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癌症可怕嗎?

(2024-06-19 12:56:57) 下一個

  癌症是一種讓人談虎色變的疾病。每當有病人收到醫生的癌症通知書時,就猶如收到了死刑判決書,生命之鍾也就開始了倒計時。

  那這麽可怕的疾病到底是怎麽產生的呢?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最小單位,它是通過分裂過程產生的。分裂後形成的新細胞可用於構建新的身體組織或替換因衰老和損傷而死亡的細胞。當人體不需要更多的新細胞時,正常細胞的分裂就會自動停止。

  人體內每天都會發生數以百億計的細胞分裂。但由於我們的機體每時每刻都和不少致癌因素發生著相互作用,所以在一定概率上,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基因會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細胞。

  人體內有癌細胞還並不可怕,這是由於我們體內有免疫係統的存在。免疫細胞會不停地清除掉癌細胞,防止癌細胞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免疫力一直處在低下的狀態,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與正常細胞的受控分裂不同,癌細胞會無限的複製自身,永無止境的增殖下去形成腫瘤。在癌細胞侵占大量氣血能量進行無限繁殖的同時,相關的器官功能也必將遭到破壞。

  而且,癌細胞還會通過遠端轉移從身體的一個部位擴散到另一個甚至多個部位,繼續侵蝕其他身體組織,直至生命體係完全崩塌。

  所以,在每一個人的體內,都存在著致癌因素催生癌細胞與免疫細胞消滅癌細胞這兩方麵的因素。當免疫係統贏得了角力時,癌細胞就不會逐漸積累形成惡性腫瘤。而一旦免疫係統輸了,則後果不堪設想。

  癌症是西醫給我們帶來的新病名,但腫瘤這個病卻自古就有了。

  中醫關於腫瘤的臨床辨證論治可追溯到東漢的《傷寒雜病論》。張仲景指出“積者髒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輾轉痛移,為可治” 。

  可見腫瘤在中醫的眼中是可治之病,其中當然也包括惡性腫瘤。

  雖然現在人類麵對的癌症種類變得越來越多,但中醫大夫們萬變不離其宗,仍然運用張仲景的經方有效地來戰勝它們。

  比如《傷寒雜病論》中的下瘀血湯主治產婦腹中有瘀血而產生的腹痛,現在中醫運用下瘀血湯加減辨證治療肝癌、肺癌,效果顯著。

  桃核承氣湯原本主治熱結膀胱的蓄血證,現在臨床常用它治療血熱互結於下焦的腫瘤,如膀胱腫瘤、腎腫瘤等。

  桂枝茯苓丸是專治婦人宿有癥瘕、複受孕成胎的主方,為醫家治療婦人妊娠下血的有效良方。大夫們發現此方對子宮肌瘤具有明顯抑製作用,因此常用於卵巢囊腫、乳腺增生等症的治療。

  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現在常用來治療病毒性肝炎、肝癌、晚期乳腺癌,近來還廣泛用於肝癌、肺癌、胰腺癌、惡性淋巴瘤等的防治。

  真武湯為溫陽利水經典方,現臨床上用於治療肝硬化腹水、心包積液等症狀。

  葶藶大棗瀉肺湯可瀉肺行水、下氣平喘,適用於腫瘤所致惡性胸腔積液。

  栝樓薤白半夏湯主治痰盛瘀阻的胸痹證,現代臨床常用於治療肺癌、食管癌。

  旋覆代赭湯有和胃降逆、化痰益氣之功,臨床上常用於食管癌患者的胃虛痰阻、氣逆不降等症。

  抵當湯是攻逐瘀血之峻劑,現在發現它對腫瘤轉移有明顯抑製作用。

 ······

  西醫治療癌症的指導思想非常直接明了。一般是先用手術切除癌腫瘤,再用射線殺死殘存的癌細胞,最後用化療藥物追殺已經轉移的癌細胞。而中醫治癌的思路則明顯不同於西醫。

  中醫大夫在使用《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時,要麽是在泄熱逐瘀,要麽是在活血化瘀。有時是除痰降氣,有時又是利水除濕。他們從來就沒有把殺死癌細胞作為治療的任務。

  但是,中醫經方的這些治療去除了體內的淤血和水濕,改善了人體的生理環境。這一方麵減少了致癌因素催生癌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麵又增強了免疫細胞消滅癌細胞的能力。最終使得癌症變成了一個可控的疾病。

  由此可見,癌症雖然是可怕的疾病,但是隻要治療得法,癌症就不是可怕的疾病。

   另外特別聲明一下,本文中有關經方治癌的思想大多來自於海南省三亞市人民醫院醫生劉敏、饒卉明的文章——《傷寒雜病論》經方治療惡性腫瘤的應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小書童小書 回複 悄悄話 氣功也是養生的一種好方法,但是練氣功要看慧根和機緣。一般人不能指望練氣功治病。以後有時間會跟大家探討一下氣功養生。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建議您有機會閱讀一下此書 The Breathing Cure: Develop New Habits for a Healthier, Happier, and Longer Life: McKeown, Patrick, Hamilton, 作者恰好也是業餘愛好者。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簡明扼要。是否能寫一篇討論氣功。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