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asisflyi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親子之道(11)-- 你為何對成年的子女有期待

(2025-09-22 05:20:39) 下一個

我的診療,目前為止,至少接受了十起以上,父母和成年子女的恩怨化解的診療。簡而之,是父母對成年子女有期待,或是,子女對曾經父母的培育有哀怨。

今天這篇說前者,即,父母為何對成年的子女有期待。這個問題我先自問過很多遍,我也是有期待的。但如今的我學會了,或是不斷自顧自“洗腦”,即,養兒女是最大的公益。這也並非我的自洽,而是我認為,任何的愛,一求就錯。尤其是,父母對兒女的愛。

當初,不是孩子們希望來到這個人世間的。也不是他們求著我們,給他們最好的教育的。這一切源於我們對孩子的愛。但一旦孩子感受到,這份愛是需要還的,這份內疚和羞恥感,會成為他們的精神負擔。時不時刺痛他們一番。

其實,人與人都是相互的,孩子和父母也是一樣,隻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是需要一個階段的。幼年期、青春期、乃至 young adulthood, 都不是父母該期待的時候。一是心智的自然發育,還沒到那個階段;二是,他們更關注的是他們自身,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的正常發育。而當我們的孩子,到達屬於他們自己的一個特定階段,他們會想到回饋的。這是規律性的過程,不用急,也急不得。

幾個月前,我接到一個成年的孩子,為母親約定的診療。她說,她的媽媽需要幫助。見了這位媽媽,很優秀很用心的一位母親,可是,當真是每次診療都是傷痕累累。除了憤怒,就是傷心。每次都會哭,哭得我心疼啊。

媽媽的事業做得非常成功。獨自養育三個孩子。如今二個孩子都成年。老大我見了,非常優秀,也很有邊界感。就是,幾乎沒有任何問題的年輕成人。為什麽要見老大,因為媽媽曾恨意滿滿地說,她的婚禮,媽媽不會去。媽媽是傷心透了,才這樣說,老大也是傷心透頂,哪有父母會這樣“威脅”,這樣對一個即將結婚的成年子女,如是話語。當老大覺得,自己的婚姻不會得到父母的祝福,她難過極了。注意,不是老大的姻緣不好,相反,老大的伴侶深得母親的喜愛和認可。

那是什麽原因呢?

母親說,老大太自私。不幫助未成年的弟弟。在弟弟遇到重大問題時,甚至她都不願意讓未婚夫去提供幫助。老大說,她就是媽媽的工具人。似乎,媽媽養大她,任何時候,她必須 Stand by。照顧弟妹的責任,理所當然也是她的。

我於是對媽媽做了三代背調。專業術語叫,genogram. 我於是深深理解了這位母親。她自小就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她對她的弟弟,給與了無限的幫扶和“母愛”。這樣長大的她,怎麽可能會對自己的老大,沒有期待呢?可是,這樣的期待對嗎?公平嗎?憑什麽,你這麽長大,你就要求你的孩子,也必須如此這般?那你是希望,你的孩子也會傳承,你不幸的婚姻嗎?乃至如你今日的精神困擾嗎?

這樣的話,待我和這位母親,建立了信任關係後,我的確如是挑戰了她。但單向的工作是不夠的,於是,我約了她的老大。我對她說,你知道你的母親,是如何長大的麽?老大說,她知道一點。我詳細為她分析了,目的不是求同,而是理解。老大的做法,在她這個年紀都是沒有錯的。她很好地為她自己,為她的兩性關係,堅守了邊界。小小年紀,我真的是要給她點讚。

我想讓她知道,她沒有錯。母親的恨意,更多的不是針對她,而是指向她曾經的童年,少年,她的憤怒和傷心,都是因為,母親的身體裏,有個自小沒有被善待的小女孩。且如今歲月,依舊沒有人在關心她,關注她,關愛她。隻是,她搞錯了,這份情緒價值,不應該來自於她的兒女,她應該去找個伴侶。她說她不需要,可是,她在向成年子女索求。我這裏不是在責怪這位母親,是的,生命對她不公。但生命對她也公,看她如今的成就就知道。

我總是對如是的成年子女說,照顧未成年弟妹不是你的責任,是父母的。你繼續按照你的心願去活著,不帶愧疚和 shame 的。至於成年的 sibling之間,我是最反感被要求,似乎成功的我的每一口,都必須和我的兄弟姐妹分享。這叫什麽事啊?我的母親就曾經這麽要求我。說,你公益都做著,都捐贈著,這個錢為啥不給你姐姐。可是,姐姐有手有腳,身體健康,我們不是連體兒,我們必須過著一樣的日子。而我公益的對象,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我總是對有未成年孩子的父母說,養育他們是你的責任,不是你成年兒女的。但也請相信,他們bound by blood,隻要你不過分參合,他們會彼此有情感的。就怕父母過於控製、分配、要求,會把本來該相親相愛的關係,搞得一團糟,甚至完全對立,乃至老死不相往來。我的客戶中,不乏這樣的案例,華裔老美都有。

以我為例,我和老姐的關係,隨著媽媽的去世,反而更加好了起來。當然,也與我的無求有關。即,媽媽留下的一切都是她的,我問都沒問。可盡管這樣,我也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她的孩子和孫子。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的親人也不多啊,都是自然而然的。沒有誰要求我。比如,這次戰友回去,我就買了禮物,給姐姐的孩子,還有給先生家那邊的。我當然想得到,雖然,我的父母,先生的父母,都過世了,但我到年紀了,會想到這些。可見,為人父母,你急個啥呢?那麽急吼吼地想見到變現。以不求的心態去求,終會到來。如果沒有到來,也沒有辦法,隻能反思自己。莫責備,莫哀怨。

我很有信心,這對母女會笑泯恩怨。還有時間,如果能幫助到這個家庭,母親能帶著滿滿愛意,參加女兒的婚禮;女兒也能在婚禮上,給媽媽一個溫暖的擁抱,我會感到至上的幸福。這就是這份工作,常會給我帶來的喜悅感、成就感,抑或是使命感。但我同樣是以,不求的心態去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金波茫茫' 的評論 : 父母有這個願望,自然是正常的。我也希望大兒可以提點小兒。但這個是不可以求的,父母也不應該去指點,去要求,去規定的。弟弟妹妹如果有需要,自己會去找哥哥姐姐。但哪怕這樣的請求,也不是任務,哥哥姐姐必須要完成的。

你問我真正的問題在哪裏?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做父母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養育兒女是父母的責任,不是兄弟姐妹的。幫是情分,不是本分。但對父母,關愛未成年人,就是我們的本分。

金波茫茫 回複 悄悄話 媽媽讓老大幫助弟妹沒有錯。媽媽年青時幫助弟弟,應該是有經驗的。為什麽現在行不通,而且還成了負麵的?或錯的是方式方法吧?或語言到不到位?或用老的中國傳統思維,教導受美國教育長大的孩子會是有偏差的。問題真正出在那裏?
你是用什麽主導方式幫助他們的?可以分享一下嗎?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的回複。我手寫我心,願對你我有幫助。
Oasisfly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lfie' 的評論 : What's on your mind becomes what's in your life. So think the thoughts you want to see. Good Luck!
黃小金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仁可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受益了!
elfie 回複 悄悄話 There's no unconditional love. Everything has a price. The price is called expectations. At the least we expect our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and hopefully grateful to what we have done for them. If they are not, then parents would be disappointed, like this mother is. She has expectations that her daughter couldn't or wouldn't meet. Family members get estranged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but mostly because their expectations fell short. It's not strange at all and usually there's no remedies. I've seen son, daughter and mother never want to see each other again, siblings also.
GoneWithWind2 回複 悄悄話 專業的就是專業的,讚!
田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文章,很專業,讓人受益!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