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正文

神愛的孩子---第十三章 洗淨陳怨

(2023-10-02 08:46:24) 下一個

        周五畢致忠去上班,同事們大多周四晚上才開會回來,周五來公司晃一下,混兩三個小時就開溜了。畢致忠吃午餐時,一個人在空空的休息室,也無心做事了。原來人是如此社會性的,平時大家熱熱鬧鬧的一起吃飯、談笑風生,食欲都會大漲。畢致忠勉強自己把便當全部吃完,心中計劃著,感恩節請次客吧?母親來了幾個月了,參加教會的常青團契,和幾位老人家關係挺好。不如請他們過來,讓母親也高興高興。畢致忠雖然認識這些老人家,但從未深交過,不知道他們的感恩節是怎麽過的?好像他們的兒女大多在外地工作,會回來過節嗎?要提前發出邀請、以便確定人數。他知道有些老人眼睛不好、不願意晚上開車的,那就還要負責接送。飯菜也得囑咐魯茜茜要做得清淡、要軟爛一點兒。畢致忠心裏盤算著,覺得新鮮而興奮起來。吃完午飯就提前下班了。

        一點多鍾的歸途格外順暢,平時半小時的車程不到二十分鍾就跑完了。陽光明媚,畢致忠戴著擱置了許久的墨鏡,整個人在方向盤後麵曬得暖烘烘的、愜意。及至下了車,他站在車道上,不願意進屋。忽然想這麽好的天氣,不如帶母親去趟植物園。母親是喜歡花草的,又愛散步,豈不一舉兩得?他立刻進了屋子,看母親正在客廳沙發上昏昏欲睡,大聲道:“媽,我提前下班了。今天天氣好,我帶您出去轉轉!”說著,手上已拿出畢張淑儀的外套,又抓了兩瓶水,就準備妥當了。

        畢張淑儀奇怪道:“事都做完了嗎、這麽早下班?怎麽有時間陪我了?”

        畢致忠笑道:“陪陪您比什麽都重要。”

        畢張淑儀被他的情緒感染,笑道:“真稀罕,嘴巴變得這麽甜。”又提醒畢致忠給方方圓圓留張字條,免得孩子回來見不到人擔心。畢致忠道,等會兒我給他們發短信好了。母子二人很快就利利索索地上了車。

        Dallas的植物園還是方方圓圓小時候去過,印象中似乎總是夏天百花盛開的時候去,深秋的景色對母子二人都是新鮮的。楓樹開始變紅了,還有些金黃葉子的樹木,著實稱得上五彩繽紛。陽光溫暖地照著,感覺更像是初夏。畢致忠陪母親緩步走著,欣賞燦爛而厚重的秋色,想起古人說的,天地有大美而無言;又聯想到羅馬書中所寫,“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心中深深感恩,這樣的景致、這樣的溫馨母子獨處,真是今夕何夕!一個聲音告訴他,這就是在留下美好回憶了。

        兩人走到一棵日本楓樹前,畢張淑儀停下來道:“你的手機不是可以照相嗎?請人給我們照張合影吧。”

        畢致忠依言做了,畢張淑儀看了說好,又問怎麽可以放到她的IPAD上,能否打印出來,效果比傳統相機如何。最後加了一句:“好像還從沒有僅我們兩人的合影啊,是不是?”

        畢致忠想想,點頭道:“真的是!唉,怪我陪您陪得太少了。”

        畢張淑儀通情達理地說道:“你工作忙嘛!就是在台灣,我和致信也難得有機會這樣一起走走。都這樣的,年輕時,忙得沒時間;等有了時間,自己也老了,也沒精力玩了。”

        畢致忠道:“美國有本書,書名是生命從六十歲開始。您才七十,才剛十歲,一點兒都不老。”

        畢張淑儀笑道:“那你呢?豈不是還沒開始活?還是負數呢?”

        畢致忠答道:“一直忙忙碌碌,確實像還沒開始活。今天算一個新起點!”

        畢張淑儀問道:“我早想問你了,平時都忙些什麽?公司那麽多活兒?”

        畢致忠答道:“在公司裏我負責一個部門的產品開發,要指導試驗、技術把關;同時有很多相關的報告要做,準備許多paperwork,就是相關文件吧。還好啦,不算太忙。就是有很多耗時的瑣事。”

        畢張淑儀又問:“你每天晚上在家,也是忙公司的事嗎?”

        畢致忠道:“那倒沒有,我在寫些東西。”

        見母親仍然詢問的神色,畢致忠解釋道:“我在教會一直帶主日學的,參考過很多書。那些參考資料優劣摻雜,需要仔細鑒別。此外也有我自己的一些心得、慕道友常見的問題等等。我把這些整合起來,算一個華人教會的查經指導吧。新約27部,我已經寫了一半多了。”

        畢張淑儀問道:“是陳牧師要你做的嗎?”

        畢致忠道:“是我自己想做的,除了陳子敬,您是第二個知道的人。我發現很多時間大家在做重複勞動,需要一個總結。而且總體來說,英文的查經資料更係統更深入,但看的人不多。中文的良莠不齊,容易被引用偏了。我想把中文現有的資料、和美國BSF的資料綜合起來,做一係列的查經指導。不僅對北美華人教會、對大陸的家庭教會也會有幫助的。我先打印出來在教會用,如果反映好,爭取能夠出版成書、發行到整個北美、甚至中國大陸。這是我的一個心願,看神的旨意如何成就吧!”

        畢張淑儀誇獎道:“不錯,你的心很大。”

        畢致忠笑笑,說,“等做成了,您再誇獎也不遲。”

        兩人行至一處日本園林,拱橋、竹林、亭子,別具韻味。畢張淑儀道:“在這兒歇歇罷,我也走得累了。”坐下來又道:“今天你這份心,媽心領了。你想說什麽,就直說吧。”

        畢致忠奇道:“沒什麽啊?就是陪您出來走走,散散心。前幾天我躲出去開會,難為您了。今天將功贖罪,多陪陪您。您摔傷的地方,恢複怎麽樣了?”

        畢張淑儀道:“還好啦!哼,我還以為你特意表示感謝呢!我說得對不對?方方被教訓一頓,是不是立刻懂事多了?玉不雕不成器,該管的一定要管!”

        畢致忠啞然失笑,原來人老了,像小孩一樣,要聽聽讚揚。他順著話題附和道:“您是對的,以後我是得對他們嚴格一點。經過您提醒我才發現,方方是有不少問題,對人沒禮貌、沉溺於電子遊戲…”

        畢張淑儀打斷道:“還有一點,昨天我聽圓圓講,方方和他同學,嘰嘰咕咕地說什麽女孩子的事。這個年齡,對異性動心,快交女朋友啦,這個也得注意。”

        畢致忠道:“是嗎?這個我倒沒想到。” 難怪方方對圓圓的打擾如此氣惱,居然在談論girl了,真是大了!

        畢張淑儀道:“方方愣頭愣腦的,不像圓圓乖巧。你得好好引導他,少玩遊戲,多和人交往。聽人說,亞洲男生不好找女朋友呢!”

        畢致忠打趣道:“當初您對我和致信可是三令五申,不許在大學前談朋友的。怎麽政策變了?”

        畢張淑儀道:“你們那時候要聯考,競爭多激烈?而且我的兒子這麽優秀,不怕沒有女孩子喜歡!”

        畢致忠道:“美國上個好大學,也不容易。不過美國考核的是平時,不是一考定終身。接下來三年方方有得忙啦!不鼓勵他交朋友,他還真可能天天悶在家裏玩遊戲。看來得盡快教他開車,能開車才可能擴大社交圈子。”

        畢張淑儀皺眉道:“開車?這個年齡、多危險的事。請朋友來家裏玩不好麽?”

        畢致忠道:“小時候過生日,男孩女孩、白人黑人都有。現在他就是請幾個男孩、平時玩得好的夥伴。下次提醒他、也請些女孩子?”想想畢致忠又推翻了自己的想法,“由他吧,方方像個男子漢,會有女孩子喜歡的。”

        畢張淑儀道:“他那副樣子像男子漢?你也真是馬不嫌臉長!看著吧,將來圓圓有了女朋友,方方都未必找得到。”

        畢致忠心想,媽又在偏心了,嘴上道:“圓圓會看人臉色、懂得適可而止,第一印象可能是討巧些。但處久了,未必比得上方方。方方敢作敢當、有男子漢氣概。圓圓很滑頭,出什麽問題都會推卸責任,很多小心眼兒。像這次他們打架,圓圓把責任推得幹幹淨淨,其實他說了很刻薄的話故意激怒方方,然後又假裝無辜。這是他從小的伎倆啦!這個比方方的冒失莽撞更嚴重,涉及到品行問題,要好好管教。”

        畢張淑儀拉下臉來說道:“你不必這樣指桑罵槐!我聽懂了!從小你和致信吵架,我都偏袒致信、隻找你算賬;所以你今天要反其道而行之,拿圓圓開刀,給我難堪,是不是?”

        畢致忠道:“您想到哪裏去了?我是客觀地分析兩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和年長年幼根本沒關係!”

        畢張淑儀道:“那好,你就說說清楚,這次到底是誰的錯?”

        畢致忠道:“主要錯在方方,但圓圓也有責任。您別生氣,假如您不在這裏,最後氣得跑回家的肯定是方方。圓圓幹嘛要跑回家?就是要利用您來壓製方方。這家夥精得很,知道您偏愛他、肯定站在他一邊。他耍這種小聰明不是一次兩次了!害您摔這一跤的,表麵看是方方,其實罪魁禍首是圓圓…”

        畢張淑儀打斷罵道:“你就顛倒黑白吧!你這樣當父親,我看你能教出什麽好人來!我看方方才是被你縱容得無法無天!昨天當著你的麵,他氣勢洶洶地頂嘴,換了我,當下就給他好看,非打消他的氣焰不可!你倒好,還要我們回避!簡直好笑!台灣的做法極端了點兒,但有他的道理。做得好,上台領獎;做得不好,當眾檢討、上台受罰。美國裝模作樣地尊重人,其實是製造了一群不知好歹的小霸王!將來吃虧還不知道去怨誰!”

        畢致忠反駁道:“您的教育觀念完全過時了!羞辱打擊,不可能造就人!聖經早就說了,要在愛中管教。如果昨天我當著您和圓圓打方方一頓,會有什麽效果?方方隻會更強、還會誠心誠意地認錯?您自己也說過,孩子這麽大了不能打,應該以理服人。而且更助長了圓圓,他更有話柄來譏笑方方。您知道那天方方為什麽被激怒了要追著圓圓打嗎?就因為圓圓威脅說,方方再敢追,他就來我這裏告狀,讓我再給方方幾個耳光。”

        畢張淑儀冷笑道:“說得沒錯啊,孩子都看出來了!方方就是打少了,才這麽為所欲為!”

        畢致忠惱怒道:“我簡直不敢相信您會說出這種話!當初要是致信敢這樣說我,我絕不放過他!我的反應和方方肯定一個樣!”

        畢張淑儀冷笑了一聲,沒接話。

        畢致忠平靜一下情緒,盡量緩和地說道:“您怎麽就不明白呢?長幼有序,這也是您強調的,不是嗎?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一定要小的服從大的,這樣秩序才對。我聽一個弟兄分享過,他出差回家,如果先去抱小的,大的會很不高興。如果先抱大的,小的會乖乖地等。中國講究要大的讓著小的,前提是大的更懂事、地位更高,是期待他自覺地做得像個領導者。如果這個讓,不是出於愛和自律,而是被逼的,那他們的關係一定好不了。哪個父母能盯緊孩子一輩子?做父母的要建立的,就是讓孩子自發地相親相愛。而要做得這一點,首先要公正公平。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和年齡無關。在公義的基礎上,又要幫助建立老大的威信。不管您怎麽看,對方方圓圓的教育,我一定堅持這個原則!”

        畢張淑儀站起身,冷冷道:“好,我不公平公義,可我的兒子比你的兒子懂事得多!”說罷拂袖而去。

        畢致忠站在原地,心中忿忿不平,心想這麽簡單的道理,母親怎麽就接受不了呢?分明就是驕傲。如果她承認了自己是對的,就等於承認她以前的教育方法是錯的。可他根本沒有指責母親、爭個誰對誰錯的意思!今天特意帶母親出來玩,不就是想讓她高興,一家人快快樂樂過日子嗎?怎麽又爭論起這些、演變成這個局麵?

        畢致忠歎了口氣,心想回頭請陳師母來做做工作吧。從現在開始,再不講道理。隻講感情。母親再固執,他還是愛她的。別讓她的壞情緒改變他求和的初衷。

        畢張淑儀走了一陣子,太陽很烈、走得又急,有些氣喘起來。想喝水,發現水還在畢致忠那裏。她找了個僻靜陰涼的長椅,坐下來等。畢致忠很快追了上來,畢張淑儀伸手出去,道:“把水給我!”

        畢致忠默默站在一旁,看母親喝水,從始至終,沒正眼看他一下。良久,畢致忠打破沉默道:“媽,我為我剛才的態度道歉。我想通了,我愛您,也愛致信;我也知道您愛我們兩個。這就夠了。您是愛屋及烏,才對方方圓圓的教育這麽用心。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但愛是一樣的。我們相處的時間不多,不要因為生氣浪費時間精力了。看在愛的份上,請您原諒我好嗎?”

        畢張淑儀仍舊不理不睬,畢致忠小心地也坐過去,擔心母親又會拂袖而去。感謝主,她坐得紋絲不動。畢致忠想想該說些什麽,半天才道:“您知道秋天葉子為什麽會變紅嗎?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是溫度降低凍的,古詩裏也說什麽,霜葉紅於二月花、經霜方知傲寒心…其實根本不是這麽回事。科學家證明了,完全是日照時間決定的。他們做了個試驗,在一個恒溫實驗室裏,逐漸縮短光照時間,模擬室外的白天黑夜。當到達一定比例後,葉子就變紅了。”

        畢致忠看看母親,她仍然麵無表情,繼續道:“我想說什麽呢?應該是時間吧。有些當時看起來那麽嚴重的事,過些日子,根本沒關係啦。現在我們為如何教育孩子爭執不下,過上五年十年,方方圓圓長大成人了,這些爭執根本沒什麽意義。我一直很喜歡羅大佑‘光陰的故事’,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每個人。一點不錯。雖說這段時間我常拿致信做例子,我小時候也確實恨過他,但其實我現在非常愛他。無論是致信、還是方方圓圓,或者是您、茜茜,如果有危險,我絕對可以挺身而出,替你們死。我真的很愛你們,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難怪說,家是講愛、而不是講理的地方。過上幾十年,爭吵什麽都忘了,但家人之間的愛永遠長存。我做錯什麽,請您看在愛的份上,原諒我吧?”

        畢張淑儀臉色緩和了,慢慢道:“你總說我偏愛致信,真是可氣。你剛才說了一句話,因材施教。不錯,愛是一樣的,可表達方式卻不同。你從小就是一幅若即若離的樣子,抱抱你、親親你,你都不自在。我知道你們父子感情好,可你爸過世,我都沒見你流過淚。你什麽都藏在心裏,讓我怎麽愛你?方方就隨了你這個臭脾氣!致信和圓圓就不同,知道噓寒問暖,陪著說說話。自然交流就比較多、也顯得親近。這全是個人性格決定的,可怨不著別人!

        “說起來偏愛,你也是做了父親的人。哪個孩子比第一個重要?俗話說,第一個孩子當塊寶,後麵的當成草。你小時候發燒,我整夜不睡抱著你哄你;對致信,我哪裏那樣提心吊膽過?我真正精心照顧的,是你啊!每次你病好了,我都跟著病一場,全是累的、嚇的!這麽想起來,致信才可憐。你隻要一哭,馬上有人哄有人抱;可致信呢,一定得先安頓好你,才去管他。還說我偏愛致信,真是豈有此理!

        “這些好你都不記得了,就記得你們吵架我管你。事實是至少一半一半,很多時候我都是罵致信、維護你的,你都不記得;或者覺得理所應當。我就打過你幾次,你就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耿耿於懷!哪次我打你是真打?哪次打完我不給你多些好吃的、特意哄哄你?致信雖然沒挨打,但我肯定也教訓他了。而且也怨你自己,我家法一拿出來,致信馬上眼淚汪汪地求饒;你呢,永遠一幅死不認錯的樣子,活該找打!

        “你既然要提這些陳年舊事,我也說幾件。你國中時要參加什麽演講比賽,臨睡覺了說需要白襯衫。我熬夜給你做出來,記得嗎?你要來美國留學,家裏傾其所有,來供你讀書。當然你也懂事、都是拿獎學金,不要我寄錢;可我把存的錢,都攢著給你辦了婚事。你的一份、致信的一份,誰都沒虧待!你爸死得早,我要想改嫁,不是沒機會;可我生怕讓你們受委屈,讓你覺得家變得不是當初的樣子,所以一直堅持撐起這個家,好讓你們毫無陰影地成長。那天你居然說什麽,你的成長不是我的功勞,我簡直要氣死了!你爸要是還活著,你敢當著他的麵,再說一遍那天的話嗎?你也成年人了,拿了美國的博士、還在教會出頭露麵的;我一直以為你知書達禮,可聽聽你說的這些話!簡直——我真不知道該——”畢張淑儀眼淚嘩地湧了出來。

        畢致忠眼睛也模糊了,慚愧排山倒海地襲來,隻覺無地自容。母親忽然流露出的軟弱一麵,讓他明白了自己的尖刻、不原諒是何等傷人。他不是沒想到母親中年喪偶、單身至今的孤獨和艱辛,但他從沒想過母親也是女人,而他已經成熟到可以用成年男人的閱曆和經驗給她些體貼和稱許。而他做了些什麽呢?還像個孩子,耿耿於懷些陳年舊事,對母親的直言勸誡惡言相向。母親拿出過世的父親來壓他,尤其讓他心酸不已。曾經那樣能幹的母親,其實已經年邁到沒有資本來教訓他什麽,“回台灣”不過是脆弱的最後一步棋。衝著母親的一番苦心,他怎麽能不好好管教孩子,並且珍惜她的直言相勸呢?如果母親不在了,這些逆耳的話還有誰會說呢?自己的惱怒、故意出去開會,真是混賬至極!

        畢致忠不由自主、從長椅上滑下來,跪下道:“媽,對不起,我都不知道自己說了那麽傷您心的話,我真是可惡至極。不過我想表達的不是那個意思,完全是思維混亂、口不擇言。我已經想明白了,一切都是驕傲做祟。您批評我沒教好方方圓圓,我理屈詞窮,就拿出這些舊事來做擋箭牌,指責您也做得不好。我知道您一直以我為榮的,其實我根本不配,我根本就是一個一身毛病、還自以為義的罪人;我簡直、連求您原諒都不配——”

        這樣的道歉讓畢張淑儀又是驚訝,又有些不自在,她打斷道:“別這麽說!毛病是有些,總的來說,還是優秀的孩子。快起來,公共場合,別這個樣子。”

        畢致忠卻不起身,說道:“小時候挨您打,我總是很生氣,很委屈。可現在我真心希望您狠狠打我一頓,我心裏才好過些。那個家法--”畢致忠忽然想起家法已經被扔掉了,一下子詞窮。

        畢張淑儀白了兒子一眼,一邊拉他起來,一邊道:“你還好意思提家法?沒輕沒重的,要麽縱容得不像話,要麽動次手就過了份!方方才十五,叛逆的日子在後麵呢!你有的功課要學呢!”

        畢致忠站起來,附和道:“是,我早說了您的教育是成功的!我要好好向您請教!”重新坐到母親身邊,挨近了許多。

        過了一會兒,畢致忠打破沉默道:“媽,我做過許多錯事、也說錯很多話。但有件事我得澄清一下。爸爸過世,我可不是無動於衷。我記得有段時間,難過得不知該怎樣才好,又怕惹您傷心,常跑出去偷偷哭一場…”

        畢致忠忽然想起昨天方方在懷裏大哭,罵圓圓annoying的情形,那一刻,他們父子關係達到從未有過的親密。畢致忠歎口氣道:“早知道您會誤會,我們真該一起大哭一場,而不是避諱這個話題。其實我們很像,有什麽難過的事都藏在心裏。為家人著想、卻用錯了法子,反而讓一家人都壓抑、而且生疏了。”

        畢張淑儀也歎息一聲,說道:“你一直是懂事的孩子,媽知道的。你爸過世時四十七歲,你今年都四十三了,時間多快啊!你也人到中年了,好好保重身體。每次我們禱告,我求的就兩樣事,一是孫子有出息;二是兒子健健康康、活到一百歲!”

        畢致忠笑笑,“那我倒不敢奢望。我再有十幾二十年,給您養老送終、方方圓圓也成家立業,我就知足了。”

        畢張淑儀道:“現在醫學發達,六七十歲有什麽稀奇?你別悲觀,你爸去的早,是因為奔波勞累,加上總是應酬喝酒,把身體搞壞了。你們在美國生活這麽規律,吃得又健康,活到七八十,易如反掌!你看看教會的那些老人家,八十多的,都還自信滿滿,要向九十、一百看齊呢!我也努力學學,好好養生,再活幾十年!你不是要給我養老送終嗎?逼得你也長壽!”

        這話提醒了畢致忠,提出感恩節請這些老人家來聚會的事。畢張淑儀高興起來,道:“好啊,他們都沒來過咱家呢!到時我親自下廚,給大家做幾樣地道的台灣菜。”說著計劃起菜單,什麽肉圓、香菇肉羹、蟹黃豆腐、麻油雞、粉蒸排骨等等,畢致忠聽得心曠神怡。恍然是小時候一家人籌劃過年的情形了,即將到來的好吃的、好玩的、賓客滿堂、歡聲笑語…在這些美好的盼望中,爆竹聲中一歲除,歲首年終、日月輪回。歲月就這麽靜靜地流淌著,快樂的、痛苦的,沉澱過後,都是珍貴而美好的回憶。

        母子倆情緒激蕩之後,心情變得格外柔和平靜。不遠處的一個池塘,鏡子般的水麵,映出美麗的藍天白雲、又慢慢變換成漫天的彩霞。天父創造的世界,何等美麗!沒有了怨恨和陰暗的心靈,多麽的清澈、寶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