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小書

本人是一位資深理工男,多年自學中醫。一貫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西醫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近年來有關人體的科學實驗結果為依據,來客觀地學習中醫、思考中醫。
正文

你的骨質疏鬆嗎?

(2024-06-19 08:37:44) 下一個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的壽命在不斷地延長。與此同時,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也日益升高。現在,這個病已然成為大家遲早要麵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了。

  為了預防年老之後得骨質疏鬆,專家們紛紛建議大家要盡早多補補鈣。因此,市麵上出現了許多五花八門的補鈣產品。

  但後來的醫學研究發現,光補鈣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有維生素D的幫助,食物中的鈣是不能被小腸吸收的。結果,現在絕大多數的鈣片都含維生素D了。甚至是飲食專家推薦的補鈣的牛奶也被人工添加了維生素D。

  其實,我們不一定需要特地去補充維生素D。

  因為當太陽光照射到人類的皮膚時,皮膚細胞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的照射,就會進行光化學反應,變成了膽鈣化醇。膽鈣化醇又被稱為維生素D3,它是對於人體比較重要的維生素D的兩種形式中的一種。另一種叫維生素D2,又稱麥角鈣化醇。

  我們一天隻需要曬十分鍾的太陽,就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這就是為什麽醫生經常囑咐缺鈣的病人要多曬太陽的原因。

  另外,有許多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也不少。比如魚油、動物肝髒、蛋黃、瘦肉、牛奶、豆奶、幹香菇、豆腐、燕麥、橙汁、堅果、魚肝油及其他海產品。這些都是人們常常吃的食物。

  所以,隻要我們正常吃飯,並且每天時不時地曬一曬太陽,體內的維生素D就不會缺少。

  但是,進一步的醫學研究發現,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並不能讓我們高枕無憂。許多人仍然會得老年性骨質疏鬆。

   這是因為,從食物中攝入和光照產生維生素D並沒有活性,不能完成幫助鈣吸收的任務。

  更加深入的研究發現,當維生素D3被吸收入血後,肝髒中的25-羥化酶會將維生素D3轉變為25-羥維生素D3,也叫骨化二醇。這個骨化二醇再進入血液循環後,就可以幫助人體對鈣的吸收了。

  但是,骨化二醇的活性仍然不太高。因此,腎髒將它進一步的羥化,變成骨化三醇,也叫1,25-二羥維生素D3。它的活性是骨化二醇的500到1000倍。

  由此可見,在腎髒生產的骨化三醇是人體鈣吸收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

  不僅如此,骨化三醇還能刺激成骨細胞分泌膠原蛋白和骨鈣素,促進骨的生成。與此同時,它還能抑製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凋亡。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中年人不會去主動補充鈣和維生素D,因為他們的骨頭並沒有出現什麽問題。這說明他們的正常飲食和每天的日曬量已經提供足夠用的鈣和維生素D了。但當步入老年時,他們卻都慢慢出現了骨質疏鬆的症狀。

  這些人的飲食習慣大多變化不大,日照時間很可能還較以前增加了。因此,老年性的骨質疏鬆應該不是由於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所造成,而是肝和腎的老化所致,尤其是腎的衰退。

  因此,當中醫見到此類病人時,就會根據中醫“腎主骨”的理論,從腎論治。努力恢複腎髒的功能,以便生成足夠多的骨化三醇。這樣人體就能吸收足夠的鈣質,骨質也就不再疏鬆了。

  中醫認為,腎納餘氣以生精,精又生髓,骨髓能養骨,故曰:腎主骨。

  這個在中醫臨床中總結出的腎主骨理論,雖然顯得比較古樸而簡單,但是卻揭示了骨病的真相。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在,西醫從骨質疏鬆的缺鈣開始,一步一步研究發現,腎生成的骨化三醇才是鈣吸收和骨生成的關鍵因素。 這一係列的科學研究從微觀的角度,再次印證了中醫腎主骨理論的正確性。

  從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2000年前中醫的腎主骨理論可以被看成是探索骨病治療的1.0版理論。現代西醫的骨化三醇理論是2.0版。而且可以肯定,以後極有可能還會有更加詳盡的3.0版。

  然而在西醫骨化三醇理論形成之前,中醫的腎主骨理論在西醫眼中很可能是荒謬的迷信,甚至是沒有根據的偽科學。

  其實,中醫中被有些人認為荒謬的類似理論還有很多,比如肝開竅目,腎開竅於耳,肝主筋,腎主納氣等等。

  但願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對人體奧秘更多的探索,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中醫理論,能在將來再次被一一為證實為是正確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