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21 蔣玉菡、忠順王、金釧、齡官 & 寶玉挨打

(2023-06-12 04:03:39) 下一個

蔣玉菡、忠順王、金釧、齡官  &  寶玉挨打

 

蔣玉菡、忠順王、金釧、齡官,將這四個人物放在一起寫,是因為他們都與一件事有關,即書中的寶玉挨打。

第二十八回,在馮紫英的飯局上,寶玉結交蔣玉菡,二人交換見麵禮。

第三十回,寶玉在王夫人那裏和金釧調笑,使得金釧被攆,他趕忙回到大觀園,途中看到齡官在地上畫“薔”。

第三十三回,因為忠順王府上門索要蔣玉菡和金釧跳井而死,寶玉被賈政教訓,被打的幾乎丟掉半條命。這雖然有賈環挑撥的緣故,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寶玉自己造成的。

到了第三十六回,寶玉挨打的傷剛剛好,就跑去梨香院找齡官,見證了齡官和賈薔的情緣糾葛,明白了當日畫薔的深義。

 

因為整個故事涉及太多曆史事件,一個個人物分析過於複雜,這裏先給出結論和曆史背景,再對應書中的細節做詳解

  • 金釧:影射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
  • 蔣玉菡:影射蒙古末代大汗、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及其子孫)。
  • 忠順王:影射那些原先受林丹汗控製,後來背叛林丹汗、與後金聯合,追繳林丹汗的蒙古諸部。
  • 齡官:影射朝鮮,特指後來的高麗佐領

17 世紀初期隨著努爾哈赤逐步統一建州女真,並於 1616 年建立後金政權,遂開始對大明王朝發動頻頻進攻,這預示著東北亞局勢將會發生巨變。而此時的明王朝也意識到了後金崛起的危險,於是明朝在遼東調兵遣將,北結蒙古,東聯朝鮮,對後金實施三麵包圍,企圖一舉消滅新生的後金政權,收複遼東失地,重新確立明王朝在東北的統治地位。但是在 1619 年的薩爾滸之戰中,明朝以失敗而告終,逐漸失去了與後金在遼東進行抗衡的能力。而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也意識到,在處於蒙古、朝鮮和明朝的包圍的態勢下,隻有“北服蒙古,南征朝鮮,後圖大明”才能實現其宏圖霸業。正是在這種戰略方針的指導之下,才有了後來的天聰年間皇太極發動的對朝鮮的戰爭,以及四次西征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戰爭。

 

 

 

 

 

【一】蔣玉菡 & 忠順王

蔣玉菡初見寶玉,是在第二十八回,馮紫英的飯局上。寶玉問他:“也是你們貴班中,有一個叫琪官的,他在那裏?如今名馳天下,我獨無緣一見。”蔣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兒。””然後兩人交換了見麵禮。先是寶玉把自己的玉玦扇墜解下來給了蔣玉菡,蔣玉菡還禮茜香國的大紅汗巾。二人剛剛互換好禮物,薛蟠就跳出來,拉著不放,還是馮紫英出來才解開。

看蔣玉菡的名字,其中有“玉”說明他也是有皇權或政權之人。“菡”與“汗”同音。另外,琪官的“琪”,也是美玉的意思,指其同樣擁有玉璽與王權。優伶的身份說明他是異族。係大紅色汗巾表示與大明結盟。蔣玉菡,諧音“降-玉-汗”意謂“歸降之後獻玉的可汗”。

綜上所述可以聯想到,蔣玉菡的原型是曾與大明結盟的,察哈爾部蒙古可汗 - 林丹汗 。

這裏寶玉和蔣玉菡互換禮物,即是指林丹汗早期的“聯明抗金”政策。在薩爾滸之戰時,明朝讓林丹汗在後方策應進攻努爾哈赤,並承諾給他們豐厚的賞金。經過協商,明朝答應每年給林丹汗賞銀四千兩(後來增加到4萬兩),林丹汗則協助明軍守衛廣寧城。林丹汗與大明的合作,激怒了努爾哈赤,察哈爾部與後金關係交惡,這就對應下文二人剛剛交換好禮物,薛蟠馬上就跳出來,拉住二人不依不饒。

【注:蔣玉菡的名字可能還有第二層意思,即“將玉含”,指裝玉的盒子。伏後文在紫檀堡收留寶玉和寶釵。】

 

至第三十三回,忠順王府的人來賈府索要蔣玉菡,寶玉無奈,隻得說出蔣玉菡已經在外購置田地房產,忠順王府的長史官聽了才離去。蔣玉菡的結局如何,前八十回並未再提。

曆史上,清朝從未封過忠順王,隻有明朝招降蒙古哈密王為忠順王,並於永樂年間設置哈密衛鎮護。所以這裏忠順王府是影射蒙古的勢力。

1626年8月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此時的後金對蒙古已由過去的消極防守改為主動出擊。對皇太極來說,在南下入關之前,必須先解決蒙古這個後背隱患,以避免重蹈金朝的覆轍。為消弱林丹汗的勢力,皇太極對蒙古各部采取聯姻、勸誘、征討一係列軟硬兼施的策略,以蠶食瓦解林丹汗所控製的各蒙古部落,而皇太極本人也於1625年娶了科爾沁部寨桑之次女布木布泰(孝莊文皇後)為妾。在薩爾滸戰役後,內喀爾喀等五部就已經背著林丹汗與後金單獨媾和。1624年科爾沁的好兒趁部就歸順後金,林丹汗率軍征討,好兒趁向後金求援並與後金軍聯手對付林丹汗,迫使林丹汗退卻;皇太極的精心引誘以及林丹汗為急於統一蒙古而對其他各部動輒以武力相逼,使得短短的三年期間,察哈爾部外圍的那些部落紛紛棄林丹汗而投往後金。在瓦解林丹汗統轄各部的策略得手之後,皇太極曾試圖以那些歸降的蒙古舊部勸說林丹汗歸降,但被林丹汗所拒絕。

1628年2月皇太極親率大軍征討察哈爾,此戰役擊敗了林丹汗所轄的多羅特部,俘獲萬餘人;同年7月喀喇沁部歸順皇太極;9月皇太極再次出兵察哈爾,這次除後金的軍隊之外,那些歸順後金的敖漢部、奈曼部、內喀爾喀部、喀喇沁部以及科爾沁蒙古各部也一同參戰。皇太極親率的大軍攻入察哈爾的錫爾哈錫伯圖等地俘獲眾多人畜,隻因科爾沁部的奧巴有意放水,林丹汗與其弟和其他部下得以逃脫到察哈爾邊界。

自1628年到1632年這四年期間,又有阿魯科爾沁部、四子部落、阿魯伊蘇特部、噶爾瑪伊勒登等部相繼歸降皇太極,使得林丹汗愈發成為孤家寡人。1632年3月皇太極決定對林丹汗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決定性的征討戰,這次出征加上歸降後金的蒙古各部落總兵力為十萬之眾。4月皇太極率大軍越過興安嶺,在皇太極的大軍壓境之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的喀爾喀部,然而喀爾喀部不願接納他。在皇太極的追擊之下,林丹汗隻得帶十萬餘眾向西逃循,渡黃河、抵鄂爾多斯。此次林丹汗的西部大潰逃,丟人棄馬,部下有數萬人馬為皇太極的追兵所收攏。最後,林丹汗向青海進軍,想要占據西藏,控製藏傳佛教,號令整個蒙藏地區,繼續對抗後金。他來到大草灘一帶安營紮寨,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然而常年的戎馬征戰令他身體每況愈下,在1634年夏林丹汗得天花病卒。

紅樓夢這裏忠順王來賈府索要蔣玉菡的情節,即是影射林丹汗在蒙古左翼已經眾叛親離,被皇太極和蒙古聯軍追擊至青海大草灘。

林丹汗病故後,蘇泰、額哲母子獻出蒙古國的傳國玉璽,出降多爾袞。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歸後金版圖。

癸酉本中,蔣玉菡這次確實被忠順王府追回,而後不久忠順王敗落。蔣玉菡被追回,對應林丹汗之子歸降後金並獻出國璽;忠順王敗落對應蒙古帝國滅亡。

 

皇太極得到蒙古的傳國璽,又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個封建主尊奉為“博格達車臣汗”,乃於翌年建立大清帝國。

 

 

 

【二】金釧

金釧的出場是在第七回,劉姥姥去後,周瑞家的回王夫人話,找到梨香院薛姨媽住處時,看見金釧與香菱在一起。

“(周瑞家的)剛至院門前,隻見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釧兒者,和一個才留了頭的小女孩兒站立台磯上頑。

這裏甲側在金釧的名字後批語:“金釧、寶釵互相映射。妙!

這個批語,很像對秦鍾和寶玉的批語“二人一身一體矣”。

前文我們分析過秦鍾和寶玉也有類似的影射,所以批書者才會特意提醒讀者,二人是一體。而從這一條“金釧、寶釵互相映射”的批語可以看出,金釧和寶釵也是有著類似的影射原型。

除了這一條批語,在第三十回中,金釧和寶玉調笑說:“你忙什麽!‘金簪子掉在井裏頭,有你的隻是有你的’,連這句話語難道也不明白?”這一句“金簪子掉在井裏頭”明顯是金釧的讖語,伏後麵金釧跳井。那麽“金簪子”就是指金釧,而在寶釵的判詞中“金簪”也是用來指寶釵(金簪雪裏埋)。也就是說,寶釵和金釧共用“金簪”這個標誌物。

到了三十二回,金釧跳井而死,寶釵又把自己的衣服給金釧入殮用。在紅樓那個時代,用活人的衣服給死人做妝裹是很忌諱的事情,如果是用穿過的衣服就更不吉利。所以王夫人特意說:“原要還把你妹妹們的新衣服拿兩套給他妝裹。誰知鳳丫頭說可巧都沒什麽新做的衣服,隻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兩套。我想你林妹妹那個孩子素日是個有心的,況且他也三災八難的,既說了給他過生日,這會子又給人妝裹去,豈不忌諱。”可見用活人的衣服給死人穿,有一種生者將逝的暗示。可是寶釵還是把自己的衣服拿給了王夫人,去做金釧的妝裹。

金釧和寶釵名字意思相同,此處寶釵又把自己的衣服給金釧入殮用,外加批語說二人互相映射,這些都表明寶釵和金釧,是有類似含義的影射關係。

這兩者的區別是:金釧影射後金政權,而寶釵影射的是以皇太極為代表的後金和大清。

金釧的出場是在梨香院薛姨媽處,代表後金政權是努爾哈赤建立的。

金釧的死,是代表後金政權就此結束;跳井即死於水中,指取而代之的是大清(水國)。金釧逝於井水,意即後金結束於大清。後文寶玉去“水仙庵”祭奠金釧,喻金釧已經是“水”“仙”,意即水國(大清)之先人。

 

另外,在金釧說出“金簪子掉在井裏頭”之前,作者還有一段對寶玉的細致描寫:

寶玉見了他,就有些戀戀不舍的,悄悄的探頭瞧瞧王夫人合著眼,便自己向身邊荷包裏帶的香雪潤津掏了出來,便向金釧兒口裏一送釧兒並不睜眼,隻管了。

這一段裏似乎也包含了林丹汗被困的暗示:

  • 身邊的荷包 - 射“林”字,(因為這個荷包是當日黛玉所製,十八回處寫黛玉賭氣欲剪被寶玉攔下,即伏此處。)
  • 香雪潤津丹 - 射 “丹”字。
  • 口裏 - 射 “汗”(含)字。
  • 金釧 - 射 “金”字。
  • - 射 “擒”字。

翻譯過來,即“林丹汗,金擒”,也就是說這一段描寫,其實是與忠順王府索要蔣玉菡指向同一件事。

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把林丹汗部被降服這件事,與金釧跳井(後金改清)聯係起來。以此指明這兩件事的先後順序和因果關係。

對應曆史上,皇太極通過數次用兵,逼死林丹汗,並且獲得蒙古帝國的傳國玉璽,使得蒙古帝國滅亡。皇太極得到蒙古帝國的傳國玉璽後,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的功業已經超越了父親。於是在1636年,皇太極登上帝位,國號改為“大清”,年號也由天聰改為崇德。

 

 

 

【三】齡官

前麵我們說過,後金是處在蒙古、朝鮮、大明的包圍之下。如果不能擺平蒙古和朝鮮,後金(大清)是無法出擊和挑戰大明的,更不要說入主中原。

所以皇太極除了西征蒙古剿滅林丹汗(蔣玉菡),同時也對朝鮮發動戰爭。

而齡官即是影射朝鮮,尤其是指向其中特殊的一群人:高麗佐領。

首先,齡官的身份是戲子,同蔣玉菡一樣,優伶的身份表明是異族。“齡”諧音高麗佐領的“領”。

齡官第一次出場是在元妃省親,元妃很喜歡這個小戲子。我們前文說過,元春是影射遼東,而明朝在遼東對後金的牽製,主要依靠朝鮮和皮島。所以,元妃喜歡齡官是很符合二者的原型身份的。

第三十回中,寶玉眼中的齡官是“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麵薄腰纖,嫋嫋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也就是說,齡官很像黛玉,而黛玉是大明的君主。

作者寫齡官有黛玉之風,主要是指朝鮮半島是受中原文明影響最深的周邊地帶,數千年來“慕華”之風盛行,與大明的關係更是緊密。早在明朝初年,朝鮮就成為明朝的藩屬,文化上也深受明朝的影響,篤信程朱理學,嚴守華夷之辨,以“小中華”自居。

寶玉第一次見齡官,是剛剛從王夫人那裏出來,此時金釧已經被攆,但是還沒跳井。寶玉在回大觀園的路上,看見齡官在薔薇花下畫“薔”字,說明此時的齡官已經和賈薔結緣。套用賈母的夫妻冤家論,結緣即結怨。而賈薔我們在前文也介紹過,是代表戎羌蠻夷,即女真鐵騎。所以這裏寶玉看見齡官畫薔,是指1627年皇太極第一次出兵朝鮮的“丁卯胡亂”。

公元1627年正月,剛剛繼位的皇太極,命阿敏等幾個貝勒出兵朝鮮,其中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解決東江的毛文龍,第二便是順手解決朝鮮問題。然而,由於毛文龍在海島之上,後金軍沒有水軍難以登陸,所以阿敏便隻能將主要目標定在朝鮮。後金軍的戰鬥力毋庸置疑,在進攻朝鮮的過程中,幾乎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正月十五攻下定州,十八日攻破郭山,盡管在進攻安州時遭遇一定程度的反抗,但最終還被後金軍輕鬆攻下,直至攻到平壤、昌城。不過此時蒙古還沒有歸降後金,皇太極與諸貝勒擔憂明朝和蒙古諸部會趁機襲擊後金,命阿敏同朝鮮議和。雙方約定:後金為兄國、朝鮮為弟國,雙方訂立兄弟國的盟約。朝鮮停止使用明朝天啟年號。後金、朝鮮互不侵犯對方的領土。

可是,戰後朝鮮仍舊視明朝為宗主國,並派人上表,將戰爭經過告訴明廷。雖然朝鮮向後金朝貢,後金也給予朝鮮賞賜品,但兩國的關係依然緊張。執掌朝鮮朝政的依然是反後金親明的西人黨。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不少朝鮮大臣認為明朝助朝鮮擊退日軍,朝鮮理當與明朝交好抗擊後金。因此朝鮮拒絕廢除明朝年號,並依舊保持與明朝的關係。這為後來1636年後金(清)的再次入侵(丙子胡亂)埋下了伏筆。

 

前麵我們說過,皇太極於1636年得到蒙古玉璽後,稱帝改國號。對應了紅樓中三十三回的忠順王索要蔣玉菡和金釧跳井。

至第三十六回,寶玉挨打的傷好了以後,跑到梨香院想讓齡官給唱一出《牡丹亭》,“不想齡官見他坐下,忙抬身起來躲避”,直到賈薔進來,寶玉才發現二人的情誼不簡單。而且他們之間的糾結瑣碎,可以說不下於寶黛。以致於“寶玉見了這般景況,不覺癡了,這才領會了劃“薔”深意。

這裏大段對賈薔齡官互動的描寫,即是影射“丙子胡亂”。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朝鮮仁祖十四年),清太宗稱帝後不久,即率領十萬清朝軍隊攻打朝鮮,此時大清已經沒有北方蒙古的牽製。這是滿洲(後金及清)政權第二次攻打朝鮮。

1636年二月,清太宗遣使通報朝鮮,自己將由大汗改稱皇帝,希望朝鮮參與勸進並向其跪拜朝賀,頓時朝鮮舉國嘩然,皆不承認清朝竊帝號,而不受。1636年十一月,太宗以朝鮮背棄1627年的平壤盟約為由,率領十萬軍隊入侵朝鮮。清軍渡江後,發揮其善於野戰的特點,繞過堅固的城池不攻,長驅直入,十二天之後便抵達朝鮮京城漢陽城下,朝鮮仁祖出走南漢山城避難。翌年(1637年)正月三十日,在南漢山城被清兵圍困數月之後,仁祖出城,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渡清營向清太宗投降,史稱“丁醜下城”。經過此戰,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並徹底斷絕了與原宗主國明朝的關係。戰後清朝將“六十萬”(數字也許有誇張)朝鮮人押回沈陽市場販賣,其中還不包括被清軍中的蒙古人掠往蒙古的朝鮮人。還掠走朝鮮大量物資,後來朝鮮政府向清朝支付贖金贖回了一些人。根據協議,朝鮮被迫與明朝斷交,接受清朝的冊封,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根據規定,朝鮮使用的年號由明朝年號改為清朝年號。

 

此處寫齡官躲避寶玉,就是影射朝鮮被迫徹底“背離”了明朝,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自正月三十日前,則為明國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後,則為大清之臣子。”至此朝鮮開始奉“大清國之正朔”,向大清稱臣。同時,李倧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往盛京作為人質,所有的禮儀要求也要遵循清朝這麵的安排。

另外,齡官和賈薔抱怨,說自己被關在牢坑裏。是比喻“丙子胡亂”之後簽訂的《三田渡盟約》對於整個朝鮮王國帶來的巨大傷害,首先是在政治上,朝鮮徹底“背離”了明朝,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其次是在軍事上,朝鮮已然失去了自主權。再次是經濟上,朝鮮背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最後,便是朝鮮遭受了巨大的人口損失。

而在這次戰爭中被滿清擄去的那些朝鮮人,除了部分後來被朝鮮政府贖回,很多都被編入“高麗佐領”。在之後的明清戰爭中,同清軍一起攻打大明。癸酉本中,齡官最終也和其他小戲子一起打劫賈府,即是影射這批加入清軍、入籍高麗佐領的朝鮮人。

 

 

【四】寶玉挨打

分析完蔣玉菡、忠順王、金釧、齡官的影射原型,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寶玉挨打的內涵了。

按照書中的順序,我們再整理一下時間線及其對應曆史事件:

  • 第二十八回,寶玉結識蔣玉菡,二人互換禮物: 對應自1617年開始,大明與林丹汗結盟,明朝答應每年向林丹汗贈送白銀千兩。
  • 第三十回,寶玉看見齡官畫薔:對應1627年皇太極第一次出兵朝鮮的“丁卯胡亂”。
  • 第三十三回,忠順王府索要蔣玉菡:對應林丹汗被追擊1634年病逝於青海,之後1635年其子額哲歸降多爾袞,並獻出蒙古國璽。
  • 第三十三回,金釧跳井而死:對應1636年皇太極因掃平蒙古並得到國璽而稱帝,改後金國號為清,並且改元崇德。
  • 第三十六回,寶玉見證賈薔和齡官的情分與糾葛:對應1636年皇太極第二次出兵朝鮮的“丙子胡亂”。

將上麵幾件大事串起來,不難看出,大明在遼東“北結蒙古、東聯朝鮮”的抗金布局,隨著皇太極二征朝鮮,已經被徹底瓦解掉了。

而皇太極拿到蒙古玉璽、稱帝改國號,更是在天命和國運上壓製住了大明。

首先,蒙古玉璽也是王朝正統的標誌、合法性的證明。當年由於沒有拿到元朝的傳國璽,在不少元朝遺民眼中,天命還在蒙古人那裏。朱元璋則被認為是“白板皇帝”。因此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棣,多次出征漠北,卻勞師靡費、一無所獲,一直也沒有得到北元的傳國玉璽。這個玉璽現在被皇太極得到,意味著“天命”、“道統”已經由蒙古汗國轉移到“大金汗國”,“大寶呈祥,天賜玉璽,乃非常之吉兆也”。從此後,皇太極不僅僅隻是後金的大汗,而是領有漠南、漠北、海東、黑水諸地,堂堂正正的上國之主了。

其次,改國號。皇太極正式“踐天子位”,將自己的稱號由“大汗”升為“皇帝”;同時,借用“五行相替、五德輪換”之說,將國號由“大金”改為“大清”。因大明屬“火德”,大金屬“金德”,火克金,所以大明的國運可以壓製住後金。而大清“從水德”,水克火,所以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以克製關內屬火的“大明”。而皇太極就是清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清太宗。

另外,在字本身的意境上,“清”字有清明大道之意,有王者風範,符合王政氣象。古代以政策清明、清平盛世指代王政的最理想狀態。《禮記·樂記》記載:“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 ,終始象四時”。古籍《內業》雲: “鑒於大清 ,視於大明”。“清”字在“明”字之上,蘊含著大清比大明強盛,比大明還要有生氣的意思。

最後,改年號“天聰”為“崇德”。崇德,意在“崇尚德禮、仰慕教化”,清太宗選取這個年號,其含義十分深刻,這表示他和他所建立的大清王朝,已經不再是低大明一頭的地方政權,而是要和大明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海東大國,其皇權的正統性和合法性不容置疑。

 

至此,我們就可以理解,寶玉為什麽會因為忠順王府索要蔣玉菡和金釧投井這兩件事挨打。

從天命國運上講,皇太極得到玉璽、稱帝改國號,使得大明已經輸了氣勢;從實際情況上看,北方蒙古和朝鮮都被收服,更是使得大明在北方再無可以依靠的力量,無法牽製滿清南下。

形勢發展至此,大明後麵所要麵對的局勢是相當不容樂觀了,可以說已經輸了一半了。所以,這裏作為大明政權人格化的賈寶玉,會被賈政打到半死。

 

 

最後,關於蔣玉菡在癸酉本中的故事,還有一段值得一看。

蔣玉菡在賈府敗落後,收留了寶釵和寶玉住在紫檀堡。當寶釵和寶玉的關係變糟糕以後,襲人和蔣玉菡的關係也陷入僵局。這時候蔣玉菡和寶玉倒是發生了一段基情。這一情節,應該是指布爾尼之變。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爾部居民由於戰亂,人心混亂。察哈爾王,林丹汗之孫,布爾尼認為脫離清朝的時機已到,舉兵反清。康熙帝命多羅信郡王愛新覺羅·鄂紮為撫遠大將軍,圖海為副將軍,率兵討伐布爾尼。布爾尼之變不足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經此一役,蒙古王公全部順從了清朝,清朝在漠南蒙古的統治根本上確立。

 

【注:額哲所獻的“傳國玉璽”,並非是中原王朝已經遺失多年的那方具有傳奇色彩的“傳國玉璽”(即和氏璧),而是當年元世祖忽必烈所製的“大元傳國玉璽”,璽文為“製誥之寶”;此璽在明軍北伐大都時,被元順帝帶往漠北,此後一直在曆代北元皇帝及蒙古大汗手中傳遞,一樣具有相當大的“皇權、汗權”象征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