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阿育吠陀而言,我還是一個徹底的新手。因此我對於它呼吸法的理解,自然是比較膚淺的。即便如此,我還是樂於分享我的理解和實踐體會。
最簡單也最常用的、體現平衡觀念的呼吸法是左右鼻輪流呼吸法。它的作用是清潔通道,平衡身體能量。這種呼吸法是需要用右手的手指按住一個鼻孔(通常拇指專按右鼻孔,無名指或加中指專按左鼻孔),放開的鼻孔先深吸氣,然後按壓住它,屏息一下,鬆開另一側的鼻孔,細長呼出氣息。然後繼續用剛呼氣的那個鼻孔吸氣,吸完後按住那個鼻孔,屏息,鬆開另側上一次吸氣用的鼻孔,用它來呼氣。如此重複進行下去,練習五至一刻鍾。
左右鼻輪流呼吸法的原則是,吸氣與呼氣非得用不同鼻孔,呼氣之後用呼氣用的那個鼻孔吸氣。記住要點:吸氣用的那個鼻孔,不能再馬上用來呼氣了,得用另一側。輪流的意思就是吸氣之後輪換另一側來呼氣。呼氣之後的吸氣卻采用同側繼續吸氣,這樣來實現兩側鼻孔都能交換著呼與吸的練習。
左右鼻輪換呼吸適用各種能量型,它是完全平衡的呼吸法,不會導致失衡,沒有忌諱,隨時可用。因此可當作新手最先練習的方法。
我最先就是練習左右鼻輪流呼吸,在練習這種方法的時候,我多次都明顯感覺到自己右鼻呼吸不如左鼻的通暢。這讓我意識到,我的身體可能存在失衡的情況。以目前的知識而言,我還不能判斷自己需要如何去調整,但我想,既然這種呼吸法能幫助平衡,那我就堅持每天練習左右鼻輪換呼吸一段時間吧,看看右鼻呼吸以後會不會有所改善。
第二種呼吸方法我接連著練習過一周左右的是火式呼吸法,又稱箱式呼吸法或聖光調息(瑜伽裏的名稱)。這個呼吸法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學會。練習時用鼻子深吸一口氣,然後用意念將腹部肚臍那塊區域向內用力收縮,同時鼻孔快速短促地呼氣。之後迅猛地將那片區域鼓起,鼻子這時有點“偷氣”一樣悄悄吸氣。如此反複,這種呼吸講究呼吸節奏要快,鼻子表現出呼氣的用力,鼓腹時偷吸氣無表現,因此練習者就隻聽見自己“哄哄哄”快速向外有節奏噴氣的聲音,同時感受自己肚臍那片快速有力起伏的動作。火式呼吸正常要達到與自然呼吸相當或比之略快的節奏。一般練習時,一次連續可以三十次(新手)或六十次(熟練以後),休息放鬆一分鍾之後在繼續,如此按自己的情況堅持練習。正常練習可三十分鍾到六十分鍾。
火式呼吸是阿育吠陀裏最強烈的“生火”法,它能快速給身體提供能量,對於怕冷體質如瓦塔(Vata,幹冷風型)和卡法(Kapha,重冷土型)比較合適,而對皮塔(Pitta,油熱火型)則需謹慎使用。我因為比較怕風怕冷,故而也練習了這種呼吸法。
練習火式呼吸法一周以後,我確實不那麽怕風怕冷了,出門在陽光下也穿不住夾克,曬一陣太陽也會有汗出了。
練習一周火式呼吸法之後,我能感覺腹部肌肉有疼痛感。估計這種練習也能有效鍛煉下腹部的肌肉力量。
我現在已經停練火式呼吸法了。我的願望隻想實現平衡,而不想讓自己的身體短期生出過多的火來。
另一種相對比較溫和的生火呼吸法是海洋呼吸法,又叫勝利呼吸法。這種呼吸法相對火式呼吸要簡單些,效果也溫和些,主要升起身體核心區域的溫度與火能。這種呼吸法練習時,可略低頭,略收下巴,吸氣後放鬆喉嚨後部,感覺氣流由此進入,並向下深入腹腔直抵下腹部的過程,呼氣時,喉嚨後部收緊,氣流在那裏由於受阻,從而產生出猶如人打鼾時的類似海潮的聲音來。這種呼吸法不能張口,但為了幫助練習者理解呼氣時的“潮聲”,練習前可以深吸氣之後,張開嘴,想象麵前有一麵鏡子,你抬高舌體後部,發出“嗬”樣的聲音,目的就是要把眼前鏡子上嗬出水汽覆蓋鏡麵的效果。這樣張開嘴練習之後,再練閉上嘴從鼻腔練習同樣的效果。針對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呼氣時想象發出的音可寬可窄,“啊”、“嗬”、“哼”等都可以,隻要你能實現呼氣時從鼻孔發出潮音就可以。
海洋呼吸法也是有韻律感的,但它節奏舒緩,效果出來能讓人平和地感覺溫暖,練習者聽著聽著自己發出的潮音,感受漸暖的身體,能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更投入繼續中的練習,練習時間稍久,練習者的情緒也會跟著提升,效果猶如感受到“獲勝”一樣的受鼓舞的提升作用。
目前我正在練習海洋呼吸法,我的感受是這種呼吸法急不來,掌握好呼氣時發潮聲的位置與把握好呼吸的韻律感是關鍵。我還沒有感受到“得勝”一樣的受鼓舞感,也許這於我比較難,在我的記憶世界裏,“得意”是不被允許的,壓抑記憶年深日久太深刻了,也許需要很長時間的海洋法練習它才能浮出情緒的表麵來。也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我估計海洋呼吸法是我最需要長期練習的呼吸法。
除了以上我練過(著)的呼吸法外,還有我目前沒練過但略試過的兩種呼吸法。
一種是清涼呼吸法,這種呼吸法特別適合夏季或火型皮塔(Pitta)能量型或被判斷為體內過熱需要將身體降溫的人群。它的呼吸目的在於將體外清涼的空氣吸進體內,然後將體內帶著熱量的熱氣呼出,這樣來實現對身體的“冷卻”效果。吸氣時將舌體兩邊向中間卷起,這樣舌體就變成了一個狹小的吸管一樣的通道,然後嘴唇微合,使得空氣隻能從舌體吸管口細細地吸入。吸氣過程中,從舌體到放鬆的喉頭到腹腔內,去感受外麵空氣帶來的清涼感。呼氣走的是鼻腔,因此舌體吸管要收回而不漏氣。呼氣的原則是必須細長和全部呼出。為了確保呼氣清理熱廢氣足夠幹淨,時間上安排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練習者由此可想象,清涼呼吸法是怎樣一種緩慢而細致的呼吸“滅火法”。如果練習者感覺舌體不夠靈活,難以卷成吸管狀,那也可以通過關閉牙縫來實現“吸管”的效果。調節牙縫吸氣時,嘴唇不能大開,而是與牙縫一起輕合,使得從牙縫間吸氣時隱約產生“嘶”的聲音(或有發出這種聲音的可能,聲音不是必須的),呼氣一樣用鼻子去細長呼氣的方法,而且要全部呼出,不留餘地。
清涼呼吸法是阿育吠陀有效的去火法,適合火型能量型以及體內需要降溫的季節和人體發炎發燒的特別時候。這是一種簡單可行的物理降溫法,我估計,對於治療青春痘應該也有好處。
剩下一種要介紹的呼吸法很特別也很簡單,但不推薦練習者隨便使用。這就是單鼻呼吸法,專用右鼻的是太陽呼吸法,專用左鼻的是月亮呼吸法。月亮和太陽在阿育吠陀裏代表冷與熱,具體冷熱在什麽部位,程度與效果如何,我都不太清楚了。我隻知道這種單鼻呼吸法是為了平衡冷熱失衡的身體而設計的,必須明確知道身體冷熱是否失衡,哪裏需要專門的冷和熱,平衡時需要多大練習量才能平衡身體,而不引起新的失衡狀態才好去自行練習。
再交代一下呼吸法的姿勢。最好采用坐姿,腿可盤可不盤,能盤當然更好。關鍵是背要直,以保持脊柱正直。脊柱正直才能保證呼吸時身體兩側肌肉均衡用力,也保證吸入的新鮮空氣能均衡被身體吸收。如果練習者體能太弱而難以坐起,我認為也可采用臥姿,重點要保持脊柱正直,脊柱沒有側彎或高低不平就可以了。
總體說來,阿育吠陀和中醫一樣,也是注重平衡的,它可以說是比中醫更直接的身體平衡術。最明顯的特點,它用十二對相反的形容詞來描敘能量型,並依據這些描敘來對應地采用呼吸、食物和瑜伽練習和草藥等去反向平衡失衡的狀態,使得當前失衡的體質向人的天生體質靠近,這樣來實現健康的管理。
另,我最近看的側重草藥的書籍,還隻是開始涉及阿育吠陀的草藥,但我已經感覺到了比較困難的地方。它的藥名又是它自己另外的係統,而且與北美的植物不掛鉤,這就和我們在北美想要深刻理解中藥一樣,有點難切實際從而難以深入的感覺。而且,書裏提到了“通道”(channels)的概念,意味著草藥都是通過那些通道抵達特定位置來起效的。我理解這情形有點象中藥的歸經,中藥與其說是對症下藥,不如說按照藥物的歸經屬性去使用。
不管怎樣,我還是會把草藥書看完,總體了解一下阿育噅陀常用的草藥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