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裏路

碼無用的文字,做自由的靈魂。
正文

青綠與幻化:一場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

(2025-07-19 23:21:01) 下一個

青綠與幻化:一場跨越千年的藝術對話

當《隻此青綠》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完成最後一個凝眸定格時,《幻化》展廳的最後一位觀眾正輕輕合上留言簿。溫哥華的這個藝術之夜,就這樣在動與靜、聲與默的辯證中達成微妙平衡。

這就是溫哥華。同一天中,既有從宋朝《千裏江山圖》演化而來的舞蹈詩劇,用恢弘肢體複現青綠山水的魂魄;又有從《心經》書法演練中悟出的個人藝術展,以攝影、裝置與數碼媒介,剖開當代人焦灼的精神肌理。

這座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港口,一度以加拿大鏈接亞洲的門戶而著稱,曾被譽為亞洲之外最亞洲的城市,以其獨特的文化包容性,讓《千裏江山圖》的古典氣韻與《心經》的當代詮釋在同一個夏夜相遇。

《幻化》是華人藝術家寧莉的自我詰問。麵對世界的動蕩,她將壓力轉化為創作:宣紙上墨跡的枯潤,是抄經時呼吸的痕跡。一組名為《寧眼相看》的數碼影像,捕捉著墨汁在同一個硯台中的光和影,墨汁的光影在投影裏緩慢暈染,如同意識流在數碼時代的具象化;展廳中央的裝置《寧有所聞》,用鐵絲纏繞成繭——空調的微風掠過鐵絲間隙,使牆麵的光暈生出漣漪般的陰影;影像作品《寧有所思》,與觀者在一個數碼世界裏,共同舞動那些被忽視的日常。

藝術家:寧莉,攝影:半張

策展人楊文俐說:"她以《心經》的'色即是空'為引,卻未沉溺於虛無。作品中的光影、筆觸、物象,皆在追問'我是誰'。這是向內的刀,也是渡人的舟。"

藝術家寧莉與策展人楊文俐,攝影:半張

這種藝術張力在觀眾中引發強烈共鳴。在《幻化》的展廳裏,不同世代的審美體驗形成了奇妙共振:有年輕人在互動屏幕前反複舞動,試圖在數碼漣漪中尋找自己的倒影;而幾位長者則在裝置前長久駐足,仿佛在那盞不滅的紙燈裏照見了人生的走馬燈。

數碼漣漪,攝影:半張

或許,藝術的答案從來不在終點。當《隻此青綠》的舞者以足尖丈量江山,當《幻化》的觀者在數碼星河前凝神屏息,東西方的目光在此達成和解:一種是對古典的虔誠複現,一種是對存在的顯微解構。

溫哥華的夏夜溫柔地見證著這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女王劇院裏未幹的淚痕,美術館玻璃上凝結的雨珠,都在詮釋著同一個真理:真正的藝術永遠站在時光的臨界點上——既是對傳統的深情回望,又是向未來的勇敢躍遷。當舞者的水袖與數碼像素在城市的記憶裏交織成網,我們終於懂得,所謂永恒,不過是無數個瞬間在藝術中的重新曝光。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