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81一85

(2023-11-02 11:35:05) 下一個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三)

 

圖片

 

【原文】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心病者,感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心欲耎,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原文通解】

●病在心,愈在長夏,長夏不愈,甚於冬,冬不死,持於春,起於夏,禁溫食熱衣。

【1】禁溫食熱衣:熱則心躁,故禁止之。

病在心髒,在長夏容易治愈;如果長夏未能痊愈,到了冬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冬天沒有死亡,到了第二年春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夏天,心病遇到夏火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心髒有病的人在夏天不要食用溫熱的食物,也不要穿太多的衣服。

心病者,感在戊己,戊己不愈,加於壬癸,壬癸不死,持於甲乙,起於丙丁。

【1】戊己:戊己應長夏也。

【2】壬癸:壬癸應冬。

【3】甲乙:甲乙應春。

【4】丙丁:應夏火也。

心髒有病的人,在戊己日容易治愈;如果在戊己日未能痊愈,到了壬癸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壬癸日沒有死亡,到了甲乙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1】平旦靜:亦休王之義也。

心髒有病的人,中午(屬已午)時會感覺神清氣爽,半夜(屬亥子)時病情會加重,到了清晨(屬寅卯)時就會平穩下來。

心欲耎,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

【1】急食鹹以軟之:以髒氣好軟,故以鹹柔軟也。《平人氣象論》曰:髒真通於心。言其常欲柔軟也。

【2】用鹹補之,甘瀉之:鹹補,取其柔軟。甘瀉,取其舒緩。

【3】心欲耎,急食鹹以弱之,用鹹補之,甘瀉之:高士宗雲:"心病則火炎,故心欲軟。治之之法,當食鹹味以軟之,鹹能軟堅也。"

      張琦雲:“火甚則躁,鹹為水,化水以濟火也。水火交則神足,故曰補。火性急速,甘則反其性而緩之,故曰瀉。"

心病需緩軟,因此治療時應用鹹味藥來柔軟它;需要補的,當用鹹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甘味藥來瀉。

【譯文】

病在心髒,在長夏容易治愈;如果長夏未能痊愈,到了冬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冬天沒有死亡,到了第二年春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夏天,心病遇到夏火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心髒有病的人在夏天不要食用溫熱的食物,也不要穿太多的衣服。

       心髒有病的人,在戊己日容易治愈;如果在戊己日未能痊愈,到了壬癸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壬癸日沒有死亡,到了甲乙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心髒有病的人,中午(屬已午)時會感覺神清氣爽,半夜(屬亥子)時病情會加重,到了清晨(屬寅卯)時就會平穩下來。

       心病需緩軟,因此治療時應用鹹味藥來柔軟它;需要補的,當用鹹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甘味藥來瀉。

 

圖片

 

【原文】

      病在脾,愈於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成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原文通解】

●病在脾,愈於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

【1】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溫濕及飽,並傷脾氣,故禁止之。

病在脾髒,在秋天容易治愈;如果到了秋天未能痊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春天沒有死亡,到了夏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長夏季節,脾病逢長夏土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脾髒有病的人不要食用溫熱性的食物,進食不要過飽居住環境不要潮濕,也不要穿潮濕的衣服。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成己。

脾髒有病的人,在庚辛日容易治愈;如果在庚辛日未能痊愈,到了甲乙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甲乙日沒有死亡,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靜。

【1】日跌:跌(die),日偏斜,又稱“日昃”,指未時,即午後一至三時。

【2】日出甚:《脈經》、《甲乙經》、《千金方》均作“平旦甚”。林億《新校正》:“雖日出與平旦時等,按前文言木王之時,皆雲平旦而不雲日出,蓋日出於冬夏之期有早晚,不若平旦之為得也。”平旦為天亮(寅時),日出則稍後於平旦(卯時)。

      新校正雲:按《甲乙經》日出作平旦,雖日出與平旦時等,按前文言木王之時皆雲平旦而不雲日出,蓋日出於冬夏之期有早晚,不若平旦之為得也。

【3】下晡靜:丹波元簡注:“據前後文例,當是雲'日中靜’”。

      土王則爽慧,木克則增甚,金扶則靜退,亦休王之義也。一本或雲日中持者謬也。爰五髒之病,皆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由是故皆有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脾髒有病的人,午後時會感覺神清氣爽,日出時病情會加重,到了傍晚就會平穩下來。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

【1】甘性和緩,順其緩也。

【2】苦瀉,取其堅燥。甘補,取其安緩。

【3】脾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吳昆雲:“脾以溫厚衝和為德,故欲緩,病則失其緩矣,宜食甘以緩之。”再查張元素之緩用炙甘草,補用人參,瀉用黃連。緩與補均為補脾之藥,因而可知脾氣健運即為緩,反之脾虛產生諸如納呆、精神不振、體削形槁等就謂之不緩,此時若加以苦啤之藥,必會損傷中陽,脾虛更甚。

脾病需緩和,因此治療時應用甘味藥來緩和它;需要瀉的,當用苦味藥來瀉;需要補的,當用甘味藥來補。

【譯文】

病在脾髒,在秋天容易治愈;如果到了秋天未能痊愈,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春天沒有死亡,到了夏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長夏季節,脾病逢長夏土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脾髒有病的人不要食用溫熱性的食物,進食不要過飽居住環境不要潮濕,也不要穿潮濕的衣服。

       脾髒有病的人,在庚辛日容易治愈;如果在庚辛日未能痊愈,到了甲乙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甲乙日沒有死亡,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脾髒有病的人,午後時會感覺神清氣爽,日出時病情會加重,到了傍晚就會平穩下來。

       脾病需緩和,因此治療時應用甘味藥來緩和它;需要瀉的,當用苦味藥來瀉;需要補的,當用甘味藥來補。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四)

 

圖片

 

【原文】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原文通解】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起於秋,禁寒飲食寒衣。

【1】禁寒飲食寒衣:肺惡寒氣,故衣食禁之。《靈樞經》曰:形寒寒飲則傷肺。飲尚傷肺,其食甚焉。肺不獨惡寒,亦畏熱也。

病在肺髒,在冬天比較容易治愈;如果到了冬天未能痊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夏天沒有死亡,到了長夏季節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秋天,肺病逢秋金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肺髒有病的人不要進食寒性的食物,也不要穿得太單薄。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於丙丁,丙丁不死,持於戊己,起於庚辛。

   ▲ 肺髒有病的人,在壬癸日容易治愈;如果在壬癸日未能痊愈,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丙丁日沒有死亡,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庚辛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

【1】夜半靜:當為日昳靜。

肺髒有病的人,傍晚(屬申酉)時會感覺神清氣爽,中午(屬已午)時病情會加重,到了半夜(屬亥子)就會平穩下來。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1】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張景嶽雲:"肺應秋,氣主收斂,故宜食酸以收之。肺氣宜聚不直散,故酸收為補,辛散為瀉。"

肺病需收斂,因此治療時應用酸味藥來收斂它;需要補的,當用酸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辛味藥來瀉。

【譯文】

病在肺髒,在冬天比較容易治愈;如果到了冬天未能痊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夏天沒有死亡,到了長夏季節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能堅持到秋天,肺病逢秋金本氣,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肺髒有病的人不要進食寒性的食物,也不要穿得太單薄。

       肺髒有病的人,在壬癸日容易治愈;如果在壬癸日未能痊愈,到了丙丁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丙丁日沒有死亡,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庚辛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肺髒有病的人,傍晚(屬申酉)時會感覺神清氣爽,中午(屬已午)時病情會加重,到了半夜(屬亥子)就會平穩下來。

       肺病需收斂,因此治療時應用酸味藥來收斂它;需要補的,當用酸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辛味藥來瀉。

 

圖片

 

【原文】

       病在腎,愈於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熱食溫炙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

       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原文通解】

●病在腎,愈於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熱食溫炙衣。

   【1】悴埃熱食:悴,音翠,燒灼;埃,音哀,熱甚。張介賓《類經·疾病類》:“悴埃,燒爆之物也。腎惡燥烈,故當禁此。”

     悴埃(cuiai)熱食溫炙衣:悴,燒也。埃,熱甚也。悴埃熱食,指炙博過熱的食物。溫炙衣,指經火熏烘過的衣服。

病在腎髒,在春天容易治愈;如果春天未能痊愈,到了長夏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長夏季節沒有死亡,到了秋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堅持到了冬天,腎病逢冬水本氣,病情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腎髒有病的人不要進食火烤、油炸或者是過熱的食物,也不要穿用火烘烤過的衣服。

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

腎髒有病的人,在甲乙日容易治愈;如果在甲乙日未能痊愈,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戊已日沒有死亡,到了庚辛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壬癸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

【1】四季:指一日中辰、戌、醜、未四個時辰,相當於一年四季中各季的最後一個月,按脾不專主一時,寄旺四季的理論,為脾(土)旺的時辰。

腎髒有病的人,半夜(屬亥子)時會感覺神清氣爽,在一天中的辰、戌、醜、未四個時辰病情會加重,到了傍晚(屬申酉)時就會平穩下來。

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

【1】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吳昆雲:“腎以寒水為象,堅勁為德也。病則失其堅矣,宜食苦以堅之,蓋苦物玄寒,以滋背也。苦能堅之,故為補,鹹能軟堅,故謂瀉,"再查張元表原文,堅用地黃,補用黃柏。其大意便了解了,所謂“堅”,即瀉火存陰,火退陰足,使陰陽平衡,則腎自堅。腎為人體元陰元陽之藏所,《內經》隻言其水虧火炎的一麵,尚有陽虛陰盛的一麵,若亦循“苦以堅之”就未免過於生搬硬套了。

腎病需要堅固腎氣,因此治療時應用苦味藥來堅固它;需要補的,當用苦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鹹味藥來瀉。

【譯文】

病在腎髒,在春天容易治愈;如果春天未能痊愈,到了長夏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長夏季節沒有死亡,到了秋天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如果堅持到了冬天,腎病逢冬水本氣,病情就會有所好轉。但要注意,腎髒有病的人不要進食火烤、油炸或者是過熱的食物,也不要穿用火烘烤過的衣服。

       腎髒有病的人,在甲乙日容易治愈;如果在甲乙日未能痊愈,到了戊己日病情就會加重;如果在戊已日沒有死亡,到了庚辛日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到了壬癸日病情就會有所好轉。

      腎髒有病的人,半夜(屬亥子)時會感覺神清氣爽,在一天中的辰、戌、醜、未四個時辰病情會加重,到了傍晚(屬申酉)時就會平穩下來。

      腎病需要堅固腎氣,因此治療時應用苦味藥來堅固它;需要補的,當用苦味藥來補;需要瀉的,當用鹹味藥來瀉。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五)

 

圖片

 

【原文】

夫邪氣之客於身,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髒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原文通解】

●夫邪氣之客於身,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

【1】以勝相加:加,加臨,即侵犯。邪氣常於主令之時侵犯所勝(所克)之髒而發病,如風邪於春季傷脾而致病。

【2】其所生:張介賓注:“我所生也,以時而言。”如肝病之於屬火之時。

邪氣侵犯人體,都是以勝相加的。碰到五行歸類中子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疾病就能痊愈。

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1】其所不勝:指受病之髒被克之時,如肝病之於屬金之時。

【2】所生:指生我之髒主令之時。張誌聰注:“得所生之母氣,而能支持也。”如肝病之於屬水之時。

【3】自得其位而起:起,指病情好轉。指受病之髒當令之時(如肝病之於春季),病情可能好轉。

碰到能克製自己的強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病情就會加重;碰到其母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碰到其本髒之氣應該旺盛的季節時令時,疾病就會有所好轉。

必先定五髒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

【1】五髒之脈者,謂肝弦心鉤肺浮腎營脾代,知是則可言死生間甚矣。《三部九候論》曰: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此之謂也。

但必須先診察清楚五髒的脈象,然後才能推測出疾病輕重緩急的變化時間和死生日期。

【譯文】

邪氣侵犯人體,都是以勝相加的。碰到五行歸類中子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疾病就能痊愈;碰到能克製自己的強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病情就會加重;碰到其母髒相對應的季節時令時,病情就會處於平穩的狀態;碰到其本髒之氣應該旺盛的季節時令時,疾病就會有所好轉。但必須先診察清楚五髒的脈象,然後才能推測出疾病輕重緩急的變化時間和死生日期。

 

圖片

 

【原文】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原文通解】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1】令人善怒:肝厥陰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又上貫肝膈,布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也。其氣實則善怒。《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

肝髒有疾病,肝氣實的,會出現兩脅下疼痛並牽連小腹部,使人容易發怒的症狀;

虛則目(目巟目巟)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1】目巟巟(huang)無所見:眼睛昏花而看不清東西。

【2】善恐,如人將捕之:肝厥陰脈,自脅肋循喉嚨入頏顙連目係。膽少陽脈,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故病如是也。恐,謂恐懼,魂不安也。

肝氣虛的,則會出現兩眼昏花、視物不清、兩耳聽不清聲音,易驚恐,好像被人追捕一樣的症狀。

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

 【1】取其經,厥陰與少陽:經,謂經脈也。非其絡病,故取其經也。取厥陰以治肝氣,取少陽以調氣逆也。故下文曰:

   【2】取血:指在經血盛的地方放血。

   【3】 肝厥陰脈,自目係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膽少陽脈,支別者,從耳中出走耳前;又支別者,加頰車。又厥陰之脈,支別者,從目係下頰裏。故耳聾不聰頰腫也。是以上文兼取少陽也。

   【4】取血者:脈中血滿,獨異於常,乃氣逆之診,隨其左右,有則刺之。

治療時,應取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如果肝氣上逆,會引發頭痛、耳聾、麵頰腫脹等症狀,這時仍取厥陰、少陽兩經的穴位,進行放血治療。

【譯文】

肝髒有疾病,肝氣實的,會出現兩脅下疼痛並牽連小腹部,使人容易發怒的症狀;肝氣虛的,則會出現兩眼昏花、視物不清、兩耳聽不清聲音,易驚恐,好像被人追捕一樣的症狀。治療時,應取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如果肝氣上逆,會引發頭痛、耳聾、麵頰腫脹等症狀,這時仍取厥陰、少陽兩經的穴位,進行放血治療。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六)

 

拾壹

圖片

 

【原文】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郤中血者。

【原文通解】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1】心少陰脈,支別者,循胸出脅。又手心主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其支別者,亦循胸出脅,下掖三寸,上抵掖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人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又心少陰之脈,直行者,複從心係卻上肺,上出掖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又小腸太陽之脈,自臂臑上繞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

心髒有疾病,心氣實的,會出現胸中疼痛,脅部脹滿發痛,脅下、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的症狀。

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1】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曆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心少陰之脈,自心係下膈絡小腸。故病如是也。

心氣虛的,則會出現胸腹部腫脹、脅下和腰部牽引作痛的症狀。

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郤中血者。

【1】郤:即陰郤穴。

◆【2】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少陰之脈,從心係上俠咽喉,故取舌本下及經脈血也。

【3】刺郤中血者:其或嘔變,則刺少陰之郤血滿者也。手少陰之郤,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當小指之後。

治療時,應取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並針刺舌下的血脈,放血治療。如果病情與剛發病時有所不同,應取委中穴,進行放血治療。

【譯文】

心髒有疾病,心氣實的,會出現胸中疼痛,脅部脹滿發痛,脅下、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的症狀;心氣虛的,則會出現胸腹部腫脹、脅下和腰部牽引作痛的症狀。治療時,應取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並針刺舌下的血脈,放血治療。如果病情與剛發病時有所不同,應取委中穴,進行放血治療。

 

 

拾貳

圖片

 

【原文】

脾病者,身重善饑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原文通解】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

【1】肌:當作“饑”。

   【2】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痿,謂萎無力也。脾太陰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廉,上湍內。腎少陰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趣足心,上腨(shuan,腿肚子,陰陽別論: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臃腫,及為痿厥腨?yuan)內,出膕內廉。故病則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也。故取少陰。(新校正雲:按《甲乙經》作善饑,肌肉痿。《千金方》雲:善饑,足痿不收。《氣交變大論》雲: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

脾髒有疾病,脾氣實的,會出現身體沉重,容易饑餓,肌肉菱軟無力,兩足馳緩不收,行走時易抽搐或腳下作痛的症狀;

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1】脾太陰脈,從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故病如是。《靈樞經》曰:中氣不足,則腹為之善滿,腸為之善鳴。

脾氣虛的,則會出現腹脹腸鳴,泄瀉而食物不化的症狀。

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1】少陰,腎脈也。以前病行善瘈腳下痛.故取之而出血。血滿者,出之。

治療時,應取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再取足少陰腎經的經穴,進行放血治療。

【譯文】

脾髒有疾病,脾氣實的,會出現身體沉重,容易饑餓,肌肉菱軟無力,兩足馳緩不收,行走時易抽搐或腳下作痛的症狀;脾氣虛的,則會出現腹脹腸鳴,泄瀉而食物不化的症狀。治療時,應取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再取足少陰腎經的經穴,進行放血治療。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七)

 

拾叁

圖片

 

【原文】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原文通解】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1】尻(kao):尾骨處。

【2】髀(bi):髖骨。

【3】腨(shuan):腓腸肌。

【4】胻(heng):脛骨。

【5】肩背痛:新校正雲:按《千金方》作肩息背痛。

【6】膝:新校正雲:按(甲乙經》、《脈經》作膝攣。

【7】此句:肺髒氣而主喘息,在變動為咳,故病則喘咳逆氣也。背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肺養皮毛,邪盛則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腎少陰之脈,從足下上循腦內出胭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今肺病則腎脈受邪,故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故下取少陰也。

肺髒有疾病,肺氣實的,會出現咳嗽,氣喘、肩背部痛,出汗,尾骨、陰部、大腿、膝部脾骨、小腿、足脛等部位疼痛的症狀。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有①,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②。

【1】報息:指呼吸急促,難以連續。

①氣虛少,故不足以報入息也。肺太陰之絡會於耳中,故聾也。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膈人肺中,循喉嚨俠舌本。今肺虛則腎氣不足以上潤於嗌,故嗌幹也。是以下文兼取少陰也。

②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者,正謂騰內側內踝後之直上,則少陰脈也。視左右足脈少陰部分有血滿異於常者,即而取之。

氣虛的,則會出現氣短、呼吸不順暢而難於接續,耳聾,咽喉發幹的症狀。治療時,應取手太陰經的穴位,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外側、足厥陰肝經內側,即足少陰腎經的經穴,進行放血治療。

【譯文】

肺髒有疾病,肺氣實的,會出現咳嗽,氣喘、肩背部痛,出汗,尾骨、陰部、大腿、膝部脾骨、小腿、足脛等部位疼痛的症狀;氣虛的,則會出現氣短、呼吸不順暢而難於接續,耳聾,咽喉發幹的症狀。治療時,應取手太陰經的穴位,以及足太陽膀胱經外側、足厥陰肝經內側,即足少陰腎經的經穴,進行放血治療。

 

拾肆

圖片

 

 

 

【原文】

腎病者,腹大脛腫①,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②。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③,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④。

【原文通解】

●腎病者,腹大脛腫①,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②。

【1】寢汗出:盜汗。

①新校正雲:按《甲乙經》雲:脛腫痛。

②腎少陰脈,起於足而上循騰,複從橫骨中俠齊循腹裏上行而人肺,故腹大脛腫而喘咳也。腎病則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腎邪攻肺,心氣內微,心液為汗,故浸汗出也。脛既腫矣,汗複津泄,陰凝玄府,陽爍上焦,內熱外寒,故憎風也。憎風,謂深惡之也。

腎髒有疾病,腎氣實的,會出現腹部腫脹、足脛浮腫,氣喘咳嗽、身體沉重、睡後出汗、怕風等症狀。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③,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④。

【1】清厥:四肢清冷的意思。

③腎少陰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然腎氣既虛,心無所製,心氣熏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陽脈,從項下行而至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故足玲而氣逆也。清,謂氣清冷。厥,謂氣逆也。以清冷氣逆,故大腹小腹痛。誌不足則神躁擾,故不樂也。(新校正雲:按《甲乙經》大腹小腹作大腸小腸。)

④凡刺之道,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是謂得道。經絡有血,刺而去之,是謂守法。猶當揣形定氣,先去血脈,而後乃平有餘不足焉。(三部九創論》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此之謂也。

腎氣虛的,則會出現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發冷、悶悶不樂的症狀。治療時,應取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進行放血治療。

【譯文】

腎髒有疾病,腎氣實的,會出現腹部腫脹、足脛浮腫,氣喘咳嗽、身體沉重、睡後出汗、怕風等症狀;腎氣虛的,則會出現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發冷、悶悶不樂的症狀。治療時,應取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進行放血治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