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帝內經》精讀256一260

(2023-11-04 15:02:02) 下一個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圖片

 

振拉【44】飄揚,則蒼幹散落,其眚四維【45】,其主敗折虎狼【46】,清氣乃用,生政乃辱【47】。

【44】振拉:暴風驟起。

【45】其眚四維:四維,張景嶽曰:“四維者,土位中宮而寄旺於四隅,辰戌醜未之位是也。”

【46】敗折虎狼:敗壞毀折,如狼似虎。

【47】其主敗折虎狼,清氣乃用,生政乃辱:辱:被抑製。木氣乘土,金氣來複,肅殺虎狼,因虎狼為金之器,清氣用事而生氣受抑。

土衰木勝,所以見風勢振動,摧折飄揚的現象,隨之而草木幹枯凋落,其災害應於中宮而通於四方。由於金氣來複,所以有主敗壞折傷有如虎狼之勢,清氣發生作用,生氣便被抑製而不能行使權力。

按:本小節論述土運不及之年,其氣候特點為“化氣不令,生政獨彰”,如木氣來乘則“風寒並興”金氣來複則“其主敗折虎狼”。物化特點“草木榮美,秀而不實,成而粃也。”與人體病理生理的關係為:“其藏脾”“其發濡滯”,木氣來乘則“邪傷脾也”。

從革之紀,是謂折收。收氣乃後,生氣乃揚,長化合德【48】,火政乃宣,庶類【49】以蕃【50】。

【48】長化合德:火能生土,故火之長氣與土之化氣相合而為用。

【49】庶類:庶,眾多的意思。庶類,即指萬物。

【50】從革之紀,是謂折收,收氣乃後,生氣乃揚,長化合德,火政乃宣,庶類以蕃:

      從革之紀為金運不及之年,收氣被金氣克抑,故謂折敗。金主收氣,金運不及故收氣後至,木氣失製故生氣乃揚,火氣來乘故火政宣發。長氣和化氣合德故物化蕃茂。庶,眾多;類,多種植物。

從革的年份,稱為折收,收氣不能及時,生氣得以發揚,長氣和化氣合而相得,火於是得以施行其權力,萬物繁盛。

其氣揚,其用躁切,其動鏗禁【51】瞀厥,其發咳喘,其髒肺,

【51】其動鏗禁瞀厥:

  鏗者,鏗,王冰:“鏗,咳聲也。”其聲鏗然。

  禁者,禁,張景嶽雲“禁,聲不出也。禁栗寒戰。

  鏗禁,指咳嗽時的聲音和狀態。有咳嗽與失音兩種病症。

       瞀厥[mào jué],瞀,頭目昏眩;厥,氣逆或昏仆。昏厥;暈厥。《素問·五常政大論》:"其氣揚,其用躁切,其動鏗禁瞀厥。" 王冰 注:"瞀,悶也。"肺主氣,瞀厥者,氣逆而昏冒也。

        指金氣不及火氣來乘,出現鏗咳,失音,昏眩,厥逆等病證。

其氣發揚,其作用急噪,在人體的變動發病為咳嗽失音、煩悶氣逆,發展為咳嗽氣喘,其應於內髒為肺,

其果李杏,其實殼絡,其穀麻麥,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雞羊,其蟲介羽,

在果類是李和杏,其所充實的是殼和絡,在穀類是麻和麥,在五味是苦與辛,在顏色是白和朱紅,在畜類是雞和羊,在蟲類是介蟲羽蟲。

其主明曜炎爍,其聲商徵,其病嚏咳鼽衄,從火化也。

因為金虛火勝,主有發光灼熱之勢,在聲音是商、徽,若發生病變則為噴嚏、咳嗽、鼻塞流涕、衄血,這是因金運不及而從火化的關係。

少商與少徵同【52】,上商與正商同【53】,上角與正角同【54】,邪傷肺也。

【52】少商與少徵同:金運不及為少商,火氣來乘,半從火化。故氣候與火運不及之年(少徵)類同。

【53】上商與正商同:金運不及之年,遇陽明燥金司天,得天之助則氣候可與金運平年類同,故曰上商與正商同。

【54】上角與正角同:金運不及,木氣失製,如再得司天風木之助,則可與木運平氣類同,故曰:“上角與正角同”。

所以少商和少徽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則金運雖不及,得司天之助,也能變為平氣,所以從革逢上商就和正商相同。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因金運不及,木不畏金,亦能形成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所以逢上角便和正角相同。其病變是由於邪氣傷於肺髒。

炎光赫烈,則冰雪霜雹,眚於七【55】,其主鱗伏彘鼠【56】,歲氣早至,乃生大寒【57】。

【55】眚於七:金應西方兌卦倉果宮,生成數為七,故曰眚於七。

【56】其主鱗伏彘鼠:水氣來複。水中魚類藏伏,豬鼠受益。

因金衰火旺,所以火勢炎熱,但隨之見冰雪霜雹,其災害應於七(西方)。這是水氣來複,故主如鱗蟲伏藏,豬、鼠之陰沉,冬藏之氣提早而至,於是發生大寒。

【57】按:本小節討論金運不及之紀,氣候特點為“收氣乃後,生氣乃揚,長化合德,火政乃宣。”物化特點為“庶類以蕃。”火氣來乘則“明曜炎爍。”水氣來複則“冰雪霜雹”,與人體生理病理的關係為“其藏肺”“其發咳喘”。如火氣來複,則“邪傷肺也。”◆

● 涸流之紀,是謂反陽【58】,藏令不舉,化氣乃昌,長氣宣布,蟄蟲不藏,土潤水泉減,草木條茂,榮秀滿盛。

【58】反陽:陰氣不足,陽氣反而過盛。

涸流之紀,是謂反陽,藏令不舉,化氣乃昌,長氣宣布:水運不及,火氣失製,陽氣反盛,故謂之反陽。則冬藏之令不行,土克水故化氣乃昌,火氣失政,長氣亦得宣布。

涸流的年份,稱為反陽。藏氣衰弱,不能行使其封藏的權力,化氣因而昌盛,長氣反見宣行而布達於四方,蟄蟲應藏而不藏,土潤澤而泉水減少,草木條達茂盛,萬物繁榮秀麗而豐滿。

其氣滯,其用滲泄【59】,其動堅止,其發燥槁【60】,其髒腎,

【59】其用滲泄:指水運不及水流減少。此是與沃衍相比較而言。

【60】其動堅止,其發燥槁:堅止:堅,指大便堅硬。止,不下。堅止,指大便堅硬不通。

       皆指水氣不足導致壅積塞結,病證表現為枯槁幹燥。

其氣不得流暢,故其作用為暗中滲透泄,其變動為症結不行,發病為幹躁枯槁,其應於內髒為腎,

其果棗杏,其實濡肉,其穀黍稷,其味甘鹹,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蟲鱗倮,

在果類是棗、杏,其所充實的是汁液和肉,在穀類是黍和稷,在五味是甘、鹹,在顏色是黃、黑,在畜類是豬、牛,在蟲類是鱗蟲倮蟲▲,

其主埃鬱昏翳【61】,其聲羽宮,其病痿厥堅下【62】,從土化也。

【61】其主埃鬱昏翳:

  埃鬱[āi yù],埃,指塵土、塵埃。土濕之氣上蒸結聚,形容炎熱或熾熱。

  昏翳[hūn yì],病狀名。翳,障蔽,指埃塵鬱塞,天昏蔽日之境。

       指昏暗蒙矓。《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主埃鬱昏翳。"

       埃鬱昏翳,形容塵土飛揚,有遮天蔽日之勢。

水運衰,土氣用事,故主有塵土昏鬱的現象,在聲音是羽、宮,在人體的病變為痿厥和下部的症結,這是水運不及而從土化的關係。

少羽與少宮同【63】,上宮與正宮同【64】,其病癃閉【65】,邪傷腎也。

【63】少羽與少宮同:指水運不及之年,因土氣來乘,半從土化故表現為與土運不及之年相類同,故曰少羽與少宮同。

【64】上宮與正宮同:水運不及之年,土氣來乘,半從土化。如逢醜未太陰濕土司天,得天之助故氣候與土運平氣之年同。

【65】癃閉:癃,指小便不暢。閉,指閉塞不通。

所以少羽和少宮相同。若逢土氣司天,則水運更衰,順從土氣用事,所以涸流逢上宮與正宮相同。其病見大小便不暢或閉塞不通,是邪氣傷於腎髒。

 ●埃昏驟雨,則振拉摧拔【66】,眚於一【67】,其主毛顯狐貉【68】,變化不藏【69】。

【66】振拉摧拔:大風暴起,拔樹折木。

【67】眚於一:災應於北方坎宮,因生成數屬一。

【68】毛顯狐貉:毛,毛蟲。顯,顯露。狐,狐類。指藏氣不用,長氣宣發,因而毛蟲、狐貉等顯現於外而不伏藏。

       毛蟲,狐的非時而現是因為木氣來複之故。

因水運不及,故塵埃昏蔽,或驟然下雨,但歲之反見大風振動,摧折倒拔,其災害應於一(北方),這是木氣來複,所以又見毛蟲,善於變動而不主閉藏。

◆【69】按:本段論述水運不及之年,其氣候特點為“藏令不舉”化氣乃昌,長氣宣布”土氣來乘,則“土潤水泉減”。木氣來複則“埃昏驟雨則振拉摧拔”物化特點是:因水氣不藏,生化之氣勝複,故反而出現“蟄蟲不藏……草木條茂,榮秀滿盛”等現象,與人體生理病理的關係為“其藏腎”“邪傷腎也。”

故乘危而行【70】,不速而至,暴瘧無德,災反及之【71】,微者複微,甚者複甚,氣之常也【72】。

【70】乘危而行:危:指歲運不足。

指歲運不及之年,所不勝,所勝之氣乘虛而人。如涸流之紀,是謂反陽,即指所勝反侮,“化氣乃昌”指為所不勝乘。

【71】不速而至,暴瘧無德,災反及之:不速而至即非時而至,如不速之客一樣,不知不覺地到來。暴瘧無德,形容勝氣的賊戕。災反及之,指勝氣必然受到複氣的災害。

【72】微者複微,甚者複甚,氣之常也:指勝氣甚則複氣亦甚,勝氣微則複氣亦微,氣之常也。指這是勝複的一般常規。

按:本句言不及年的勝複規律為勝微複亦微,勝甚複亦甚。

所以當運氣不及的年份,所勝與所不勝之氣,就乘其衰弱而行令,好象不速之客,不招自來,暴虐而毫無道德,結果反而他自己受到損害,這是子來報複的關係。凡施行暴虐輕微的所受的報複也輕,厲害的所受到的報複也厲害,這種有勝必有複的情況,是運氣中的一種常規。

【整段翻譯】

   ■委和的年份,稱為勝生。生氣不能很好的行使職權,化氣於是發揚(土不畏木),長氣自然平靜(木不能生火),收令於是提早(金勝木),而涼雨不時下降,風雲經常發起,草木不能及時繁榮,並且易於幹枯凋落,萬物早秀早熟,皮肉充實。其氣收斂,其作用拘束,不得曲直伸展,在人體的變動是筋絡拘攣無力,或者易於驚駭,其應於內髒為肝,在果類是棗、李,其所充實的是核和殼,在穀類是稷、稻,在五味是酸、辛,在顏色是白而蒼,在畜類是犬和雞,在蟲類是毛蟲和介蟲,所主的氣候是霧露寒冷之氣,在聲音是角、商,若發生病變,則搖動和恐懼,這是由於木運不及而從金化的關係。所以少角等同判商。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則不及的木運得司天之助,也可以成為平氣,所以委和逢上角,則其氣可與正角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則木運更衰,順從金氣用事,而成為金之平氣,所以逢上商便和正商相同。在人體可發生四肢萎弱、癰腫、瘡瘍、生蟲等病,這是由於邪氣傷肝的關係。如正當太陰濕土司天,因土不畏,亦能形成土氣用事,而成為土之平氣,所以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故委年的年份,起初是一片肅殺的景象,但隨之則為火熱蒸騰,其災害應於三(東方),這是由於金氣克木,迫使火氣前來報複。當火氣來複,主多飛蟲、蛆蟲、蛆蟲和雉木鬱火複,發為雷霆。

    伏明的年份,稱為勝長。長氣不得發揚,藏氣反見布散,收氣也擅自行使職權,化氣平定而不能發展,寒冷之氣常現,暑熱之氣衰薄,萬物雖承土的化氣而生,但因火運不足,既生而不能成長,雖能結實,然而很小,及至生化的時候,已經衰老,陽氣屈伏,蟄蟲早藏。火氣鬱結,所以當其發作時,必然橫暴,其變動每隱現多變,在人體病發為痛,其應於內髒為心,其在果類為栗和桃,其所充實的是絡和汁,在穀類是豆和稻,在五味是苦和鹹,在顏色是玄和丹,在畜類是馬和豬,在蟲類是羽蟲鱗蟲,在氣候主冰雪霜寒,在聲音是徽、羽,若發生病變則為精神昏亂,悲哀易忘,這是火運不及而從水化的關係。所以少徽和少羽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因金不畏火,形成金氣用事,而成為金之平氣,所以伏明逢上商則與正商相同。故所發之病,是由於邪氣傷心,火運衰,所以有陰凝慘淡,寒風凜冽的現象,但隨之而暴雨淋漓不止,其災害於九(南方),這是土氣來複,以致暴雨下注,雷霆震驚,烏雲蔽日,陰雨連綿。

    卑監的年份,稱為減化。土的化氣不得其令,而木的生氣獨旺,長氣自能完整如常,雨水不能及時下降,收氣平定,風寒並起,草木雖繁榮美麗,但秀而不能成實,所成的隻是空殼或飽滿的一類東西。其七散漫,其作用不足而過於靜定,在人體的變動為病發瘡瘍,膿多、潰爛、癰腫,並發展為水氣不行,其應於內髒為脾,在果類是李和栗,其所充實的是液汁和核,在穀類是豆和麻,在五味是酸、甘,在顏色是蒼、黃,在畜類是牛和犬,在蟲類是倮蟲毛蟲,因木勝風動,有振動摧折之勢,在聲音是宮、角,若發生病變則為脹滿痞塞不通,這是土運不及而從木化的關係。所以少宮和少角相同。若逢太陰濕土司天,雖土運不及,但得司天之助,也可成為平氣,所以監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則土運更衰,順從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所以逢上角則和正角相同。在發病來講,消化不良的泄瀉,是邪氣傷脾的關係。土衰木勝,所以見風勢振動,摧折飄揚的現象,隨之而草木幹枯凋落,其災害應於中宮而通於四方。由於金氣來複,所以有主敗壞折傷有如虎狼之勢,清氣發生作用,生氣便被抑製而不能行使權力。

    從革的年份,稱為折收,收氣不能及時,生氣得以發揚,長氣和化氣合而相得,火於是得以施行其權力,萬物繁盛。其氣發揚,其作用急噪,在人體的變動發病為咳嗽失音、煩悶氣逆,發展為咳嗽氣喘,其應於內髒為肺,在果類是李和杏,其所充實的是殼和絡,在穀類是麻和麥,在五味是苦與辛,在顏色是白和朱紅,在畜類是雞和羊,在蟲類是介蟲羽蟲。因為金虛火勝,主有發光灼熱之勢,在聲音是商、徽,若發生病變則為噴嚏、咳嗽、鼻塞流涕、衄血,這是因金運不及而從火化的關係。所以少商和少徽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則金運雖不及,得司天之助,也能變為平氣,所以從革逢上商就和正商相同。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因金運不及,木不畏金,亦能形成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所以逢上角便和正角相同。其病變是由於邪氣傷於肺髒。因金衰火旺,所以火勢炎熱,但隨之見冰雪霜雹,其災害應於七(西方)。這是水氣來複,故主如鱗蟲伏藏,豬、鼠之陰沉,冬藏之氣提早而至,於是發生大寒。

     涸流的年份,稱為反陽。藏氣衰弱,不能行使其封藏的權力,化氣因而昌盛,長氣反見宣行而布達於四方,蟄蟲應藏而不藏,土潤澤而泉水減少,草木條達茂盛,萬物繁榮秀麗而豐滿。其氣不得流暢,故其作用為暗中滲透泄,其變動為症結不行,發病為幹躁枯槁,其應於內髒為腎,在果類是棗、杏,其所充實的是汁液和肉,在穀類是黍和稷,在五味是甘、鹹,在顏色是黃、黑,在畜類是豬、牛,在蟲類是鱗蟲倮蟲,水運衰,土氣用事,故主有塵土昏鬱的現象,在聲音是羽、宮,在人體的病變為痿厥和下部的症結,這是水運不及而從土化的關係。所以少羽和少宮相同。若逢土氣司天,則水運更衰,順從土氣用事,所以涸流逢上宮與正宮相同。其病見大小便不暢或閉塞不通,是邪氣傷於腎髒。因水運不及,故塵埃昏蔽,或驟然下雨,但歲之反見大風振動,摧折倒拔,其災害應於一(北方),這是木氣來複,所以又見毛蟲,善於變動而不主閉藏。

    所以當運氣不及的年份,所勝與所不勝之氣,就乘其衰弱而行令,好象不速之客,不招自來,暴虐而毫無道德,結果反而他自己受到損害,這是子來報複的關係。凡施行暴虐輕微的所受的報複也輕,厲害的所受到的報複也厲害,這種有勝必有複的情況,是運氣中的一種常規。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圖片

 

壹【原文四段】

       發生之紀,是為啟陳【1】。土踈泄【2】,蒼氣達【3】,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4】,萬物以榮。其化生,其氣美,其政散,其令條舒【5】,其動掉眩巔疾,其德鳴靡啟坼【6】,其變振拉摧拔,其穀麻稻,其畜雞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黃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經足厥陰少陽,其髒肝脾,其蟲毛介,其物中堅外堅,其病怒。太角與上商同【7】,上徵則其氣逆【8】,其病吐利。不務其德,則收氣複,秋氣勁切,甚則肅殺,清氣大至,草木雕零,邪乃傷肝。

       赫曦之紀,是為蕃茂。陰氣內化,陽氣外榮【9】,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長,其氣高,其政動,其令鳴顯【10】,其動炎灼妄擾,其德喧【11】暑鬱蒸,其變炎烈沸騰,其穀麥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鹹,其象夏,其經手少陰太陽,手厥陰少陽,其髒心肺,其蟲羽鱗,其物脈濡,其病笑,瘧、瘡瘍、血流、狂妄、目赤。上羽與正徵同【12】。其收齊,其病痓,上徵而收氣後也【13】。暴烈其政,藏氣乃複,時見凝慘,甚則雨水霜雹切寒,邪傷心也。

       敦阜之紀,是為廣化【14】。厚德清靜,順長以盈【15】,至陰內實,物化充成【16】。煙埃朦鬱,見於厚土【17】,大雨時行,濕氣乃用,燥政乃辟【18】。其化圓,其氣豐,其政靜,其令周備,其動濡積並稸【19】,其德柔潤重淖,其變震驚,飄驟崩潰,其穀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棗李,其色黅玄蒼,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其經足太陰陽明,其髒脾腎,其蟲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滿,四支不舉,大風迅至,邪傷脾也。           

       堅成之紀,是為收引【20】。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治化【21】,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氣繁布,化洽不終【22】。其化成【23】,其氣削,其政肅,其令銳切,其動暴折瘍疰【24】,其德霧露蕭飋,其變肅殺雕零,其穀稻黍,其畜雞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經手太陰陽明,其髒肺肝,其蟲介羽,其物殼絡,其病喘喝胸憑仰息【25】。上徵與正商同【26】。其生齊【27】,其病咳。政暴變則名木不榮,柔脆焦首,長氣斯救,大火流【28】,炎爍且至,蔓將槁,邪傷肺也。

       流衍之紀,是為封藏【29】。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30】。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31】,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32】,其德凝慘寒雰【33】,其變冰雪霜雹,其穀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棗,其色黑丹黅,其味鹹苦甘,其象冬,其經足少陰太陽,其髒腎心,其蟲鱗倮,其物濡滿,其病脹。上羽而長氣不化也【34】。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故曰:不恒其德【35】,則所勝來複;政恒其理,則所勝同化【36】。此之謂也。

【點評】

說明太過之氣在五髒之間的具體特征、作用和表現。

【原文通解】

●發生之紀,是為啟陳【1】。

【1】發生之紀,是謂啟敷:啟,開也。敷,古之陳字,敷布之義。啟陳:萬物生發,顯現姿容。

      指木運太過之年,生氣亢奮故敷布陽和之氣。故曰“啟敷”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為發陳”義同。

發生的年份,稱為啟陳。

土踈泄【2】,蒼氣達【3】,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4】,萬物以榮。

【2】土疏泄:指生發氣盛而土體疏泄。王冰“生氣上發,故土體疏泄。”人體肝主疏泄,其義一致。

【3】蒼氣達:達,通達。蒼氣,木氣,指木氣太過則蒼氣發達。

【4】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生氣淳化:木氣盛則溫和之氣敷布宣化,陰氣隨之運行。

      淳,大也,厚也。淳化,春生之氣得以生化。生氣淳化,指木氣有餘能榮化萬物。

土氣疏鬆虛薄,草木之青氣發榮,陽氣溫和布化於四方,陰氣隨陽氣而動,生氣淳厚,化生萬物,萬物因之而欣欣向榮。

其化生,其氣美,其政散,其令條舒【5】,其動掉眩巔疾,其德鳴靡啟坼【6】,其變振拉摧拔,

【5】條舒:條達舒美。

【6】其德鳴靡啟坼:鳴,風聲。靡:《說文》:“披靡也。”作潰亂釋;散亂。坼,同拆,裂開的意思。啟,開也,指風木之氣大昌,而物散裂亂之意。可與《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其化鳴靡啟拆”互參。

       鳴靡啟坼(chè徹),形容風氣之用,鳴動散發,啟陳生新。指春天的景象,和風舒暢,萬物靡麗,推陳出新。

      《素問·五常政大論》:"發生之紀……其德鳴靡啟坼。"張景嶽注:"鳴,風木聲也;靡,散也;啟坼,即啟陳之義。"

其變化為生發,萬物得其氣則秀麗,其權力為散布,其權力的表現為舒展暢達,其在人體的變動是眩暈和頭頂部的疾病,其正常的性能是風和日暖,使萬物奢靡華麗,推陳出新,若變動為狂風振怒,把樹木摧折拔倒,

其穀麻稻,其畜雞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黃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

在穀類是麻、稻,在畜類是雞、犬,在果類是李、桃,在顏色是青、黃、白三色雜見,在五味是酸、甘、辛,其象征為春天,

其經足厥陰少陽,其髒肝脾,其蟲毛介,其物中堅外堅,其病怒。

在人體的經絡是足厥陰足少陽,其應於內髒為肝、脾,在蟲類是毛蟲介蟲,在物體屬內外堅硬的一類,若發病則為怒。

太角與上商同【7】,上徵則其氣逆【8】,其病吐利。

【7】太角與上商同:本句新校正雲:“接太過五運,獨太角言與上商同,餘四運並不言者。疑此文為衍。”

【8】上徵則其氣逆:木運太過之年,逢少陰君火及少陽相火司天,子居母上,故曰氣逆。《素問·五運行大論篇》“氣相得而病者,以下臨上,不當位者是也。”

這是木運太過,是為太角,木太過則相當於金氣司天,故太角與上商同。若逢上徽,正當火氣司天,木運太過亦能生火,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故病發氣逆、吐瀉。

不務其德,則收氣複,秋氣勁切,甚則肅殺,清氣大至,草木雕零,邪乃傷肝。

木氣太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則金之收氣來複,以致發生秋令勁切的景象,甚則有肅殺之氣,氣候清涼,草木凋零,邪氣傷在肝髒。

按:本小段論述木氣太過之年的氣候特點為“陽和布化,陰氣乃隨”。物化特點為“生氣淳化,萬物以榮。”此外,氣候特點不存在所勝之土氣受抑而所不勝之金氣來複。在人體方麵、木氣太過則相應的肝氣太甚,脾胃受邪。複氣來則金氣偏勝,肝氣受邪。故原文曰:“其藏肝脾”“邪乃傷肝。”

赫曦之紀,是為蕃茂。

赫曦的年份,稱為蕃茂。

陰氣內化,陽氣外榮【9】,炎暑施化,物得以昌。

【9】陰氣內化,陽氣外榮:火盛則陽浮於外,陰藏於內之故。

少陰之氣從內而化,陽氣發揚在外,炎暑的氣候施行,萬物得以昌盛。

其化長,其氣高,其政動,其令鳴顯【10】,其動炎灼妄擾,其德喧【11】暑鬱蒸,其變炎烈沸騰,

【10】鳴顯:宣暢顯露的意思。

【11】暄:溫暖的意思。

其生化之氣為成長,火氣的性質是上升,其權力是閃爍活動,其權力的表現為顯露聲色,其變動能使燒灼發熱,並且因為過熱而繚亂煩擾,其正常的性能是暑熱鬱鬱蒸,其變化則為熱度高漲如烈火,

其穀麥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鹹,其象夏,

在穀類是麥、豆,在畜類是羊、豬,在果類是杏、栗,在顏色是赤、白、黑,在五味是苦、辛、鹹,其象征為夏天,

其經手少陰太陽,手厥陰少陽,其髒心肺,其蟲羽鱗,其物脈濡,其病笑,瘧、瘡瘍、血流、狂妄、目赤。

在人體的經脈是手少陰、手太陽、手厥陰、手少陽,其應於內髒為心、肺,在蟲類是羽蟲鱗蟲,在人體屬脈絡和津液,在人體的病變是因為心氣實則笑,傷於暑則瘧疾、瘡瘍、失血、發狂、目赤。

上羽與正徵同【12】。其收齊,其病痓,上徵而收氣後也【13】。

【12】上羽與正徵同:指火運太過,若逢辰戌太陽寒水司天。則水克火,氣候變為與火運平氣之年同,故曰,“上羽與正征同。”

【13】其病痓,上徵而收氣後也:

       痓,1.痙攣:"發喉痹,嗌腫,~,治主病者。"2.中醫病症名:"肺移熱於腎,傳為柔~。"

      上徵而收氣後也:火運太過七年,若又逢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司天,則火氣更甚。火克金,故收氣壓後。

▲ 火運太過,若逢太陽寒水司天,水能勝火,適得其平,故赫曦逢上羽,則和正徽相同。水運既平,金不受克,所以收令得以正常,因水氣司天,水受火製,所以在人易發痓病。若火運太過又逢火氣司天,二火相合,則金氣受傷,故逢上徽則收氣不能及時行令。

暴烈其政,藏氣乃複,時見凝慘,甚則雨水霜雹切寒,邪傷心也。

由於火運行令,過於暴烈,水之藏氣來複,以致時見陰凝慘淡的景象,甚至雨水霜雹,轉為寒冷,邪氣傷於心髒。

按:本小段論述火運太過之年的氣候特點為“陰氣內化,陽氣外榮,炎暑施化。”物化特點為“其化長,其氣高。”火氣太過,金氣受抑則“收氣後也”。水氣來複則“雨水霜雹切寒”。對人體的影響是“其藏心肺”“邪傷心也。”

敦阜之紀,是為廣化【14】。

【14】敦阜之紀,是為廣化:廣化,土的化氣廣博。

生氣有餘,故土之化氣廣泛施於萬物。▲敦阜的年份,稱為廣化。▲           

 ●厚德清靜,順長以盈【15】,至陰內實,物化充成【16】。

【15】厚德清靜,順長以盈:指土性厚而至靜,長而盈滿。

       順長以盈:順應火的長氣使物體盈滿。

【16】至陰內實,物化充成:土的精氣充實,萬物生化成形。

       土屬至陰德厚而充實,故萬物得化而充實長成。

其德行渾厚而清靜,使萬物順時生長乃至充盈,土的至陰之氣充實,則萬物能生化而成形,

煙埃朦鬱,見於厚土【17】,大雨時行,濕氣乃用,燥政乃辟【18】。

【17】煙埃朦鬱,見於厚土:煙埃,指土氣。朦鬱,形容土氣盛,有籠罩的意思。

       厚土:山陵。王冰:“厚土,山也。”指土氣濃鬱,籠罩山丘。

【18】燥政乃辟:辟,退避也。燥不勝濕,故避也。                ▲土運太過,故見土氣蒸騰如煙,籠罩於山丘之上,大雨常下,濕氣用事,燥氣退避。

其化圓,其氣豐,其政靜,其令周備,其動濡積並稸【19】,其德柔潤重淖,其變震驚,飄驟崩潰,

【19】其動濡積並稸:稸(xù),同蓄。蓄積的意思。

指土厚濕積之義。

       淖 [nào],爛泥,泥沼。

其化圓滿,其氣豐盛,其權力則為靜,其權力的表現是周密而祥備,其變動則濕氣積聚,其性能柔潤使萬物不斷得到潤澤,其變化則為暴雨驟至、雷霆震動、山崩堤潰,

其穀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棗李,其色黅玄蒼,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 

在穀類是稷、麻,在畜類是牛、犬,在果類是棗、李,在顏色是黃、黑、青,在五味是鹹、酸,其象征為長夏,

其經足太陰陽明,其髒脾腎,其蟲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滿,四支不舉,大風迅至,邪傷脾也。 

 ▲ 在人體的經脈是足太陰、足陽明,其應於內髒為脾、腎,在蟲類是倮蟲毛蟲,在物體屬於人體肌肉和植物果核的一類,在病變為腹中脹滿,四肢沉重,舉動不便,由於土運太過,木氣來複,所以大風迅速而來,邪氣傷於脾髒。

按:本小段論述土氣太過之年,其氣候特點為“厚德清靜,順長以盈,至陰內實。”物化特點為“物化充成。”如所勝之水氣被抑,則不勝之木氣來複,故“大風迅至”,對人體的影響是“其藏脾胃”“邪傷脾也。”

堅成之紀,是為收引【20】。

【20】堅成之紀,是謂收引:收引:收斂。

       金氣太過,收斂肅降之性太甚,則陰涼偏勝而陽氣收行之謂。

堅成的年份,稱為收引。

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治化【21】,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氣繁布,化洽不終【22】。

【21】陽氣隨,陰治化:陽氣隨金性之收斂而下潛、陰涼之氣偏盛,故陰主治化。

【22】化洽不終:洽,《正義》:“言潤澤多也。”化洽:洽,潤澤。化洽,指土氣濕潤而主化。

       指燥金之氣太過則濕土之氣不能濡潤盡終。

  ▲天高氣爽潔淨,地氣亦清靜明朗,陽氣跟隨隱氣的權力而生化,因為陽明燥金之氣當權,於是萬物都成熟,但金運太過,故秋收之氣旺盛四布,以致長夏的化氣未盡而順從收氣行令。

其化成【23】,其氣削,其政肅,其令銳切,其動暴折瘍疰【24】,其德霧露蕭飋,其變肅殺雕零,

【23】其化成:成,收成,金氣主收成之象。

【24】其動暴折瘍疰:

  疰[zhù],有灌注和久住之意,多指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長的慢性病,主要指勞瘵,皮膚潰瘍。如:疰忤(中醫病名。猶中惡);疰夏(中醫學名詞。通常指夏季身倦、體熱、食少等症狀)

      這裏指瘡瘍流疰經久不愈。暴折,為金氣太甚,產生劇急損折情況。

其化是提早收成,其氣是削伐,其權力過於嚴厲肅殺,其權力的表現是尖銳鋒利而剛勁,其在人體之變動為強烈的折傷和瘡瘍、皮膚病,其正常的性能是散布霧露涼風,其變化則為肅殺凋零的景象,

其穀稻黍,其畜雞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

在穀類是稻、黍,在畜類是雞、馬,在果類是桃、杏,在顏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在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征為秋天,

其經手太陰陽明,其髒肺肝,其蟲介羽,其物殼絡,其病喘喝胸憑仰息【25】。

【25】胸憑仰息:胸憑仰息:呼吸困難的一種表現,其狀半仰半坐。

       胸滿而後仰呼吸。"憑"有"滿"義。《素問·五常政大論》:"堅成之紀……其病喘喝,胸憑仰息。"

在人體上相應的經脈是手太陰、手陽明,在內髒是肺與肝,化生的在蟲類是介蟲羽蟲,生成物體是屬於皮殼和筋絡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大都為氣喘有聲而呼吸困難。

 ●上徵與正商同【26】。其生齊【27】,其病咳。

【26】上徵與正商同:金運太過,逢少陰君火或少陽相火司天,火克金,氣候可複為與金運平氣一樣,故曰:“上徵與正商同。”

【27】其生齊:火氣司天,金氣受抑,氣候同正商。木氣不被抑故生氣得以齊化。

若遇金運太過而逢火氣司天的年份,因為火能克金適得其平,所以說上徽與正商相同。金氣得到抑製,則木氣不受克製,生氣就能正常行令,發生的病變為咳嗽。

政暴變則名木不榮,柔脆焦首,長氣斯救,大火流【28】,炎爍且至,蔓將槁,邪傷肺也。

【28】長氣斯救,大火流:指火氣來複,故大火蕃盛。

金運太過的年份劇變暴虐,各種樹木受到影響,不能發榮,使得草類柔軟脆弱頂部枯焦,但繼之火氣來複,好象夏天的氣候前來相救,故炎熱的天氣又流行,蔓草被燒灼而漸至枯槁,邪氣傷於肺髒。

按:本小段論述金運太過之年,其氣候特點為“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治化。”

       物化特點為:“物以司成。”金氣太勝則所勝之木氣受抑,所不勝之火氣來複“長氣斯救,大火流。”對人體的影響是:“其藏肺肝”“邪傷肺也。

流衍之紀,是為封藏【29】。

【29】封藏:封閉、潛藏。

流衍的年份,稱為封藏。

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30】。

【30】藏政以布,長令不揚:指水藏之性廣布。水克火,故長令不揚。

寒氣執掌萬物的變化,天地間嚴寒陰凝,閉藏之氣行使其權力,火的生長之氣不得發揚。

 ●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31】,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32】,其德凝慘寒雰【33】,其變冰雪霜雹,

【31】其政謐:謐《說文》:“靜語也”《爾雅·釋詁》“靜也”。

【32】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漂泄沃湧:張介賓:“漂,浮於上也;泄瀉於下也;沃,灌也;湧,溢也。

         指其令流動輸注,其動漂浮下泄濡潤、溢湧。

【33】其德凝慘寒雰:雰,《玉篇》:“霧氣也。”雰(fēn):水氣寒凝凍結的狀態。

        言水運太過則寒凝雲霧一片慘凜景象。

其化為凜冽,其氣則堅凝,其權力為安靜,其權力的表現是流動灌注,其活動則或為漂浮,或為下瀉,或為灌溉,或為外溢,其性能是陰凝慘淡、寒冷霧氣,其氣候的變化為冰雪霜雹,

其穀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棗,其色黑丹黅,其味鹹苦甘,其象冬,

在穀類是豆、稷,在畜類是豬、牛,在果類是栗、棗,顯露的顏色是黑、朱紅與黃,化生的五味是鹹、苦、甘,其象征為冬天,

其經足少陰太陽,其髒腎心,其蟲鱗倮,其物濡滿,其病脹。

在人體相應的經脈是足少陰、足太陽,其應於內髒為腎和心,化生的蟲類是鱗蟲倮蟲,生成物體屬充滿汁液肌肉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是脹。

上羽而長氣不化也【34】。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34】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水運太過又逢太陽寒水司天之年,火的長氣被抑而不能發揮作用。

若逢水氣司天,水運更太過,二水相合,火氣更衰,故流衍逢上羽,火生長之氣更不能發揮作用。如果水行太過,則土氣來複,而化氣發動,以致地氣上升,大雨不時下降,邪氣傷於腎髒。

按:本小段論述水氣太過之年,其氣候特點為:“藏政以布,長令不揚”。物化特點“其化凜。”水運太過致所勝之火氣被抑,抑太甚則土氣來複,故曰“化氣大舉”。對人體的影響是:“其藏腎心”“邪傷腎也”。

故曰:不恒其德【35】,則所勝來複;政恒其理,則所勝同化【36】。此之謂也。

【35】不恒其德:恒,常。不恒其德,五運之氣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常職能。

【36】政恒其理,則所勝同化:政循其常理,所勝之氣則與其同化。

以上論太過的年份,其所行使的權力,失去了正常的性能,橫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勝者,但結果必有勝我者前來報複,若行使政令平和,合乎正常的規律,即使所勝的也能同化。就是這個意思。

張誌聰:此總結五運之氣如持強而不恒其德,則所勝之氣來複,所謂侮反受邪,寡於畏也,如政令和平,各守其理,則所勝之氣同化矣。同化者,即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是也。

       馬蒔:凡五氣持己有餘,淩犯不勝,是謂不恒其德,則所勝來複。如不肆威刑,政有恒德,則所勝同化,如木勝而與金土同化之義也。

       析:恒,常規,指五運太過,如恃強反侮所不勝,和乘侮所勝都必將有勝我之氣來複。如五運能保持常德,則所勝之氣亦可與之同化。如張景嶽說:“不恒其德則所勝來複,謂暴瘧無德,侮彼不勝,則所勝者必起而報之也。恒政其理則所勝同化,謂安其常,處其順,則所勝者亦同我之氣而與之俱化矣。如木與金同化,火與水齊育之類是也。

 ♥ ♥ ♥ ♥ ♥ ♥

【段落分析】

 ♥(1)介紹了五運之氣三紀名稱的概念及其特性,如木性主舒展通達,故木運平氣曰敷和。不及則溫和之氣不能敷布,故曰委和。太過生化早至萬物未時而發,故曰發生。

       (2)提出損益的概念,指出由於宇宙在不停地運動,因而有了盛衰的變化,從而對萬物產生的影響也就有損益之異。正如文中所曰:“太虛寥廓,五運回薄,衰盛不同,損益相從”是也。

       (3)具體論述了平氣,不及,太過之年的氣候、物化、災變,勝複的特點。其中,以氣候應德化,政、令、論述氣候特點。又通過蟲、畜、穀、果、實、物、味、色,闡明物化特點。再以藏,養、主、畏、病敘述人體的病理生理變化。

       對災變的論述,把方位,五行、卦象和生成數相結合,而突出方位,如“肯於二”,即指東方震位。

       勝複規律為平氣--無勝複災變。

       不及一-本氣偏衰,所不勝及所勝之氣流行,所不勝之勝氣來複。

       太過一-本氣偏盛,乘克所勝,所不勝來複。

       (4)提出平氣之化的特點是“生而勿奪,長而勿罰,化而勿製,收而勿害,藏而勿折”,即從其勝而順,違其性為逆之謂。不及之特點為有勝必複,“微者複微,甚者複甚”。太過之特點則是“所勝來複”及“所勝同化”兩個結果,取決於是否“恒其德”的問題。

       (5)人體發病為相應的髒氣及被克之髒受害。 ♥

【整段翻譯】

    ■發生的年份,稱為啟陳。土氣疏鬆虛薄,草木之青氣發榮,陽氣溫和布化於四方,陰氣隨陽氣而動,生氣淳厚,化生萬物,萬物因之而欣欣向榮。其變化為生發,萬物得其氣則秀麗,其權力為散布,其權力的表現為舒展暢達,其在人體的變動是眩暈和頭頂部的疾病,其正常的性能是風和日暖,使萬物奢靡華麗,推陳出新,若變動為狂風振怒,把樹木摧折拔倒,在穀類是麻、稻,在畜類是雞、犬,在果類是李、桃,在顏色是青、黃、白三色雜見,在五味是酸、甘、辛,其象征為春天,在人體的經絡是足厥陰足少陽,其應於內髒為肝、脾,在蟲類是毛蟲介蟲,在物體屬內外堅硬的一類,若發病則為怒。這是木運太過,是為太角,木太過則相當於金氣司天,故太角與上商同。若逢上徽,正當火氣司天,木運太過亦能生火,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故病發氣逆、吐瀉。木氣太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則金之收氣來複,以致發生秋令勁切的景象,甚則有肅殺之氣,氣候清涼,草木凋零,邪氣傷在肝髒。

       赫曦的年份,稱為蕃茂。少陰之氣從內而化,陽氣發揚在外,炎暑的氣候施行,萬物得以昌盛。其生化之氣為成長,火氣的性質是上升,其權力是閃爍活動,其權力的表現為顯露聲色,其變動能使燒灼發熱,並且因為過熱而繚亂煩擾,其正常的性能是暑熱鬱鬱蒸,其變化則為熱度高漲如烈火,在穀類是麥、豆,在畜類是羊、豬,在果類是杏、栗,在顏色是赤、白、黑,在五味是苦、辛、鹹,其象征為夏天,在人體的經脈是手少陰、手太陽、手厥陰、手少陽,其應於內髒為心、肺,在蟲類是羽蟲鱗蟲,在人體屬脈絡和津液,在人體的病變是因為心氣實則笑,傷於暑則瘧疾、瘡瘍、失血、發狂、目赤。火運太過,若逢太陽寒水司天,水能勝火,適得其平,故赫曦逢上羽,則和正徽相同。水運既平,金不受克,所以收令得以正常,因水氣司天,水受火製,所以在人易發痓病。若火運太過又逢火氣司天,二火相合,則金氣受傷,故逢上徽則收氣不能及時行令。由於火運行令,過於暴烈,水之藏氣來複,以致時見陰凝慘淡的景象,甚至雨水霜雹,轉為寒冷,邪氣傷於心髒。

       敦阜的年份,稱為廣化。其德行渾厚而清靜,使萬物順時生長乃至充盈,土的至陰之氣充實,則萬物能生化而成形,土運太過,故見土氣蒸騰如煙,籠罩於山丘之上,大雨常下,濕氣用事,燥氣退避。其化圓滿,其氣豐盛,其權力則為靜,其權力的表現是周密而祥備,其變動則濕氣積聚,其性能柔潤使萬物不斷得到潤澤,其變化則為暴雨驟至、雷霆震動、山崩堤潰,在穀類是稷、麻,在畜類是牛、犬,在果類是棗、李,在顏色是黃、黑、青,在五味是鹹、酸,其象征為長夏,在人體的經脈是足太陰、足陽明,其應於內髒為脾、腎,在蟲類是倮蟲毛蟲,在物體屬於人體肌肉和植物果核的一類,在病變為腹中脹滿,四肢沉重,舉動不便,由於土運太過,木氣來複,所以大風迅速而來,邪氣傷於脾髒。

       堅成的年份,稱為收引。天高氣爽潔淨,地氣亦清靜明朗,陽氣跟隨隱氣的權力而生化,因為陽明燥金之氣當權,於是萬物都成熟,但金運太過,故秋收之氣旺盛四布,以致長夏的化氣未盡而順從收氣行令。其化是提早收成,其氣是削伐,其權力過於嚴厲肅殺,其權力的表現是尖銳鋒利而剛勁,其在人體之變動為強烈的折傷和瘡瘍、皮膚病,其正常的性能是散布霧露涼風,其變化則為肅殺凋零的景象,在穀類是稻、黍,在畜類是雞、馬,在果類是桃、杏,在顏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在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征為秋天,在人體上相應的經脈是手太陰、手陽明,在內髒是肺與肝,化生的在蟲類是介蟲羽蟲,生成物體是屬於皮殼和筋絡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大都為氣喘有聲而呼吸困難。若遇金運太過而逢火氣司天的年份,因為火能克金適得其平,所以說上徽與正商相同。金氣得到抑製,則木氣不受克製,生氣就能正常行令,發生的病變為咳嗽。金運太過的年份劇變暴虐,各種樹木受到影響,不能發榮,使得草類柔軟脆弱頂部枯焦,但繼之火氣來複,好象夏天的氣候前來相救,故炎熱的天氣又流行,蔓草被燒灼而漸至枯槁,邪氣傷於肺髒。

       流衍的年份,稱為封藏。寒氣執掌萬物的變化,天地間嚴寒陰凝,閉藏之氣行使其權力,火的生長之氣不得發揚。其化為凜冽,其氣則堅凝,其權力為安靜,其權力的表現是流動灌注,其活動則或為漂浮,或為下瀉,或為灌溉,或為外溢,其性能是陰凝慘淡、寒冷霧氣,其氣候的變化為冰雪霜雹,在穀類是豆、稷,在畜類是豬、牛,在果類是栗、棗,顯露的顏色是黑、朱紅與黃,化生的五味是鹹、苦、甘,其象征為冬天,在人體相應的經脈是足少陰、足太陽,其應於內髒為腎和心,化生的蟲類是鱗蟲倮蟲,生成物體屬充滿汁液肌肉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是脹。若逢水氣司天,水運更太過,二水相合,火氣更衰,故流衍逢上羽,火生長之氣更不能發揮作用。如果水行太過,則土氣來複,而化氣發動,以致地氣上升,大雨不時下降,邪氣傷於腎髒。                             

       以上論太過的年份,其所行使的權力,失去了正常的性能,橫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勝者,但結果必有勝我者前來報複,若行使政令平和,合乎正常的規律,即使所勝的也能同化。就是這個意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圖片

 

  (二)論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陰陽高下壽天治法

       本段論述,地勢不同致陰陽之氣的盛衰亦異的一般規律,及其對人體的影響。

 

拾壹

圖片

 

貳【原文】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1】,其故何也【2】?

    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3】。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4】,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5】,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6】。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

     岐伯曰:陰精所奉【7】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8】。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9】。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10】,行水漬之【11】;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12】,必同其氣,可使平也【13】,假者反之【14】。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15】,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壽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大小異也【16】。小者小異,大者大異【17】。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18】矣。

【點評】 

     本段重點介紹地理方位與人體壽命長短的關係。此段文字都比較易懂,沒有過多的解釋。

【原文通解】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1】,其故何也【2】?

【1】天不足西北……右熱而左溫:天的陽氣不足於西北方,所以北方寒而西方涼;地的陰氣不足於東南方,所以東方溫而南方熱。

【2】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

按:關於本句的理解,王冰釋之曰:“麵巽言也。”張景嶽進一步解釋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為天門,地不滿東南,故東南為地戶……”此節以背乾麵巽而言,乾居西北,則左為北,右為西,故左寒右涼;巽居東南,則右為南,左為東,故右熱左溫,而四季之氣應之也。所謂天門地戶。即從奎壁,春分始則日漸暖,晝漸長,萬物開始發生,猶如打開了天門一樣;而地戶則從角軫起時漸涼、晝漸短,萬物漸趨收藏,好像要關閉地戶一樣故曰地戶。春分司啟,秋分司閉,也就是說麵巽而言則左為東右為南,故右熱而左溫,背對乾位,則左為北右為西,故左寒而右涼,四時寒溫之序則依此類推,此即從天之卦象四時寒溫之序進行理解。

另一種解釋又是從地理學的角度而言,如馬蒔:“此論天下之地勢”。即以中原地勢而言,西北方雖地勢高但天陽之氣少,故曰天不足西北。而東南方雖熱但地勢低下故地不滿東南,這是以地勢而言陰陽溫涼,也是中醫的特點之一。

黃帝問:天氣不足於西北,北方寒而西方涼;地氣不滿於東南,南方熱而東方溫。這是什麽緣故?

 ●  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3】。

【3】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高下,指地形,地勢的高低而言。太少,指陰陽之氣的盛衰。本句言依地勢高下不同而有陰陽之氣盛衰之異。

 ▲岐伯說:天氣有陰陽,地勢有高低,其中都有太過與不及的差異。

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

【0】“陽”,指陽氣偏勝。“精”,有精華之意,此處指陽的作用。“降於下”,指陽氣的作用由上而下。“右”,指南方。“左”,指東方。東南方地勢偏低,太陽光日照豐富,陽氣偏勝,所以東方氣候偏於溫暖,南方偏於炎熱。

東南方屬陽,陽氣有餘,陽精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熱而東方溫。

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

【0】“陰”,指陰氣偏勝。“精”,指陰的作用。“奉於上”,指陰氣作用由下而上。“右”,指西方。“左”,指北方。西北方地勢偏高,太陽光日照相對減少,陰氣偏勝,自下而上,彌散於天空,所以西方氣候偏涼,北方氣候偏寒。

西北方屬陰,陰氣有餘,陰精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涼。因此,地勢有高有低,氣候有溫有涼,地勢高的氣候寒涼,地勢低下的氣候溫熱。▲

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4】,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5】,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6】。

【0】“適”,有到或居住之意。“之”有到之意。地勢高下與氣候溫涼之間有一定的聯係,地勢偏高的地方氣候偏於寒涼,地勢偏低的地方氣候偏於溫熱。在寒涼地區居住的人,人體肌表受寒涼之氣的束閉,汗出減少,體內陽氣鬱滯而化熱,熱灼津液,燥屎內結,而出現腹部脹滿之症。在溫熱地區居住的人,腠理疏泄,外邪易於入侵,與營衛相搏,使皮膚生瘡。

【0】“太少”,指陽氣之盛衰。“太”,屬於盛。“少”,屬於衰。燥屎內結的腹脹之症,可用下法治療而愈。感受外邪而皮膚生瘡者,可用發汗的方法,祛除外邪進行治療。地勢低下、氣候溫熱之處,之所以易患皮膚生瘡,是由於地勢低處,陽氣偏盛,人的腠理開泄,外邪易於入侵的原權。地勢偏高,氣候寒涼之處,之所以易患腹脹,是由於地勢高處,陽氣偏衰,陰氣偏盛,人的腠理束閉,陽氣鬱滯易於化熱的原因。由此可見,不同地域,陰陽之氣盛衰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生理特性及致病特點,是導致地域多發病、常見病的主要原因。

【4】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中原的人到西北方去時,容易出現腹脹病;如果到東南方去時,就容易出現皮膚瘡瘍。

     析:適“之”均可作往,至講。適寒涼者脹,即言寒涼之地,腠理閉塞,氣機不暢。熱鬱於內,或髒寒者皆易生脹。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純》“北方者……脹寒生滿病”同義。到溫熱之地,腠理開泄,陽邪易人,故瘡瘍易作。

【5】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

       析:張景嶽:“脹在裏,故下之則已,瘡在表,故汗之則已”。然“下”應注意溫下或涼下之分,如屬髒寒者應溫下,而熱邪於內者又宜攻下之法。

【6】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這是人體腠理啟閉之常規,是陰陽之氣的多少不同所致。

【0】東南方,陽也,......陽者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本段論述地域多發病,常見病的形成原因及不同治法。

所以在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在東南溫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則脹可消,瘡瘍用汗法則瘡瘍自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無非是太過和不及的區別罷了。

● 帝曰:其於壽夭,何如?

岐伯曰:陰精所奉【7】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8】。

【7】陰精所奉:西北方陰精上奉,精不外泄。

【8】陽精所降:東南方陽精下降,精氣耗散。

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析:西北高地,氣候偏於寒涼,陰氣偏多,陽氣固密,故人多壽。東南低地,氣候偏於溫熱,陽氣偏多,陽氣易泄故人多天。王冰:“陰精所奉,高之地也,陽精所降,下之地也。陰方之地,陽不妄泄,寒氣外持,邪不數中,而正氣堅守,故壽延。陽方之地,陽氣耗散,發泄無度,風濕數中,真氣傾竭,故夭折。”

按:此句可與《素問·生氣通天論篇》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互參。

黃帝道:天氣寒熱與地勢高下對於人的壽夭,有什麽關係?

   岐伯說:陰精上承的地方,陽氣堅固,故其人長壽;陽精下降的地方,陽氣常發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9】。

【9】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

       析:此句張景嶽注釋尤其精粹,故錄之:“西北氣寒,寒固於外,則熱鬱於內,故宜散其外寒,清其內熱。東南氣熱,氣泄於外,則寒生於中,故宜收其外泄,溫其中寒。此其為病則同,而治則有異也。”

       按:此處同病異治非指同一個疾病治法不同,而是指同樣為病治卻異之謂。

【0】“散”,指辛溫發散。“寒”,指苦寒泄熱。“收”,指收斂固攝。“溫”,指溫中扶陽。西北地區氣候寒涼,人體腠理為寒邪束閉,陽氣不能宣泄,肌表失溫則外寒,陽氣鬱結則在裏化熱,容易形成表寒裏熱的病變。宜采取辛溫發散解表或苦寒清泄裏熱的治療方法。東南地區氣候溫熱,熱則腠理開泄,汗出過多,陽氣隨汗外泄,容易形成表虛裏寒的病變。宜采取收斂固攝、固表止汗或溫中扶陽祛寒的治療方法。西北之人和東南之人,由於地區不同,氣候環境不同,體質、病理生理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同樣是外感六淫所導致的病變的性質也各不相同,治療要注意這樣的特點,因地製宜,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這就是“同病異治”。正如高士宗注:“西北腠理常閉,其氣有餘,故治西北之病氣,當散而寒之,東南腠理常開,其氣不足,故治東南之病氣,當收而溫之。一散一收,一寒一溫,所謂同病異治也。”

黃帝說:好。若發生病變,應怎樣處理?

     岐伯說:西北方天氣寒冷,其病多外寒而裏熱,應散其外寒,而涼其裏熱;東南方天氣溫熱,因陽氣外泄,故生內寒,所以應收斂其外泄的陽氣,而溫其內寒。這是所謂"同病異治"即發同樣的病而治法不同。

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10】,行水漬之【11】;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12】,必同其氣,可使平也【13】,假者反之【14】。

【10】氣寒氣涼,治以寒涼:氣候寒冷的地方,病多外寒內熱,治療上多以涼藥清其內熱。

       西北高地,地寒氣涼,人多食熱而生內熱,故以寒涼藥泄其鬱熱。

【11】行水漬之:用溫熱水浸泡以散寒。

       或:並用湯液浸漬以散其外寒。

【12】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

       氣溫氣熱:氣候溫熱的地方,病多陽氣外泄而內寒,治療上多以溫熱藥祛寒。

       內守:使陽氣不外泄。

       東南地熱氣溫,人食喜涼而內寒生,故必固守陽氣,使不妄泄。

【13】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必須使人體之氣與環境之氣相同,才可以達到平衡協調。

【14】假者反之:假者,指不符合其地域致病規律者。反之,即用相反的方法治療。

【0】“氣寒氣涼”,指氣候寒冷的地區。“行水漬之”,指湯浴熏蒸一類治法。張景嶽注:“謂用湯液浸漬以散其外寒也。”“氣溫氣熱”,指氣候炎熱的地區。氣候寒涼地區,易導致表寒裏熱證,應采取“散而寒之”的治療原則,在具體治法上要用寒涼藥物以清其裏熱,用湯浴熏蒸法以散其表寒。氣候溫熱地區,易導致表虛裏寒證,應采取“收而溫之”的治療原則,在具體治法上要用溫熱藥物祛其裏寒,固其表虛,以達到增強體內陽氣並使陽氣固守於內的目的,即所謂“強其內守”。

【0】“同”,指相同。“假”,指不同於通常一般的特殊情況。上文“氣寒氣涼,治以寒涼”,“氣溫氣熱,治以溫熱”,治法的性質與氣候的特性相同,氣候寒涼地區,用寒涼藥物治療,氣候溫熱地區,用溫熱藥物治療,即所謂“同其氣”。由於氣候寒涼地區,多裏熱,所以隻有用寒涼藥物,才能治;氣候溫熱地區,多裏寒,所以隻有用溫熱藥物,才能治愈,即所謂“可使平也”。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如西北之人,陽氣為寒邪所傷,外寒而裏不熱,則不當用寒涼藥物,應該用溫熱藥物進行治療。東南之人,為熱邪所傷,表熱而裏不寒,則不當用溫熱藥物,應該用寒涼藥物進行治療。正如高士宗注:“如西北之人,外寒涼而內不熱,亦當治以溫熱;東南之人,外溫熱而內不寒,亦當治以寒涼,故曰假者反之。”西北之人多表寒裏熱而用寒涼之法,東南之人多表虛裏寒而用溫熱之法是言其常,但當出現上述特殊情況,又當采取相反的治法。《內經》這裏提示人們因地製宜原則應注意常變的關係,靈活應用。

【0】西北之氣散而寒之,......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本段進一步論述因地製宜的方法。並提出了應正確處理因地製宜中的常變關係。

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析:指必使陰陽之氣多少趨於平衡。假者反之,即假者當反治,如張景嶽曰:“天氣地氣有陰陽升降,病治亦有陰陽升降,用合氣宜,是同其氣而病可平矣。然西北未必無假熱,東南未必無假寒,假者當反治,則西北有當熱,東南有當寒者矣。

▲ 所以說:氣候寒涼的地方,多內熱,可用寒涼藥治之,並可以用湯液侵漬的方法;氣候溫濕的地方,多內寒,可治以溫熱的方法,以加強內部陽氣的固守。治法必須與該地的氣候相同,才能使之平調,但必須辨別其相反的情況,如西北之人有假熱之寒病,東南之人有假寒之熱病,又當用相反的方法治療。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

 ▲黃帝道:好。但有地處一州,而生化壽夭各有不同,是什麽緣故?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15】,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15】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

即東南陽盛之地,萬物之生化早於四時。反之,西北陰盛之地,則萬物之生化遲於四時。

【0】“崇高”,指地勢高。“汙下”,指地勢低。“先天”,指先天時而至。“後天”,指後天時而至。地勢高處陰氣偏勝,氣候寒涼,氣候、物候的變化均較正常天時來得早;地勢低處陽氣偏勝,氣候溫熱,氣候、物候的變化均較正常天時來得晚。這就是地勢高下與氣候變化的一般聯係,即所謂“地理之常”。地勢高下,所形成的陰陽的盛衰與氣候變化,必然會影響萬物尤其是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而出現不同的物候變化。物候變化依地勢不同而有早晚之異,是萬物運動變化的主要規律之一,即所謂“生化之道”。既然萬物的運動變化與地勢存在著必然聯係,那麽人作為萬物之一,其生長發育和壽命的長短,也必然與地勢有關。所以《內經》通過黃帝問,具體討論了地勢高下與人的壽命長短之間的關係。

岐伯道:雖同在一州,而地勢高下不同,故生化壽夭的不同,是地勢的不同所造成的。因為地勢高的地方,屬於陰氣所治,地勢低的地方,屬於陽氣所治。陽氣盛的地方氣候溫熱,萬物生化往往先四時而早成,陰氣盛的地方氣候寒冷,萬物常後於四時而晚成,這是地理的常規,而影響著生化遲早的規律。

帝曰:其有壽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大小異也【16】。小者小異,大者大異【17】。

【16】地之小大異也:地域的大小壽夭也有區別。

【17】小者小異,大者大異:地域小差別也小,地域大差別也大。

【0】“壽”,指長壽。“天”,指短壽。高寒地區的人,因氣候寒涼、生長發育相對較晚,所以壽命相對較長。低熱地區的人,因氣候溫熱,生長發育相對較早,所以壽命相對較短。地勢、氣候、物候、生化,不管地區範圍大小,都是有差異的,地區範圍小的差異就小,地區範圍大的差異就大。如張景嶽注:“地有高下,則氣有陰陽,壽夭之所由也。然大而天下,則千萬裏之遙,有所異也。小而一州,則數十裏之近,亦有所異也。戰小有小之異,大有大之異。”

【0】崇高則陰氣治之,......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本段全麵論述人的健康壽天與地勢、氣候、物候的關係,強調了必須因地製宜的道理。

黃帝道:有沒有壽和夭的分別呢?

岐伯說:地勢高的地方,陰氣所治,故其人壽;地勢低下的地方,陽氣多泄,其人多夭。而地勢高下相差有程度上的不同,相差小的其壽夭差別也小,相差大的其壽夭差別也大,

 ♥ ♥ ♥ ♥ ♥ ♥

【段落分析】

◆(1)本段以“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提出地勢不同,陰陽之氣盛衰也異的論點,並以“高者氣寒,下者氣熱”論述了地理與氣候的關係。

       (2)以“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論述了氣候對疾病的影響。

       (3)提出了地理氣候對壽夭的影響:如“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

       (4)提出“同病異治”的觀點,認為同一疾病應考慮不同地理環境而治。如“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氣寒氣涼,治以寒涼。”

       (5)提出地理對物化的影響:諸如:“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是也。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18】矣。

【18】形氣:形態與氣機。

【0】地理條件不同,氣候變化也不同。“天道地理”,即指地理條件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地理條件不同,氣候變化也不同的原因,是因為不同地勢,陰陽之氣的盛衰情況不同。陰陽盛衰、氣候變化的不同,使物候即萬物的生長變化也發生明顯的差別,也會影響人的體質,壽命等方麵。所以地勢、氣候、物候與人體的健康壽天密切相關,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醫生必須注意地勢、氣候、物候對人體的影響,才能真正把握人的形體與功能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所以治病必須懂得天道和地理,陰陽的相勝,氣候的先後,人的壽夭,生化的時間,然後可以知道人體內外形氣的病變了。

【整段翻譯】

  ■ 黃帝問:天氣不足於西北,北方寒而西方涼;地氣不滿於東南,南方熱而東方溫。這是什麽緣故?

    岐伯說:天氣有陰陽,地勢有高低,其中都有太過與不及的差異。東南方屬陽,陽氣有餘,陽精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熱而東方溫。西北方屬陰,陰氣有餘,陰精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涼。因此,地勢有高有低,氣候有溫有涼,地勢高的氣候寒涼,地勢低下的氣候溫熱。所以在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在東南溫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則脹可消,瘡瘍用汗法則瘡瘍自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無非是太過和不及的區別罷了。

    黃帝道:天氣寒熱與地勢高下對於人的壽夭,有什麽關係?

   岐伯說:陰精上承的地方,陽氣堅固,故其人長壽;陽精下降的地方,陽氣常發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

     黃帝說:好。若發生病變,應怎樣處理?

     岐伯說:西北方天氣寒冷,其病多外寒而裏熱,應散其外寒,而涼其裏熱;東南方天氣溫熱,因陽氣外泄,故生內寒,所以應收斂其外泄的陽氣,而溫其內寒。這是所謂"同病異治"即發同樣的病而治法不同。所以說:氣候寒涼的地方,多內熱,可用寒涼藥治之,並可以用湯液侵漬的方法;氣候溫濕的地方,多內寒,可治以溫熱的方法,以加強內部陽氣的固守。治法必須與該地的氣候相同,才能使之平調,但必須辨別其相反的情況,如西北之人有假熱之寒病,東南之人有假寒之熱病,又當用相反的方法治療。

    黃帝道:好。但有地處一州,而生化壽夭各有不同,是什麽緣故?

    岐伯道:雖同在一州,而地勢高下不同,故生化壽夭的不同,是地勢的不同所造成的。因為地勢高的地方,屬於陰氣所治,地勢低的地方,屬於陽氣所治。陽氣盛的地方氣候溫熱,萬物生化往往先四時而早成,陰氣盛的地方氣候寒冷,萬物常後於四時而晚成,這是地理的常規,而影響著生化遲早的規律。

    黃帝道:有沒有壽和夭的分別呢?

    岐伯說:地勢高的地方,陰氣所治,故其人壽;地勢低下的地方,陽氣多泄,其人多夭。而地勢高下相差有程度上的不同,相差小的其壽夭差別也小,相差大的其壽夭差別也大,所以治病必須懂得天道和地理,陰陽的相勝,氣候的先後,人的壽夭,生化的時間,然後可以知道人體內外形氣的病變了。

    黃帝道:很對!一歲之中,有應當病而不病,髒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應當發生作用的而不發生作用,這是什麽道理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受這天氣的製約人,人身髒氣順從於天氣的關係。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拾貳

圖片

 

【引申知識點】

       地勢不同,溫度和濕度也不相同。我國的地理特點,是西北地勢高、氣候寒涼幹燥)東南地勢低、氣候溫暖潮濕。由於地勢不同,物產的品種、人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亦必因之而異,這就導致不同地域的人,在稟賦體質方麵產生一定的差別,所以臨床治療,應根據方土的特點進行。如徐大椿《醫學源流論》說:“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深而厚,凡受風寒,難於透出,宜用疏通重劑,東南之人,氣浮而薄,凡遇風寒,易於疏泄,宜用疏通輕劑。”江南兩廣一帶地區,土地潮濕,氣候溫暖,人體陽氣外浮,腠理開疏,若外感風寒,僅須采用辛溫輕劑,如蔥豉湯即可達到外透表邪的治療目的。相反,關中河北一帶的地區,氣候寒冷幹燥,人體皮膚堅厚,腠理閉實,陽氣深伏,若外感風寒,則非用麻黃湯,九味羌活湯之類辛溫重劑,就不足以發散風寒外邪。但是方土與稟賦之間的關係不是絕對的,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辯證的分析。如《醫學源流論》下文說:“又西北地寒,當用溫熱之藥,然或有邪蘊於中,而內反甚熱,則用辛寒為宜,東南地溫,當用清涼之品,然或有氣邪隨散,則易於亡陽,又當用辛溫為宜。”根據“用寒遠寒”的原則,西北地寒,常用溫熱的藥物。但西北之人,腠理閉實,陽氣充盛,外邪入侵,易於蘊結化熱,所以辛寒之品也是常用的藥物。又據“用熱遠熱”,東南地溫,常用寒涼的藥物。但另一方麵,東南之人,腠理開疏,陽氣外泄,若犯外邪,常汗出而邪不解,氣隨汗泄,所以臨床治療,用辛溫如附子、桂枝助陽的機會頗多。正如張睿《醫學階梯》強調“凡療疾病必須體認南北,細察長幼稟賦,毋得拘方土而抑稟賦,亦不得泥稟賦而渾方土。方土、稟賦,務要別其軌輕孰重,宜補宜瀉,可寒可溫,而豈得概言南補北瀉,南熱北寒而已哉!”

 

拾叁

圖片

 

(三)論司天在泉對氣候、物化的影響

       本段討論了歲運與司天、在泉之間的相互承製關係,及其對動植物孕育生化的影響。

 

拾肆

圖片

 

叁【原文一段】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藏氣不應不用【0】者,何也?

     岐伯曰:天氣製之,氣有所從也【1】。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2】,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3】,火見燔焫,革【4】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瘍,寒熱胕腫。風行於地【5】,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6】。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7】,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於稿【8】,流水不冰,蟄蟲乃見【9】。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10】。丹起【11】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幹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複,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土乃潤,水豐衍【12】,寒客至【13】,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皮(疒帬)肉苛【14】,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廱【15】。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16】水乃眚,土用革【17】。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18】,風行太虛【19】,雲物搖動,目轉耳鳴。火縱其暴,地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20】,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機速【21】。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淒滄數至【22】,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23】。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24】,埃冒雲雨,胸中不利,陰萎【25】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當其時,反腰脽痛【26】,動轉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陰【27】,大寒且至,蟄蟲早附【28】,心下痞痛,地烈冰堅,少腹痛,時害於食,乘金則止水增,味乃鹹,行水減也【29】。

【點評】

介紹六經司天時出現的情況。

【原文通解】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藏氣不應不用【0】者,何也?

岐伯曰:天氣製之,氣有所從也【1】。

【0】髒氣不應不用:髒氣應有感應卻沒有,應當發揮作用卻沒有。

【1】氣:這裏指人身五髒之氣。

 ♥歲運有應病的情況,而髒氣卻沒有病理反應,這是什麽原因?是司天之氣製約的緣故,髒氣順從之故。

按:本句提示,運氣不利不一定致病,還須結合司天之氣的製約。也即致病與否取決於

氣運之間的綜合作用。 

 黃帝道:很對!一歲之中,有應當病而不病,髒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應當發生作用的而不發生作用,這是什麽道理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受這天氣的製約人,人身髒氣順從於天氣的關係。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2】,草木眚【3】,

【2】白起金用:白,是燥金之氣的代名詞。即金為火用。

【3】草木眚:金畏火刑,起而用事,金刑克木,故草木受損。

黃帝道:請你詳細告訴我。

    岐伯說:少陽相火司天的年份,火氣下臨於地,人身肺髒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災,

革【4】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瘍,寒熱胕腫。

【4】革:變革的意思。

火熱如燒灼,金氣為之變革,且被消耗,火氣太過,故暑熱流行,人們發生的病變如咳嗽、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瘡、寒熱、浮腫。

風行於地【5】,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6】。

【5】風行於地:少陽相火司天,故厥陰風木在泉。

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故風氣流行於地,沙塵飛揚,發生的病變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鬲不通,其變化急暴快速。

【6】按:本小段討論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的氣候,物候及病候變化。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7】,

【7】土乃眚:陽明燥金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火熱鬱蒸故地土熱暴。

▲陽明司天的年份,燥氣下臨於地,人生肝髒之氣上從天氣,風木之氣起而用事,故脾土必受災害,

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淒滄清冷之氣常見,草木被克伐而枯萎,所以發病為脅痛,目赤,眩暈,搖動,戰栗,筋萎不能久立。

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於稿【8】,流水不冰,蟄蟲乃見【9】。 

【8】火刑於稿:稿:應為槁,指草木枯槁之時。火盛而木槁。

【9】按:本小段討論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的氣候、物候及病候變化。

 ▲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故暴熱至,地氣變為暑熱蒸騰,在人則陽氣鬱於內而發病,小便不正常,寒熱往來如瘧,甚至發生心痛。火氣流行於冬令草木枯槁之時,氣候不寒而流水不得結冰,蟄蟲反外見而不藏。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10】。

【10】而火且明:《新校正》雲:“詳'火且明’三字當作'火用’二字”。

 ▲太陽司天的年份,寒水之氣下臨於地,人身心髒之氣從天氣,火氣照耀顯明,

丹起【11】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幹善渴。

【11】丹起:火熱之氣起時。

火熱之氣起而用事,則肺金必然受傷,寒冷之氣非時而出現,寒氣太過則水結成冰,因火氣被迫而應從天氣,故發病為心熱煩悶,咽喉幹,常口渴,

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複,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

鼻涕,噴嚏,易於悲哀,時常嗬欠,熱氣妄行於上,故寒氣來報複於下,則寒霜不時下降,寒複則神氣傷,發病為善忘,甚至心痛;

土乃潤,水豐衍【12】,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13】,水飲內稸,中滿不食,

【12】水豐衍:衍,滿溢之義。太陽司天,寒乃盛,水豐盈之謂。

【13】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言太陽寒水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水濕為患則陰化盛,萬物倍受濕氣影響。

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土能製水,故土氣滋潤,水流豐盛,太陽司天則寒水之客氣加臨於三之氣,太陰在泉則濕土之氣下加臨於終之氣,水濕相合而從陰化,萬物因寒濕而發生變化,應在人生的病則為水飲內蓄,腹中脹滿,不能飲食,

皮(疒帬)肉苛【14】,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廱【15】。

【14】皮(疒帬)肉苛:(疒帬),(qún),《廣韻》:“痹也”。集韻:“《字彙》手足麻痹也。”麻木沉重的意思。指皮膚麻木不仁一類的病證。

【15】身後廱(yōng):背後生瘡。

皮膚麻痹,肌肉不仁,筋脈不利,甚至浮腫,背部生癰。

 ♥按:本小段討論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對氣候、物候、病候的影響。 

●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16】水乃眚,土用革【17】。

【16】黃起:由於土氣敦厚而興起,水氣受災。

【17】土用革:脾土功能發生變化。

厥陰司天的年份,風木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脾髒之氣上從天氣,土氣興起而隆盛,濕土之氣起而用事,於是水氣必受損,土從木化而受其克製,其功用亦為之變易,

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18】,風行太虛【19】,雲物搖動,目轉耳鳴。

【18】口爽:此指食欲不振。

【19】風行太虛:天空風起。

人們發病為身體重,肌肉枯萎,飲食減少,口敗無味,風氣行於宇宙之間,雲氣與萬物為之動搖,在人體之病變為目眩,耳鳴。

火縱其暴,地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20】,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機速【21】。

【20】赤沃下:血痢,指便血、尿血,也可作二便血。或還有赤帶。

【21】其發機速:變化卒急。

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風火相扇,故火氣橫行,地氣變為暑熱,在人體則見大熱而消爍津液,血水下流,因氣候溫熱,故蟄蟲不藏而常見,流水不能成冰,其所發的病機急速。

按:本小段討論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的氣候、物候、病候變化。

●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

少陰君火司天的年份,火熱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肺髒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則草木必然受損,

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

 人們發病為氣喘,嘔吐,寒熱,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熱流行,甚至病發瘡瘍,高熱,暑熱如火焰,有熔化金石之狀。

地乃燥清,淒滄數至【22】,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23】。

【22】淒滄數至:少陰司天則陽明在泉,故淒滄寒涼之氣屢見。

【23】按:本小段提出少陰司天,陽明在泉的氣候、物候、病候變化。

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故地氣幹燥而清淨,寒涼之氣常至,在病變為脅痛,好歎息,肅殺之氣行令,草木發生變化。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24】,埃冒雲雨,

【24】黑起水變:為水為土用。《新校正》:“詳前後文,此缺少“火乃眚”三字。姑從。

 ▲太陰司天的年份,濕氣下臨於地,人身腎髒之氣上從天氣,寒水之氣起而用事,火氣必然受損,

胸中不利,陰萎【25】氣大衰,而不起不用。

【25】陰痿:指陰器痿軟不起。

人體發病為胸中不爽,陰痿,陽氣大衰,不能振奮而失去作用,

當其時,反腰脽痛【26】,動轉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陰【27】,大寒且至,蟄蟲早附【28】,

【26】當其時,反腰脽痛:當其時,當土氣過旺的時候。

       脽[shuí],《博雅》:“臀謂之脽。”臀部。

【27】地乃藏陰: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寒水用事於地,故地藏陰氣。

【28】附:歸藏的意思。

當土旺之時則感腰臀部疼痛,轉動不便,或厥逆。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故地氣因凝閉藏,大寒便至,蟄蟲很早就伏藏,

心下痞痛,地烈冰堅,少腹痛,時害於食,乘金則止水增,味乃鹹,行水減也【29】。

【0】大寒且至,……心下否痛。

       本段論述寒濕所致的胃脘痛。

“大寒”,即氣候寒冷。“心下”,指胃脘部位。“否”,同痞。由於氣候寒冷陰濕,寒濕入侵人體,阻滯中焦,脾胃升降不行,故為胃脘脹滿疼痛之證。

人們發病則心下痞塞而痛,若寒氣太過則土地凍裂,冰凍堅硬,病發為少腹痛,常常妨害飲食,水氣上乘肺金,則寒水外化,故少腹痛止,若水氣增多,則口味覺鹹,必使水氣通行外泄,方可減退。

【29】按:本小段提示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的氣候、物候變化。

【整段翻譯】

 黃帝道:很對!一歲之中,有應當病而不病,髒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應當發生作用的而不發生作用,這是什麽道理呢?

    岐伯說:這是由於受這天氣的製約人,人身髒氣順從於天氣的關係。

黃帝道:請你詳細告訴我。

    岐伯說:少陽相火司天的年份,火氣下臨於地,人身肺髒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災,火熱如燒灼,金氣為之變革,且被消耗,火氣太過,故暑熱流行,人們發生的病變如咳嗽、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瘡、寒熱、浮腫。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故風氣流行於地,沙塵飛揚,發生的病變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鬲不通,其變化急暴快速。陽明司天的年份,燥氣下臨於地,人生肝髒之氣上從天氣,風木之氣起而用事,故脾土必受災害,淒滄清冷之氣常見,草木被克伐而枯萎,所以發病為脅痛,目赤,眩暈,搖動,戰栗,筋萎不能久立。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故暴熱至,地氣變為暑熱蒸騰,在人則陽氣鬱於內而發病,小便不正常,寒熱往來如瘧,甚至發生心痛。火氣流行於冬令草木枯槁之時,氣候不寒而流水不得結冰,蟄蟲反外見而不藏。

    太陽司天的年份,寒水之氣下臨於地,人身心髒之氣從天氣,火氣照耀顯明,火熱之氣起而用事,則肺金必然受傷,寒冷之氣非時而出現,寒氣太過則水結成冰,因火氣被迫而應從天氣,故發病為心熱煩悶,咽喉幹,常口渴,鼻涕,噴嚏,易於悲哀,時常嗬欠,熱氣妄行於上,故寒氣來報複於下,則寒霜不時下降,寒複則神氣傷,發病為善忘,甚至心痛;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土能製水,故土氣滋潤,水流豐盛,太陽司天則寒水之客氣加臨於三之氣,太陰在泉則濕土之氣下加臨於終之氣,水濕相合而從陰化,萬物因寒濕而發生變化,應在人生的病則為水飲內蓄,腹中脹滿,不能飲食,皮膚麻痹,肌肉不仁,筋脈不利,甚至浮腫,背部生癰。

    厥陰司天的年份,風木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脾髒之氣上從天氣,土氣興起而隆盛,濕土之氣起而用事,於是水氣必受損,土從木化而受其克製,其功用亦為之變易,人們發病為身體重,肌肉枯萎,飲食減少,口敗無味,風氣行於宇宙之間,雲氣與萬物為之動搖,在人體之病變為目眩,耳鳴。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風火相扇,故火氣橫行,地氣變為暑熱,在人體則見大熱而消爍津液,血水下流,因氣候溫熱,故蟄蟲不藏而常見,流水不能成冰,其所發的病機急速。

    少陰君火司天的年份,火熱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肺髒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則草木必然受損,人們發病為氣喘,嘔吐,寒熱,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熱流行,甚至病發瘡瘍,高熱,暑熱如火焰,有熔化金石之狀。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故地氣幹燥而清淨,寒涼之氣常至,在病變為脅痛,好歎息,肅殺之氣行令,草木發生變化。

    太陰司天的年份,濕氣下臨於地,人身腎髒之氣上從天氣,寒水之氣起而用事,火氣必然受損,人體發病為胸中不爽,陰痿,陽氣大衰,不能振奮而失去作用,當土旺之時則感腰臀部疼痛,轉動不便,或厥逆。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故地氣因凝閉藏,大寒便至,蟄蟲很早就伏藏,人們發病則心下痞塞而痛,若寒氣太過則土地凍裂,冰凍堅硬,病發為少腹痛,常常妨害飲食,水氣上乘肺金,則寒水外化,故少腹痛止,若水氣增多,則口味覺鹹,必使水氣通行外泄,方可減退。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拾伍

圖片

 

叁【原文二段】

       帝曰:歲有胎孕不育【1】,治之不全,何氣使然?

        岐伯曰:六氣五類,有相勝製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2】,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陰司天,毛蟲靜【3】,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毛蟲育,倮蟲耗,羽蟲不育。

  少陰司天,羽蟲靜,介蟲育,毛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不育。

  太陰司天,倮蟲靜,鱗蟲育,羽蟲不成;在泉,裸蟲育,鱗蟲不成。

  少陽司天,羽蟲靜,毛蟲育,倮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毛蟲不育。

  陽明司天,介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介蟲育,毛蟲耗,羽蟲不成。

  太陽司天,鱗蟲靜,倮蟲育;在泉,鱗蟲耗,倮蟲不育。

  諸乘所不成之運,則甚也【4】。故氣主有所製【5】,歲立有所生【6】,地氣製己勝【7】,天氣製勝己,天製色,地製形,五類衰盛,各隨其氣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氣之常也。所謂中根也,根於外者亦五,放生化之別,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五宜也【8】。

    帝曰:何謂也?

    岐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9】。故各有製,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點評】

       本段介紹六經司天之氣與五蟲生育之間的關係。

【原文通解】

 ●帝曰:歲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1】,何氣使然?

【1】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歲運相同而動物胎孕不同,何故?

       治之不全:生化的不同情況。

黃帝道:在同一年中,有的動物能胎孕繁殖,有的卻不能生育,這是什麽氣使它這樣的?

●   岐伯曰:六氣五類,有相勝製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2】,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2】六氣五類,有相勝製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指六氣與五類動物之間有著五行生克製約關係,其五行屬性同者胎孕盛,異者胎孕衰。

       五類:指五類動物,即毛蟲、羽蟲、倮蟲、鱗蟲、介蟲。

      同:指六氣與五類的五行屬性相同。

      異:指六氣與五類的五行屬性不同。

岐伯說:六氣和五類動物之間,有相勝而製約的關係。若六氣與動物的五行相同,則生育力就強盛,如果不同,生育力就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萬物生化的常規。

按:該句言動物胎孕依其與六氣的五行屬性同否而有盛衰之異。

      正如張誌聰所言:“五類者,五運之氣,與五行生物之同類也。如五運六氣之相同者,則所主之生物蕃盛,如五運六氣之相異者,則所主之生化衰微,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馬蒔曰:此言歲有胎孕不育不全者,以六氣五類之氣相勝製也。六氣司天在泉之氣有六也,五類毛羽倮介鱗也。

故厥陰司天,毛蟲靜【3】,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毛蟲育,倮蟲耗,羽蟲不育。

【3】毛蟲、羽蟲、介蟲、倮蟲、鱗蟲。

此為五蟲,分別與木火金土水五運相應。

五蟲,古人把動物分為五類,即

  羽蟲(禽類 鳳凰為羽蟲之長)

  毛蟲(獸類 麒麟為毛蟲之長)

      甲蟲(後多稱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如貝類、螃蟹、龜等 靈龜為甲蟲之長)    

      鱗蟲(魚類及蜥蜴、蛇等具鱗的動物,還包括有翅的昆蟲)

      倮蟲(也作贏蟲,倮通裸,即無毛覆蓋的意思,指人類及蛙、蚯蚓等),合稱"五蟲"。見《大戴禮記·易本命》。

      耗:生育受到耗損。

所以逢厥陰風木司天,毛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火能克金,故介蟲不能生成;若厥陰在泉,毛蟲同其氣,則多生育,木克土、故倮蟲遭受損耗,羽蟲靜而不育。

● 少陰司天,羽蟲靜,介蟲育,毛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不育。

少陰君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介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金克木,故毛蟲不能生成;少陰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且不得生育。

太陰司天,倮蟲靜,鱗蟲育,羽蟲不成;在泉,裸蟲育,鱗蟲不成。

 ▲ 太陰濕土司天,倮蟲同其氣,故倮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鱗蟲同地之氣,故鱗蟲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不能生成;太陰在泉,倮蟲同其氣,則多生育,土克水,故鱗蟲不能生成。

少陽司天,羽蟲靜,毛蟲育,倮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毛蟲不育。

 ▲少陽相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能生育,亦不耗損,少陽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毛蟲同地之氣,故多生育,木克土,故鱗蟲不能生成;少陽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而毛蟲靜而不育。

陽明司天,介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介蟲育,毛蟲耗,羽蟲不成。

▲ 陽明燥金司天,介蟲同天之氣,故介蟲靜而不生育,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不得生成;陽明在泉,介蟲同其氣,則多生育,金克木,故毛蟲損耗,而羽蟲不能生成。

 太陽司天,鱗蟲靜,倮蟲育;在泉,鱗蟲耗,倮蟲不育。

太陽寒水司天,鱗蟲同天之化,故鱗蟲靜而不有,太陽司天則太陰濕上在泉,倮蟲同地之氣,故多生育;太陽在泉,鱗蟲同其氣,則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損耗,倮蟲靜麵不育。

諸乘所不成之運,則甚也【4】。

4】諸乘所不成之運,則甚也:凡六氣與五行受克製而不能成長之年,上述情況就更加嚴重。

       指氣克乘運,則被克之五蟲胎孕育更不能成。如張景嶽:“以氣乘運,其不成尤甚,故木乘木運則倮蟲不成,火乘火運則介蟲不成……”。

凡五運被六(所乘的時候,被克之年所應的山類,則更不能孕育。

故氣主有所製【5】,歲立有所生【6】,地氣製己勝,天氣製勝己【7】,天製色,地製形,五類衰盛,各隨其氣之所宜也。

【5】氣主有所製:氣主,六氣所主之司天在泉。六氣所主之時,如司天在泉主時,則相互間皆有所製約關係。

【6】歲立有所生:歲立,指確立歲運。子甲相合歲運立。有所生:歲運立,秉五行而治,萬物都依五行而生死,故歲運立則生化始。

【7】地氣製己勝,天氣製勝己:地氣指在泉之氣。製己勝,即在泉之氣可製約我所勝者。天氣,指司天之氣,製勝己,即司天之氣能製約勝我者。

所以六”所主的司天在泉,各有製約的作用,自甲相合,而歲運在中,秉五行而立,萬物都有所生化,在泉之氣製約我所勝者,司天之製約歲之勝我者,司天之(製色,在泉之、製形,五類動物的篇盛和衰微,各自隨著天地六氣的不同而相應。

按:本句意在闡明司天,在泉之氣對歲運皆有製約作用,並影響萬物的生化,五類蟲皆與之相適應。

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氣之常也。

因此有胎孕和不有的分別,生化的情況也不能完全致,這是運的一種常度,因此稱之為中根。

所謂中根也,根於外者亦五,放生化之別,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五宜也【8】。

【8】五宜:指五氣、五味、五色各與五運六氣相配合、適應。

       析:中根,王冰:“生氣之根本,發自身形之中,中根也”。根於外者亦五:存在於物質外部的氣化因素亦有五。五類:指毛羽倮鱗介五蟲,概指動物類。

按:本句言萬物的化生有存在於內部及外部的原因,因此也就有了五氣、五色、五類等物質之間的區別和所宜。

在中根之外的六氣,同樣根據工行而施化,所以萬物的生化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的分別,隨五運六氣而各得其宜。

● 帝曰:何謂也?

    岐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9】。

【9】根於中:指萬物根於物質的內部環境。

       根於外:指萬物根於物質的外部條件。

      神機:指存在於內部環境中的生命機製。

      氣立:指存立於外部環境中的氣化因素。

黃帝道:這是什麽道理?

岐伯說:根於中的叫做神機,它是生化作用的主宰,所以神去則生化的機能也停止;根於外的叫做氣立,假如沒有六氣在外,則生化也隨之而斷絕▲。

按:本句泛指萬物(包括一切動植物)既根據於其生存的內在環境,又依賴於其外部條件。如內環境破壞則生機息,外環境廢則化源竭。因此,闡明了生命在於內外環境的統一。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所曰:“出人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正體現了萬物根於中外之謂。

      張誌聰:神者,陰陽不測之謂,機者,五運之旋機也。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出入天地之間,而為生物之生長壯老已,故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矣。氣立者,謂天地陰陽之氣,上下升降,為萬物之生長化收藏。故曰根於外者,名曰氣立,氣止則化絕矣。此天地五行之氣,升降出入動而不息,各有勝製各有生成,萬物由之,人氣從之,故不知五運六氣之臨禦,太過不及之異同,不足以言生化矣。……六氣包乎地之外,而通貫於地之中,故曰根於外。

      馬蒔:五類盛衰,各隨其氣之所宜,氣盛則盛,氣衰則衰,至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者,乃氣之常也,此其生氣之根本,發自身形之中,外無根,而根在於內,所謂中根也。……蓋根於中者,以生氣根於身中,而神氣為動靜之主,命曰神機,若神去則機息。六微旨大論雲,出入廢則神機化滅,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者是也。根於外者,以生氣根於身外,而假氣以成立主持,命曰氣立,若氣止則化絕。六微旨大論雲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者是也。

故各有製,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0】年之所加:指運氣加臨。

      氣之同異:指運氣同化。

      即言必須掌握運氣的加臨,同化等規律方能明其對萬物的生化作用。

故運各有製約,各有相勝,各有生,各有成。因此說:如果不知道當年的歲運和六氣的加臨,以及六氣和歲運的異同,就不足以談生化,就是這個意思。▲

【段落分析】

       (1)本文提出“天氣製之,氣有所從也。”以之闡明歲運受司天之氣的承製,人體髒氣亦受之影響。

       (2)以五行生克理論揭示了運氣之間的製約關係。如:“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這“下臨”與“上從”即提出了司天之氣對六氣影響的又一規律:即所不勝畏刑,起而從之,加害於所勝之髒,所謂金畏火刑,起而用事加害於木。反映了運氣對萬物影響的複雜性。

       (3)以五行生克理論敘述了運氣對五蟲孕育的影響。如厥陰司天,則同屬的毛蟲靜,而與在泉同屬的羽蟲秉受地氣之化則孕育,介蟲不成,則因金受火克而生長不盛。

       (4)以“氣主有所製,歲立有所生,地氣製己勝,天氣製勝己”強調了司天在泉,六氣對萬物,具體指五蟲的影響。如:少陰君火司天,水克火則鱗蟲不孕,陽明燥金在泉,金克木則毛蟲不育,所謂“製勝己”是也。

       (5)以“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患,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強調維持內外環境的統一是萬物存在的根本。

       (6)以“五類盛衰,各隨其氣之所宜也。”提示了動物的胎孕與司天在泉之氣密切相關,其影響具體歸納為:與司天之氣五行關係同屬者“靜”,與在泉之氣關係同屬者“吉”,而與在泉之氣所勝氣同屬者“不成”(不盛)。反映了天主生,地主成的觀點。即動物的生長靠天氣而繁育還在乎地氣。

【整段翻譯】

黃帝道:在同一年中,有的動物能胎孕繁殖,有的卻不能生育,這是什麽氣使它這樣的?

       岐伯說:六氣和五類動物之間,有相勝而製約的關係。若六氣與動物的五行相同,則生育力就強盛,如果不同,生育力就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萬物生化的常規。

       所以逢厥陰風木司天,毛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火能克金,故介蟲不能生成;若厥陰在泉,毛蟲同其氣,則多生育,木克土、故倮蟲遭受損耗,羽蟲靜而不育。

       少陰君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介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金克木,故毛蟲不能生成;少陰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且不得生育。

       太陰濕土司天,倮蟲同其氣,故倮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鱗蟲同地之氣,故鱗蟲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不能生成;太陰在泉,倮蟲同其氣,則多生育,土克水,故鱗蟲不能生成。

       少陽相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能生育,亦不耗損,少陽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毛蟲同地之氣,故多生育,木克土,故鱗蟲不能生成;少陽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而毛蟲靜而不育。

       陽明燥金司天,介蟲同天之氣,故介蟲靜而不生育,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不得生成;陽明在泉,介蟲同其氣,則多生育,金克木,故毛蟲損耗,而羽蟲不能生成。

       太陽寒水司天,鱗蟲同天之化,故鱗蟲靜而不有,太陽司天則太陰濕上在泉,倮蟲同地之氣,故多生育;太陽在泉,鱗蟲同其氣,則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損耗,倮蟲靜麵不育。

       凡五運被六(所乘的時候,被克之年所應的山類,則更不能孕育。所以六”所主的司天在泉,各有製約的作用,自甲相合,而歲運在中,秉五行而立,萬物都有所生化,在泉之氣製約我所勝者,司天之製約歲之勝我者,司天之(製色,在泉之、製形,五類動物的篇盛和衰微,各自隨著天地六氣的不同而相應。因此有胎孕和不有的分別,生化的情況也不能完全致,這是運的一種常度,因此稱之為中根。在中根之外的六氣,同樣根據工行而施化,所以萬物的生化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的分別,隨五運六氣而各得其宜。

       黃帝道:這是什麽道理?

       岐伯說:根於中的叫做神機,它是生化作用的主宰,所以神去則生化的機能也停止;根於外的叫做氣立,假如沒有六氣在外,則生化也隨之而斷絕。故運各有製約,各有相勝,各有生,各有成。因此說:如果不知道當年的歲運和六氣的加臨,以及六氣和歲運的異同,就不足以談生化,就是這個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