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對蘋果公司展開分析以來,其已上漲近 20%。本次分析結合當前超大規模科技企業的行業格局對蘋果進行全麵評估,並指出在極端情況下,若出現短期周期性市場崩盤,蘋果有望成為美國科技七巨頭中抗風險能力更強、更受青睞的公司。
英偉達、超威半導體、美超微、酷睿維、戴爾等企業在不同程度上均具有強周期性特征,因為它們的業務都與超大規模科技企業的采購周期緊密掛鉤。而微軟、穀歌、Meta同樣背負著巨額的人工智能資本支出壓力,其數據中心的擴張受到現實條件的製約,其中受影響最為顯著的是美國能源采購問題 電網建設進程滯後於雲服務需求的增長,這進一步限製了這些企業的發展。
蘋果則屬於第三類企業,它以生態係統盈利為核心,同時保留人工智能業務的拓展選擇權,在行業中顯得尤為特別。蘋果既能從人工智能發展中間接獲益,又無需承擔數據中心開發商所需的高額資本投入。由此來看,在這個長期整體呈強勁上漲趨勢、但期間極易出現大幅波動的時代,蘋果股票堪稱優質的超額收益對衝資產。
此前,分析師因擔憂蘋果創新停滯而對其股票持謹慎態度,但如今其獨特的運營模式能有效規避人工智能行業的周期性風險,這讓分析師對其的看多立場愈發堅定。不過,從當前價格來看,分析師並不看好此時入手。
可規避資本支出下滑風險
多數讀者或許都清楚,蘋果的盈利結構具備極強的抗風險屬性,但在此仍有必要簡要說明,以便大家理解在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情緒趨於謹慎的背景下,投資蘋果的可靠之處。
蘋果於 10 月 30 日發布的 2025 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達 10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其中,iPhone 業務營收 490 億美元,服務業務 290 億美元,Mac 業務 90 億美元,iPad 業務 70 億美元,可穿戴設備業務 90 億美元(數值均四舍五入至十億美元)。
蘋果的盈利幾乎不會直接依賴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資本投入,因此即便科技巨頭集體縮減人工智能領域資本開支,蘋果也不會像高波動性的半導體類企業那樣受衝擊,反而會像科技行業的 必選消費股 般保持穩定。
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市場跟風現象帶來的影響。若人工智能領域出現半導體產能過剩,即便蘋果基本麵與英偉達不同,是否也會難逃股價暴跌的命運?答案是這種可能性難以排除。除非市場回歸理性 但這種情況極為罕見。
不過一旦蘋果股價因非基本麵因素下跌,價值投資者會迅速察覺到這一市場失衡現象,並果斷買入蘋果。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引發人們思考:若先進半導體產能過剩,人工智能雲服務擴張陷入停滯,投資回報率下降,是否會引發經濟衰退?實際上,即便情況惡化,最可能出現的也是經濟增速放緩或短期增長停滯。
即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出現回落,僅因先進半導體貶值和銷量下滑就引發全球宏觀層麵的惡性周期性連鎖反應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基於此,美國大型科技企業急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全球業務規模。畢竟在當前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態勢下,美國經濟陷入停滯絕非好事。而蘋果或許是在這場潛在的人工智能領域短期崩盤與宏觀經濟增長停滯中,少數能憑借基本麵挺過危機的企業。
正因如此,蘋果股票對追求穩健的投資者而言,是當下合適的對衝資產。不過,分析師更傾向於人工智能行業將穩步發展的觀點,並會通過主動分析來佐證這一判斷。
聚焦估值的相對性
長期以來,部分市場觀點認為蘋果創新陷入停滯,其增長水平僅與科技行業中那些積極進行資本配置的企業相當。但就投資價值而言,分析師認為市場嚴重低估了蘋果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依托於深度融入社會且操作便捷的技術體係,蘋果實為能穩定創造超額收益的優質標的。
誠然,如今買入蘋果股票已算不上特別出彩的投資決策,但鑒於市場對該股票的信心始終穩固,這依然不失為明智之舉。
這種市場信心源於蘋果穩定且充沛的自由現金流。近年來,蘋果每股自由現金流穩定在 7 美元左右,較五年前的約 4 美元實現大幅增長。充足的現金流使其每年能輕鬆拿出約 1000 億美元用於股票回購。這一舉措深受追求資本安全、青睞股東回報友好型企業的投資者青睞,畢竟相比那些激進冒險的新興企業或中等規模龍頭企業,蘋果的經營風格更為穩健。
值得肯定的是,蒂姆.庫克成功守住了蘋果的行業優勢,其股價的抗風險能力與其運營模式相得益彰。如今的蘋果或許已不複往日的創新光環,但它構建的生態係統依舊保持著活力並持續擴張,而這正是當下其核心競爭力所在。
從技術層麵看,僅就市場情緒而言,當前蘋果股價並不便宜,甚至略有虛高。其 14 周相對強弱指標接近 70,且股價顯著高於 50 周移動平均線。當下顯然並非最佳買入時機,但分析師預計未來六個月內,隨著股價進入盤整期,或是在 2026 年剩餘時間裏,市場避險情緒逐漸蔓延導致股價下跌,屆時將會出現合適的建倉機會。
不過需要警惕的是,蘋果的預期非公認會計準則市盈增長比率比行業中位數高出 85%。這一數據表明,當前市場對蘋果股票的估值已處於高位,即便受市場情緒影響股價暫未回調,從基本麵來看回調也是合理的。
通過對未來 12 個月 50 周移動平均線走勢的分析,分析師將蘋果的目標股價定為每股 300 美元,這意味著較當前股價還有 11% 的上漲空間。正因如此,分析師當前對蘋果股票給出 持倉觀望 的評級。
當然,若 2026 年人工智能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能得到妥善應對,屆時若股價回落至合理區間,蘋果股票或將成為極具價值的防禦性投資標的。
多極化趨勢下,
蘋果恐麵臨估值回調
盡管長期看多蘋果的邏輯並無問題,但我們不得不麵對達利歐所提出的 世界秩序變革 這一現實。分析師始終認為,跨領域的多極化格局並非必然結果。
拋開市場情緒和資本流動,從企業運營層麵來看,蘋果的硬件產品和生態係統當前也麵臨著較高的被顛覆風險。未來數十年內,傳統筆記本電腦或許會被無需手持的設備,或是操作更便捷的視覺感應設備所取代。
蘋果雖已開始嚐試這類新形態產品,比如蘋果頭顯設備,但目前這些嚐試更像是麵向高端市場的試水,遠未像 iPhone 那樣掀起具有顛覆性的行業變革。事實上,當下能與當年 iPhone 問世相提並論、引發全球性科技熱潮的,當屬開放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聊天機器人。
在如今的背景下,蘋果一味堅守現有生態而非主動突破創新,極有可能麵臨危機:逐漸被市場邊緣化,淪為普通投資者追捧的平庸公司,再也無法維持數十年的市場熱度。
結語
當下,能在人工智能行業下行周期中獨善其身的科技股寥寥無幾,蘋果便是這少數標的之一。在市場眼中,蘋果不僅具備極強的抗風險能力,其構建的生態係統還牢牢綁定了消費者,形成了深厚的用戶忠誠度。很難想象如此規模的巨頭企業會在短期內出現價值大幅縮水的情況。
但需警惕的是,若蘋果無法從企業內部和宏觀層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風險,一些預示其將陷入長期衰退的信號已然顯現。
分析師依舊長期看好蘋果,但站在當前價位,分析師認為更明智的做法是等待回調。若未來人工智能行業下行風險逐步逼近,再擇機入手。目前來看,人工智能行業是否會出現下行、下行幅度究竟有多大,這些都尚未有定論,不少做空者所渲染的行業寒冬或許並不會如預期般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