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命圭旨死生說

(2023-11-12 13:34:29) 下一個

死生說

大眾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故。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徒在生前,奔馳謀作,致大虧生道,不得逍遙。故於死後,渺茫淪落,不戡破死門,竟墮輪轉。

  所以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緣,使人知去來處,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係曰: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蓋無始之始,強名幹元,即本來妙覺;無終之終,強名道岸,即無餘涅盤。

  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固在於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於此。此而不知,則未有不隨生而存,隨死而亡者,沉溺惡道,出沒無期。

  生則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投胎則此識先來,舍身則此識後去。故曰:去後來先作主公。經頌曰: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舍。當此之際,如生龜解殼,活蟹落湯,地水火風,各自分散。

  而神既離形,但看世界,與潑墨相似,東西莫辨,上下不知。隻見有緣之處,一點妄明。見明色,發明見,想成流,愛為種。納想為胎,入母中官,稟氣受質。氣則頓具四大,漸成諸根,心則頓具四蘊,漸成諸識。

  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驚胞破,如行山巔蹶什之狀。頭懸足撐而出。囫圇一聲,天命真元,著於祖竅。晝居二目,而藏於泥丸;夜潛兩腎,而蓄於丹鼎。乳以養其五髒,炁則衝乎六腑。骨弱如綿,肉滑如飴,精之至也;視而不瞬,哮而不嘎,和之至也。此乃赤於混沌,純靜無知,屬陰坤卦。

  自一歲至三歲,長元炁六十四銖,一陽生乎複卦。

  至五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二陽生乎臨卦。

  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三陽生手泰卦。

  至十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四陽生手大壯。

  至十三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五陽生乎夬卦。

  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六陽是為幹卦。

  盜天地三百六十銖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銖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銖,以全周天之造化,而為一斤之數也。

  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炁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矣。

  自此以後,欲情一動,元炁即泄,不知禁懇,貪戀無已。故由十六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姤卦。一陰初生,品物鹹章,淳澆樸散,去本雖未遠,愎霜之戒,己見於初,又若勤修煉,可謂不遠複者矣。

  至三十二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欲慮蜂起,真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誌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為力。

  至四十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氣各複其所,陰用事於內,陽失位於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觀卦。二陽在外,而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

  至五十六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剝卦。五陰並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歲,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銖、而為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複返於坤。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采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為剛,還老為強矣。

  於此時不遇至人,汲汲修煉,雖保餘年,皆籍穀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複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長生不死哉?

  此所以虛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複化為虛、虛複化為神、神複化為氣、氣複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塵生塵滅,萬化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劫劫生生,輪回不絕,無終無始,如汲井輪。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蓋參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世人莫問死從何去,蓋參魂遊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複則心生,迷複則心死。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觀卦。二陽在外,而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則可抑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

  至五十六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剝卦。五陰並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歲,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銖、而為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複返於坤。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采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為剛,還老為強矣。

  於此時不遇至人,汲汲修煉,雖保餘年,皆籍穀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複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長生不死哉?

  此所以虛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複化為虛、虛複化為神、神複化為氣、氣複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塵生塵滅,萬化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劫劫生生,輪回不絕,無終無始,如汲井輪。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蓋參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世人莫問死從何去,蓋參魂遊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複則心生迷,迷複則心死。

  故仙佛湣之,說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一靈真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浪化遷流,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別殼,至真性根,不複於人。

  我當以聖道,令眾生永離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氏之不死去。

 

邪正說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體。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陰陽斯有日月星辰,有剛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濕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眾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愛。有淫欲、恩愛,故有魔障、煩惱。有魔障、煩惱,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蘊好生之德,開度世之門,著經立法,教人返樸還淳。無欲觀妙,有欲觀竅。致虛守靜,歸根複命。早複重積,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虛心實腹。弱誌強骨,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專氣致柔,抱一無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閉門塞兌,被褐懷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則日長,不泄則不竭。精能化氣,氣能化神,神能還虛。五行不能盜,陰陽不能製。與道為體,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靜無名之道也。

  至漢魏伯陽真人禮金碧經而作參同契,始有龍鉛虎汞之名。愛及唐宋,諸仙迭出,丹經燦然。橫說豎說,種種異名,載於丹書,不可勝數。究竟本來,無非吐露同出異名之一物耳。

  蓋聖師闡教,敷楊備細詳說,實欲人人領悟、個個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書愈多而道愈晦。況多為庚辭隱語,孔竅其門,使學者無罅縫可入,往往目眩心搖,望溟之歎。

  幸吾師尹真人出,欲續大道之一絲,以複無名之古教。於是剪除繁羌,撮其樞要,掃除譬喻,獨露真詮,標摘正理,按圖立象,不可施於筆者,筆之不可發於語者。語之直指何者是鉛汞,何者是龍虎,何者是鼎爐,何者是藥物,何者謂之采取,何者謂之抽添,何者謂之溫養,何者謂之火候,何者是真種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結胎,何者是了當,曆曆發明,毫發無隱。後之有誌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惑也。

  況丹經子書,汗牛充棟,講理者多,留訣者少。初無下手入門,次無采藥結胎,末無極則歸著。後人不識次序,如何湊泊得來?不免有攙前越後之差,首顛尾倒之亂。學道一生,不得其門而入者多矣。間有入門者而不知升階,有升階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工夫乃修真之首務,豈可缺焉?

  予最愛藏經中四句偈曰: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世尊亦曰:度盡眾生,然後作佛。區區由是,發一念慈悲,罄將師投秘訣徹底掀番,滿盤托出,籲徠後之有緣,複返天界而不沉溺於苦海中者。此予之心也。

  其一曰:涵養本原,救護命寶。

  其二曰: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其三曰:蟄藏氣穴,眾妙歸根。

  其四曰:天人合發,采藥歸壺。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礦留金。

  其六曰:靈丹入鼎,長養聖胎。

  其七曰:嬰兒現形,出離苦海。

  其八曰:移神內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於中更有煉形、結胎、火候等諸心法,以全九轉還丹之功。

  大道口訣,至此吐露盡矣。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滿,不肯低情下意,求師指授大道次第,惟隻以盲引盲,趨入旁蹊曲徑。豈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門,獨此金丹一道是條修行正路。除此以外,再無別途可以成仙作佛也。

  故法華會上,世尊指曰:唯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

  尹真人曰: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傍門,任他一切皆幻,隻我這些是真。

  雲房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蓋玄夫大道,難遇易成而見功遲。傍門小術,易學難成而見效速。是以貪財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視頂門者,有守臍蒂者,有運雙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臍輪者,有搖夾脊者,有兜外腎者,有轉轆轤者,有三峰采戰者,有食乳對爐者,有閉息行氣者,有屈伸導引者,有三田還返者,有雙提金井者,有曬背臥冰者,有餌芝服術看,有納氣咽津者,有內視存想者,有休糧辟穀者,有忍寒食穢者,有搬精運氣者,有觀鼻調息者,有離妻入山者,有定觀鑒形者,有熊經鳥伸者,有餐霞服氣者,有長坐不臥者,有打七煉魔者,有禪定不語者,有齋戒斷味者,有夢遊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驅邪者,有見聞轉誦者,有食己精為還元者,有捏尾閭為閉關者,有煉小便為秋食者,有采女經為紅鉛者,有抉陽用胞衣而煉紫河車者,有開關用黑鉛而鑄雌雄劍者,有閉目冥心而行八段錦者,有吐故納新而行六字氣者,有麵壁而誌在降龍伏虎者,有輕舉而思以駕風驂者,有吞精咽華以翕日月者,有步罡愎鬥以窺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黃白之術而燒茆弄火者,有希慕長生不死者,有馳誌月日飛升者,有著相執而不化者,有著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脫者,有祛貪嗔癡而思清靜者,有生而願超西域者,有死而願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難以悉舉。

  道釋者流,執此一術一訣,便謂金丹大道,止於是矣。籲!此輩如管中窺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離萬狀,碎將至道,破段分門,以迷指迷,盲修瞎煉。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

  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陳泥丸作羅浮吟,鍾離翁作正道歌。曆舉傍門諸術之非,以救錯行邪徑之失也。

  於中亦有數條,可以攻疾病,救老殘,益算延年,住世安樂。間或亦有超脫者,不過成個蓬島仙羅漢果耳。

  故傅大土雲: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體。

  故張平叔雲: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得端。

  蓋金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虛無為體,以清靜為用。有作以成其始,無為以成其終。從首至尾,並無高遠難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近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背明投暗,不亦感乎?

  夫金者,堅之稱;丹者,圓之喻,是人毗盧性海幹元麵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來藏。老君號之:玄又玄,眾妙門。以此而言道,謂之無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謂之最上一乘之法。三教聖賢皆從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於此哉?

  子之本懷,正欲乘此皇極昭明之世,與群生同種幹元之因,共結龍華之伴,故作此說而挽邪歸正,並吾師所授諸圖訣竅明明指出,使諸學者印證丹經,一覽而無疑矣。

 

普照圖,反照圖

 

普照圖

      三歲之竅,竅中有妙。妙竅其觀,是為普照。

      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色空不二之一,虛靈不昧之神;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鬼神覷不破之機,生命不相關之地。

      神明之舍,道亦之門。活潑潑地,靈明一竅;天地靈根,元始祖炁。造化泉窟,黑白相符;不動道場,至善之地。宇宙主宰,先天地生;玄牝之門,呼吸之根。既濟鼎器,黃中通理;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無之穀,凝結之所。朱砂鼎,赤龍精,天玄女,光明藏,自在處,止其所,腔子裏,如來藏,真主人,自然體,蓬萊島,眾妙門。

      五芝,真汞,日魂,丹元,神水,方寸,主翁,天君,心源、性海、靈海、靈關、靈山、赤水、守靈、姹女、朱汞、靈府、玉液、丹台、乾馬、交梨、金烏。

      西南鄉,祖炁穴,極樂閣,真一竅,舍利子,戊己門,法王城,守一壇,如意株,歸根竅,複命關,虛空藏,寂寞海,華光藏。玄關、空中、正位、真土、黃中、把柄、黃庭、規中、西方、這個、黃婆、中黃、淨土、混康、丹扃。

      長胎住息之鄉,安身之命之家。

      混沌竅,總特門,希夷府,懸胎鼎、多寶塔、造化爐、無盡藏、偃月爐、灝氣間、開辟處、生殺舍、真金鼎。金華,月魂,靈根,橐籥,氣穴、北海、嬰兒、玄冥、關元,氣海,土釜,玄所,生門、死戶、華池、曲江、河車、蓬壺、育嬰、呆胞、火棗、真鉛。

反照圖

      昆侖頂,翠微宮,圓覺海,中一宮,陀羅尼門,腦血之瓊房,魂精之王室,天人合發之處,十姆分胎之路,九崇鐵鼓太玄關;太澗池,上土釜,威光頂,般若岸,波羅蜜地,百靈之命宅,津液之山源,任督皆交之處,陰陽變換之鄉,三族金蟾藏金鬥。

      清虛府,上天關,交感宮,三摩地,最高峰,崆峒山、紫清宮、玉金山、琉珠宮、紫金城、上丹田、摩尼珠,太微宮、祝融峰。玄室,黃房,天宮、真際、上島、天根、玄門、彼岸:瑤池、泥丸、天穀、天堂、內院、紫府、寥天,帝乙,瓦山、天符、玄都。

      尾閭穴,朝天領,氣海門,曹溪路,三岔口,平易穴,生死穴,上天梯,河車路,虎威穴,三岔骨,龍虎穴。鹹池,陰端,禁門、會陽,長強、魄門、地融、陰嶠、桃康、人門、鬼路、會陰、穀道。

      如此大法,《性命圭旨》是也!

時照圖,內照圖

人之元氣逐日發生。子時複氣到尾間。醜時臨氣到背堂。寅時泰氣到玄樞。卯時大壯氣到夾脊。時書氣到陶道。已時乾氣到玉枕。午時垢氣到泥丸。未時豚氣到明堂。申時否氣到膻中。酉時觀氣到中浣。戍時剝氣到乾闕。亥時坤氣而歸於氣海矣。

時照圖

人身有任督二脈,為陰陽之總。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穿脊裏,上風府,循額至鼻,屬陽脈之海。鹿運屬閭,蓋能通其督脈也。龜納鼻息,蓋能通其任脈也。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而無疾矣。

內照圖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者,倉稟之首,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腎主之。膻中,在兩乳間,為之之海,能分布陰陽,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膜,在肺下與助腹周圍,相著如幕,以遮濁氣,使不熏蒸上焦。幽門在大小腸之間,津液滲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變化出矣。

  普照圖之上一層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竅;中一層者,直指黃中正位之竅;下一層者,直指關元氣海之竅。此謂前三關也。

  反照圖之下一層者,指出尾閭太玄之竅,中一層者,指出夾脊雙關之竅,上一層者,指出天穀泥丸之竅。此謂後三關也。丹陽雲:前三三,後三三,收拾起,一擔擔,是此義也。

  時照圖者,發明陽升陽降之機,四象環中之妙。

  內照圖者,指示五髒六腑、二十四椎、任督兩脈,使內觀者知有下手處。若人不明竅而言修,猶人未能立而言行也。從古諸仙皆口口相傳、心心相授,不敢明將此竅示人,是懼泄天機之故耳。吾師尹公開佛之正知見,等眾生如一子,繪此四圖接引後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緣,同出生死苦海。

 

中心圖

      《易》曰:天下何思何慮。《論語》曰:天下歸人(仁)。此天下“下”字,與天地之間“間”字,天地之心“心”字,皆隻此中而言,所謂孔顏樂處是也。

      天之極上處,至地之極下處,總八萬四千裏。自天之極上處至地之上四萬二千裏。自地之上至地之極下處,亦四萬二千裏,人身亦然。故曰:天地之間亦曰黃中。黃乃土之正色,而仁在其中矣。故曰安土敦仁至於義也、禮也、智也,皆根於此。故曰:仁、義、禮、智根於心,渾然在中,粹然至善。故曰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若易之艮其止,書之安汝止者,止之義一也,亦謂之密。故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其中本虛,原與太虛,渾而為一。故曰聖人與太虛同體。

      乾之情性在於坤,坤之情性在於乾,此坎離之所以交,而天地之所以泰也。若水潤下,而火炎上,此亦其性情然也。若不得乾坤之性情以複其初焉,則水自水,而火自火,不生不降不相為用矣。先天雖不屬氣,而太和元氣、浩然之氣,皆由此中出,所謂無氣而生氣也。而凡有氣血莫不賴之,以生以長,而配天配地矣。堯舜允執之中,即孔子中心之心也。心之磨焉。心在其中者,中心也。故中心之中既實,則五行之心自虛矣。所謂聖人無心而有心者此也。

    此圖專指人心虛靈不昧一竅。這個竅原是廓然無際,神妙莫測的,原是渾然大中、不偏不倚,原是粹然至善、純一不雜。昭昭乎本是圓明洞徹而無礙。以為有,不睹不聞,奚所有也;以為無,至靈至神,未嚐無也,本無方所亦無始終。

  未有天地萬物之先,這個原是如此;既有天地萬物之後,這個原是如此,至無至有、至有至無,乃乾坤之靈體,元化之玄樞,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萬物、萬事之大本。太易所謂太極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謂中,孔子之謂一。帝王之謂授受,聖賢之相傳。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見此便是見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盡、命由我立,造化盡在我矣。

 

 

火龍水虎圖

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裏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夫黑鉛、水虎者,是天地發生之根,乃有質而有氣也。紅鉛、火龍者,是天地發生之本,乃有氣而無質也。有質者,真鉛也,大陰月之精也,為天地萬物育形之母。無質者,真汞也,太陽,日之光也,為天地萬物發生之父。鉛汞之體,互相孽胤,循環不絕,可謂生天、生地,生萬物之祖宗也。

  古之至人,知神物隱於此,假法象而采取太陰之精,設鼎器而誘會大陽之氣,使歸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孽產無窮,而木中生魂,金中生魄,魂魄凝然,化為鄞鄂,交結百寶,名曰金液還丹。

 

 

日烏月兔圖

 

姹女捉烏,以吞玉兔;

嬰兒驅兔,以吸金烏。

日中烏,烏乃神,神是火,

火屬心,心為汞,汞在離;

月中兔,兔乃氣,氣是藥,

藥屬身,身為鉛,鉛在坎。

身心兩個字是藥也是火,中有火之火,火中有焉,以火而成丹,即是以神而成道也。

日者,陽也。陽內含陰,象砂中有汞也。陽無陰,則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乃陽中含陰也。日中有烏,卦屬南方,謂之離女。故曰:日居高位反為女。

  月者,陰也。陰內含陽,象鉛中有銀也。陰無陽,則不能自其魄,故名曰雄金,乃陰中含陽也。月中有兔,卦屬北方,謂之坎故曰:坎配蟾宮卻是男。

  無漏雲:鉛求玉兔腦中精,汞取金烏心內血,隻驅二物結成丹,至道不繁無扭捏。

  悟真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搏烏兔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

      二物者,一體也。

 

 

大小鼎爐圖

笑汝安名偃月爐,聖人思識費工夫。

其中一味長生藥,不與凡人話有無。

笑汝安名偃月爐,金丹隻此莫他圖。

愛河風靜外邊看,方見摩尼一顆珠。

汝何形象好懸胎,一朵真鉛花正開。

隻為金丹好消息,聚歸鼎內結嬰孩。

汝何形象好懸胎,都把聲名遍九垓。

豈但生人生萬物,作仙作佛要他來。

偃月爐中玉蕊生,原硃鼎內水銀平。

隻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

安爐立鼎法乾坤,煆煉精神製魄魂。

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爐立鼎。鼎之為器,非金非鐵;爐之為具,非玉非石。黃庭為鼎,氣穴為爐。黃庭正在氣穴上,縷絡相連,乃人身百脈交匯之處。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謂之小鼎爐也。

  乾位為鼎,坤位為爐。鼎中有水銀之陰,即火龍性根也。爐內有玉蕊之陽,即水虎命蒂也。虎在下,為發火之樞機;龍居上,起騰雲之風浪。若爐內陽生陰降無差,則鼎中天魂地魄留戀,青龍與白虎相拘,玉免與金烏相抱。火候調停,煉成至寶。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爐爐非玉爐。火從臍下發。水向頂中符。三姓既會合,二物自相拘。固濟胎不泄,變化在須臾。此謂之大鼎爐也。

 

 

內外二藥圖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其體則一,其用則二。

何謂體?本來三寶一體是也。

何謂用?內外兩般作用是也。

故《悟真篇》雲: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丹頭火熟自然紅,溫養兩作用,此漸教也,權法也,接中根及下根人。

大藥雖分神、氣、精,三般原是一根生。凡夫生死如輪轉,隻因迷卻本來心。心即性也,故即然子曰: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圖,此頓教也、實法也。接上根及上上根人。

 

凡修煉者,先修外藥,後修內藥。若高上之士,夙植靈根,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內藥無為無不為。外藥有為有以為。內藥無形無質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而實無。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內藥,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無。外藥,外陰陽往來,內藥,內坎離輻輳。以外藥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內藥言之,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煉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複乾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

  內外兼修,成仙必矣。

 

順逆三關圖

我法甚深深,妙用人難識。順逆兩俱忘,空虛鎮長寂。

順:心生於性,意生於心,意轉為情,情生為妄。故靈潤禪師曰:隻因一念妄,現出萬般形。

逆:檢妄回情,情返為意,攝意安心,心歸性也。故伯陽真人曰:金來歸性出,乃得稱還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所謂順去生人、生物。今則形化精、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此所謂逆來成仙、成佛。初關煉精化炁者,要識天癸生時,急急采之。采時須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行,顛倒轉自然,鼎內大丹凝。中關煉氣化神者,乘此火力熾盛,駕動河車,自太玄關逆流,至天穀穴,炁與神合,然後下降黃房。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上關煉神還虛者,守一抱元,以神歸於毗盧性海。

  蓋三關自有為入無為者,漸法也。修上一關,兼下二關者,頓法也。若徑作煉神還虛者,工夫列虛極靜篤時,精自化炁,炁自化神。即關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旨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