍵。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與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研究了貿易如何使各國專注於自身優勢,獲得無法自主生產的商品,並推動創新。
本質上,貿易之所以高效,在於專業化與比較優勢——通過輸出本國強項、進口所需資源,各國均可受益。
那麽,加拿大在貿易中具有哪些專業化與比較優勢?早在建國之前,原住民通過捕魚和狩獵維係生計;歐洲定居者隨後帶來了皮毛與魚類貿易,將這片土地與世界連接。正是這些早期產業構成了加拿大經濟的基礎。直至今日,自然資源仍是其最大貿易優勢。
自然資源對加拿大經濟有多重要?從森林、漁業,到石油、天然氣與礦產,加拿大自然資源不僅創造就業、帶來收入,更支撐著全國各地社區。2024年,農林漁業、采礦及油氣領域的出口額達2690億元,占加拿大全部出口額7200億元的37%。
自由貿易是指跨越國界買賣商品與服務時,不征收額外稅費或附加限製;而各國為保護本國產業設置稅費與壁壘時,即為保護主義。
加拿大的貿易政策始終著眼於為本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打開海外市場,強化關鍵貿易關係,同時尋求新機遇,並確保貿易成果惠及全體國民。受經濟波動、政治變化與全球趨勢影響,加拿大常常在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之間搖擺。
早期國家政策以保護主義為主導。1867年建國後,加拿大希望培育本土產業,減少對外國商品的依賴。1879年,由保守黨總理約翰·A·麥克唐納推出的《國家政策》,包括維持高額進口關稅、建設橫貫全國的鐵路以及推動西部移民等措施,促使貿易由南北(與美國)轉向東西(國內)。
不過,加拿大並非一直拒絕自由貿易。1854至1866年的“互惠條約”允許與美國之間無關稅貿易自然資源。條約到期後,加拿大又回歸了數十年的保護主義。20世紀中期,加拿大開始轉向自由貿易。經濟大蕭條和二戰之後,各國渴望經濟合作。加拿大參與創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1947年),推動全球貿易壁壘下降。1965年,加拿大與美國簽署《汽車協定》,實現汽車及零部件免關稅貿易,開啟兩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20世紀80至90年代,加拿大全麵擁抱自由貿易,拓展市場並吸引外資。關鍵協議包括:
這些協議標誌著加拿大從保護主義徹底轉向自由貿易。
近年來,加拿大積極將視野拓展至美國之外,與全球主要夥伴簽署新協議,以增強企業觸達市場的能力,應對經濟變化。關鍵協定包括:
盡管這些協定為加拿大經濟注入增長活力,也帶來挑戰,如保護本土文化(影視、音樂)免被外來內容淹沒,以及確保貿易夥伴遵守公平工資與環境標準。加拿大的策略是在捍衛工人、產業和環境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自由貿易。
總體來看,加拿大的貿易政策經曆了從保護、自主發展到全麵開放的演變。盡管圍繞自由貿易的討論依舊激烈,但貿易對加拿大經濟與未來增長依然至關重要。
許多加拿大人既熱情又務實地認識到,自由貿易並非萬能。當我們回顧貿易政策曆史,便能看到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之間的不斷博弈。
雖然自由貿易確實帶來諸多經濟好處——如出口增加、就業提升與接觸新市場——但也引發了對本土產業衰退、收入不平等和環境惡化的擔憂。
批評者認為,像NAFTA、CETA這樣的協定多數惠及大型企業,犧牲了工人和小企業的利益;他們還指出,這些協議在爭端解決中往往由國際仲裁機製而非法院處理,削弱了國家主權。
而自由貿易支持者則強調其帶來的經濟增長與競爭力提升。他們認為,加拿大是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依靠貿易實現繁榮,無法退回保護主義懷抱。
這種分歧也常體現在選舉中。1988年的聯邦大選便是典型實例。當時,總理布賴恩·穆爾羅尼領導的保守黨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遭到自由黨和新民主黨的反對。自由黨領袖約翰·特納擔憂協定將使加拿大“美國化”。最終,穆爾羅尼政府以多數優勢在1988年10月1日選舉中勝出,獲得169席多數,自由貿易協定於1989年1月1日生效。
根據2022年大衛·科萊托(David Coletto)的民調分析,加拿大人對加美自由貿易的態度經曆了從反對到支持的明顯轉變(圖表略)。
加拿大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並支持自由貿易協定(FTA)。加拿大政府在2022年的一項研究中,對自由貿易協定及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計量經濟學結果指出:
“有充分證據表明,自由貿易協定具有創造貿易的作用,並發揮了其預期效應。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項目顯著推動了加拿大與協定夥伴國之間的貿易增長,其增長幅度超過了與非協定國家的貿易增長。”
報告還指出,不同自由貿易協定對貿易增長的貢獻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加智自由貿易協定》(CCFTA)使加拿大與智利雙邊貿易增長速度比無協定情況下快12.2%;《加哥自由貿易協定》(CCoFTA)則使加拿大與哥倫比亞之間的貿易增長平均快了5.8%至7.9%。
此外,與哥斯達黎加、秘魯、韓國、烏克蘭及美墨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均在加拿大出口與進口兩方麵促進了雙邊貿易增長(圖表略)。
所有這些發現表明,自由貿易協定作為製度性工具,確實在促進貿易方麵發揮了作用。對加拿大而言,在某些情況下成效顯著,在其他情況下則有限。這也說明,影響貿易關係和績效的因素不僅僅是協定本身,還有諸多變量在起作用。
信任與特殊關係是貿易成功的關鍵。過去,加拿大通常在對英或對美貿易中享有較好的市場準入,但從未能同時兼得。然而,通過多邊協議如《關貿總協定》(GATT)和《美墨加協定》(CUSMA),加拿大終於實現了同時進入這兩個關鍵市場的理想局麵。
然而,近期的全球變局打破了這一理想。加拿大第24任總理、自由黨領袖馬克·卡尼在一次視頻講話中直言不諱地指出:
“如今的全球經濟,與昨日已經完全不同。”
他接著說:
“自二戰以來,加拿大一直依賴一個以美國為支柱的全球貿易體係。雖然這個體係並不完美,但幾十年來確實為我們國家帶來了繁榮。而如今,這個體係已經結束。我們與美國日益加深的經濟一體化關係已經結束。美國肩負全球經濟領導責任、締結建立在信任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聯盟、倡導自由開放貿易的八十年時代,已經結束。”
他連續三個“已經結束”的聲明,道出了一個核心真理:信任破裂,貿易就會崩潰。正如那句名言所說:“信任需要數十年建立,隻需一瞬破裂,卻要用一生去修複。”
麵對特朗普的關稅,許多加拿大人感到必須團結一致。一種廣受歡迎的回應方式是:“支持加拿大製造!”於是,從超市到酒類專賣店,從“美式咖啡”到“加式咖啡”,人們正用錢包投票。
不過,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經濟愛國主義需要付出代價。一項2025年的調查顯示:在相同價格下,75%至100%的加拿大消費者在所有價格層級中都會選擇加拿大產品。但如果加拿大產品貴10%,選擇率明顯下降——當商品價格為10加元時為79%,100加元時為69%,1000加元時降至52%。若價格溢價提高至20%,選擇率進一步下降:10加元時為68%,100加元時為51%,1000加元時僅45%。
調查還發現,選擇加拿大商品的消費者不僅受價格影響,更受原則與身份認同驅動。價值觀與情感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盡管有些人為了省錢會改變選擇,但也有不少人願意為支持本國產品付出更多。
該報告總結道:“在當今經濟中,愛國主義有時確實代價高昂,但對許多加拿大人而言,這依然值得。”——一個加拿大人,選擇站在加拿大一邊。
加拿大人不隻是消費者——我們也是國家的建設者。
我們知道,美國總統可能會像對烏克蘭總統說的那樣:“你們手上沒牌。”的確,我們或許並非握有所謂“王牌”,但我們有建設更強大加拿大的工具。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最大的財富其實是我們的人民。
在曆史的長河中,來自不同背景的加拿大人憑借技能與創造力,共同塑造了這個國家。以下是兩個典型例子:
第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建設聯結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19世紀80年代,數千名華工冒著極大危險,在落基山脈修建了鐵路最艱險的一段。這不僅是一條鐵路,更是一條將加拿大從東岸連到西岸的動脈,促成全國貿易,加強國家防禦,凝聚了國家認同。
如果沒有這些工人,會怎樣?曆史學家一致認為:就不會有這條鐵路。而沒有這條鐵路,會怎樣?加拿大可能始終處於分裂狀態。曆史證明,每一記錘響、每一顆釘子,都是移民工人構築今天加拿大的重要一環。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菲沙河沿岸的無名英雄。在列治文斯蒂文斯頓造船廠舊址博物館,一座保存完好的“華工宿舍”佇立在水邊。其中,一條展覽橫幅寫道:
“華工曾占罐頭廠生產線工人總數的90%,工資通常僅為白人同工的一半。若沒有華工的體力勞動,加拿大的罐頭產業不可能在初期生存下來。”
這段話揭示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華工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漁業與罐頭產業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他們的辛勤、堅韌、靈活與不怕吃苦,是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沒有這些華工,漁業與罐頭產業可能早已難以為繼,相應的就業崗位也不複存在。漁業與罐頭產業如此,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亦然。
王牌欺人,工具築路,人民建國。
加拿大人或許應感謝特朗普——是他促使我們重新思考貿易關係,是他迫使我們重新選擇貿易夥伴,是他讓我們更加團結,並推動國家涅槃重生,邁向未來繁榮。
我們的貿易政策已經從過去的保護主義逐步轉向現代自由貿易協議。盡管關於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爭論從未停止,加拿大總體上選擇了自由貿易,以保障經濟穩定。
但這種選擇也帶來了挑戰:加拿大必須在處理全球貿易複雜性的同時,應對新的地緣政治重構,並傾聽人民的憂慮。
最終,自由貿易或保護主義並非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而在於如何處理獨立與平衡。加拿大的曆史告訴我們,成功的貿易政策需要靈活應變、適應變化,同時在全球合作與本國利益之間尋求共贏。
最忌諱的是,一方麵對特朗普針對加拿大的製裁貿易義憤填膺,另一方麵又以同樣邏輯對其他貿易夥伴揮起保護主義大棒——製裁這裏,製裁那裏。這不是平衡,而是雙標。
麵對聯結緊密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加拿大必須持續探索,實現這種自我與自主的平衡,建設一個更偉大的加拿大。
參考文獻:
【1】Some authors argue that Canada was a product of free trade. For example, Fur Trade to Free Trade: Putting the Canada-U.S. Trade Agree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ite, Randall, Hunter, Sam: 9781550020373: Books – Amazon.ca,
【2】Canada – Trade (% Of GDP) – 2025 Data 2026 Forecast 1960-2023 Historical
【3】Canada Trade Data Online
【4】About Canada’s trade policy; and Peter Urmetzer (2003), From Free Trade to Forced Trade: Canada in the Global Economy, Penguin Canada.
【5】National Policy |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6】1988 Canadian federal election – Wikipedia
【7】David Coletto (2022), Free Trade at 35: Canadian Public Opinion, Then and Now – Policy Magazine
【8】Canada’s State of Trade 2022: The benefit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9】Canada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10】“The global economy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today than it was yesterday.” — Mark Carney – YouTube
【11】What Price Will Canadians Pay to Buy Canadian? – Innovative Research Group
【12】From Tides to Tins | Salmon canning in BC
附錄:《關鍵時刻—加拿大華裔百人會205政策建言錄》目錄
榮譽主編:胡元豹
主編:丁果
序言:國家麵臨挑戰,華人一定挺身而出 / 丁果
怪獸橫行的時代:過渡期的加拿大外交政策 / 胡元豹
同舟共濟,在挑戰中成長 / 吉米言
百年變局與加拿大的曆史機遇 / 丁果
加拿大,北國堅強而自由 / 謝堅
過往與未來:加拿大與中國經貿關係再平衡 / 邵威
加美關稅困境和因應之道 / 史丹利·雲堡
如何應對美國對加拿大態度的轉變? / 陳誌動
自由貿易還是製裁貿易—加拿大何去何從? / 半張
全球貿易衝突將如何影響喬治王子市的未來? / 餘星友
特朗普引發全球貿易戰,加拿大華人應關注的重點 / 金榮洙
亂雲飛渡仍從容;與沈觀健談關稅戰及其他 / 丁果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水資源與美加貿易戰 / 錢路
從治療到預防:老年醫療護理模式的轉型 / 於衛東 阿登·亨利
中醫藥對加拿大全民健康的戰略路線探索 / 高健瑩
加拿大須重新定位,華人應有所改變 / 方君學 丁果
信心、創新與選擇:加拿大科技創業者的出路 / 顧軍剛
擺脫倚賴,發展獨立影視業 / 陸毅鵬
房地產行業的困局與突圍 / 劉毅
華裔慈善與加拿大可持續複興之路 / 王安信
附錄一 百人會民調 2025 綜述
附錄二《2025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華裔省民對加美關係的看法》調查報告
後記:以赤子之心,為加拿大未來建言/胡子修
購書方式—請電郵:ccs100ccs100.20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