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切脈,是故弄玄虛嗎?

(2024-06-19 12:38:31) 下一個

  李時珍是中國明朝的中醫大家,他與扁鵲、華佗和張仲景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但李時珍不僅是一個救人無數的名醫,還更是個功德無量的藥物學家。

  為了糾正古代本草書籍中大量的混亂和錯誤,李時珍前後花了27年,曆盡艱辛踏遍了千山萬水,終於寫成了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這部巨著不僅對中國的藥物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和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達爾文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其實,除了《本草綱目》外,李時珍還寫了不少書,比如,《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瀕湖集簡方》、《三焦客難》、《命門考》、《脈訣考證》、《五髒圖論》、《瀕湖醫案》、《天傀論》、《白花蛇傳》,甚至還有文學著作《菡所館詩詞》和《詩話》。

  可惜這些書大都失傳了。隻有《瀕湖脈學》與《奇經八脈考》幸運地和《本草綱目》一道流傳了下來。

 《瀕湖脈學》以歌訣的形式介紹了27種脈象的特點和含義,非常便於學習和記憶,是後世初學脈診者的必讀之書。

  雖然《瀕湖脈學》是本薄薄的小冊子,但這其中脈象的繁雜卻讓初學之人摸不著門道。連看好幾遍之後的感覺隻有兩個字——難學 。

  後來發現,我應該是犯了個思維邏輯上的錯誤。

《瀕湖脈學》中,從第一脈浮脈到第二十七脈代脈,全部是病脈。而剛開始學脈診的人應該從正常人的平脈學起。因為脈診是一門比較的藝術。有比較才會有發現。

  古人將平脈的特點概括為:有胃氣,有神和有根。但這種描述有些太籠統,不好把握,也不利於比較。

  現在的中醫對平脈的描述就直觀了許多,它的特點有以下幾個:一息五至,節律不變,不大不小,不浮不沉,柔和有力,不滑不澀,三部有脈。

  “一息五至”是平脈的第一個特點。如果大夫發現病人一息隻有三至,就認為他體內有寒。因為寒邪凝滯,陽失健運,故脈象見遲。因此,一息三至的脈被稱為遲脈。

   如果病人的脈搏是一息四至,這被稱為緩脈。緩的主要原因是他脾胃虛弱,體內生濕,濕性粘滯,氣機不暢所致。

  假如病人的脈搏不慢反快,達到一息六至。就說明他體內邪熱亢盛,氣血運行加快。此時的脈象被稱為數脈。

  如果病人的脈搏比數脈更快,達到一些七至或八至,則是疾脈了。人能夠跑的快,是因為身體素質好。但脈跑這麽快卻是凶兆了。此時的病人陰液枯竭,陽氣外越,元氣將脫。如不及時處置,病人可能就會大限將至。

  以上的這四種病脈就是在跟平脈的一息五至相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的。

  平脈的第二個特點是“節律不變”。這個節律不變指的是脈搏之間的間隔時間固定不變。

   一個人有了遲脈,這說明他體內有寒了。但更糟的是,在一息三至的基礎上,脈搏時不時還偷停一次。而且這個偷停還沒有什麽規律。這種脈被稱為結脈。其主要原因是體內陰寒氣結,寒痰血瘀。

  同樣悲催的還有促脈。它是在數脈的基礎上時有一止,且止無定數。有促脈的病人陽盛實熱,或氣血、宿食停滯,或體有痰飲。另外,腫瘤患者也常見出現促脈。

  還有的人脈跳著跳著就突然就停了,停了好久才又開始跳。這種嚇人的脈象叫代脈。有此脈象者元氣不足,五髒衰微。

  這樣,通過跟平脈的節律不變相比較,就又發現了結脈、促脈和代脈,這三種病脈。

  平脈的第三個特點是“不大不小”。如果把指下感覺到的脈搏比喻成一個不停向上跳動的兔子的話,則不大不小指的是這隻兔子個頭不大不小。

  如果大夫摸到的兔子個頭非常大,則稱之為洪脈或大脈。此脈的出現,多是由於病人體內氣分熱盛或邪盛正衰。

  假如兔子的個頭非常小,小到好像是一條細線在向上跳,這時的脈就叫細脈或小脈。細脈說明病人氣血兩虛、諸虛勞損或有濕病。

  如果這兔子的長得很長,像根棍子似的,這種脈就是長脈。它是肝陽有餘,或陽盛內熱之症。

  如果這兔子被從頭尾方向壓了一下,被壓短了,則叫短脈。主要是因為病人氣虛不足,無力鼓動血行。

  這樣,通過跟平脈的不大不小的個頭相比較,就又發現了四種病脈。

  平脈的第四個特點是“不浮不沉”。

“浮” 指的是這兔子不在正常的位置上跳動,而爬到更高的一個地方來跳。當大夫的手指輕輕觸碰到有此脈者的皮膚時,就能感受到脈搏的存在。有的甚至不用手摸,用眼睛看,就能看到脈搏的跳動。

  如果浮上來的的兔子長得很單薄,薄到象是在按一根蔥管一樣。這樣的脈叫芤脈,這說明病人失血傷陰。另外,房事過多的男同學也多有此脈。

  如果這隻兔子結實一點點,則按時如按一塊水中之木。這就是浮脈了。浮脈主表證,也主虛證。

  如果這兔子不是蔥皮做的,而是象由堅韌的鼓皮做成的,這是革脈。革脈往往預示病人精血虧虛。臨床上,常常見於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等情況。

  不浮不沉 的 “沉” 指的是這個兔子在比正常位置更低的下麵跳。用正常的指力摸脈時是摸不到的。必須要使勁按,按到筋骨之處才能感覺到脈。這脈就叫沉脈。沉脈說明病邪鬱於裏、氣血內閉。

  比沉脈更深的脈叫伏脈。它更是主裏證。常見於邪閉、厥症和痛極。

  以上的這五種病脈,芤、浮、革、沉和伏脈,都是在跟平脈的“不浮不沉”相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的。

  平脈的第五個特點是“柔和有力”。

  而有的人的脈搏跳動極其軟弱無力,好像是十幾天沒吃飯的林黛玉。稍一用力脈就不見了,這種脈叫虛脈。主要是體內氣不足以運其血,故脈來無力。

   比虛脈更虛的脈叫微脈。虛脈雖軟弱,但每次摸還能摸到。但微脈則是若有若無,按之欲絕。這微脈主氣血大虛、陽氣衰微。說明病人的情況很嚴重了。

  有時指下摁到的是隻肌肉兔,堅實有力,這種脈就叫實脈。有此脈者體內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正邪相搏正酣,故應指有力。

  如果指下的肌肉兔的身體緊繃,象一個充滿張力的繩結。這就叫緊脈。此脈多主寒證、痛證。

  這樣,通過跟平脈的“柔和有力”相比較,就又可以鑒別發現虛、微、實、緊,這四種病脈。

  平脈第六特點是“不滑不澀”。

  滑就是滑利之意。當感覺到指下的這兔子的背上象是塗了一層油一樣,滑滑的。這就是隻滑脈兔。當滑脈兔向前蹦達時,就如珍珠在玉盤中滾動一樣。此脈常常揭示病人元氣虛衰,或體內有痰飲食積。無病的育齡女子則有可能是懷孕了。

  與滑脈兔相反的是澀脈兔。它摸起來澀澀的,如輕刃刮竹。另外澀脈兔還長得體型細小,且步履緩慢,如病蠶食葉一樣。澀脈經常主精傷血少或氣滯質血瘀。

  相較於滑脈,對澀脈的把握就要難了許多。因為澀脈兔耍的是套組合拳。它不光有澀象,其中還包含了細脈和遲脈。

  當然會玩組合拳的不光澀脈兔一個。還有以下六位仁兄。

  散脈兄,它浮散無根,且至數不齊。也就是說病人的脈浮且雜亂無章。它的出現常預示病人元氣離散、髒腑之氣將絕。這是危脈之一。

  弱脈兄是沉脈和細脈的結合。它多主陰血不足、陽氣虛衰。

  弦脈兄長得端直而長,且渾身緊繃如琴弦。因此。它是長脈、細脈和緊脈的結合體。有玄脈之人常有肝膽之痛,或痰飲、瘧疾、諸痛。

  濡脈則是浮脈加細脈。它多主諸虛或多濕。

  動脈兄的組合拳是由短脈、滑脈和數脈組成。有動脈者常有驚恐、疼痛、亡精等證。

  最後一位出場的是牢脈兄。它會的組合拳最複雜。它是沉脈、實脈、大脈和長脈的組合。另外,還稍稍有點弦脈的影子。對牢脈的把握可能是最難的。它常常揭示病人陰寒內積,或有疝氣,或有癥瘕。

   以上就是李時珍《瀕湖脈學》所描述的所有脈象。其實,病人的脈也遠不止這28種。因為它們常常進行各種各樣的排列組合。

   比如,沉脈加數脈主裏熱。沉脈加遲脈則主裏寒。沉滑脈主痰飲水腫在裏。沉虛脈主裏虛。沉實脈主積滯或實寒。

  平脈除了有以上六個特點外。它還有最後一個特點:三部有脈。

  左右手的寸、關、尺三部,分別代表心、肝、腎、肺、脾和腎陽。因此三部都有平脈,這才能說明此人五髒功能正常。不然不能稱他為健康的人。

  而病脈在寸關尺三部的不同部位出現,則預示不同的病情。

  比如,芤脈主傷精亡血。這是對芤脈的整體描述。當寸部出現芤脈時,主心髒失血、怔仲。關部的芤脈則說明胃出血。而尺部的芤脈常提示有下部失血,如尿血、便血、婦女崩漏等。

  總而言之,脈診是中醫“知常衡變”的指導思想在診病時的具體運用,它是一門比較的藝術。之所以大家覺得切脈神奇、或故弄玄虛,隻是因為我們對它的道理還不了解所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