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asisflyi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現身說法(3)--繼續說,真實的我是個啥樣子

(2025-11-21 05:47:29) 下一個

今天終於什麽事情都沒有了。剛送走來維修爐灶的工人。先生去送朋友的孩子上學,順便辦點其他事。我一個人,一盞燈,一杯茶,我享受這樣的獨處。

我不喜歡紮堆。人多不至於不自如,但肯定不享受。諸如,廣場舞這樣的活動,我這輩子下輩子都不會參與。我的媽媽很喜歡,good for her。但這不是我。

周四本來是我休息的日子。閨蜜這周有事,感恩節快到了麽。我和先生二人世界,但主要是采購,中餐去了喜歡的中餐廳。因為下周感恩節,我想隻工作二天,有些客戶的需求,隻好滿足了。於是,本來悠閑的周四,變成,一大早兩個診療。下午兩個。晚上又兩個。

覺得很累。尤其是最後一個。孩子焦慮度都已經 8 out of 10 了,還要求我和她保持一致,不能允許孩子這個那個的。這不是開玩笑嗎?我累了,不想繞彎。直說,我做不到,但你有選擇。即,炒了我。我的話讓她意識到,盡管你的孩子你說了算,但我不能做我不想做的事情。

和先生說,我再不幹這樣的事情了。我一定要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我需要休息。我需要悠閑時間。我需要無所事事的鬆弛。先生肯定是尊重我的,雖然心底深處,對他來說,錢一定是多多益善。其實,他的確是為了我,放棄了部分的“真實”自我。比如,來美國和我們團聚。估計,自此,他的一部分“真實”就缺失了。最近我一直在和他聊這個真實自我的話題。我的確以為,他的那個“真實”其實,有自小被 told, should should should 的成份。不然,咋可能那麽完美呢,哈哈。

多年前,培訓導師來分享,如何激勵員工。12 個激勵點,有財富、有地位、有名望,有權力,這個那個的,記不全了。的確,30 來個學員,五花八門的答案。我的激勵點是,給我悠閑時間。倒不一定是和家人共處,哪怕自個呆著,都是很美。

即,職業生涯,我不可能為了頭銜和職位,或是啥成就,放棄我的排序第一,我需要有悠閑時光。為此,我放棄了很多,在他人眼裏,很好的機會。即,沒有攀登到“人生頂峰”,是我咎由自取,哈哈。

我還喜歡什麽,肯定是和家人相處。比如,今天午後,先生會去接小兒回家過感恩節。我一定會跟著去的,順便蹭個他們的食堂。想著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在路上漂著,也是幸福的。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放棄和家人共處的時光。當然,生活是一個平衡,即,這是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不會犧牲她。這個肯定是真實的我的真實需求。

繼續,對,我一定是把我自己放第一的,但這和關愛他人不矛盾。比如,如果我的先生,我的孩子,包括我的閨蜜 P,遇到生命危險,我一定會傾我所有。我和先生那天聊,我是會為了救先生或是孩子,放棄自己生命的人,我會的。但這絲毫不妨礙我,日常生活,心安理得把自己放在首位。或許,正是因為我始終愛夠了我自己,所以,我才有力氣去愛他們吧,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也知道,我愛的人,或是,我培育長大的人,是不可能會依賴我的。我喜歡獨立自主的人。但還是那句話,獨立自主不代表,要做孤家寡人,兩碼事。

人在找尋自我的路上,始終有 togetherness, individuality,完全不矛盾。Autonomy within connection。很多女性,諸如,電影“好東西”裏麵的詮釋,認為,女性獨立,就是不需要男人,就是必須自己掙錢,甚至女強人,孩子和家都顧不上,必須這個那個,我的確是有保留意見的。其實,不僅是保留意見,還會以為,這是虛假自我。或是,偽命題自我。

嗯,真實的我,還有哪一部分?我執著於探知真理。我肯定不願意稀裏糊塗地活著,我有靈魂層麵的需求。但這個探知,不需要在象牙塔裏。每天醒來的時光,去閱讀,去徜徉各類探尋知識和人性的海洋。比如,今天早上,我在華夏論壇,讀到王書琴的文章(她寫了“文革受難者”,這個藏書也跟著我,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她寫了孫曆生、於光遠,還有王蒙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我不陌生,王蒙的蝴蝶啥的,我拜讀過)。我真的是好想結識她啊,但我又不會這麽去做。能在江湖上,知道有這樣一個靈魂存在,已足夠讓我感知,這個世界值得!

我肯定做不到如王書琴的。為什麽?我太熱愛自己的生活了。我拿不出那麽多的時間,去執著地求證一件事,但她的存在,非常珍貴。我非常感謝她。她極大地豐富了,我對那片領土的人性的認知。我不會有幻想。不要誤會,我這裏沒有絲毫貶低的意思。但我知道,我不屬於那裏。我也不想成為,也很難成為,如,於光遠,或是王蒙,那樣的人。我更不想擁有孫曆生的命運。她有著那麽一雙明亮的眼睛,我相信,她的心靈也如是。但正是因為,她那麽美好,又不願意身心不一,然後,活生生被毀滅。

我不要我的一生,那樣度過。一個不允許生命自由做自己的人,或是家,或是土壤,是不值得我留戀的。

很多同學還在問,什麽是真實的自己。我以為,在重大選擇的時候,或是人生各類轉折點的時候,我們不在意他人怎麽想,不在意社會怎麽看,但在意內心的感受,自己的喜歡或是不喜歡,自己的價值內核,如果有的話,這自然就是最大程度做了自己。

做自己是個博大的話題,也是一個 process, 誰也無法一蹴而就。我的人生才過半,大把時間去探尋呢。有同學問我,才過半?哈哈,是的,我是堅信,我會活過百歲以上的。我的媽媽那麽艱難的一生,都活到了 90 多;我的婆婆也是。我沒有理由不超越她們的,哈哈。

對,這也是真實的我,始終樂觀,始終積極,始終正麵。

Think it. See it. Live it.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