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從宣武門往西單走的路上,有絨線胡同,四川飯店在裏麵。
那是個幾進院子的王府,外麵的院子賣涼麵。
有個很大的電風扇吹煮好的麵條。
我家沒在裏麵吃過炒菜,不過我媽會在那裏買涼麵,是可以吃得起的。
那個胡同口還有個賣點心的地方,牛油的牛舌酥很好吃,外皮有一層砂糖渣,
內層軟軟的吃起來似乎有黃油滲出來。
我媽就琢磨出了涼麵的做法:
芝麻醬、米醋、糖、醬油、蒜泥、紅油、花椒油,這幾樣,多少按這個順序遞減,
調出來味道就不會錯,酸甜、微辣、小蒜味、小花椒油味。
從小是吃純芝麻醬,記憶裏是80年代後期28醬多起來,我的概念裏是為了降低成本
才在芝麻醬裏摻入2成的花生醬。
芝麻醬澥開有竅門,用香油,一攪就開。
另外在美國中超,買台灣的明德芝麻醬、北京六必居和王致和都有芝麻醬都可以,
缺點是運到北美時間有點長,芝麻醬會沉澱和變硬。
我通常買美國華人廠的聯合牌芝麻醬,通常比較柔滑,沒沉底變幹。
紅油簡單做法是三種以上不同粗細的辣椒粉用熱油分三次澆。
複雜一點用菜籽油熬炸蔥薑和若幹香料的方法。
花椒油適量,不用藤椒油。
又及:costco 有一種芝麻醬沙拉汁,買過,很難吃,忒甜,不是京味麻汁的路子,不論是涼拌菜還是火鍋蘸料都不是那個味。我忘了看,估計是台灣地區,或者來自台灣地區的人發明的,台灣的腐乳,速食麵調料(例如阿舍拌麵)的料包,都發甜。
麵條買不到堿麵的,就用鮮切麵裏的陽春麵。
先抖散,蒸鍋蒸7,8分鍾,吃時滾水下鍋煮,
撈出來電風扇吹涼。不沾即可,看情況決定是不是拌油來吹涼。
我今天用的蕎麥幹掛麵,摻玉米粉的蕎麥麵(用於冷麵的蕎麥麵),兩種麵。
這兩天領導都在家上班,所以做兩人份午飯。
荷包蛋煎得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