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根樹花正幽

(2023-11-13 13:42:45) 下一個

 

養生、修行看哪些書?您推薦看哪些書?
首先,老子道德經講“少則得,多則惑”,這是我們讀書的第一個原則,不要貪多。第二點,看作者活到100歲沒有,他自己都沒活100歲你還讀嗎?!第三點我本人就是個書迷,最愛讀書,道藏我讀了一遍,家裏的書很多。但是以我幾十年修行的經驗以及吳雲青老人的指示:要緊緊抓住道德經、陰符經為大綱,尤其是呂祖注解道德經,呂祖是天仙狀元,他老人家修的最高。丹經書則是張三豐祖師的書,他老人家是在社會上苦苦尋找幾十年後到67歲才尋得大道,為了讓後人能修行大道,所以也是曆代以來講的最直白的。
其一 歎世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係,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花者,樹之精神發煥。人之身如樹也,人之真靈如樹之花也。凡樹有根,故能生發而開花。惟人身無根,生死不常,全憑一點真靈之氣運動,真靈旺則身存而生,真靈敗則身亡而死。人之存亡生死,聽其真靈之旺敗耳,是真靈者,雖為人樹之花,而實為人樹之根。玉陽以此真靈謂黃芽,伯陽以此真靈謂金花,純陽以此真靈謂靈根,紫陽以此真靈謂真精,堯夫以此真靈謂天根,仙翁以此真靈謂金精,諸家丹經又以此真靈謂先天真一之氣,其名多端,總形容此一物也。此物生於先天,藏於後天,位天地,統陰陽,運五行,育萬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以體而論,在儒則謂太極,在道則謂金丹,在釋則謂圓覺;以用而論,在儒則謂明德、謂天地之心,在道則謂靈寶、謂黍米玄珠,在釋則謂正法眼藏、涅盤妙心。人之真靈,本來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不生不滅,不色不空,處聖不增,處凡不減,因交後天,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便有聖凡之分。庶民去之者,去此真靈而逐於假靈也,君子存之者,存此真靈而不逐於假靈也。因其庶民逐於假靈,於是真靈幽暗不明矣,因其真靈幽暗不明,順其所欲,貪戀榮華,爭名奪利,不肯休歇,認假為真,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如苦海之舟,飄來蕩去,常在魚龍凶險之處亂遊。若能猛省回頭,頓超彼岸,莫待風波壞舟,喪卻性命。一失人身,萬劫難出矣。
其二 勉力學人 
無根樹,花正危,樹老將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人多疑其年老力衰,精神有限,如樹花敗危,無有生發,還不得元,複不得本,而遂自暴自棄,待死而已。試觀世間老樹,接以嫩枝,重新發榮,如梅樹寄柳樹,桑樹接梨樹,此皆無情之物,尚能複生,何況人為萬物之靈,得天地之正氣,老而無有藥醫乎?藥醫之道是何道?即老而接栽之道。欲知此道,急訪明師,求問真方。果得真方,下手速修猶太遲也。 
其三 劈旁門 
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雌雞卵,怎抱雛,背了陰陽造化爐。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兒無妻是曠夫。歎迷徒,太糊塗,靜坐孤修氣轉枯。
修真之道,要陰陽得類,方能成全一個真靈之寶。若有陰無陽,有陽無陰,是謂孤無類,真靈不成,亦如雌雞之卵,焉能抱雛?不能抱雛者,蓋以背了陰陽交感造化之也。又如女子無夫,男兒無妻,怎能生育?彼世之盲漢,不窮陰陽之理,不推造化之源,糊塗幹事,或觀空,或定息,或思神,或守竅,或搬運,皆是靜坐孤修,陰而不陽,不特無益於性命,而且有傷於性命,愈修而氣愈枯也。
其四 言匹配陰陽 
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孤陰寡陽各一邊。世上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隻在中間顛倒顛。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悟真》雲:"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若陰陽各偏,或陽感而陰不應,或陰求而陽不招,或陽過而陰不及,或陰盛而陽不足,皆是真靈之花有偏,不中不正,道不全成也。人之真情如金,真知如鉛,二物屬剛;靈性如木,靈知如汞,二物屬柔。真情真知,剛而易沉;靈性靈知,柔而易浮。若以性求情,情來歸性,以真製靈,靈歸於真,剛柔相應,陰陽和合,化為一氣,生機長存而不息矣。如情不歸性,靈不歸真,是謂"金隔木,汞隔鉛,孤陰寡陽各一邊",焉能返本還元,結成真靈之丹哉!試觀世上男女相配,生子生孫,代代相傳而相續,可知修真之道,陰陽相合,生仙生聖,亦能代代相傳而不息,但不過有順逆之分,仙凡之別。順則為凡,逆則為仙,所爭者在中間顛倒耳。這個中字,其理最深,其事最密,非中外之中,非一身上下之中,乃陰陽交感之中,無形無象,號為天地根、陰陽竅、生殺舍、元牝門,人生在此,人死在此,為聖為賢在此,作人作獸亦在此。修道者能於此處立定腳跟,逆而運之,顛倒之間,災變為福,刑化為德,所謂"一時辰內管丹成"也。噫!中間人不易知,顛倒人亦難曉,采戰家以男女交合之處為中間,以男采女血為顛倒,搬運家又以黃庭穴為中間,以氣血後升前降為顛倒:凡此皆所以作俑而已,豈知神仙中間顛倒之義乎?好學者早為細辨可也。
張三豐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時在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而後張三豐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他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並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後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其絕句雲:“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後來,崇奉張三豐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並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可以肯定,張三豐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道本學說和內丹煉養思想。
其五 言調和陰陽
無根樹,花正黃,產在中央戊己鄉。東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場。這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是藥王。 
黃者,中央戊己之正色。戊為陽土主動,己為陰土主靜,戊己居中相合為真信,又謂真意。花色正黃,則真靈入於中央正位矣。然真靈中正,非性情如一不能。東家女,木性也;西舍郎,金情也。一性一情,配作夫妻,入於洞房宥密之處,更得黃婆於中勸飲醍醐,調停火候,則不和者而必和,既和者而長和。醍醐酒非世間之糟汁,亦非身內精津血液有形之物,乃陰陽交感,氤氳衝和之氣,含而為真一之精,通而為真一之水,滋味香甜,古人謂玉液,謂瓊漿,謂甘露,又謂醍醐,總以形容此一點衝和之氣耳。勸飲者,不衝和而必調至於衝和。修道至於陰陽衝和,常應常靜,遠觀其物,物無其物,近觀其身,身無其身,內觀其心,心無其心,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日日飲醍醐而入於醉鄉矣。這個醉中趣味,是神仙之方,是返魂之漿,能以起死,能以回生,乃大藥王也。中央、戊己、黃婆,皆真信之異名。以陰陽和合言,則謂中央;以運行陰陽言,則謂戊己;以調和陰陽言,則謂黃婆;以動作言,則謂真信;以靜定言,則謂真意;故一物而有數名,總而言之,一真信而已。識得此信,即於此信上下實落工夫。始而以性求情,既而以情歸性,又既而性情和合,又既而性情渾化,結成一個真靈至寶。始之終之,無非此一信成功,信之為用大矣哉!歸到實處,真靈中正,即是性情相合,性情相合,便有個真信在內,真信現時,性情自不相離,性情不離,真靈自然中正,三者相需而相因也。 
其六 言煉己之功
無根樹,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煙花寨,酒肉林,不斷腥葷不犯淫。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打開門,說與君,無花無酒道不成。
金丹之道,以至清毫無滓質為歸著,然欲其至清,須要在至濁中度出,能於至濁中絕無點染,方是真清,故曰"無根樹,花正清,花酒神仙古到今"也。何以見其花酒能成神仙哉?煙花寨、酒肉林,皆易足迷人之處,能於煙花寨中見色不色,不為煙花所惑,於酒肉林中隨緣度日,不為酒肉所累,則是不犯淫欲、不斷腥葷,而食色之性俱化,道心常存,人心永滅,真靈無傷無損,大道可冀。其曰不斷腥葷者,非貪腥葷,乃酒肉穿腸而心不計較也。不犯淫而心無煙花矣,酒肉穿腸而心無酒肉矣,心無煙花,自有長生仙花,心無酒肉,自有延命仙酒。有仙花,有仙酒,即到清真之仙鄉,彼世之避煙花而忌酒肉者,豈知凡花凡酒中,能出神仙!亦豈知無花無酒,道不能成乎!《敲爻歌》雲:"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覓真人,真人隻在花街玩。"可知花清之妙用矣。
其七,
言藥生之時 
無根樹,花正新,產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采花心,花蕊層層豔麗春。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借花名,作花神,句句《敲爻》說得真。
新者,本來之物埋沒已久,忽而又有之謂。花至於新,光輝複生,如月現於西南坤方,純陰之下,一點微陽吐露,比人之虛室生白,真靈發現,複見本來麵目矣。這個本來麵目,即我本來不死之真人,有此人則為人,無此人則非人,乃我之秉受於天,而得以為人者是也。但此真人不輕現露,非可常見,當虛極靜篤、萬緣俱寂之時,恍惚有象。虛極靜篤,即坤純陰之象,故曰"產在坤方坤是人"。這個人久已為塵垢掩埋,絕無蹤跡,一旦現象,便是新花,時不可錯,急須下手,摘之采之,以為我有。摘花戴者,摘此真人之花也。采花心者,采此真人之心也。漸摘漸采,由少而多,積厚流光,真靈不昧,則花蕊層層,萬理昭彰,隨心走去,頭頭是道,其豔麗如春日,陽氣遍地,處處花開矣。但此花人人俱有,人人俱見,人人不達,每多當麵錯過,若有達之者,超凡入聖刹那間耳,故曰"一訣天機值萬金"。仙翁慈悲,借花之名,作花之神,即有形無,句句“敲爻”,分說先天之旨,蓋欲人人成道,個個作仙,奈何時人不達此花中之理,而猶有以禦女閨丹妄猜妄作者,雖仙翁亦無如之何也。可不歎諸! 
1277年,張三豐第一次來到嶗山。他在明霞洞後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後便開始西行和南遊繼續尋師。他浪跡天涯,曆盡艱辛,為的就是能遇到真正的道門明師給他以指點。尤其在宋元以來道教內丹學興盛的趨勢下,得承內丹養生的秘訣大道更是當時張三豐所尤為冀望的。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1314年張三豐六十七歲時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陝西終南山,得拜“希夷高弟子”火龍真人為師,蒙其授修真要道。終南學道四載後,三豐複奉師命出山隱世修行。在這期間,他精研勤修內丹養生之學及武學技擊之法,並能將此兩門絕學融會貫通,自成體係,從而使其道家內外雙修功夫達到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特別是他在武當山麵壁九年,開創了丹武合一的嶄新的道教派別,為中國道教史和武學史寫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其八 言認取真鉛 
無根樹,花正穠,認取真鉛正祖宗。精氣神,一鼎烹,女轉成男老變童。欲向西園牽白虎,先從東家伏青龍。類相同,好用功,內藥通時外藥通。
穠者,穠盛廣多也。花正穠盛,其間即有美惡偏正相雜,須得真正仙花,方可采取而用。真正仙花為何花?即真鉛也。真鉛即真知之真情,乃真靈之發現,以其真知外陰內陽,外黑內白,故謂真鉛,又謂水中金,又謂水鄉鉛,又名月中華,其名多端,皆象此真知之一物也。惟此真知,內含先天真一之始氣,乃陰陽之本,五行之根,仙佛之種,聖賢之脈,為修道者之正祖宗。認得祖宗,取歸我家,敬之奉之,須臾不離,則精氣神三者,自然聚於一鼎,無容勉強。蓋以其父歸之,其子焉往?更加符火烹煉之功,雖女可以轉男,雖老可以變童。女轉男者,非形體轉男,蓋女子純陰,修煉成道,化陰成陽,亦同男子。老變童者,非麵容變童,蓋老者氣枯,修煉成道,返元還本,亦如童子。但女轉成男、老變為童之道,雖是認取真鉛真知,還要先能煉己。若煉己不熟,真知不來,雖來而亦不留,故曰"欲向西園牽白虎,先從東家伏青龍"。白虎屬西方金,喻真情也;青龍屬東方木,喻真性也。真情真性,本來一家,何待牽伏?因其交於後天,真中雜假,真情變為假情,恩中帶殺,如虎出穴,奔西傷人,不為我有,而依居他家矣。真情既變為假情,於是真性有昧,亦化而為假性,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性情不和,如龍東虎西,兩不見麵矣。若欲複真,必先去假;若欲牽情,必先調性。調性之功,乃煉己之功。煉己者,煉其氣質之性也。氣質之性化,則真性自現,真性現則不動不搖,而真情亦露,真情露則假情不起,可以牽回白虎,與青龍配合,情性相戀矣。白虎即真鉛祖宗,同出異名,以其真知剛強不屈,故謂白虎,以其真知柔中藏剛,故謂真鉛。牽白虎即是取真鉛,牽之雲者,非有強製,乃不牽之牽,性定自然情歸,特以同類者相從,陰陽內外有感應之道也。性主處內屬陰,內藥也;情主營外屬陽,外藥也。陰陽原本一氣,性情固是同根,內藥能通,外藥未有不通,內外相通,性求情而情戀性,性情和合,真靈凝結,還丹有象矣。純陽翁雲:"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紫陽翁雲:"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此皆言還丹先要煉己也。噫!真鉛易取,煉己甚難,煉己之功大矣哉! 
其九 言采取藥物 
無根樹,花正多,遍地開時隔礙河。難扳折,怎奈何,步步行行龍虎窩。采得黃花歸洞去,紫府題名永不磨。白雲窩,笑嗬嗬,準備天梯上大羅。 
宇宙之間,俱是道氣充塞,凡真靈光照之處,即是有花之處,其花甚多,遍地開矣。無如遍地花開,而人當麵不識,如河之隔礙,雖欲扳折,最難扳折,亦莫奈何也。其難扳折者,以其舉世之人,皆為名利所牽,為恩愛所絆,棄真認假,以苦為樂,步步走的龍虎凶險之地,與性命之道相違,故難扳折耳。若是勇猛丈夫、決烈男子,直下脫卸世緣,求師口訣,借假修真,於眾花中揀采至中至正之黃花,歸於洞中,溫養成丹,延年益壽,則紫府題名,永不磨矣。黃花即前詞色正中央戊己鄉之黃花,花至中正,純是生機,並無雜氣,生機歸洞,四時長春,如居於白雲窩中,逍遙自在,別有天地非人間,豈不嗬嗬大笑,自知快樂乎?到此地位,還丹已得,再安爐,重立鼎,做向上之事,準備天梯,而作大羅天仙矣。
其十 言進陽退陰 
無根樹,花正飛,卸了重開有定期。鉛花現,癸盡時,依舊西園花滿枝。對月殘經收拾了,旋逐朝陽補衲衣。這玄機,世罕知,須共神仙仔細推。
人之精神衰敗,真靈耗散,如花之飛揚謝落矣。然花謝落猶有重開之期,人衰敗亦有返還之道。返還之道為何道?即陰中複陽,已謝重開之道。鉛花者,道心真知之光輝。癸水者,人心客氣之私欲。鉛花發現,道心不昧,癸水消盡,人心常靜。道心不昧,人心常靜,依舊真靈無虧無損,本來圓成之物,是花已謝而重開滿枝矣。因其癸水要盡,故"對月殘經收拾了",因其鉛花要現,故"旋逐朝陽補衲衣"。人心之私欲,乃外來之客氣,如月之殘經;道心之真知,乃本來之正氣,如日之陽光。對月而收拾殘經,掃去人心之私欲,所以退陰也;朝陽而旋補衲衣,漸添道心之真知。所以進陽也。退陰退至於陰氣絕無,方是殘經收拾了;進陽進至於陽氣純全,方是衲衣補完成。陰盡陽純,還元返本,本來麵目全現,謝了重開豈虛語哉!這個謝了重開之天機,世人罕知。若欲知之,須共神仙推究原始要終,方能知也。 
 
 
 

聖一心,萬古一道。

天君泰然,百體從令。

作如是觀清淨種,照無色界幾千塵。

真心一點原於此,無生無滅無始終。

精神合道自長生,道馭精神真不死。

眾妙應須無以觀,更將有向竅門看。

可明物母明明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