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異類——舊金山聖瑪麗大教堂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的前半句說的是外貌差異,也是種族主義的生物學機製;而後半句指文化與宗教信仰的不同,每每導致異族、異教之間的紛爭與殺戮。但在美國、加拿大,特別在多元化的東西海岸,我卻看到很多"非我族類,其心不異"——各種教堂裏的多族麵孔,無論是否教徒,似乎都會出現哪怕是短瞬的"被擇選",甚至"聖啟Epiphany"時刻。此刻,理性所扮演的世俗價值;夏多布裏昂的"每一個人身上都拖帶著一個世界"消失,基督普世共融,我心虔誠。
我們把離開舊金山最後一站的探訪放在心中朝聖已久的一座教堂——聖瑪麗大教堂Saint Mary's Cathedral。
教堂通常是一座城市或鄉鎮最醒目的建築,尤其在北美。可當Google Maps說我們已經到了聖瑪麗教堂,四下環顧,沒見著啊。巴黎聖母院、梵蒂岡聖彼得、米蘭大教堂、佛羅倫薩聖母百花,都是地標,遠遠就見,氣象萬千、巍峨雲霄。於是問路,發現被Google Maps引到教堂的後麵了。臨別,指路的女士提醒莊主:你的手機的電筒開著呢。想起斷眉的"See you again" 裏的那句"So let the light guide your way",於是有了光,轉個彎,便到了教堂前麵。
眼前卻是一幢奇特的教堂,怪異的建築。別說哥特,連羅馬、新古典都不沾。如果不是前麵廣場掛的"新約"裏的使徒箴言,我會認為這是一座博物館或穀歌的辦公樓。
現代風格的教堂,第一次見。最具明顯建築語義部分的是屋頂。建築師本意應該是用表現主義手法,表征十字架,還有教皇的皇冠。但灣區的天主教徒不買賬。平時到規規矩矩,四平八穩的教堂祈禱,因為上帝也習慣了穹頂與飛扶壁。突然來這麽一個看上去像"駱駝與驢子努力交配"的四不像,信徒咋想。他們還調侃屋頂,稱其為"Our Lady of Maytag",看上去實在像一根巨大的洗衣機的攪拌柱。以上是八卦,不過,八卦是人類進化的主要力量,學術明星尤瓦爾說。
大門上方的雕塑,耶穌張開雙臂引渡眾生。看材質,應該是青銅所鑄,沒啥驚喜,比不了歐洲那些大師手筆。進了大廳,卻虎軀一震,高大寬敞,華麗肅穆。在本來是穹頂之處,有一少見的動態雕塑,坐落在祭壇上方。 15層樓高,重達1噸,由14層三角形鋁棒組成,與但丁永靜的天堂觀似乎對著幹。另外一座雕塑,聖母升天與眾使徒,青銅浮雕,依然秉承現代手法,與古典的區別,類似文藝複興與中世紀聖像那樣,也乏善可陳。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說一台太小,應該是一棟巨大的管風琴,及背後的樂管,本身就是一件現代主義作品。就樂器而言,這是當今世界上設計最完善、最大的管風琴之一。它由意大利設計師魯法提在1970年設計並監督完成,單是控製係統就分五大部分,琴體共有70組音栓、音域橫跨89個八度,發聲管共計4842根。管風琴演奏時寬廣的音域、宏大音量、深沉的低音,天堂之音。
我們進去時,教堂內空無一人,隻有隱隱約約的管風琴樂,在空氣中盤旋,我們在pew長凳上靜靜聽。
我悄悄對莊主說:要不,我們去跟他說說,可不可以加入他的演奏。果然,管風琴師欣然應允。Silent Night,四手聯彈,緘默的力量,聖跡降臨。曲畢,淚流滿麵。管風琴師說:我再彈一遍吧。專業樂手,非同一般,第二段,華彩變奏,低音通奏加入,靜默之夜,星空燦爛,Epiphany!
這段特別送給你!管風琴師對莊主說。此時,突然發現教堂裏來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