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命圭旨》

(2023-11-12 12:14:34) 下一個
目錄
元集
01.三聖圖
02.大道說
03.性命說
04.死生說
05.邪正說
06.四照圖
07.太極圖
08.中心圖
09.火龍水虎說
10.日烏月兔說
11.大小鼎爐說
12.內外二藥說
13.順逆三關說
14.盡性了命說
15.真土圖
16.魂魄說
17.蟾光說
18.降龍說
19.伏虎說
20.三家相見說
21.和合四象說
22.取坎填離說
23.念觀音咒說
24.九鼎煉心說
25.八識歸元說
26.五氣朝元說
27.待詔說
28.飛升說
亨集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一節口訣:涵養本原 救護命寶
29.涵養本原圖
30.涵養本原 救護命寶
31.洗心退藏圖
32.玉液煉形圖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二節口訣:安神祖竅 翕聚先天
33.安神祖竅圖
34.安神祖竅 翕聚先天
35.法輪自轉圖
36.龍虎交媾圖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三節口訣:蟄藏氣穴 眾妙歸根
37.蟄藏氣穴圖
38.蟄藏氣穴 眾妙歸根
39.胎息訣
40.行禪圖
41.立禪圖
42.坐禪圖
43.臥禪圖
44.紫中道人答問
利集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四節口訣:天人合發 采藥歸壺
45.采藥歸壺圖
46.天人合發 采藥歸壺
47.聚火載金圖
48.聚火載金訣法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五節口訣:乾坤交媾 去礦留金
49.乾坤交媾圖
50.乾坤交媾 去礦留金
51.周天璿璣圖
52.卯酉周天口訣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六節口訣:靈丹入鼎 長養聖胎
53.靈丹入鼎圖
54.靈丹入鼎 長養聖胎
55.火候崇正圖
56.長養聖胎圖
貞集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七節口訣:嬰兒現身 出離苦海
57.嬰兒現形圖
58.嬰兒現身 出離苦海
59.真空煉形圖
60.出離苦海圖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八節口訣:移神內院 端拱冥心
61.端拱冥心圖
62.移神內院 端拱冥心
63.化身五五圖
64.跨鳳淩霄圖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第九節口訣:本體虛空 超出三界
65.陽神出現圖
66.本體虛空 超出三界
67.超出三界圖
68.毗盧證果圖

 

 

  《性命圭旨》,不著撰人,相傳為尹真人高弟之筆也,向來行本絕少。

  殷君惟一藏弆有年。曹子若濟見而悅之,攜示周子輿閑,欣然共賞,重授剞劂,則錢子羽振董其成焉。

  書竣,而問序於予,予於斯道蓋向往而未能至,何敢讚一辭。雖然,竊有述焉。

  自三教鼎立,異說聱牙,隱若敵國,日相撞也。是書獨揭大道,而儒、釋妙義,發揮旁通,要之以中,合之以一,而盡性至命之理,殊途同歸。微獨柱下五千,(上隱下木)括靡遺,並六十四卦,四十二章,無不累若貫珠矣。

  就道家論之,則有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旁門。好貨之徒喜談爐火,魚色之子豔語彼家,故猥鄙無足數已。即熊經、鳥申、龍吟、虎嘯,總屬形容,無關本體。

  近一方士,教人伏氣撚訣,頃刻開關,忽笑忽啼,四肢搖戰。見者戒其瘋狂,而彼方詡為神述,良可哀矣!

  是書一掃繁蕪,務撮標本,致虛守靜,翕聚先天。其於撥邪反正,誠中流一壺也;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說。

  蓋人身真意,是為真土。動極而靜,此意屬陰,是為己土;靜極而動,此意屬陽,是為戊土。煉己土者,得離日之汞;煉戊土者,得坎月之鉛。鉛汞既歸,金丹自結。戊己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於圭旨乎!作者深思,直與《黃庭》相表裏。

  周子修而廣之,鼓聾發昧,功亦巨矣。般、曹二子,俱善養生生者。而予顧為豐於饒舌,其亦莊生所雲“言者不知”也夫。

時康熙己西孟夏吳門尤侗撰

刻《性命圭旨》緣起

 

  裏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於新安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弟弟子所述也。藏之有年,一日出示豐於居士。居士見而悅之,謂其節次功夫,成臻玄妙,而繪圖立論,尤見精工,誠玄門之秘典也。因相與公諸同誌,欲予一言為引。

  予既從事聖修,雅尚圓極一乘,不談此道久矣。以其所操說者,無非為色身計也。

  色身有限,法性無邊,夫安得大修行人以法界為身者,而與之談性命哉?舍法界,無性命,亦無身心。如法圖修,直紹人天師種。彼以七尺為軀,一腔論心者,縱有修持,皆結業耳,於一超直入無當焉。

  聞之師雲:修行法門有二種,一從法界歸攝色身,一從色身透出法界。從法界攝色身,《華嚴》尚矣;從色身出法界,《楞嚴》諸經有焉。

  《圭旨》所陳,大都從色身而出者。夫果出法界矣,方且粉碎虛空,有甚身心而論?因指見月,得道忘途,是在善修者自契。

  居士流通之意,無亦見及此歟?予不負其流通善念,並思鳴氏寶藏初心,遂述緣起,質之有道。

萬曆乙卯夏仲新安震初子餘永寧常吉書

題尹真人《性命圭旨全書》

 

  是書出尹真人高第手筆,蓋述其師之意而全演之。中間所載諸圖說,及修行節次功夫,可謂詳且盡矣。玄家書汗牛充棟,而直指微妙,無逾此編。棲真者倘能借此而入道,不亦希有事哉。

  友人餘常吉,為明德宗孫,而於玄教不無少抑。謂其所重者我身,即長生久視,終不離壽者相也。其見礁巳,乃獨於是書,而引之諄諄。然指人一超直入,以紹人天師種,豈其無故而漫雲然!

  夫有所受之也,則由長生而達生生,以生生而證無生,奚不可者?殊途同歸,百慮一致,道豈有二乎哉!高皇論三教雲:“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大哉皇言,斯其至矣!凡為皇之民者,一意憲章,莫敢倍上可也。

  嗟嗟世人,流浪生死,輒置性命於罔顧。得此為之一警覺焉。其有造於身心者不小矣。

  書院流通,真人師弟定必加持讚歎。

 

本書由白庭階取《道藏精華》為底本,參照“掃葉山房石印本”等進行整理校點,改掉少數一些錯別字。

《性命圭旨》序

餘蚤歲暮道。夫海內有《性命圭旨》,稔聞,竊未見其書也,如何?迨茲庚戌季春,獲輿閑、若濟二兄,見示圖冊,誦讀之暇,乃儀尹真人之高弟手筆。不然者,從何以識其書之所自哉?故嘗論道,每以《中和》、《金丹》二集,物色真仙,為其玄宗書,汙牛充煉,孿乳浸多,獨未見圖書兼該功夫次第,精意超格,炳若昌星,篾有如書雋永,真擬夫《龍虎》、《參同》、《悟真》諸經合輒。嗟嗟琅函祕帙,學者著鞭,何慮非一超直入,業紹天師種,由色身而證法身,由生生而達無生,則理之相契,固如是疇克曰:“小補之哉,雖然知而修之,謂之聖人,知而不修,是謂愚人,此輿閑、若濟二兄之用心若此。而昕斯夕斯,融通妙諦,亟商取以鏤刊之。僅將盡天地人,頂蹤下針,掃除傍門陋習,撤退三舍矣。”屬餘序,聊述數言,應之以此。

康熙上章閹茂寎月穀旦紫中李樸書於守中堂

《性命圭旨》不著撰人,相傳為尹真人高弟之手筆也。向來行本絕少。殷君惟一藏弆有年,曹子若濟見而悅之,攜示周子輿閑,欣然共嘗,重授欹劂,則錢子羽振董其成焉。書竣,而問序於餘,餘於斯道,蓋向往而來能至,何敢賛一辭,雖然竊有述焉。

自三教鼎立,異說聱牙,隱若敵國,日相撞也。是書獨揭大道而儒釋妙義,發揮旁通,要之以中,合之以一,而盡性至命之理,殊途同歸,微獨柱下五千,隱括靡遺,並六十四卦,四十二章,無不累若貫珠矣。就道家論之,則有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旁門。好貨之徒,喜談爐火,漁色之子,艷語彼家,固蝟鄙無足數已。即雄經鳥申,龍吟虎嘯,總屬形容,無關本體。近一方士,教人伏氣撚訣,頃刻開關,忽笑忽啼,四肢遙戰,見者駭其風狂,而彼方詡為神術,良可哀矣。

是書一掃繁蕪,務撮標本,致虛守靜,翕聚先天,其於撥邪返正,誠中流一壺也。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說。蓋人身真意,是為真土。動極而靜,此意屬陰,是為己土;靜極而動,此意屬陽,次為戊土。煉己土者,得離日之汞,煉戊土者,得坎月之鉛,鉛汞己歸,金丹自結。戊巳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於《圭旨》乎?作者深思,直與《黃庭》相表裏。周子修而廣之,鼓聾發昧,功亦句矣。殷、曹二子俱善養生者,而餘雇微豐幹饒舌,其亦莊生所雲:“言者不知也夫!”

時康熙己酉孟夏吳門尤侗撰

刻《性命圭旨》

裏有吳思鳴氏,得《性命圭旨》於新安唐太史家,蓋尹真人高弟所述也。藏之有年,一日出示豐幹居士,居士見而悅之。謂其節次功夫,鹹臻玄妙;而繪圖立論,尤見精工,誠玄門之祕典也。因相與公諸同誌,慾餘一言為引。餘從事聖俢,雅尚圓極一乘,不談此道久矣。以其所操說者,無非為色身許也。色身有限,法性無邊。

夫安德大修行人,以法界為身者,而與之談性命哉。舍法界無性命,亦無身心,如法圓修,直紹人天師種,彼以七尺為軀,一腔論心者,維有修持,皆結業耳。於一超直入無當焉。聞之師雲:“修行法門有兩種:一從法界歸攝色身;一從色身透出法界。從法界攝色身,《華嚴》尚矣;從色身出法界,《楞嚴》諸經有焉。《圭旨》所陳,大都從色身而出者,夫果出法界矣,方且粉碎虛空,有甚身心可論?因旨日月,得道忘詮,是在善修者自契。居士流通之意,無亦見及此歟。

餘不負其流通善念,並思鳴氏寶藏初心,遂述緣起,質之有道。

萬曆乙卯仲夏新安震初子佘永寧常吉書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元集

三聖圖

金臺玉局繞丹雲,

上有真人稱老君。

八十一化長生訣,

五千餘言不朽文。

六經刪定古文章,

洙泗源深教澤長。

繼往開來參造化,

大成至聖文宣王。

陀羅門啟真如出,

圓覺海中光慧日。

靈山會上說真言,

滿舌蓮花古文佛。

大道說

      庖義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世之下,知有養生之道。廣成子謂皇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赫赫發乎地,肅肅發乎天。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恆河沙數曰道。孤,則獨無一侶曰道。直入鴻蒙,而還歸溟涬曰道。善集造化,而頡超聖凡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爾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汙,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剎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餘言也,說不到極處。

道也者,果何謂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氣蟠集,溟溟涬涬,窈窈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是為未始之始。始也,是為道也,故曰無始。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氣動盪,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衝元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是為太易,是為有始之始。始也,是為道生一也,是曰元始。夫天地之太極也:一氣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分,是為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皇,陰陽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為二生三也。

是曰混元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佈焉,故天左運三光右旋,陽之清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獄奠峙,而五穀草木昌焉。故岩岫出雲,山澤通氣。陰陽之氣,閉而不通也,則霜雪結而冰凍焉。陰之濁者,積沍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鼓穀八石以錯雜焉。

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聖愚壽夭,實所宰焉。胎卵濕化,無有息焉,是謂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

人秉氤氳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三之陽乃純,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則九三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含,而實於坎。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玄地牝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握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陰既實,則復純白為乾矣。斯時補足乾元,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為囫囫圇圇,一個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金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真人現。真人出現,變化無窮,隱顯莫測,而與鐘、呂、王、馬並駕,亦又何難?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為鬼。故紫陽真人曰:“嗟夫!人生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隻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立遂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實,雖悔何及?”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修,以脫生死。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所,緝熙敬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渾然在中,粹然至善。誠靜處,腔子裏,樂處方寸,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不歸仁,退藏於密。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壇,戊己戶,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朱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釜、穀神,靈根,把柄,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神鬼覷不破之機,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總持門,彼岸淨土,真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這個三摩地,華藏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密地,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練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餘於是而知不執中,不一貫,其能聖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乎?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也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也。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而聖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皇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鐘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佛作仙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伏睹總仙之傳,始知自古以來,衝舉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餘處。奇若子駿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厭世而屍解,復有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士,隻為有道存爾。周子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先哲雲:

人身難得今已得,

大道難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若水上之漚,瞬若石中之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直靈已投於別彀矣。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拋下,非己有也。所有與之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故雲:“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迴光集》雲:“千年鐵樹花開易,一失人身再復難。”《悟真篇》雲:“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麽。”呂純陽雲:“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即速覺悟出迷津,莫始輪迴受苦辛。”張紫陽雲:“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迴莫怨天。”三復斯言,能不憮然失乎?

夫人欲免輪迴,而不墮於世網者,莫若修煉金丹,為升天之靈梯,超凡之俓路也。其道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躋聖域,奈何世之修真者,誌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尚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道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而不行,道安能成?”陳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訣,晝夜功夫無斷絕。一朝行滿人不知,四麵皆成夜光闕。”馬丹陽曰:“師恩深重終難報,誓死環牆煉至真。”二公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發勇猛心,辦精進力。若不立此大誌,安能脫樊籠而超霄漢者哉?呂祖有雲:“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劫。”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惟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翱翔天外、消遙太虛。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居之,真常本體,無有盡時。迴顧世間之樂,何樂如之?嘗稽《道德經》曰:“雖珙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餘道說之所由作也。

 

夫學之大,莫大於性命。性命之說,不明於世也久矣。

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性命實非有兩,況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哩,又渾然合一者哉。故《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謂性,此之謂也。”乃玄門顓以氣為命,以修命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禪家顓以神為性,以修性為宗,以離宮修定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豈知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神氣雖有二用,性命則當雙修也哉!

唯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修身以立命。聖人之學,盡性而至命。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末始神。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末始氣。氣所由以生,身中之精,寂然不動。蓋剛健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為命之根矣。心中之神,感而遂通,蓋喜怒哀懼愛惡慾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矣。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氣之周流,故身心者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係於心,命之造化係乎身,見覺知識出於心哉。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哉。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死:性受心役,則有去來。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來不能盡性也。故盈天地間,皆是一氣,參贊兩間,化育萬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

蓋生之理,具於命也。盈天地間,皆是靈覺,明光上下,照臨日月,其性之炳然而不昧者乎!蓋覺之靈,本於性也。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竅圓而藏性,地竅方而藏命。稟虛靈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氣、性根、元神。潛神於心,聚氣於身。其中有道,性有氣質之性,有天賦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氣之命。君子修天賦之性,克氣質之性,修形氣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則二,合言則一。其中有理,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為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真性命也。

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虛空之真性命也。故聖賢持戒定慧,而虛其心。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保,則命基永固。心虛,則性體常明。性常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況死而去者,僅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則通晝夜,配天地,徹古今者,何嘗稍有泯滅也哉。

嘗觀之果木焉,歸根覆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則花。花而實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人神中之性,此之謂歸根覆命。又嘗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點之善,落於子宮者,氣合之而為命也。而性即存於期間,其即一陰一陽之相搏,而一點落於黃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測之神乎。此之謂性命妙合。奈妙合之道,不明修性者遺命,且並率性之竅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煉之乎?非流於狂蕩,則失於空寂。不知其命,則末後何歸?修命者遺性,且並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矧能守之乎?非執於有作,則失於無為。不知其性,劫運何逃?即二氏之初,亦豈如是乎?

吾聞釋迦生於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為最上乘,法號曰金仙。呂祖亦曰:“隻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隻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豈但如今之導引者流,而以形骸為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煉神煉氣者流,而以神氣為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為性命焉已哉。是皆不為無益於性命,而且有害於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嘆也。”

故嘗論之,人在母腹,呼吸相含,是以母之性命為性命,而非自為性命。至於出胞斷蒂,而後自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於自為性命中,養成乾元麵目,露一點真靈,形依神,形不壞,神依性,神不滅。知性而盡性,盡性而至命。乃所謂虛空本體,無有盡時。天地有壞,這個不壞,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故道家不知此,則謂之傍門。釋家不知此,則謂之外道。又焉能合天地之德,而與太虛同體哉?

噫!至此而性命之說,無餘旨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