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滋生之道,始於心倉,終於離,散於輒,明於醒。
群書【釋譯】離:迷離
輒:專擅,自以為是
醒:自省
養生之道,從心開始。若心迷離,那就是種失敗。自以為是的人不會明白,隻有清醒的人才會明白這些道理。養生並不是所謂的功與神法,養生是從心中開始的,生活之道也是相同道理。“醒”是發現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追問為什麽錯。
風之光注:
醒者,覺醒也,明也。知曉自己的本來麵目,是為覺醒。
第一句話和本章的最後一句話是互相呼應的。
最後一句是,識己心者,自有為,謂之滋也。
能識己心,是為,醒!
【原文】體玄若縛,心玄若浮,自覷之所,道之歸屬。
群書【釋譯】縛:束縛
浮:浮動,輕盈之意
身體易被束縛,但心是自由的,不會讓限製。所以,心之歸處,就是道之去處。
身能拘束,心何拘束?但事實上,人們教育孩子、管理企業,有幾個能做到“心玄若浮”呢?多半是在自己騙自己。
風之光注:
覺醒了,自然能做到,沒覺醒,就做不到。
【原文】蛟相亦有困,戾相亦有時,生有,死有,別有。
群書【釋譯】蛟相:是指較為醜陋的人或事
戾相:不開心的人或事
醜陋的人或事,總會出現的,不順之時也一定會有。生會有,死會有,離別亦會有。
風之光注:
蛟相亦有困,戾相亦有時,生有,死有,別有。
直譯:蛟,龍之屬也。戾,凶也。時,天時也。
即使是蛟龍,也有遭遇困境的時候,人生,也是如此,有時會遭遇凶象,這種情況,生的時候會出現,死的時候也會出現,離別的時候還是會出現。
【原文】困吾者,皆萬相之磨魔,強吾者,皆吾之心數。
群書【釋譯】困著我們的,都是萬相的魔性,我們要把它當成磨難。能使我強大的,是我的心境。“困吾者,皆萬相之磨魔”,困擾你的隻不過是你的魔性,魔性越強,問題越多,實際上這種心境與道之根本背離。有求知欲雖好,但要從欲望中走出來,走入自然之境。
一味地求解,一味地鑽牛角尖,本身就是一種魔性。玄女說的思考是自然之道,而不是讓你一味糾結問題的答案,那不是自然。自然之道,就是隨心。很多事不是人一時半會就能想明白的,要時機、要心靜、要機緣的。所以,順著自然之道走,很多問題自然而然會解開,並不是一味追求答案,因為很多事情沒有答案。
救人、做好事也是一種自然之道,但一味隻追求做好事、救人,就成了魔性。為了功德而救人,那是魔,不是神。
“強吾者,皆吾之心數”。能夠強大自己的,隻有自己的心境,任何人都幫不上你。自然看似簡單,但很多人卻做不到。
【原文】有愛者,誠於人;有愛者,誠於心。己心他心?自吾之心,何思哉。
群書【釋譯】世間有愛。有的愛,是基於看中一個人或東西;有的愛,是發自內心。但是你的心還是他的心?其實都是人自己的心罷了。
某知名品牌上市一款新包,評價極高。但同樣的包,若出自地攤,恐怕更多的人會覺得醜。所以有些喜歡,隻是看個表麵。也就是說,所謂的愛是自私的。誠於心也好,誠於人也好,全是人自己所想罷了。
好多好多的人,都有過同樣一個問題——他愛我嗎?
其實這是個很傻的問題,愛本身就是種魔性。她(他)愛不愛你,你自己還不知道嗎?如果你說不知道,隻是自己不願麵對真實。
更多的時候,你想知道為什麽,其實是自己的欲望。為了自己的欲望睡不好,吃不香,這又是何苦呢。
【原文】故為世者,倉圓而方,量少而平。
群書【釋譯】所以生活在世間,心中要有方圓之道。心不能要求太多,心要平靜。心若求太多,多問則多欲望。欲望一多,問題就會出現。
【原文】償有念者,滿倉而歸,氣者盈,失載,若消之矣。償以萬玄之醫解化之,終無路。
群書【釋譯】曾經有個人,心中要求很多,萬事都要做好做全,什麽都想得到。因為心中太滿了,再也放不下了,所以他得了重病。他四處求醫,試圖用各種醫術來解決問題,但最終是死路一條。
一味想著弄清楚某事某人,本就是種錯誤。《滋倉經》其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境界不同,有人能解這個,有人能解那個,不是所有人都能解決所有問題。
風之光注:
碰到失敗,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打消目標。
中策降低目標。
上策改變方法。
【原文】常有管之,縛於人,理之法。智之處,世人莫稱。迂之腐,世人難識。愛莫傳之,法之成矣。然,終智?非也。
群書【釋譯】有人喜歡管理,用製度、法律把人規製起來。合理之處,大家都默默讚成,但迂腐之處,卻很少有人發現。於是世人高興地傳來傳去,就成了公認的法律俗成。但這些法律真的公平、理智嗎?並不是。
【原文】吾為而為,為不為而為,為為而為,皆非上道。識己心者,自有為,謂之滋也。
群書【釋譯】我們為了做而做,為了不做而做,為了有作為而做,這些都不是最佳的。綜合來說,刻意做某事,或刻意不做某事,都是不可行的。要遵循自然之道。隻有明白自己的內心,自然而行,才是真正有為。這才叫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