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手堅,頂筆上天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詞賦動江關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對唐詩三百首中,那些難以索解的詩句,我的理解,之一:【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二,幽人歸獨臥】

(2023-03-22 09:47:03) 下一個

對唐詩三百首中,那些難以索解的詩句,我的理解,之一:【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二,幽人歸獨臥】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1. 科學讀詩法:這是一首誰也沒有厘清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麽的難以索解的唐詩,有人說張九齡是想寫罷官歸隱之遇,又有人說是寫打坐中淡泊明誌,寧靜致遠之情,還有人說是寫對皇帝老兒的思君愛國之意。不管怎麽理解,我們都應該首先從字麵意思出發,結合寫詩的背景,解釋詩意。可以把詩中沒有說全的意思,缺漏的詞句,隱含的意蘊,加以適當想象而揭示出來。但有一個要求,就是要使詩的整體邏輯不矛盾,意義能聯通, 要符合生活的邏輯。我稱此為科學讀詩法。也隻有這樣理解唐詩,才可以一口氣背下唐詩三百首而不凝滯。任你長恨歌行一百二十句,閉眼一氣照誦半點不耽誤。
  2.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這很好理解,就是說我今天歸隱山林,成為幽人,獨自生活。以前堆結於心的思謀考慮一洗而空,再也不煩惱。此刻的我,孤獨清高,內心澄明。
  3.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我達到這樣淡泊寧靜的境界,希望和遠方的還在斤斤計較於名利的皇帝或同屬分享一下,所以要感謝那高飛的鳥兒,因為它們才可以向遠方傳達這份感情。
  4.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這是最難理解的一句詩,主要是,“空意”,不知所雲者何也。在這裏,空意,還是應該從字麵意思出發,理解為歸隱,清靜無為之意。那麽,你日日夜夜地修身養性,要誰來理解你呢?顯然,要皇帝老兒或官場仕途正熱衷之同屬來理解你歸隱之“至精”,那是開玩笑,相信張九齡也不會這麽無聊到幼稚。他的意思是:想當年我們同在官場沉浮,為國為君殫精竭慮,建功立業。可我那時和你們就不同,那時我就一直懷著歸隱之誌的。隻不過為了國家大業,我才委屈自己心誌來在宦海沉浮。我的這份苦心至精之情,誰能理解得了呢?恐怕千餘年後的郭大平氏,才可以理解得了。哈哈,哈哈!
  5.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理解了上一聯詩句,這聯就水到渠成,好理解了。入世出世的情理相互隔離,我那時在官場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國家之奮起而苦心經營,事成之後我還是要歸隱山林的。這個道理隻有我一個人明白,其它人肯定認為我為官就一定是追名逐利之徒爾乎!嗚呼哀哉,知音何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