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自然想起屈原。
楚辭我是讀不懂的。小時候為了炫學,背過幾十句離騷,老了還沒忘。看香港電影版屈原時又背會了幾句橘頌,老了也沒忘。即便我的超級偶像司馬遷說屈子的詩“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還是不能說動我認真讀屈子的詩,因為太費功夫。
盡管如此,屈原一直是我所敬仰的。一方麵,忠君愛國,憂國憂民,中國士人的傳統,很多應該是從他身上延續下來的。另一方麵,擁有高貴出身(我背得最熟的幾段離騷說的是這),高度智慧,但人生卻處處不得意,這種強烈的悲劇美感對我衝擊力巨大。而最令人心醉又心碎的,是潔者智者的孤獨感;如他在江邊對漁夫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但我不想,也不鼓勵學屈原。這當然有好死不如賴活著這種深奧的人生哲學對我的影響,但就算我讚成自殺,屈子也不算自殺的最高境界。
屈子以忠君愛國著稱。他到底是因為國事不堪而死,還是因為事君無望而死,很難說清,應該都是原因吧,畢竟君國不分是古人的通病。但在我看來,他忠君的成分稍高了一些。他對楚懷王之忠之愛,甚至深到了有人懷疑他對楚王是否有同性之愛的程度(我不敢這樣認為)。楚懷王既死,屈子的生命已經去了大半。而最後一擊,是他至忠至愛的人的兒子,他寄托無限希望的新君,頃襄王,竟然也不聽他的忠言。
所以屈子之死,不是愛國自殺的最佳實例。那應該屬於陳天華 - 如周恩來所說,麵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甚至屬於名為被殺其實等於自殺的譚嗣同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亂發幾句誅心議論,對屈子不敬了。一個能寫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古人,其深具愛國愛民之心,是毋庸置疑的。 讓我們劃起龍舟,包上粽子,懷念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
6月3日
我是什麽人,一個萬人之下的匹夫!
也敢愛皇帝和習近平的中國?哈哈
還是愛給我選舉權的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