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印象:文化與時尚之城
十月一日,我們從悉尼乘坐飛機來到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從飛機下來,迎麵撲來的風,便帶著一股子清冽,與悉尼那種敞亮的、毫無遮攔的陽光是不同的。墨爾本的空氣裏,仿佛摻了薄荷,涼絲絲的,教人精神為之一振。這城市的第一眼,並不急於向你炫耀什麽。街道是齊整的,那些有軌電車,叮叮當當地,在鐵軌上不慌不忙地滑過,像舊時代走來的紳士,彬彬有禮,自有一種從容的步調。
安頓下來,便忍不住要去街上走一走。人說墨爾本是文化的、時尚的,這話不虛。隻是它的文化與時尚,並不高高地懸在殿堂之上,而是漫溢在街巷的角角落落,成了一種日常的呼吸。你隨意走進一條小巷,那灰撲撲的牆壁上,或許就潑灑著一片驚心動魄的塗鴉,色彩是那樣大膽而熱烈,仿佛一個沉默的人,忽然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一嗓子。巷子深處,往往藏著些小小的咖啡館,那烘培豆子的焦香,混著一點奶油的甜膩,絲絲縷縷地纏住你的衣角,讓你不由得停下腳來。那些坐在露天座位上的人們,衣著並不刻意華麗,但一頂帽子,一條圍巾,或是一雙鞋,總有些別致的心思在裏麵。他們端著咖啡,談著天,或者隻是對著麵前的一本書出神,那悠閑而又自足的神氣,便是這城市最好的注腳了。
這城市又是極愛熱鬧的。我們雖未逢著網球公開賽的盛事,但那份融入骨血的、對於競技與速度的癡迷,似乎仍能從那潔淨的賽道、那宏偉的場館輪廓裏,隱隱地感覺出來。我想象著,當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於此,這平日裏溫文爾雅的城市,該是怎樣一種沸騰的景象。動與靜,在這裏竟結合得如此妥帖。
然而,墨爾本的底子,終究是厚重的,帶著一股從曆史裏帶來的“淘金客”的氣息。人們叫它“新金山”,這名字裏,藏著一百多年前的狂熱與夢想。當年那些從英國、愛爾蘭、德國、意大利,還有中國而來的淘金者,他們離鄉背井,懷著一夜暴富的渺茫希望,將汗水與性命都拋灑在這片陌生的紅土地上。那時的墨爾本,該是怎樣一幅景象?恐怕滿是帳篷的雜亂,與黃金夢幻滅後的悲涼罷。如今,那場狂熱的夢,早已沉澱下來,化作了這座城市堅實的基座。我們這些後來的遊人,漫步在它優雅的街道上,享受著它的咖啡與藝術,又有幾人會時時想起,腳下這片土地,曾是被無數人的希望與絕望浸透過的呢?
要離開墨爾本的前一晚,我們又在酒店附近的街上走了走。夜色是清朗的,街燈的光暈是柔和的,像一顆顆溫潤的蛋黃。電車的鈴聲,在夜裏聽來,格外地清晰,也格外地寂寥。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城,它將藝術的先鋒與曆史的沉鬱,將運動的激情與生活的閑適,如此不著痕跡地糅合在了一起。它不單是用眼睛看的,更是要用心去品的。就像一杯地道的黑咖啡,初入口時,或許覺得有些苦澀,但那份醇厚的香氣,卻久久地縈繞在舌根,讓你在離去之後,還要悄悄地懷念。
(1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