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中藥的排兵布陣

(2024-06-19 12:51:22) 下一個

 “按部就班”在許多人的眼裏是個貶義詞,因為常常有人用它來批評別人做事拘泥於常規,缺乏創新精神。但其實,按部就班不一定一直是貶義詞。

  按部就班這個成語本義指按一定的規矩、程序辦事。這做事的規矩和程序肯定是根據以往的許多經驗總結出來的,應該是最好的方案。這時我們的按部就班就是個褒義詞。

  比如,科學研究就有它自己按部就班的方法。同樣,中醫看病也是如此,也有著按部就班的一套程序。

     中醫看病的第一步一定是用望、聞、問、切來收集疾病所有的症狀。

  這看病的第二步是,中醫大夫根據自己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多年的臨床經驗,從紛雜的症狀中找到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中醫稱這一步為辨證。

  中醫看病的第三步就是針對這個證的論治了。如果大夫決定用中藥來治療疾病,那應該怎麽來開方論治呢?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醫用藥也采取了群毆的戰術。但中藥們的群毆不是亂毆,而是有組織的。

  在這個組織中,必有一味中藥是帶頭大哥。它是幹架的主將,中醫稱之為君藥。一個方劑中君藥的劑量最大,這樣才能做到勢大力猛。

  為了保證打贏疾病,主將常常會再找一個或幾個幫手。中醫稱這些幫手為臣藥。這種臣藥往往能讓君藥的功力大增。

  比如,在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感冒時用的麻黃湯中,麻黃是君藥,負責解表散寒。當方劑中加入了也能解表的桂枝這個臣藥後,就產生了1+1>2的效果,療效更佳。

  另一種臣藥的任務不是來幫助君藥對付主證,而是來主要對付該證引起的次要症狀。臣藥的劑量一般都少於君藥,它不能喧賓奪主。

  此外,疾病還會有一些更加次要的症狀。這些任務一般會交給佐藥去完成。比如,風寒感冒常有咳嗽的症狀,因此麻黃湯中加入了杏仁這個佐藥去對付它。

  君藥的劑量大、作用強,但它有時會有一些毒副作用。因此,還有一類佐藥的任務就是專門來製約君藥帶來的毒副作用的。

  比如大夫辨別病人之病為陰虛證時,若用熟地為君藥去補陰的話,就必須要考慮到熟地生性粘膩的副作用。因此,對於脾虛消化能力不強的人來說,方劑中常常會配上一點陳皮、砂仁之類的辛香走竄藥作為佐製藥,來緩解因為地黃滋膩而造成的脾胃損傷。

  方劑中最後一類藥是使藥。使藥的第一個功能是引經報使。它能把其他藥也領到生病的這個地方來,象個帶路的向導。

  比如:升麻、桔梗、蔓荊子能夠引藥上行。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能引藥下行。柴胡能當頭麵兩側的引經藥,白芷則是藥效抵達前額部的向導。

  使藥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調和諸藥。這個和事佬的職位一般由甘草擔當。因為甘草天生性甘平,藥性和緩,與寒熱補瀉各類藥物通用,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有調和百藥之功。

  比如,麻黃湯中除了作為君、臣、佐的麻黃、桂枝和杏仁外,就還有使藥甘草。

  由此可見,君、臣、佐、使是方劑中的中藥與疾病戰鬥時的基本組織關係。而麵對疾病時的中醫大夫也像是一個排兵布陣、運籌帷幄的大將軍。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疾病千變萬化。有的簡單的疾病可能隻是由一個內在原因引起的,而難治的病則常常是多個病因的結果。因此,對這些複雜的病大夫辯出的“證”也往往不止一個。

  比如,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腰椎病。患此病的人中有的腰椎間盤突出,有人是腰肌勞損,有的人腰椎骨質增生,還有人腰椎管狹窄。這些症狀反反複複,甚是難治。

  中藥腰痛寧是治療腰椎病的專用藥,此方由馬錢子粉、土鱉蟲、麻黃、僵蠶、川牛膝、乳香、沒藥、全蠍、蒼術和甘草組成。它有溫經通絡、疏散寒邪、消腫止痛之作用。

  中醫認為腰椎病往往是風濕寒邪入體而引起的血氣痹阻、肢體麻木之後的痹症。所以辨證為風寒濕痹證。

  針對此證,中醫常選用馬錢子為君藥,因為它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功遠勝於它藥。

  為了輔助馬錢子更好地通絡散寒濕,方劑中還將土鱉蟲、麻黃、僵蠶等中藥選作為臣藥,以增強祛風止痛、化瘀散結的作用。

  另外,患者的腰部問題還常常由腎虛、血瘀和脾濕的毛病引起,因此中醫認為患腰椎病的人還常常兼有腎虛證、血瘀證和脾濕證。

  所以,腰痛寧的方劑中采用川牛膝作為針對腎虛證的君藥,來補肝腎、強筋骨;選用蒼術作為針對脾濕證的君藥,通過燥濕健脾來治療痹症;而乳香、沒藥、全蠍則是針對血瘀證的組合拳。

  甘草是腰痛寧中的使藥,主要是調和諸藥,減輕馬錢子的毒性。使方劑變得效果突出,還十分安全。

  由此可見,中醫在對證治療時,並不是每次都要派出君、臣、佐、使四位幹將。針對一些次要的證,有時隻派一位君藥出戰即可。

  雖然君、臣、佐、使理論一直是中醫組方開藥的指導思想,但它並沒有讓一些對中醫存疑的人信服。

  他們覺得這個理論可能隻是語言層麵上的理論,說說而已。即使大夫聲稱按照該理論開方治好了病,也很可能隻是其中某一味藥起了作用,而其他的藥隻是擺設而已。這些醫案並不能證明君、臣、佐、使理論的正確性,他們隻相信現代的科學證據。

 人體的骨髓是生產血細胞的地方。那些骨髓中初生的細胞在分裂一定的代數後就會分化成熟,變成具有各種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血細胞。

  但是,患上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病人,骨髓裏的早期血細胞的兩條染色體斷裂後互相交換,在結合點就出現一個新的融合基因PML-RARα,最終導致了細胞的癌變。癌變以後的細胞失去了分化的能力,而且它還會不停地原地複製自己,一直瘋長下去。

  上世紀80年代,解放軍大連210醫院的中醫專家黃世林教授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君、臣、佐、使的指導思想設計了由雄黃、青黛、丹參、太子參組成的複方黃黛片,來治這種最凶險的白血病。

  後來,一項醫學臨床研究證實了複方黃黛片治療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療效可達5年生存率為87%。該研究還發現,雄黃、青黛、丹參的有效成分分別為四硫化四砷、靛玉紅與丹參酮IIA。不過,當年複方黃黛片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機理一直未被揭示。

  從2004年開始,在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的領導下,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多個研究小組,經過對複方黃黛片4年多的研究,又取得了重大的發現。

  在複方黃黛片中,來自於雄黃的四硫化四砷能夠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致病性PML-RARα癌蛋白進行降解破壞,讓癌細胞改邪歸正又變成了正常的細胞。因此,這舉足輕重的四硫化四砷是此方的君藥。

  來自於丹參的丹參酮能夠讓血細胞進行正常分化的能力明顯增高。所以,丹參酮起到了臣藥的輔助作用。

  而來自於青黛的靛玉紅能夠縮短細胞分化的周期,加快血細胞的正常分化。可見,靛玉紅也發揮了輔佐的功能,應該是方中的佐藥。

  另外,研究還發現,丹參酮與靛玉紅的使用能夠增加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含量。這種蛋白負責運輸四硫化四砷進入白血病細胞,增加四硫化四砷的藥效。因此二者都起到了“使藥” 的作用。

  雖然複方黃黛片中的太子參對癌細胞沒有什麽治療作用,但它一味補益脾胃的良藥,能夠化解雄黃、青黛等藥對脾胃的傷害。因此它是一味使藥。

   由此可見,陳竺院士領導的團隊用生物化學的方法,從分子水平闡明了,中藥複方黃黛片治療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點作用機理。與此同時,這個研究也充分證明了中藥方劑“君、臣、佐、使” 的配伍原則的正確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