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衰翠減話紅樓

從明清易代史看紅樓夢

如需音頻版,可關注油管同名頻道
正文

001 - 悼明之亡,揭清之失?

(2023-06-11 19:45:25) 下一個

悼明之亡揭清之失?

幼時讀紅樓,常常受教於各種注釋和專家解讀。但是也漸漸困惑於這些解讀。主流紅學認為《紅樓夢》的主旨,是通過一個權貴之家的敗落,反映“封建社會必然滅亡”,也就是所謂的“反封建”。這種說法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是特殊曆史時期的產物。於是拋開這些解讀,試著通過文本自己去理解。讀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部書的氣質頗有南唐李後主的風骨。

同時,有幾點很是疑惑,卻發現用曹學無法解釋:

  • 首先是晴雯,寶玉在其死後用芙蓉女兒誄祭奠,這是明處的祭奠,同時用姽嫿詞來暗中祭奠晴雯。結合書中晴雯事跡,一個芙蓉女兒誄已經可以說是過譽了,尚且勉強可解釋為作者對晴雯及其原型的偏愛。而姽嫿詞就顯得格格不入了,用來祭奠晴雯很不合理。即使作者想要讚晴雯是個實幹派,閨閣中事又何關戰場。
  • 柳湘蓮明明在前八十回中,是個講義氣的帥哥,非常正麵的形象,可是好了歌的批語裏卻說他之後做了“強梁”,作者為何要推翻之前為他立的人設。
  • 李紈,縱觀前八十回,這個賈珠的遺孀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寡婦,結合其判詞可以知道,後來作為一個家敗人散的寡母,把賈蘭培養成才,可惜自己卻短命。這些無論如何應該也不至於成為別人的“笑談”。作者對李紈似乎並不友善。
  • 妙玉,如果說作者對李紈不友善,那麽對妙玉可以說是有著深深的惡意。妙玉為人雖傲慢孤僻,可是也並沒做什麽大奸大惡之事,為何被安排“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這樣的結局,甚至是“風塵肮髒”。
  • 北靜王也是前八十回中被刻畫為相當正麵的一個人物。甚至給人的印象是賈府敗落時的救星。卻偏偏被黛玉罵成“臭男人”
  • 一個家族的衰落,哪怕是比曹家更大勢力,用“白骨如山忘姓氏”來形容,恐怕都過於誇張了。清初的政治鬥爭慘烈程度,並不比其他朝代更嚴重, 即使涉及到某些家族,也很少能超過朱棣對付方孝孺的,方孝孺全家被誅,而且牽連了八百多人,也難以被稱作白骨如山,曹家抄家並沒有死多少人,且大多死於流放途中。退一步說,即使可以接受“白骨如山”是一種誇張的寫法,那麽“忘姓氏”就根本無從談起了。曹雪芹不是還在用自己的名字寫紅樓嗎,並沒有改名換姓,隱姓埋名,並且還被後人考證出來是曹寅後代。
  • 文中不斷暗示故事發生的背景是“末世”,比如王熙鳳的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探春的判詞“生於末世運偏消”。一家一姓之事何敢自比末世。
  • 明明隻是家族,兒女間的瑣事,為何寫得如此大的情感起伏,書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所記述的事情並不匹配,奇怪的是卻能給人以真情流露的感受,並不覺得矯情和造作。

凡此種種,令我無法接受主流紅學的邏輯,無法相信紅樓夢隻是江寧織造府曹公子的青春日記。

及至癸酉本橫空出世,明確了紅樓的主旨為悼明,且其中各個人物所影射的原型也基本都明晰了。帶著這樣的設定,再回頭讀前八十回,各種疑問就都可以解釋得通了。許多的伏筆也可以看到令人拍案叫絕之處了。

當然,“吳氏石頭記”後28回自問世以來一直爭議不斷。也有很多人無法接受《紅樓夢》的主旨思想從“反封建”變成了“悼明”。癸酉本也確實缺乏絕對的證據證明其就是底本,對此筆者不想把自己的認知強加於人,以下文字僅僅和持相同觀點的紅迷一起,探討紅樓夢的影射原型。本來這方麵的文字和網絡作者已經不算少,可惜討論其中主角的文字較多,涉及配角的文字較少,我借鑒並且認同其中的一些,可惜還有很多無法苟同,故此開啟博文,寫下自己的見解,希望可以和有類似觀點的書友一起討論,找到紅樓中被隱藏的“真事”。

 

一旦接受了紅樓悼明的主旨,可以看到書中俯拾皆是作者的隱語苦心。難怪開篇就言明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其實這方麵的證據已經有人舉出來很多。潘重規先生的《紅樓血淚史》更是分析了作者在那個時代不得不這樣做的原因。關於清初的文字獄,本文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話請參閱潘先生的這本書。

這裏隻試著整理引言和第一回中的一些例證,因為引言和第一回的前半回,作者集中概述了一下自己寫書的初衷。及至後文,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暗示紅樓即寫家國之事,散落在具體的細節裏,如榮禧堂和宗廟的對聯,茗煙罵金榮的話,寶玉給芳官改名耶律匈奴而發表的一番感慨,作者對眾多乳母的貶低和不屑,我會在各個人物篇,事件篇,和詩詞對聯篇裏詳寫。

  1. 書名:引言中點出本書的三個名字:《紅樓夢》《風月寶鑒》《石頭記》
  • 《紅樓夢》– 這個名字的意思在後文寶琴的一句“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中。紅樓即是朱樓,水國則明顯影射滿清。說明這是一部寫於明亡清興時代的小說。後文也多處用“紅”及類似的顏色來影射朱明,如怡紅院,絳芸軒。
  • 《風月寶鑒》 – 作者自述“是戒妄動風月之情”,這顯然是避人耳目之語,能夠成為“鑒”,自然指向“史”(唐太宗的梗典)如《資治通鑒》。“風月”即“清風明月”。後文也多用“風”來影射滿清,用“月”來影射朱明,喻大明無日。再次隱喻這是一部明亡清興的曆史書。(清初文字獄的環境下,明遺借這樣的隱語詩詞來懷念故國的詩詞很多,如“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 《石頭記》– “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刻錄在一塊大石頭上的故事,自然是碑文,且多是側重敘述興廢曆史。

 

  1. 反複強調,本書隻寫閨閣中事,為了紀念作者生命中的幾個奇女子,絕對不涉及朝政:“此書隻是著意於閨中,故敘閨中之事切,略涉於外事者則簡,不得謂其不均也。此書不敢幹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隻略用一筆帶出,蓋實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並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於世態,然亦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類似的話,作者再三再四的說。如果僅僅自述一次兩次,還可以看作是怕被文字獄牽涉,提前撇清。但是引言中和第一章,大概有四五次類似的重複提醒,則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了。好像反而是要提醒讀者,注意其中的隱喻,其實與朝政是相關的。似乎是怕讀者還不明白,脂批更是明確寫出“作者之筆,狡猾之甚。……用畫家煙雲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

 

  1. 作者自雲 “將真事隱去……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並使其泯滅也,……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 故事表麵寫了賈府各個性格迥異的女子,其實是套用了屈原寫楚辭離騷中“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傳達的作者的政治隱喻。

 

  1. 第一章開篇寫此書的由來,同時也是通靈寶玉的由來,石頭本是女媧煉就補天之用,“補天”即指向一個朝代的覆滅。否則以一家一姓之得失興衰,如何敢稱“天塌地陷”。

 

  1. 石頭所在的位置為:“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大荒- 非指荒唐,而是大荒涼,是說明朝的人和事已經荒涼了。無稽- 即無跡,無跡可尋,因為明朝曆史被滿清篡改。青埂峰 - 清更,即滿清更替。
  • 這三處寫石頭的位置,隱喻明帝國已是荒涼覆滅、無跡可尋了,清朝興起更替之。立在這個位置的一塊大石,上麵記述的文字,自然是明亡清興的一段曆史。

 

  1. 甄士隱聽到跛足道人對癩頭和尚說:“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意指二人為死去的賈府中人超度。須知北邙山並非常人可以埋葬的地方。邙山陵墓群目前已經探明的帝陵包括東周時期的王墓8座,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統計下來,合計6代24帝。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在千座以上。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其中包括,東漢光武帝劉秀、西晉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曹魏的曹丕、曹睿、蜀漢劉禪、南唐後主李煜等等帝王,都埋在這裏。曆史上知名人物更多,比如說 呂不韋、班超、孟郊、狄仁傑、石守信等等王公大臣、詩人、學者也埋在了這裏。所謂“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這裏是借北邙山,暗示了紅樓中人物的身份,絕非一般的官宦商賈。

 

這裏隻羅列了開篇的一些明示或暗示,意在告訴讀者紅樓夢這部書內容是指向明末的這一段曆史。蔡元培先生認為,本書意在“悼明之亡,揭清之失”。不過結合“吳氏石頭記”後28回的內容,其實作者在書中對於亡國的反思已經超越了悼明和譏清這個層次,甚至可以說對明朝腐敗的批判更大於對清朝殘暴的控訴。紅樓的作者已經不再局限於僅僅反思明亡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質疑了兩千年外儒內法的君主製度,這比反對封建婚姻這些皮毛認知要深刻的多。從秦至明,王朝更迭,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曆朝曆代的皇家盡管各不相同,但上演的都是同一個劇本。開國者勵精圖治,兒孫們醉生夢死。特權集團斂財爭權,底層民不聊生。當社會矛盾終於不可調和,民眾就揭竿而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然後,一切又從頭再來。這樣的輪回宿命是否不可避免?曆史隻能周而複始地重複下去嗎?從這個角度上看,《紅樓夢》的立意和思想高度遠超所謂的“反封建”,可惜最終作者隻能提出問題,並且在麵對這樣的問題上,顯示出了困惑和無力感。

 

這裏推薦知乎上維為吐溫的一篇評論,筆者深深認同其曆史觀,並以此作為本博客的引言:

【這百年來,接觸西方思想的中國人,總是想用現代人文主義的觀點,來給紅樓夢這部殘書做注解,或者說:造神。而癸酉本則告訴我們,這樣一部脫胎於中華文化的書,仍然是一部標準的中國傳統文學,仍然是中國文人最愛玩的映射文學題材,它並沒有像西方啟蒙思想以來那樣,深入探討人自身的價值。

癸酉本石頭記表達的思想,同樣是具有啟蒙色彩的,但是,它不是西方的啟蒙思想,他是明末亡國後,傳統大儒的思想底色。其中代表的就是明末啟蒙三大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總的來講,他們反對八股取士,提倡學以致用,經世濟用;在明末商品經濟大繁榮的大背景之下,提倡“工商皆本”;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反思明亡時,逐漸認識到君主專製製度是諸多弊病的根源,是頂層的橫征暴斂和專斷加劇了王朝的危機,同時推崇孟子的民本主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注意民本和民主是不一樣的東西。民本主義,是一種良善的帝製思想,而民主則是體現個人價值的另一個位麵的政治體製。其實中華思想始終沒有脫離帝製的框架,孟子的思想是其中最良善的一部分。傳統大儒的至高理想就是三代之治,仁政愛民,君主有禪讓之德,他們是最反對秦製的:(春秋)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孔子說:“如果主張的確無法推行了,我想乘著木排漂流海外。”最後象征皇權的賈寶玉,乘坐浮舟漂泊在海上,此時他已經90歲(紅樓夢寫的就是萬曆至永曆這90年)。在紅樓夢前文賈寶玉幼年夢遊太虛幻境時,是被夜叉水鬼拖入水去;而此時的賈寶玉,經曆家破人亡,朝代輪轉,最後主動縱身跳海,卻沒能死去,是被金剛大士拉到了太虛幻境。開頭被拉入水從太虛幻境醒來,結尾入水卻被拉入太虛幻境。非常有莊生曉夢迷蝴蝶的傳統美學。中國的曆史,皇權輪轉,卻是不死的。癸酉本最後給如此龐大、精巧的框架,草蛇灰線伏線千裏的故事線歸結到了白茫茫一片真幹淨的場景,以賈寶玉之不死歸夢結束了這場幻夢。羅翔說,他讀紅樓夢,讀到了一種虛無主義,仿佛告訴世人法家統治最終一定會走向滅亡。癸酉本的結局就是這樣,萬籟俱寂,白茫茫一片,在最後的太虛幻境中,是最能體現作者思想上的虛無的,那是一種對治亂循環的法家秦製(曆史周期律)的無力感,這是紅樓夢這本書結尾最觸動我的東西,我很心疼作者的這種虛無,也很能理解為什麽說“好知青塚骷髏骨,便是紅樓掩麵人”。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頂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反對君主專製,反對以暴製暴,主張統治者愛民,但是上限依舊隻能是孟子的民本主義,他們的思想底色仍然是一個傳統大儒,沒有真正意義上發現個人自身的價值。紅樓夢這本書,它是中華古典文化的巔峰,但是它的誕生,也標誌著中華文化在明末徹底地失去了生命力,它的毛病積重難返,難以自我更新,需要一種新的外來思想所拯救。就如同在兩晉南北朝的亂世中,佛教注入中華文化一樣。很可惜,終究沒等來西方的啟蒙思想。幾百年後,滄海桑田。所以紅樓夢這部書,神不神?極其神,它的架構之精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它的用典融典多到令人咋舌,它的意象映射夢幻淒美又巧妙,它的情節衝突安排充滿詩歌一樣的對稱美、韻律美。但是,它的思想並沒有超越那個時代,並沒有超越中華文明的上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29445/answer/2682629269       來源:知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苒苒物華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河套人' 的評論 : 這個是我引用的文章裏的話,不過我基本認同這個結論。但是不認為全是滿清的鍋。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文學可以說越了越失去想象力和胸懷,明朝好歹還有不少小說外加王陽明,到了清朝就剩一個納蘭容若在撐場麵了。這其中滿清的異族統治心態確實有鉗製思想的作用,但是個人認為還是程朱理學的鍋最大。不過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河套人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文化在明末徹底地失去了生命力”
苒苒物華休 回複 悄悄話 YouTube上有音頻,搜索紅衰翠減話紅樓,或點擊以下鏈接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XWyNFs_UXBcdj92V6bE9S_cavpnzIH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