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25隻股票,每隻占比4%,好處是風險分散,哪怕其中一兩隻表現不好,也不會對整體資產造成太大衝擊。這種方式更像一個迷你ETF,適合保守型投資者,尤其是沒有太多時間深入研究每一家公司的時候。但缺點也很明顯:研究麵太廣,很難每家公司都了解深入,最後容易變成“買了一堆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收益大概率接近市場平均值,很難獲得真正的超額收益。
相比之下,集中投資幾隻股票,比如5到8隻,是一種進攻性更強的做法。優勢是你可以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幾家最有信心、最看好的公司身上。做足研究後,不僅更容易拿得住,也更容易在行情爆發時獲得高收益。但缺點同樣明顯,一旦判斷失誤,個股風險就會大幅拉低整體收益,而且波動更大,心理壓力也會更強。
如果你有時間學習,有能力判斷趨勢和企業質地,集中投資是通往Top 1%的路徑;如果你時間有限,又想相對穩健,那分散持股可以幫你減少意外損失。最終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而是看你自己是哪一類人,能不能承受波動,又願不願意深入研究市場。選對了方式,其實兩種都能賺錢,隻是方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