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望而知之謂之神

(2024-06-19 12:23:11) 下一個

  大家都知道扁鵲三見蔡桓公的故事。之所以扁鵲被稱為神醫,是因為扁鵲僅憑眼睛看,就能發現蔡桓公的疾病。並且還準確地預見了他的疾病的發展及其死亡得到來。

  扁鵲真正地做到了《難經》所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

  當時的老百姓之所以將扁鵲視為神人下凡,這是因為他們不懂中醫的望診,有認知盲區。

  中醫診病的第一步就是通過用眼睛來“望”。而望的第一個目標是“神” 。

  中醫所說的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神氣,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往往反映了人體髒腑功能的狀況,以及人的精神、意識、思維和情誌活動。

  如果一個人思維敏捷、言語清晰、精神煥發,這是“得神”的表現。這說明此人身體健康沒有疾病。即使有病,也說明髒腑正氣未傷,病情較輕。

  如果一個人思維遲鈍、目光呆滯、少氣乏力,這是“少神”的表現。中醫就認為病人精氣不足,或正氣輕度受損,髒腑功能減退。病情一般不會很嚴重。

  如果一個人意識模糊、語無倫次、表情淡漠,這是“失神”的表現。中醫認為此人體內精氣大傷、髒腑功能衰竭。說明病情已到嚴重階段,預後不良。

  如果一個人焦慮恐懼、淡漠癡呆、狂躁不安和神昏譫妄,這是“神亂”的表現。中醫認為神亂多見於癲、狂、癡、髒躁等病人。

  望神這一步是在病人和大夫剛一打照麵的一兩秒鍾就完成了。這之後,大夫就開始望形體了。

  人的形體組織內合五髒,比如,脾主肌肉、腎主骨、肝主筋、肺主皮毛。因此,望形體可以推測內髒精氣的盛衰。內盛則外強,內衰則外弱。

  比如,肌肉堅實、動作靈活、精力充沛者多精氣充足、身體健康。

  如果病人體胖身腫、肉鬆皮緩、動作笨拙、動則氣喘,這是陽氣不足、多痰多濕的表現

  再比如,體形瘦削,且飯量很少,屬脾胃不佳,中氣不足。而體形瘦削,但飯量大且容易有饑餓感,屬中焦有火。

  望完形體,當病人邁步走向大夫時,大夫就要望姿態了。

  正常人的姿態是舒適自然,運動自如,反應靈敏,行住坐臥各隨所願。但當一人得了病,就可能表現出不同於正常人的各種異常表現。

  比如,唇、瞼、指、趾顫動,見於外感熱病,多是熱極生風的先兆。四肢抽搐或拘攣,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屬於痙病。戰栗則常見於瘧疾發作,或外感邪正相爭欲作戰汗之兆。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是為痿證。關節腫大或痛,以致肢體行動困難,是為痹證。

  又比如,以手護腹,行則前傾,彎腰屈背,多為腹痛。以手護腰,腰背板直,轉動艱難,不得俯仰,多為腰腿痛。行走之際,突然停步,以手護心,不敢行動,多為真心痛。蹙額捧頭,多為頭痛······

  等大夫望完姿態,病人也差不多走到醫生跟前了。這個時候大夫就應該請病人坐下,好近距離地望病人的麵色。望麵色,是指觀察麵部的顏色和光澤,即色澤。

 《靈樞•邪氣髒腑病形》中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注於麵而走空竅”。所以,麵部的色澤,反映了髒腑經絡氣血盛衰。

  咱們中國人的正常麵色是微黃紅潤,但由於稟賦有異,方域有別,以及季節、氣候、職業的不同,我們的麵色也略有差異,或偏於黑或偏於白。隻要是色現明潤,即為正常之麵色。但生病之人常常會出現明顯的臉色異常。

  當一個人的臉上帶有明顯的青色時,他體內很可能或陰寒內盛,或經脈瘀阻,或心腹疼痛。

  若病人麵色紅赤,說明他體內熱盛。如果久病重病之人出現紅赤如妝者,則多為戴陽證,為虛陽上越之征。這是病難治的征兆。

  麵色萎黃者,是脾虛、濕鬱的征象。黃而鮮明如橘子色者,為陽黃,多因濕熱。黃而晦暗如煙薰者,為陰黃,多為寒濕所致。黃而略帶瘀色者,為蓄血發黃。而麵、目、身俱黃者,則是黃疸病。

  如果病人麵色發白,則可能是氣血不能上榮頭麵所致。此時病人或陽虛不能溫血行血,或久病氣血兩虧,或亡血氣脫,或陰寒過盛之劇痛,或惡寒戰慄等。

  黑色則常常揭示病人體內有腎虛、寒證、瘀血和水飲之症。比如,麵黑而幹焦,多是腎陰虛的表現。眼眶周圍發黑,多是腎虛水飲或寒濕帶下的結果。而麵色黧黑、肌膚甲錯,則多是瘀血的具體體現。

  所以,生了病想去看中醫的女士們千萬不要化任何的妝。不然要麽大夫會得到錯誤信息,要麽大夫不得不跳過望麵色這一步。

  除了以上的望神、望形體、望姿態和望麵色,還有重要的一望:望舌。

  望舌,又稱舌診,就是觀察舌象(包括舌形、舌質、舌苔)的變化。由於心開竅於舌,舌又為脾之外候;另外,五髒六腑之經脈也直接或間接地與舌相通,所以,舌象的變化與髒腑和經絡的病證直接相關。

  正常人的舌頭是淡紅舌薄白苔,而各種各樣的病人之舌則呈現出五花八門的樣貌。

  望舌分兩部分,一是望舌苔,二是看舌質。而望舌苔也分兩部分:苔色和苔質。

  病舌的苔色主要有四種:白、黃、灰、黑。苔色由白而黃,而灰而黑的變化,常常是病邪由表及裏,逐漸深入的反映。

  白苔多主表證、寒證。若舌上白苔滿布,如白粉堆積,撫之不燥,為積粉苔,常見於瘟疫,為外感穢濁之氣,毒熱內盛所致,亦見於內癰。

  黃苔主裏證、熱證。一般來說,黃色之深淺,表示熱邪之輕重,焦黃則熱結。舌苔由白轉黃,則說明外邪由表入裏而化熱。

  灰苔主裏證,見於裏熱證或寒濕證。灰苔滑潤,為寒邪內阻,或痰飲內停。灰苔幹燥多為熱盛津傷,或陰虛火旺。

  黑苔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常見於疾病的嚴重階段。所以黑苔更是主裏證,它主熱極或寒盛。黑苔燥裂,甚則苔生芒刺,多為熱極津枯。黑苔滑潤,多為陽虛寒盛。

  苔質則是指舌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剝脫、有根無根。

  苔的厚薄 反映了病邪的輕重及病情的進退。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而厚苔多為病邪在裏,病情較重,或內有食飲痰濕積滯。

  正常舌苔是滋潤的,為津液上承的正常之象。所以,舌苔的潤燥就能反映津液的盈虧。苔燥,甚則粗糙起刺,為津液虧耗,或陽虛不能化津上承;舌苔滑濕,多為水濕內停。

  若苔如腐渣,揩之即去,是胃中濁腐之氣上升的結果;苔膩時,舌麵多有蓋一層粘液,剝之不去。這多為痰飲濕濁食積所致。

  如果舌苔消失,舌麵光潔如鏡,稱鏡麵舌,係胃之氣陰大傷所致。若舌苔局部脫落,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舌,也屬胃之氣陰兩傷之征。

  正常的舌苔刮之不去,舌苔與舌體如同一體,稱為有根苔,又叫真苔。但若舌苔如同塗在舌上,刮之即去,則稱為無根苔,又稱假苔。它表示胃氣已衰,主虛證、寒證。

  看完舌苔再看舌質。觀舌質也包括兩部分:舌質顏色和舌體形態。正常舌質呈淡紅色而潤澤,舌體柔軟而靈活。

  如果舌質顏色淡白,淺於正常的淡紅色,則為陽虛、氣血不足,不能溫養於舌所致,常常見於陽虛寒證及血虛病證。

  若舌色深於正常,為紅色,則是熱盛而氣血充溢所致,常見於裏實熱證,也見於陰虛內熱證

  假如舌色深紅,則為絳舌。這多見於溫病的熱入營血階段;如果是內傷雜病,則見於久病、重病之陰虛火旺。

  若舌色暗紅呈紫色,則為紫舌。絳紫而幹,為邪熱亢盛,陰津耗傷,氣血鬱滯之征。淡紫或青紫而濕潤,為陰寒內盛,血脈瘀滯。舌上有紫色斑點,稱為瘀斑、瘀點,多為血瘀之證。

  觀察舌體形態,主要是觀察舌體胖瘦老嫩,有無裂紋齒痕,以及舌體運動狀態等。

  舌體胖大而嫩,舌質色淡,為多屬脾腎陽虛,水濕不化。舌體胖大,腫脹滿口,舌質色紅,多屬心脾熱盛,氣血壅滯。舌體胖大青紫,多見於中毒。齒痕舌常與胖大舌並見,多屬脾虛。

  舌體瘦癟,是陰血不足,不能充養舌體所致。舌體瘦薄色淡,為氣血兩虛。舌體瘦薄而幹,舌質紅絳,為陰虛火旺,或津液耗傷。

  若舌上可見有明顯裂紋,多為津血虧損,舌體失於滋潤。舌質紅絳而有裂紋,多為熱盛津傷;舌質淡白而有裂紋,則為血虛。

  如果舌體強硬,不能屈伸轉動。常常見於溫病的熱入心包,痰濁內阻,或壯熱傷陰;若見於內傷雜病,則多為中風征兆。

  若舌體痿弱無力,多屬氣血津液大虧,筋脈失養。久病舌淡而痿,是氣血兩虧。舌絳而痿,是陰津虧極。新病舌質幹紅而痿,為熱盛傷陰。

  如果舌體顫動、不由自主,則為氣血兩虛,或肝風內動。外感熱病時,多為熱極生風。

  若舌伸長,吐出口外不收回,為吐舌。如果舌時而伸出口外,立即收回,如此反複,或舌舔口唇,為弄舌。這兩者均屬心脾有熱。吐舌也見於疫毒攻心,或正氣已絕。弄舌,還可能是動風先兆,或小兒脾燥。

  若舌體向一側偏斜,多為中風,或中風先兆。

  若舌體收縮,不能伸展,多為重危病候。舌淡濕潤而縮,多為寒凝筋脈。舌質紅幹短縮,為熱病傷津。舌胖而短縮,是痰濕內阻。凡舌體短縮強硬,均屬危候。

  此外,有必要時大夫還有必要去望皮膚,看看皮膚上有無紅腫,斑疹,或是癰疽疔癤。

  而有的大夫還會去專門望五官,比如目診,從中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

  總之,中醫的望診是一種簡單易行又非常有效的診病手段。它是大夫們的必備本領,也是我們尋常人可以學一學的技藝。有了它,我們就可以時不時給自己做個小體檢。也可以經常望望家人,朋友和同事,必要的時候也給他們提個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