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直在寫發現自己、找到自己和成為自己的文章。有網友問,如何找到這些選擇。
簡言之無他,任何時候的選擇,可以廣泛地聽意見,但最終,一定要走自己最想走的那條路,而不是趨利避害的那條路。
這裏要首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什麽是我們想走的?因為,真實自己沒有搞清楚的情況下,多半的選擇都是虛假自我在做主的結果。
舉個例子。我有個 19 歲的客戶,父母都是醫生。他告訴我,他十分不喜歡學校。我問他理想生活的樣子,以及未來路徑。答案裏,我已經看到了,內心背離的選擇。他說,他其實希望生活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不需要多大的房子,隻要能自給自足。他愛讀曆史,希望過簡單生活。我問,路徑呢?我一定是要考律師的。哦。既然你那麽痛恨學校,為啥還要再讀個四年的法學院呢?
我還有中年人的案例。夫妻都是醫生,妻子喜歡她的工作,但考慮到照顧幾個孩子,兼職。先生是全職醫生,一周工作八十個小時。基本診療,加其他工作。收入自然是很高的,豪宅外加孩子全部的私立。妻子告訴我,他一點都不喜歡他的職業。但無法離開,自小都過慣的gentleman的生活。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在我眼裏,沒有什麽能比,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更加折磨人身心的事情了。所以,家庭不和睦、睡眠出問題,都是必然結果。還有更糟糕的,就是壓力無處去,繼而找到很不體麵的 outlet,比如,去嫖娼,比如,去賭博,比如,去看porn. 這些都是我經曆的真實案例。
我自然不會去 Judge 我的任何客戶。我希望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讓他們盡情傾訴。其實,更糟糕的是,有的父母這麽痛恨自己的工作,還在逼迫孩子,繼續做這樣的選擇。
其實,虛假自我就是如張愛玲所言,生命是華麗的孢子,裏麵爬滿跳蚤。就是,“表”比“裏”更要緊。真實的自我就是,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要我最想要的,且得到後,身心愉悅。
說,如何找到選擇,難又不難。看多點“裏子”,看少點“麵子”。當然,發現自己,找到自我,是需要時間和智慧的,之前做錯了選擇也沒什麽,隻是,當我們明白了之後,有力量做自己真實的,即,“裏子”大於“麵子”的選擇嗎?
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替我們回答。隻有夜深人靜時,叩問自己的內心。
是的,要感恩我的父母,或許他們沒有足夠優秀,也沒有給我太多的壓力。很多時候,我都是自由地做著自己。
年輕的時候,自然也是在意外界眼光的,但總體還算好,雖然自我,但沒有過於任性,人生之路,算不得大錯。
我更是要感恩的,是人到中年,我做出的幾個重大選擇。一,自然是來美;二,是選擇的職業。其實,還有一個三。故事很多,案例也很多,有些,我會留到以後慢慢聊。
我那個時候來美,很多人看來是相當不明智的。甚至房子都沒有買在高點。再讀書,再就業,依舊如此。當時我曾經的閨蜜說,肯定選擇都財務啊,好找工作。我肯定不是她。她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工作無趣,期盼著早點退休。這樣的事情,我是幹不了的。我選擇了我喜歡的科目和專業,甚至都沒有想過,未來的求職方向。後來得知,這個專業的職業方向,是做心理醫生時,我還非常擔憂,我這個二外,是否能和本土人一樣,如魚得水。
但美國真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記得找實習單位時,我還擔憂,是否能找得到。誰曾想,我是我們整個專業,第一個被簽下的,且還是麵試當場。後來,一切的一切向我證明,隻要你真心喜歡這個專業,綠燈會對你開放。
而這些,我並非未仆先知。我一樣的內心忐忑,但還是堅持做了自己最想做的選擇。不是沒有想過未來,但從來不會因為未來的不確定,就做當下做保險的選擇。這在我的人生履曆,從來沒有過。
記得高中時候,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班長,她說,她很欣賞我,做事情隻有 60% 的把握,就出手了。她不行,她至少要有 90% 以上。她如今依舊在我的朋友圈,我們依舊心靈相通。但的確,成績那麽優秀的她,最後去的也是優秀高校的她,我們有著相當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是的。人生沒有百分百。每每選擇時,問自己大方向對不對?自己喜歡不喜歡?別人的意見可以聽一聽,但最終,一定要先顧裏子,做自己最心儀的選擇。
今天有工作。明天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