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全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三國諸葛亮紀念地。它與劉備墓、漢昭烈廟融為一體,集紀念性古建築、文化遺跡和園林景觀於一體,被稱為“千古丞相祠”。
園區分為前、中、後三大部分,古樸肅穆、鬆柏蒼翠,漫步其間猶如穿越回三國時代。進入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劉備殿,殿內雕塑莊嚴;穿過漢白玉牌坊和紅牆甬道,便是諸葛亮殿,塑像神態沉穩、羽扇綸巾,忠誠與智慧之象盡顯無遺。殿後有三義廟、武侯祠碑廊和名人楹聯,鐫刻曆代文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園中小橋流水、古柏參天,與青瓦朱牆相映成趣,充滿曆史滄桑感。武侯祠不僅是成都重要的文化地標,也是探尋三國文化、體驗古蜀風情的必到之地。
武侯祠前巨大影壁
位於武侯祠中軸線的前段,是整個園區的起點和主體建築之一,專為紀念蜀漢開國皇帝劉備而建。廟宇坐北朝南,青瓦朱牆、雕梁畫棟,氣勢莊嚴。正殿“昭烈殿”內供奉劉備高大肅穆的彩繪坐像,兩側分列關羽、等蜀漢重臣塑像。
劉備
關羽
劉諶,劉備之孫
武侯祠東側碑亭中的唐碑:武侯祠“三絕碑”,三絕”之說,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四川巡按、監察禦史榮華首先提出的,他在碑上題跋讚美諸葛亮功績和裴文柳書 並稱三絕。
在武侯祠的中軸線兩側,延伸著對稱的長廊,俗稱“東西配殿”。這裏供奉著蜀漢時期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塑像。
東廊主要陳列文臣,如費偉、龐統、簡雍等,他們在諸葛亮治國用兵、輔佐劉備方麵功不可沒;
費偉
龐統和簡雍
西廊則排列薑維、王平、張翼等武將塑像,形象威武生動,衣飾、神態各具特色。
薑維
王平
張翼
位於武侯祠中軸線的中段,是整座祠廟的核心建築,被譽為“武侯殿”。殿宇古樸典雅,青瓦重簷,紅牆映翠柏,氛圍莊重肅穆。正殿內供奉諸葛亮羽扇綸巾的彩繪坐像,神情沉靜睿智,展現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與智慧。
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合展
這個合展,通過文物、圖像與文字係統呈現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深厚情誼與君臣故事,展區以簡潔莊重的陳列手法,將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史實,以及諸葛亮鞠躬盡瘁輔佐蜀漢的生平依次展開。館內展板與雕塑、壁畫相結合,重現桃園結義、定軍山戰役、出師表等三國經典場景,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蜀漢政權的興衰與兩人相互信任、共濟國難的君臣情誼。
漢代銅豆和銅鑾鈴
漢代軺車畫像磚
漢代紅釉立姿陶馬
漢代灰陶說書俑
位於諸葛亮殿之後,是武侯祠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紀念蜀漢名將關羽、張飛及劉備桃園結義的忠義精神。廟宇結構端莊,紅牆灰瓦、古柏森森,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氛圍。正殿供奉關羽、張飛威武高大的彩繪坐像,麵容剛毅,手持兵器,展現出英勇豪邁之姿;兩側還陳列蜀漢將領和隨侍人物的塑像,形成完整的曆史場景。
結義塑像之劉備
結義塑像之關羽
結義塑像之張飛
三義廟建碑記
在三義廟後方,有一組生動的“桃園結義”塑像,重現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中盟誓結義的經典場景。三人身姿各異:劉備雙手合十,關羽長髯飄逸,張飛豪放抱拳。周圍桃樹、青石小景襯托出春意盎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