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文學城網友寫泡溫泉,讓我一下子回憶起我這輩子在世界各地泡溫泉的經曆。雖然次數不多,但每次都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次泡溫泉感覺好像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一位朋友因工作關係包了一節火車貨車廂從中國北方去南方。於是我就跟朋友搭了一路順風車,免路費去看看各地。這種貨車廂就跟電影裏德國納粹運送猶太人到集中營的那種貨車廂一樣,人就在鐵皮車廂裏坐著、睡覺。這種貨車從起點到終點的運輸好像很複雜,一輛車廂編進一列火車,走一段路,停下,被拆散,在一個火車站停好幾夜,再被編進另一列火車裏,再繼續往目的地進發。
到陝西以後,往南轉,走的是中國鐵路工程史上的經典作品“寶成(寶雞-成都)鐵路”。穿過秦嶺時,驚訝地目睹了名不見經傳的綺麗自然景觀。火車大致是沿嘉陵江的上遊開,兩岸是秦嶺山脈,奇峰突起,雲霧繚繞。偶爾還有幾座山峰被千萬年嘉陵江水衝刷切割,留下直立絕壁,頗有桂林陽朔和約塞米蒂之風。從平坦、幹旱的北方一下子到了這片濕潤蔥綠的地域,深感對視覺的衝擊。
到達目的地以後,朋友的同事留在南方當地繼續安排事務,我和朋友開始周遊。某日,周遊到某一城市,找到一個溫泉。不記得當時溫泉是否開門營業,一個人也沒有。進去泡了半天,整個場所隻有我們兩人。
雖然泡溫泉的景象我記得很清楚,可是那是在哪個城市想不起來了。
多年後,和朋友重新取得聯係。我提起這事。我說:“咱們那列火車好像在臨潼停了幾夜,咱們是不是到楊貴妃的華清池泡的溫泉?”
朋友說:“不是,那是在重慶。”
第二次泡溫泉是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動物園的對麵的塞切尼溫泉浴場。更衣室在一座用黃色石料建造的極有氣派的大廳裏。塞切尼溫泉浴場包括幾個不同的浴池,水有熱的,有溫的,有流速快的,有流速慢的。先泡溫一點的,等適應了,再泡熱一點的。
在流速快的浴池裏,水可以起到按摩的效果。在靜止的浴池裏,有老年人站在水裏,把棋盤擺在池邊,下國際象棋。霧氣騰騰,幾步遠,人都看不清楚。當時我突然想像,冷戰時是不是有間諜在這霧氣裏策劃陰謀?
第三次泡溫泉是在冰島。參加了一個從雷克雅維克出發的一日遊。跟團走到一座山上,導遊領團員泡進山間的一個溫泉。泉水本身並無特殊體驗,記憶裏主要是視覺中晴朗的藍天和碧綠的山嶺。還記得泡在旁邊的另一個團員是美國某大學數學係本科畢業,畢業後在美國駐奧地利某軍事基地工作,工作放假來冰島旅遊。把數學應在軍事上,也挺有意思。
第四次還是在冰島。從首都雷克雅維克到位於另一座城市凱夫拉維克的機場需要乘坐公交車。有一家旅遊公司發現了一個商機,專門為趕路去機場的旅客提供一項服務,可以在半路下車,在“藍湖”地熱浴場泡幾個小時,然後再搭下一班車去機場。
下了大巴,從車站到浴場還要走一段路,路兩旁仍保留了本地天然植被,圓圓的火山石上長著一層矮矮的苔蘚。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天然溫泉。它實際上用的是地熱發電站用完以後的水。地下滾燙的水完成發電任務以後,反正也沒用了,就把水輸送到這裏,成為一個人工溫泉。發完電以後,水溫度降低了,但礦物質都還在,給人泡正好。浴池裏有服務人員走來走去,免費給你送上火山泥,你可以自己往身上塗,據說有護膚作用。紀念品商店裏也有火山泥賣。浴池裏也是霧氣騰騰的,和溫和的匈牙利不同之處是冰島的空氣冷冽,提醒你別忘了你是在天涯海角。
附近(Chena Hot Springs Resort) 一大冬景就是零下20度的時候泡溫泉(跟冰島的風景雷同)。 室外,雪山,星空,眉毛頭發都掛著白霜,水麵上白氣蒸騰,為了方便遊人拍照,商家特意在周邊安裝了彩色的燈。效果很玄幻。
對 UEFA Champions League 皇馬對曼城半決賽有什麽預測?曼城在客場打平,回主場至少在紙麵上略占優勢吧?
Sao Miguel 島也和冰島一樣,橫跨在兩個板塊的裂縫上,隻不過這次是歐洲板塊和非洲板塊。這一定也是 Sao Miguel 島溫泉多的原因。
黃泥湯大概是當地粘土裏有氧化鐵。在法國岩洞裏,人類最早創造岩洞畫藝術的主要顏料之一 yellow ochre 就是富含氧化鐵的粘土塊。
西方媒體也有報道,說現在日本“男女混浴”隻是徒有虛名,隻有男,沒有女了。
不清楚是什麽造成了這個風俗的改變。
至於日本溫泉世界第一,大概是因為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的 “Ring of Fire” 吧,雖然時不時遭到地震帶來的損失,也享受斷裂地層造成的溫泉。
其他哪個國家的能算第三?大概冰島可以吧。冰島正好橫跨歐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裂縫上,時不時火山爆發。地熱資源可能比日本還豐富,山上走著走著就能看見一個溫泉,遠處山穀裏還有一縷一縷的水蒸汽從地麵冒出來。據說他們想以後全靠地熱發電,徹底不用煤和油。
日本溫泉世界第一。不知其他哪個國家的能算第三。
Sauna 則完全不一樣,空氣溫度可以非常高。在蒸 sauna 時呼進的高溫空氣也讓我有點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