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返老還童

(2024-07-30 07:11:34) 下一個

《雲笈七簽》是北宋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張君房編纂的一本道教書籍。它的內容主要是有關道教的教理教義、本始源流、經法傳授、秘要訣法、諸家氣法、金丹、方藥 ······。

雖然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聽說過這本書,但是一個源自於它的詞——“返老還童”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返老還童不僅是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追求,也是許多外國人的夢想。但不管我們怎麽夢想、怎麽追求,好像在地球上還從來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為此,有些人隻好編一些童話、神話或傳說來過過幹癮。

好些愛望文生義的人都覺得“返老還童”是指一個耄耋老人最終變成了青春少年。但其實,《雲笈七簽》所說的返老還童應該隻是一種變化趨勢,而非一個狀態。

人的一生就像是在時間的大河中嬉戲。隨著時間的流淌,我們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被河水帶到了下遊那個屬於自己的終點。但是,有一些頭腦清醒、毅力強大的人卻在這時間的河流裏逆水而劃。

盡管這種不懈的努力並不能讓他們逆流而上,但卻大大降低了他們順流而下的速度。當他們的同齡人的年齡和相貌都來到70歲時,而他們卻看起來隻有50歲。這其實就是一種返老還童。

這種相對於其他同齡人而言的逆生長不僅僅表現在外貌上,它是一種從裏到外的狀態。這個狀態不是醫美所製造的那個表麵光的驢糞蛋能夠比擬的。

所以,隻要我們找到了那個適合自己的一套養生措施,並且做到持之以恒,就肯定會取得一定程度上返老還童的效果。

現今的社會是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凡事都講究個量化管理。因此,返老還童這個反映變化趨勢的詞匯並不是評估養生效果的最佳方式。

這就像班主任老師在年終評語中用”成績穩步上升“表揚了某位同學一樣,可事實上,該同學隻是從原來的倒數第一變成了倒數第二。

有統計數據表明,盡管我們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80歲左右,但絕大多數人的最後7、8年都是在病痛中度過的。因此,我們養生的第一層境界應該是盡量做到年老之時沒有任何病痛。

在這個層麵,雖然我們不追求絕對意義上的長壽,但卻追求無疾而終。這是我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五福之一。

除了追求無疾而終以外,如果我們還能長壽,那就再好不過了。因為,活著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基因本能。所以,我們養生的第二層境界就是要爭取活到100歲以上。

可想成為百歲老人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中國,14億的龐大人口中隻有7千多人活到了百歲之上。這成功的幾率比考上清華北大還要小許多倍,可能與古代考上秀才的概率相當。

雖然這養生的第二層境界已經很難達到,但它還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百歲老人都已基本上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需要家人的伺候。

《黃帝內經》曾說,上古時期的養生高人能做到度春秋百歲而動作不衰。他們不光動作不衰,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而不拖累家人,而且還有傳宗接代的能力。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想要達到養生的天花板確實是非常非常難,其難度與古代考中狀元差不多。中醫藥王孫思邈應該算是一個摸到這養生天花板的人。因為在唐朝的生活條件之下,藥王竟然活到了140歲,幾乎是當時正常人壽命的3倍。

另外,四川軍閥楊森雖是個殘暴的人,但同時也是個養生達人。他應該是近代離養生的最高境界最近的人之一。因為盡管楊森的壽命隻有93歲,但他能在90歲時讓他的小老婆懷孕,還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這說明楊森的養生功力並不是浪得虛名。

由此可見,以上的三個養生境界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而是經過努力可以成功的目標。

大家都知道,養生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需要持之以恒。但持之以恒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隻有在我們明確了養生所能達到的境界、體會到榜樣的力量之後,養生有所成才有可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