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2025年八月至九月,我和先生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環球遊(阿拉斯加-日本-越南-卡特爾-荷蘭-紐約)。除阿拉斯加至日本自掏腰包坐郵輪,全程免費坐商務艙或一等艙,機票均用我倆累積的飛行裏程數和銀行信用卡返回錢換成的。為避免行李托運丟失,每人所帶物品精簡到一背包和一隨身攜帶行李箱。)
日本是我們環球遊的第二站。我們坐銀海號郵輪,從美國阿拉斯加的蘇厄德(Seward)起航,環繞日本遊。
也許是遊日本,郵輪上的係列講座、烹調課和品酒課都圍繞著日本。有趣的是,郵輪上專門開設了如何使用日本智能廁所的講座。以前多次去日本住賓館,我隻使用清潔便座和衝水便池的按鈕功能,這次嚐試了所有功能,喜愛上了溫水衝洗,不僅僅覺得比衛生紙更幹淨,而且覺得非常舒服。有一對美國夫婦開設的係列講座,丈夫講述人工智能在日本產業中的發展曆史,太太講解示範日本民間音樂和樂器起源於日本漁民和農民的勞作。她精彩的描述和演藝不禁讓我回想起被譽為中國交響樂之父的李德倫在文革後到大學開設交響樂普及講座,他以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為例由淺入深地呈現交響樂的美妙之處,使我們這些音盲的大學生一下子熱衷於高深的交響樂。我以前對日本產的威士忌不感冒,郵輪上的品酒課讓我有機會了解和品嚐了日本知名的威士忌三得利(Suntory)和響(Hibiki),使我深深喜愛上了日本威士忌獨特的口感。日本最知名的威士忌品牌是山崎(Yamazaki)和秩父(Chichibu),常在國際評選中名列前茅。由於這次輕裝旅行無法將當地特產帶回美國,我們就盡量在當地或郵輪上品嚐,如北海道產的威士忌、青森產的蘋果酒、秋田產的味噌、新瀉產的清酒、金澤產的雞尾酒等。
國際輿論都說日本社會老齡化,但在日本,到處可見年輕人,無論在街上、商店市場、火車地鐵、港口碼頭、博物館藝術館、國家公園、餐館、以及其它的公共場所,很少見到老年人。不過在收費場所,有對兒童免費或減價,卻幾乎沒有對老年人有所優惠,我們猜想可能是因為日本老年人太多的緣故。
在日本,大眾的衣著,無論是休閑或工作場合,仍然以素色、端莊、得體為主。從北方到南方,好像當地女孩流行單淺色襯衫或T裇配單深色長裙或背帶裙,很青春,極少見穿緊身超短裙或花裏胡哨。東京的中年女性似乎喜歡時裝褲配同係列色彩不同顏色的上衣,或連衣長裙,溫柔且帶時尚感。我突然發現日本現代男士比我印象中長得高挑挺拔,尤其東京男孩,發型帶有韓風,英俊帥氣。我在北海道一國家公園徒步時,與一位撐著黑雨傘的日本中年男士迎麵而過,瘦高個,清秀臉,目不斜視,在狹窄的步道上與我擦身而過時微微側身,我在仰視他的那一瞬間心有所動,我先生說這是我看日劇與韓劇太多而受的影響,也許吧,反正我不再認為日本人是“小日本”。
至今為止在日本,現金仍然比信用卡使用普遍。日方十分周到地在郵輪停靠港口設立貨幣交換站,但交換率不及銀行,我們是利用7-11便利店的銀行ATM取日元現金。日本所有的7-11便利店都設有銀行ATM機器,而7-11便利店遍布各地,到處可見,24小時服務,極為方便。
除了北海道,沒有預料到初秋的日本天氣會是那麽酷熱,上岸遊走一、兩分鍾就大汗淋漓。日方精心安排的當地港口迎賓表演不得不改在岸上的候船室內。雖然郵輪離岸是在傍晚,當地民眾不用頂著炎日歡送,但高溫下穿著民族服裝,敲鑼打鼓,跳跳蹦蹦,也真難為他們了,令我們十分感動。也許是天氣的緣故,北海道成為我這次環遊日本的最愛。
釧路(釧路,Kushiro)
港口城市釧路(釧路)位於日本最北的北海道的東海岸,麵臨北太平洋。在港口碼頭,有漁船停靠的船塢、新鮮的海鮮市場、雞蛋形玻璃房的茶道、當地收藏的藝術館、立有春夏秋冬雕像的幣舞橋、以及居高臨下的幣舞公園。
釧路以遼闊的濕原(marsh)著名。在釧路市的北麵建有釧路濕原國立公園(釧路濕原國立公園,Kushiro Shitsugen National Park),供遊客參觀遊覽濕原。去公園東部的景點,可坐新幹線 Senmo線火車,但去公園西部的景點隻能坐出租車或旅遊車。公園的東部和西部都設有展望台,西部建有木板步道供徒步。因下雨,我們坐出租車隻遊覽了公園的西部。正逢周末,當地美女俊男撐著花傘,偎依地走在細雨綿綿的濕原中,別有一番情趣。可惜濕原裏蚊子特別多,我們忘了登岸前塗抹防蚊劑,而且我又特招蚊子,結果我臉上被咬了好幾處,紅腫了幾天。從此之後,我一直不忘把防蚊劑放在背包裏。
釧路濕原國立公園西部的北鬥展望台:
釧路濕原國立公園西部的木板步道:
釧路濕原國立公園西部的展覽館:
函館(函館,Hakodate)
港口城市函館(函館)位於日本最北的北海道的南部龜田半島上,東被太平洋、南被津輕海峽、西被函館灣所包圍,自古以來是漁港,是日本最早與外國通商的港口之一,遺留有西方文化的史跡。我們到達當晚正逢海港節,燈光焰火燦爛。
著名的大沼國定公園(大沼國定公園,Onuma Quasi-National Park)在函館市的北麵,可坐新幹線北海道線火車直達大沼國定公園站(大沼國定公園駅),約50分鍾。天晴時,聳立的駒嶽(駒嶽)山峰可在公園的入口處一目了然。公園有許許多多的大沼小沼,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島,建有許許多多的小橋。公園內圍設有8條步道供徒步,外圍是自行車道。
青森(Aomori)
青森位於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的最北端,麵朝日本海與太平洋,有山有水,有湖有濱,自然景觀豐富,是日本前列的農業和漁業產地。
青森盛產蘋果和蘋果酒。在青森A工廠(A-Factory),我們買了四枚幣,用投幣式自動試酒機選了四種不同的蘋果酒品嚐。
青森睡魔祭是日本最出名的盛事之一,設有睡魔之家(WARASSE)陳列著各種睡魔燈籠,供人們觀賞。
青森曆史悠久。我們參觀了市內距今約5500至4000年前的三內丸山遺址(Sannai MaruyamaI Iseki)、遺址內的繩文遊館(縄文遊館,Jomon Jiyukan)和相鄰的青森美術館(青森県立美術館)。三內丸山遺址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繩文時代遺址。
三內丸山遺址的大型立柱式建築:
三內丸山遺址的半地穴式房屋:
三內丸山遺址的掘立柱建物:
青森美術館的青森犬(Aomori-ken Dog):由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創作於1998年。
秋田(Akita)
秋田位於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的東北,西臨日本海,稻米種植發達,所產日本酒暢銷全國,盛產杉樹,以忠誠的秋田犬(Akita Inu)聞名於世。
到達秋田正逢下雨,我們在瓢潑大雨中遊覽了市內的千秋公園(千秋公園)。在園內秋田犬展門口,工作人員見我們淋得像落湯雞,發了善心讓我們免費進入。秋田犬長得溫和漂亮,沒有一點狼狗般的凶相。雨越下越大最後變成了狂風暴雨,我們躲進了公園對麵的秋田美術館(秋田県立美術館),既賞畫又避雨。
千秋公園美麗的荷花池:
千秋公園的八幡神社:
千秋公園的秋田犬:
秋田美術館的咖啡廳:其設計頗似美國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新瀉(新瀉,Niigata)
新瀉(新瀉)位於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的西北海岸,盛產稻米和清酒(Sake)。在新瀉,我們遊覽了白山公園(白山公園,Hakusan Park)和白山神社(Hakusan Jinja),參觀了曾是秋草道人會津八一的晚年居所南濱秋草堂(南濱秋艸堂)現為北方文化博物館新瀉分館(北方文化博物館新瀉分館),去了新瀉越後湯澤火車站(新瀉越後湯澤駅)建築內的本酒館(本酒館,Ponshukan)。
本酒館,又名本酒館博物館,是日本清酒品鑒與銷售的商店,對每一種清酒設有投幣式自動試酒機,收取一幣或多幣。我們在櫃台買了五枚幣,用投幣式自動試酒機仔仔細細地選了五種不同的一幣性的清酒。雖然是帶玩性質的品嚐,不算專業,但非常有趣,玩得興致勃勃。
新瀉市內的白山公園:
白山公園內的白山神社:
北方文化博物館新瀉分館:
本酒館裏的投幣式自動試酒機:
金澤(金沢,Kanazawa)
金澤(金沢)位於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的西海岸,是曆史古城,尚好保存有武士街、藝妓街、金澤城堡、兼六園等。
金澤火車站鼓門(金沢駅鼓門,Tsuzumimon Gate):
金澤城堡(金沢城,Kanazawa Castle):
兼六園(兼六園,Kenrokuen):
長町武士街野村家(長町武家屋敷跡,Nagamachi Samurai District):
廣島(広島,Hiroshima)
廣島(広島)位於日本最大的本州島的西南端,以二戰期間遭受原子彈轟炸而出名。
我們在廣島參觀遊覽了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平和記念公園)、和平紀念館、和平紀念碑和原子彈爆炸圓頂屋。對於我來說,日本民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遭受的苦難遠遠不及中國民眾,如南京大屠殺、日軍731部隊對中國人進行的凍傷實驗、毒氣實驗、活體解剖等慘無人道的活體實驗、在中國南方投放鼠疫、傷寒、霍亂、炭疽、赤痢等細菌的細菌戰,等等。日軍的細菌武器和驚人的戰劑量所造成的遺患至今仍影響著中國民眾的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日本在二戰中的滅絕人性並不比德國輕,可悲的是日本政府至今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罪行。正因為如此,廣島和平紀念館給我的感覺似乎是為了讓外人內省,而不是提醒日本人自省。或許我過於敏感了。
在廣島,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宮島(宮島,Miyajima Island),有建在海上的嚴島神社(厳島神社,Itsukushima Jinja),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我們坐快艇去了宮島,但錯過了漲潮時分,沒能拍攝到藍色海水中的桔紅色嚴島神社。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宮島上的嚴島神社(落潮時分):
廣島盛產生蠔。沿著海岸線,可見一片片海上養殖場。
別府(Beppu)
別府位於日本最南的九州島的東北麵,是湧泉量世界第一的溫泉勝地。別府主要觀光景點以七個地獄(Jigoku)最為矚目。
別府西區有五個地獄:海地獄(Umi Jigoku)、鬼石坊主地獄(Oniishi Bozu Jigoku)、灶地獄(Kamado Jigoku)、鬼山地獄(Oniyama Jigoku)和白池地獄(Shiraike Jigoku)。可坐公交車到達最高處的海地獄。徒步往下走,即可依次遊遍其它四個地獄。
別府北區有二個地獄:血池地獄(Chinoike Jigoku)和間歇泉地獄(Tatsumaki Jigoku)。可坐公交車到達血池地獄,從血池地獄步行即可到達間歇泉地獄。
我們在別府時,白天氣溫高達37°C,加上從地獄升起的各種嫋嫋熱霧,被熏烤得昏頭昏腦。我們堅持參觀完西區的五個地獄,實在熱得受不了,隻好放棄參觀北區的地獄,將事先買好的門票送人。
海地獄(Umi Jigoku):距今約1300年,由鶴見嶽噴發所形成,泉水溫度達98°,深200米。
鬼石坊主地獄(Oniishi Bozu Jigoku):沸騰的熱泥漿湧出球狀氣泡似和尚的腦袋,故為“鬼石坊主”。
灶地獄(Kamado Jigoku):有六個不同特色的溫泉,會隨氣溫及氣候轉變顏色。
鬼山地獄(Oniyama Jigoku):又稱鱷魚地獄,1923年起利用溫泉熱度詞養近百隻鱷魚。
白池地獄(Shiraike Jigoku):建於1931年,設有利用溫泉蒸氣熱度來飼養的熱帶魚水族館。
東京(東京,Tokyo)
日本首都東京(東京)是我們每次訪問日本的必停之地,上次在東京是七年前。這次我們住在東京京橋REMM賓館(remm Tokyo Kyobashi),價格適中,包早餐,門口就是京橋地鐵站的一個出口,步行幾分鍾就能到皇家宮殿或中央火車站,出入極為方便。我們在東京時天氣陰沉,時而下雨,特別悶熱,所以隻逛了秋葉原(Akihabara),參觀了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安井曾太郎1934年作的一幅油畫《金蓉》引起了我極大的關注。畫中的模特是小田切峰子,能流利說五國外語,被譽為超天才的美女,金蓉是她的中文名。她的父親萬壽之助是一位外交官,曾任日本駐上海領事。
秋葉原電子商店陳列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