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隻是就一種真社會態模式的螞蟻群落的簡單描述。地球上生物有著廣泛的多樣性。小小昆蟲的社會形態也是林林總總。它們對我們人類的社會行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自然界中的生存競爭非常殘酷,對尊貴的蟻後也不例外。據估計,隻有千分之一的蟻後能夠生存到產生出下一代的蚊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初始蟻群的大小。有一種紅火蟻為了增強生存的幾率,由多個蟻後聯合起來,組成大的螞蟻群落,以更快的速度撫養出工蟻。而當工蟻成熟之後,它們會就將蟻後逐個刺死,隻留了一個。工蚊們通過信息激素選擇保留這麽一隻最能生產的蟻後,將它奉為這個火蟻群落的共主。絕大多數的螞蟻種類形成隻有一個蟻後的群落。也有少部分形成多個蟻後的超級群落。
如果蟻後死了,蟻群又會如何呢?整個螞蟻群落將會消亡。但是,不同的昆蟲物種演化出不同的應對策略。我們常見的蜜蜂工蜂將緊急地在蜂巢裏的蜂卵中找出一個作為未來的蜂後撫養,讓蜂群延續下去。如果蜂巢裏沒有蜂卵,蜂群也就此消亡。而有一類鈴腹黃蜂在蜂後消失之後,群裏會有一隻工蜂立刻活躍起來,對其他的工蜂顯示出攻擊性。在所有工蜂表示臣服之後,這隻工蜂也就安靜下來。它的卵巢重新恢複功能,開始下卵,成為新一任的蜂後。通常,這隻工蜂也是工蜂中最年長的。當這隻新的蜂後死後,按長幼順序的下一位年長的工蜂替代它成為下一任的蜂後。按照這種規律,這類鈴腹黃蜂就形成了世襲罔替的黃蜂王朝。實際上,黃蜂群落仍然會因為各種環境變化的原因而消亡。
螞蟻中有一類粗角蟻形成不含蟻後的群落,這些粗角蟻隻有一種性別,雌性,以無性克隆的方式繁殖。它們的生活周期分為生殖和覓食兩個階段。當蟻群中的幼蚊開始變成蟻蛹時,蟻群中所有的成蟻的卵巢功能被激活。成蟻留在蚊穴產卵,孵化蟻卵,並且清理蟻穴。兩三個星期之後,成蟻進入另一個階段,出去覓食以撫育幼蟻。這時的蟻蛹也變為成蟻,加入覓食的隊伍。又有兩三個星期之後,新一代的幼蟻開始蛹化,成蟻們進入下一個生活周期的生殖階段。整個蟻群就像一個程序化的,周而複始的按時運行的機器。如果有的螞蟻違反了蟻群運作的規則,它將受到別的粗角蟻的圍攻,甚至被處死。
昆蟲的社會形態還有很多。這些昆蟲的社會態又何其相似於人類曆史上所展現出來的社會形態。而這一些社會形態和結構的達成隻是通過基因的運作和自然的選擇。我們不禁要思考,我們人類社會形態和結構的底層邏輯是什麽。我們的社會倫理和觀念的基礎是什麽。粗角蟻克隆蟻群中個體的基因完全一樣,每個螞蟻在蟻群中一律平等。我們人類追求人人平等。這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而我們的社會又往何處去?螞蟻等低級昆蟲生物的社會態給了我們一個參考係。而另一個線索是我們人類社會演代的路徑和曆史。
—寫於2023年7月16日(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