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虧損之後,我都會問自己一句話:
“為什麽我總在第一筆建倉時就陷進去?”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次是Amazon。方向看對了,選的是頂級好股,但因為沒有節奏感,沒有建倉策略,第一筆買得太早太重,結果一路下跌,被套50%。我當時隻好在低點重倉扳回了損失是後話。
那時候我隻是覺得“運氣不好”,並沒有真正反思建倉方式的問題。
直到這一次,特斯拉。
我從488開始觀察,一直沒動手。
等它跌到400,我覺得“機會來了”,於是衝進去買了第一筆。
結果,它沒有止跌,而是一路跌到200。
又是一次經典的“好股票 + 壞節奏 = 深套 + 被動”。
這一次我終於徹底明白:
不是股票不好,是我建倉方式有問題。
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好股票也會腰斬。Amazon、特斯拉、甚至QQQ,這些誰都知道長期會漲,但如果你第一筆買得太激進,短期回調一樣讓你虧得懷疑人生。
其次,第一筆建倉永遠要輕。
不是看到“差不多了”就一把梭哈,而是要先試探、留後手。
哪怕看得再準,也隻能小倉位切入,把後麵的加倉機會留給真正的“市場低估”。
最後,建倉之前必須有完整的預案。
不是等跌了才想“要不要補倉”,而是跌之前就知道:如果它跌10%,我怎麽做;跌20%,我還能不能加;跌30%,我是否還有餘地。
沒有預案的建倉,都是在賭博。
總結一句話:
第一筆不是為了抄底,而是為了觀察和布局。
真正的建倉,不是一次進場的“精準操作”,而是一場有節奏、有耐力的拉鋸戰。
Amazon 給了我一次教訓,
特斯拉又給了我一次更痛的提醒,
現在的我,不再追求“買得準”,而是追求“拿得穩”。
虧50%,不丟人;
但在同一個坑裏摔兩次,那就是真虧了。
如果你也有“第一筆就深套”的經曆,歡迎一起來交流。
在這個市場,能活下來,並一步步調順節奏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