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回想一下,這些年我們都是怎麽走進互聯網的?
最早那會兒,進門得對暗號。你得在瀏覽器裏,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敲對網址。
現在舒服多了,咱們習慣在微信裏搜一搜,或者在抖音裏刷著視頻看世界這就像進了個超級大商場,入口寬敞,琳琅滿目。
可現在,OpenAI的掌門人山姆奧爾特曼,覺得這些門都還不夠方便。他最近不吹牛,不畫餅,而是悶聲幹了三件特實在的事:
第一,他把AI變得更靠譜了。新版的GPT-5,胡說八道的毛病大幅減少,越來越像個嚴謹的專家;
第二,他讓AI會拍視頻了。那個叫Sora的工具,你告訴它想法,它就能給你生成一段逼真的短片,創造力嚇人;
第三,他正在全球瘋狂囤顯卡,和芯片巨頭、雲計算公司聯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算力帝國。
你可能要問,他搞這麽大陣仗,圖個啥?
答案很簡單:他想給互聯網,換一扇全新的大門。
他要把AI從那個偶爾聊聊天、寫寫段子的玩具,變成你一睜開眼、一遇到事就想用的超級助理。以後你想查資料、訂機票、寫方案、甚至找個餐廳,你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打開哪個App,而是自然地開口問它。
想象一下,當問AI變得和刷微信一樣自然時,會發生什麽?流量、生意、信息的起點,都將被徹底改變。
這意味著,那個我們熟悉了二十多年的互聯網,正靜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今天我們就認真聊聊這件事,畢竟它關係到我們所有人的未來。
前兩年,大家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AI會不會取代人類?它寫的詩有沒有靈魂?像是在圍觀一個實驗室裏出來的新奇物種,品頭論足,但總覺得離咱們的真實生活還隔著一層玻璃。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山姆奧爾特曼這個狠人,帶著他的OpenAI,不再滿足於讓AI在實驗室裏耍嘴皮子了。他直接把AI推向了市場,逼它開始辦實事。
那麽,他是怎麽幹的呢?我們來盤盤他的三板斧。
1.不養單科天才,要建全能戰隊
以前我們覺得,OpenAI就是個搞研究的,弄出個特別能聊的ChatGPT。但你要是現在還這麽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奧爾特曼現在的玩法,更像是在打一局宏大的鬥地主,他手裏捏著三張王牌,準備通吃全場。
第一張小王:ChatGPT。
這就是所有人都能直接摸到、用上的那個超級店員。它站在最前麵,笑臉迎人,有求必應,負責把所有用戶服務好。這是它的門麵,也是它流量的直接來源。
第二張大王:超級算力。
光有聰明的店員不行,它背後得有個永不疲倦的超級大腦支撐。奧爾特曼在幹嘛?他正在全球範圍內,瘋狂蓋AI發電廠,囤積AI發動機,也就是芯片。
這樣一來,當別人家的AI店員說兩句就喊累,他家的卻能同時服務全球幾億人還不卡頓,這體驗差距一下就拉開了。他這是在拚基建,拚底子。
第三張炸彈:秘密研究室。
這就是他確保永遠領先的作弊器。前麵那個店員之所以越來越聰明,全靠後麵這群掃地僧在不斷給它研發新功法。今天能幫你寫文案,明天可能就能幫你診斷疾病了。
你看,奧爾特曼自己養著最牛的產品,自己蓋了最大的基礎設施,自己還開著最前沿的研究實驗室。從製造到發電,從研發到銷售,全產業鏈通吃!這套打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霸道。
2.它想當流量的總調度
好,說完了宏大布局,咱們落到一個最實際的問題上:這對你我的生活,對你我的生意,到底有什麽直接影響?
最直接的就是:ChatGPT不想隻做個聊天機器人了,它想成為你手機上的新首頁,互聯網流量的新入口。
我們來回想一下傳統的流程。比如,你想安排一次團隊建設:
過去:打開美團/大眾點評-搜索團建-在幾十個結果裏來回對比-看評分、看評價、打電話谘詢-耗時半小時,頭暈眼花。
將來:直接打開ChatGPT,對它說:幫我找一家適合15人團隊、預算人均300元、下周五下午、在北京清華大學附近的室內團建場館,要有桌遊和VR設備,並直接幫我詢價和預訂。
看到了嗎?它把你從一個需要自己動手的采購員,變成了一個隻需要動動嘴發布指令的項目經理。
這一個小小的改變,背後是商業邏輯的巨變。這意味著,以後用戶尋找服務和產品的起點,很可能不再是某個垂直App,而是AI助手。
誰家的服務能被這個AI精準地理解、匹配和推薦,誰就拿到了新流量時代的船票。否則,你可能就沒趕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傳統企業一樣,眼睜睜看著客戶從你家門口走過,卻直接進了別人家。
3.Sora不是玩具,是成本革命的先鋒號
咱們再來聊聊那個能生成逼真視頻的Sora。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個高級版的特效工具嗎?給普通人玩玩創意罷了。
如果您也這麽想,那可就把奧爾特曼想簡單了。他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講個真實的案例,已經就發生在身邊,來給大家算筆賬。就在上周,筆記俠和幾個平台聚在一起私下交流AI走向,聽到了一個事情。
公司拍一條像樣的產品宣傳片或廣告片,花了多少錢?找了供應商,溝通腳本、組織拍攝、後期剪輯,少則小十萬,多則上百萬,周期至少一個月吧?你的電商詳情頁,做一套動態視頻素材,是不是也得幾千上萬?
現在,如果有一個工具,除了創意依然必須由專業的人來完成,剩下的,就是在AI應用上,輸入幾段文字描述,就生成一條專業級、可供選擇的視頻初稿。
而花費隻要幾千、一兩萬,成本會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效率卻能提升幾十倍。
這還隻是營銷層麵。再往大了想,電影製作、遊戲開發、建築設計所有依賴視覺創作的行業,其成本結構和生產流程,都會被這種技術徹底顛覆。
所以,奧爾特曼發布Sora,戰略意義遠大於技術炫耀。他是在向全世界宣告:AI不僅要來改造信息的獲取方式(ChatGPT),還要來改造內容的生產成本(Sora)。
他這是用事實告訴所有行業:演習結束了,真正的成本革命和效率革命,已經提著刀,走到你家門口了。
我們來總結一下:OpenAI的這三板斧,通過垂直整合建立壁壘,通過重塑入口掌控流量,通過顛覆成本重構行業。它不是在邀請我們討論未來,而是在通知我們:一個由AI作為底層基座的新商業時代,已經全麵到來了。
我們非走不可?
上麵我們講了山姆奧爾特曼正在大興土木、蓋一扇新的大門。那麽接下來,我們就得弄明白:為什麽我們這些做生意、搞企業的人,將來大概率都得走這個新大門?
說白了,它不是靠花裏胡哨的噱頭吸引人,而是因為它解決了我們商業世界裏幾個最根本,也最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1.從人服務機器到機器服務人
過去的互聯網,是人去適應機器的邏輯。你得學習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的關鍵詞,你得理解App的運營規則。本質上,是人在服務機器和規則。
但現在,AI把這套邏輯徹底推翻了。
未來的場景是這樣的:
你的客戶不需要學習任何規則。他隻需要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對著AI說出他心中那個模糊又具體的想法:
我想要一個送給男朋友的禮物,他是個程序員,喜歡低調的科技感,預算一千塊左右。
幫我規劃一個從北京出發到海南五天四晚的親子遊,孩子8歲,要輕鬆不累,主要玩海島和動物園。
幫我找一下最近三個月內,關於魏晉南北朝曆史的頂尖學術論文,並用中文總結核心觀點。
看到了嗎?用戶從動手的檢索者,變成了動嘴的指揮官。
這對企業意味著什麽?
你和客戶之間那堵無形的交互牆被拆除了。用戶體驗實現了從艱難尋找到自然表達的飛躍。
誰能提供這種對話即服務的體驗,誰就拿到了留住客戶的終極密碼。因為一切科技進步,往往都在證明人類到底有多懶。
一旦用戶習慣了動動嘴就搞定一切,他再也回不去那個需要他動手翻找、努力思考關鍵詞的原始時代了。這種效率的代差,將成為企業之間無法逾越的競爭力鴻溝。
2.從交流量稅到付解決方案費
好,說完了用戶端的變化,咱們再來聊聊最實在的商業模式。這對我們每一位創業者,都是靈魂拷問。
咱們過去20多年熟悉的互聯網賺錢模式是什麽?本質上,是流量稅模式。
在平台開店,你得買廣告位,讓你的商品被看見;你在搜索上做推廣,你得競價排名;你在信息流投廣告,你得付錢買曝光。
這些平台巨頭,就像一個個超級繁華的線上商業地產,他們修路、建商場、引來巨大的人流。而你想在這裏做生意,就得給他們交租金。
買來的是曝光,不一定是成交。你是在為不確定性付費。
但AI主導的新模式,正在催生一種更高級的玩法,它叫做解決方案費。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你對AI說:我下周二到上海,需要一個外灘附近、能看到江景、允許帶小型寵物的酒店房間,住兩晚。
AI不是簡單地給你甩出10個酒店鏈接讓你自己挑。它會直接理解這個複雜的解決方案需求,然後調用後台的API接口,從符合條件且與它深度合作的幾家酒店中,直接調取真實的房源、價格和政策,生成一個最優化方案,甚至直接完成預訂。
成交之後,酒店付給AI平台的是什麽錢?不再是廣告費,而是實實在在的成交傭金。
這其中的天壤之別在於:
舊模式(流量稅):你花錢買的是可能看見你的顧客。
新模式(解決方案費):你花錢買的是已經搞定需求的成交。
這樣一來,企業的營銷預算,就從一種麵向不確定性的品牌成本,變成了一種可以精確衡量ROI(投資回報率)的銷售成本。
你的服務能力本身,成了最硬的通貨。你能被AI完美地理解和調用,你就能接入這個全新的、高效的銷售網絡。
當然,流量稅也不會完全消失,但可以預測的是:未來,流量稅這個模式會逐步迭代升級到為解決方案付費的模式,企業投入的營銷費用會獲得更精準的匹配。
3.從一錘子買賣到成為夥伴
最後,咱們來談談所有企業夢寐以求的東西:用戶的忠誠度。
在傳統模式下,建立用戶忠誠度非常難。你今天通過打8折讓用戶買了你的東西,明天競爭對手打6折,用戶可能就跑了。這種關係,就是一錘子買賣,脆弱且沒有保障。
但AI這個新入口,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綁定方式。
AI有一個可怕的特點:它會學習,它會成長,它會越來越懂使用它的人。它知道你喜歡什麽口味,你的消費預算是多少,你偏愛哪種溝通風格,甚至你的審美傾向。
這就好比你有一個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永遠不會跳槽的私人管家。你信任他,依賴於他。
信任,是商業世界裏最寶貴的資產。
一旦你的品牌或服務,在早期就與這些AI管家結盟,成為它推薦名單裏的默認選項或優先選擇,你就與用戶建立了一種更穩固、更前置的連接。
這不再是等用戶有需求時,在眾多選項中把你挑出來。這是在用戶的需求甚至還沒有完全形成時,你的品牌就已經通過他最信任的夥伴,植入了他的心智。
這種關係,不再是脆弱的交易關係,而是更像一種深度的夥伴關係。你不再是用戶需要時的一個選項,而是他數字化生活裏一個默認的組成部分。
總結一下:為什麽我們說走進AI這扇新大門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
因為它用極致的效率革命,重新定義了用戶體驗,你不用就會被用戶拋棄;
它用更先進的解決方案費模式,重構了商業變現的路徑,你不用就會在營銷上繼續花冤枉錢;
它還用深度的夥伴關係,重塑了用戶忠誠度的建立方式,你不用就會在爭奪客戶的戰爭中陷入內卷。
這不再是遙遠的科幻故事,這是正在發生的商業地理大發現。舊世界正在鬆動,新航道已經開通。
問題是:你準備好出發了嗎?
朋友們,首先我們要扭轉一個觀念:別再把AI當成一個工具了,你得把它當成一條新賽道。
這就像當年移動互聯網來了,你不應該隻簡單地給電腦網站做個手機適配版,而是要用手機的特性,重新設計你的產品、你的流程、你的生意。今天也一樣,你需要用AI的邏輯,從頭到腳重新思考你的生意。
具體怎麽做?我們也想了下麵這3招:
第一招:把你的分店,直接開到AI的購物中心裏
咱們先來思考一個要命的問題:當你的客戶都習慣在AI那裏下單時,你的產品和服務,怎麽才能被AI想得起、找得到、用得上?
這就像當年電商平台崛起,你第一時間得去上麵開個旗艦店。現在,你得去AI這個新的流量購物中心裏,占個好位置。
具體怎麽操作?有兩件事現在就可以幹:
第一,讓自己變得可被AI調用。
AI是個無所不能但手腳不便的大腦。所以,把你的核心服務比如實時報價、庫存查詢、在線預約這些打包成一個標準的服務包出現在AI的世界裏,讓AI能直接調用。
這樣,當AI幫用戶訂酒店時,就能直接從你這裏拿到實時房態和價格;當AI幫用戶找律師時,就能直接看到你的專長領域和可預約時間。
第二,用AI的語言包裝自己。
過去我們做SEO(搜索引擎優化),是為了讓網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理解。現在,你需要做的是AEO(AI優化)讓你的產品和服務,能被AI準確地理解和匹配。
比如,你的餐廳在AI眼裏不再是某某餐廳,而是適合10人以上聚餐、有獨立包間、招牌菜是烤鴨的老北京菜館。
你的谘詢公司,應該是專注於為A輪後SaaS企業提供戰略落地的顧問團隊。
核心就一句:別再隻讓人看懂你了,得讓AI也能一眼就看懂你。未來,你的數字分身在AI世界裏的形象清不清晰,決定了你有沒有生意。
第二招:別想著當最強大腦,要爭當最牛的專科醫生
我知道,很多朋友一看到GPT這麽厲害,心裏就發慌:咱們這點家底,怎麽跟它拚?
完全搞錯了方向!千萬別幻想去挑戰GPT這種全科天才。咱們的機會在於,成為它永遠替代不了的專科神醫。
啥意思?通用大模型懂世界常識,但它不懂你行業裏那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門道。它沒有你幹了20年化工行業,光靠聞味兒就能判斷反應進程的本事;它不懂你們服裝行業老師傅,一摸麵料就知道好不好賣的手感經驗。
你的任務,就是把你這行裏,那些藏在老師傅腦子裏的、寫在公司機密檔案裏的、散落在無數成功失敗案例裏的行業知識,給它挖出來,用AI武裝起來,打造一個你們垂直領域的AI專家。
舉個例子:你幹了十幾年的裝修公司,飽受報價不透明、客戶不信任的困擾。你現在就可以做一個AI設計師,把你們曆史上幾千個案例的材料、工時、工藝、坑點全都喂給它。
以後客戶拿來一張戶型圖,這個AI能在幾分鍾內,生成三套不同風格的設計效果圖,並且給出一個極其精準、拆解到每一顆螺絲的報價清單,還能告訴你為什麽這裏貴,那裏便宜。
這時候,你賣的已經不是裝修了,你賣的是確定性和專業知識。客戶在你這裏獲得的體驗,是那個隻會泛泛聊風格的通用AI完全給不了的。
你的專業深度,就是你對抗通用AI最寬的護城河。
第三招:給每個員工配一個AI副手,提升人均戰鬥力
很多管理者覺得將來AI可以取代員工,大量節省人力成本。不少員工也覺得自己即將被AI取代,人心惶惶。其實,這兩種看法都有點偏頗。
其實可以換個思路:咱們的目標,不是用AI取代員工,而是讓員工+AI這個組合,去取代那些沒有用AI的競爭對手。
我們可以把AI看成公司裏那個不要工資、24小時待命、公共知識儲備豐富、隨叫隨到的超級實習生。
這時,管理者的任務,就從監督人,變成了設計人機協作流程的總架構師。
比如,給設計師配AI副手:讓他從80%時間在找素材、摳圖中解放出來,專注於20%的創意構思和審美把控。
給程序員配AI副手:讓他從寫基礎代碼、找Bug的繁瑣中抽身,專注於係統架構和核心算法。
給市場部配AI副手:讓AI生成10個策劃案初稿、50條社交媒體文案,讓人來做最終的判斷和優化。
然後,你公司的考核標準也得變。不能再單純考核工作量(比如做了幾張圖,寫了幾篇內容),而要考核是否導向了業務更好地發展,更看重成果(比如哪個方案帶來了最好的市場反響)。
當你公司裏的每一個員工,都因為有了AI副手而戰鬥力翻倍時,你整個組織的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就會實現降維打擊。
回頭看看,我們做生意的門麵,已經換了好幾茬。
最早是線下門店,拚的是個好地段。後來是搜索引擎,得會做SEO,讓客戶一搜就能找到你。再後來是社交平台和算法推薦,得琢磨怎麽在抖音、微信、小紅書裏讓人刷到你。
而現在,山姆奧爾特曼這幫人,正在咱們眼前安裝一扇全新的智能旋轉門。這扇門不一樣,它不隻是一個渠道,它更像一個懂事的合夥人,它替你接待客戶、理解需求、甚至直接促成交易。
所以,各位老板和創業者,現在真正要思考的,早就不是我要不要用AI這種初級問題了。就像你肯定不會問我要不要用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