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明上河圖》——百年苦旅 第三卷 《小城和魔都》 第五十六章 (十六)

(2024-12-04 20:39:19) 下一個

第五十六章 小城和魔都(十六)

我們寧願相信文物裏簡單、大一統的農業文明,以及所謂的太平盛世和虛假繁榮,我們寧可不斷去迷信“祖上曾經闊過”的臆斷和幻相。我們頻頻回望曆史的喧囂,隻找問題和借口,從不願去麵對農業社會的巨嬰宿命和死循環之真相!我們缺乏科學邏輯,缺少剝洋蔥似的史學觀點和治學方法,缺少解決問題的大智慧!

觀照,反思,矯枉,試問幾人真正能做到?我們的曆史觀念,很像是書生意氣似的紙上談兵,很像是自說自話地“大造輿論”和“催眠洗腦”——千年的纏足文化,並不僅僅是把婦女的腳緊緊裹束著、摧殘著,禁錮著,其實它最終緊緊裹束著、摧殘著、禁錮著的是所有男兒、大丈夫的頭腦、血性和崢嶸。

什麽主義大得過民生?什麽口號和運動大得過人類的文明?什麽文化不是在自欺欺人?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發展的問題,一心隻有帝王將相、忠臣孝子,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隻能是死水微瀾和廢料發酵。一切都像裹粽子一樣,一粒米都掉落不出來,絲毫透不過氣來,堪稱完美專製。這樣的曆史,這樣的偉大和裱糊匠,又能產生多少真正的榮耀和榮光???

《千裏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這些政府工程,奇跡般地流傳千年,似乎表達了某些神性,但更多地則是用來粉飾太平,掩蓋了億億萬萬勞苦大眾的悲慘命運和被敲骨吸髓地犧牲。

《紅樓夢》畫的是人間繁華,是天上逍遙仙境;《清明上河圖》為什麽會著重於市井百態,這到底是想表達什麽?到底是隱藏了什麽驚天秘密?《清明上河圖》是宋徽宗親自督導的政府工程,為什麽竟然絲毫沒有《聽琴圖》、《文會圖》和《瑞鶴圖》的文逸蹤影?

——《清明上河圖》隱隱約約透露的,難道不是盛世慘相嗎???

在中國,超過百年時間,依舊保持和傳承天道和良知的世家有幾個?答案當然是零。

多少的風光一世,其實都是跪著掙錢,嗟來之食!身如飄萍,生不由己,最終落得個淒淒慘慘……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梟雄無數,終歸野墳荒塚!!

到了十月底,張閗光三人返回了小家碧玉似的煙台老街。

港口擴建工程的各個分部和分項,包括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都越來越措施到位,整個龐大的建設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贏得了老煙台各界人士的交口稱讚。

張閗光把《紅樓夢》畫冊第23本也帶了回來,隻要有時間他就會細細觀摩、考據,並結合之前在族叔張廷重處所了解的一些前幾代人的掌故,來進行畫本的藝術解析和記錄。同時,他還計劃安排人去河北唐山豐潤,聯係一下孫溫的後人,做一個搶救性的文字整理記錄。

其實,張閗光還有一個驚人的秘密,就是他手裏有六本蔣介石的日記!!!上海灘的古董文玩界都非常知曉,蔣介石願意不惜一切代價找到散失民間的這六本日記,所以這六本日記在關鍵的時候,可以成為和國府蔣大總統談判的條件。

當年,老五門的金掌櫃故意公開挑釁上海灘萬寶樓的二代掌門人李文明,就是想武力奪得李大漢奸手裏的這六本日記,防止被出賣給日本人。結果那天晚上,在張閗光處決了李文明之後,被他翻找到,一舉掃盡……

現在,天底下知曉他有《蔣介石日記》的事情,隻有張仁奎老夫子和江西龍虎山的張恩溥張天師。天師一脈,自西晉時期從四川定居龍虎山,此後張天師的後裔一直居住在這裏,至今已經傳承了六十三代,曆時一千九百多年。

正一派是在天師道和龍虎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一派的形成標誌,是在大元帝國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成宗皇帝孛兒隻斤·鐵穆耳敕封張道陵第三十八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到了元代中後期,正一派已經成為一個中國道教最主要的符籙派別,並一直流傳至今。

上海灘古董老五門之中,因為老火門張家和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同是西漢開國留侯張良一脈,所以自宋元至今,一直保持密切聯係,在重大利益問題上,都是共進退。特別是《清明上河圖》稿本和《蔣介石日記》,也就成為張氏宗族共同的政治籌碼。

公元1127年五月初,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幸免於難,登基繼承大宋皇位,定都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為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公元1138年,南宋遷都臨安府(浙江杭州),大宋王朝的臣民懷念北方故土,思鄉之情都自覺地寄托於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之上,但是此畫卻已經流落在了金國的民間,遙遙不可及,這也使得此畫一時間在社會上藝術聲名鵲起……

根據元好問編撰的《中州集》卷七有這樣的文字記載:公元1186年3月30日,金世宗大定丙午年清明後一日,距離北宋滅亡整整六十年。北京人張著第一個在《清明上河圖》上用行楷字體題跋,對張擇端生平進行了介紹,這是有關張擇端生平資料較為可靠的,也是唯一的文字資料。張著在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召見應製,稱旨,被授為監禦府書畫,負責鑒定、管理金朝的內府書畫藏品——《清明上河圖》也因此再次被收入皇宮,成為金朝內府的珍藏。

後來,元滅金。公元1 2 6 0年元世祖中統元年,《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元朝大都北京的中央政府專門管理圖籍典藏和文化管理之中樞機構“秘書監”。這段時間,湖北武當山、龍虎山天師府和當時還是“洪洞老五門”的一幹忠於大宋王朝的遺民,一直嚴守著《清明上河圖》裏暗藏的天機,並且一直在準備著高精仿本,利用元朝政府的管理不善,策劃伺機“狸貓換太子”取得此畫,送歸南宋,以備“抗蒙”之需!

至元二年(1265),老五門的人隱身為元朝內務府的一名書畫裝裱師,在一次例行進入秘書監修繕古籍、書畫的間隙,聯合內務府的秉筆太監,用仿本將原作替換了出來。按原計劃此畫要先暫存至龍虎山天師府,卻不料被這內務府的太監私下將其賣予了武威郡公賈文備……至此,《清明上河圖》開始了它在元、明兩朝在民間流轉的羈旅。

不久,元世祖忽必烈又冊封賈文備為昭勇大將軍、真定路(治今河北正定)總管兼府尹,他被派往真定府防禦駐守。大將軍府衙內負責保管此畫的人,又趁機將此畫盜出,出售給了在北京叩門求官的杭州武林人陳彥廉。後來,陳彥廉盤纏用盡,困頓潦倒又急於用錢,還怕此畫事情敗露招致禍端,就打算賣掉《清明上河圖》。

公元1351年,元惠宗妥懽帖睦爾至正十一年辛卯年,元代傑出的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吳澄的得意弟子,寓居北京的江西撫州人楊準(字公壽,號玉華居士),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登門傾囊以授,購回《清明上河圖》。隨即,楊準便借故返回撫州,並於1 3 5 2年在《清明上河圖》上寫下自己的題跋,將得此畫的全部經過,詳細記錄在圖後的裝裱紙上。

此後十數年間,百裏之外的龍虎山天師府,聯合湖北武當山以及“洪洞老五門”,多次往返撫州楊宅,協助楊準開始對《清明上河圖》畫卷的各種隱秘和創作天機,進行了非常詳實地鑽研和揣摩。楊準也在跋文中表示:張擇端作該圖的目的是將當時的社會景象記錄下來,以便於傳給後代,這超出了許多史學家的能力。畫家畫得如此之精到和完美,為此竭盡了全部心思和才華,這可是十年之功啊!用心何其良苦啊……楊準在題跋中也痛斥了蔡京等人“權奸柄國”的禍行,在實際上,他真正開啟了為世人、為後人對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全部天機、隱秘地揭示……

同聲同氣的天師府告知張閗光,社會上有人傳言說:“民國狂人”劉文典也在尋找這幾本遺失的《蔣介石日記》。蔣介石從1915年開始寫日記,堅持每天用毛筆記錄日記,直到1972年,他因臥病不起,手肌萎縮不能執筆,才停寫作,幾乎一天不落,總共寫了20805篇日記,整整裝滿51個箱子。蔣公在日記中寫的都是真的,隻是真的未必都寫,該記的內容而不記……日記內容涵蓋非常多元和立體,大至國家大事、黨國大計、人事糾葛、國際局勢、國共紛爭、兩岸關係,小至兒女私情、七情六欲等。真實還原了蔣公每一段人生前後的心路曆程,有血有肉有溫度,以及諸多不為人知的政壇內幕均有記載……

蔣介石的日記幾乎密不示人,所以民國時期的知名學者反而對此都興趣盎然,個個都想先睹為快。蔣公的這57年日記,其中的1915年、1916年、1917年三年,遺失於1918年底的福建永泰戰役。當時,永泰一役,蔣介石遭到北洋軍地圍攻、襲擊,全軍覆滅,損失慘重……他孤身倉皇出逃,其當時日記和書籍大部分失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