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四月之暴—清華鬥王光美 不堪回首係列-3

(2024-04-03 15:38:52) 下一個

1967年4月10日,清華大學井岡山紅衛兵,在教學主樓前開了一場大規模(三十到四十萬人)的鬥爭大會。他們鬥爭的對象是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我當年也到了現場。

王光美與清華

王光美在文革初期是清華大學工作組的負責人(上次說過,北大工作組負責人是張承先)。我在清華的親友對她印象都不錯,說文革初期,她在學生食堂的大木桶中給學生打湯,那活兒很累,炊事員都不愛幹。她貴為主席夫人,身材嬌弱,能夠做這件事,就很得人心。但是也聽說她在農村稿“四清”運動時,逼迫害死了不少人。文革進行半年多之後,劉少奇已是黑幫走資派,她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文革已有十個月之久,群眾把各級幹部鬥了個遍。造反派之間開始“別苗頭”、爭風頭、都想當造反幫主;就得找地位更高、影響更大的人開刀。清華的造反派一直想著找一位“更有社會影響力”也更能激起群眾“興趣”的目標下手,王光美是首選。

先是在1月6日,井岡山的某些人打電話給王光美,謊稱王的女兒出了車禍,把劉少奇、王光美騙出家門,到了醫院;然後在醫院扣留了王光美,將王光美強行帶回清華大學。下麵的鏈接,是當年《井岡山報》對這個欺騙、綁架過程的報道。https://disquel.wordpress.com/2011/07/24/%E6%99%BA%E6%93%92%E7%8E%8B%E5%85%89%E7%BE%8E 

這次行動,受到了周總理等人的批評。

不過,井岡山的蒯大富等人一直惦記這事,想開一個超大的鬥爭會。隨著劉少奇地位的貶低,到1967年4月,中央終於同意了蒯司令的要求。

三十萬人爭相目睹

鬥爭王光美大會定於1967年的4月10日上午9點半在清華大學主樓前召開。文化大革命已經批鬥了無數的政界和文化界大佬,可是,開群眾大會鬥爭國家主席的夫人,這還是頭一遭。當時人們都在“搞運動”,成年人不上班,孩子們不上學,一聽說有這種“熱鬧事”,人人趨之若鶩。

清華的親友告訴我這個消息,讓我當天早一點到,先去係裏找他們,然後他們帶著我去批鬥會現場,因為怕當天人多擁擠,很不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我騎車從清華西門進校,一路往東。路上摩肩接踵的都是人,爭先恐後往主樓方向跑。隻是快到照瀾院一帶時,路上人滿為患,已經無法騎車了。我隻好把自行車停在河邊,步行往東走。到了前麵的一座橋,千軍萬馬擠上橋,我被人群推擠到橋頭的石頭欄杆上動彈不得,畢竟我隻有十四歲,體重隻有三十公斤,後麵的人潮往前湧,橋麵太窄,人流走不動,我被卡在那兒肋骨幾乎斷裂。幸虧後麵有幾位身強體壯的好心人,用肩膀擋住不斷擁上橋的人群,把我拉出來,護著我過了橋。

因為路上的耽擱,已經沒有時間去找親友,我就直接隨著人流去了主樓前的批鬥會現場。那裏更是人山人海,我到會場時,隻能站在離主席台的200多公尺開外,看台上的人比蠶豆大不了多少。

在一陣高亢的“打倒…”口號聲之後,王光美被拉上台。

王光美的裝束

4月10日清晨,井岡山紅衛兵去中南海把王光美從家中押到清華主樓,先開了一個內部的小型批鬥會。然後強製她穿上羞辱性的服裝:頭上戴涼帽,頸上有紗巾,穿著半藍半灰的旗袍,脖子上有一大串乒乓球做成的假項鏈。

為什麽要把王光美裝扮成這副模樣呢?

原來是在1963年4至5月間,她和劉少奇一起訪問印尼,穿的正是這身行頭:緊身旗袍加項鏈首飾和寬邊草帽,並與印尼總統蘇加諾共舞。當時隨劉少奇出訪的還有外交部長陳毅和夫人張茜以及外交部隨行人員。他們共訪問了東南亞四國(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越南)。

這一出訪過程被拍成彩色紀錄片,王光美的形象在民間轟動一時,據說當時大城市的女孩子紛紛效仿她的裝束。 我祖母當時看到她這身裝束,說她打扮得像國民黨闊太太。

後來我下放到雲南農場時,因戴了一頂新的草帽,就有人說我像“壞女人王光美”。可見她這個裝扮在民間的影響力之大。

據說早在1964年,一位著名史學教授就寫了一首詩,諷刺群眾對《劉少奇訪問印尼》紀錄片的熱烈反應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4/1646561.html

爭傳飛燕倚新妝,看殺風流趙豔娘。

林邑馴犀勞遠使,昆侖貴客滿高堂。

青蛇白蟒當年戲,綠粽紅花此日忙。

節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殘命臥禪床。

在文革中,江青在群眾大會上特別批判王光美說:出訪前江青讓她穿黑色服裝,不要帶項鏈,說那樣顯得高貴,但王不聽。清華的“革命小將” 對江青的意圖心領神會,在鬥爭大會上,逼她換上旗袍,又把一串肮髒的乒乓球做成項鏈,每個球上都打了叉子,掛在她脖子上。王光美對這種人格侮辱表示抗議,又說:“毛主席指示,要文鬥,不要武鬥。”這卻隻能激起人們更強烈反彈。當王光美被紅衛兵押上會場的高台上時,人群嘩然,驚呼, 然後是口號聲、打倒聲、語錄聲、吼叫聲,排山倒海,持續數分鍾。幾十萬底層民眾的情緒一起爆發,場麵很震撼。我站在二百公尺開外,唯一能看清楚的,就是她的旗袍和一串乒乓球。

後來聽清華的親友說,他們都挺佩服王光美的,說這位大家閨秀表現得很鎮定,不卑不亢,既沒有抗議反對群眾運動,也沒有卑躬屈膝討好清華的學生。

當時也有好幾位學生領袖警告老蒯(蒯大富)不可行為過激。周恩來為防止發生暴力和失控現象,也特別派了一位秘書與王同去清華,如果沒有這位秘書,情況可能更糟糕。可見,這次鬥爭會羞辱性極強,卻並沒有太多暴力(對比下,鬥爭彭德懷、羅瑞卿等人的場麵則非常暴力血腥)。

批鬥會被製作成影片

除了公開的批鬥大會,當天清華井岡山兵團還對王光美有三次“審問會”,分別在早晨6點,下午1點(批鬥大會之後)和下午5點。王光美並沒有像大多數挨批鬥的人那樣卑躬屈膝。她始終堅持:劉少奇從不反對毛澤東,不是反革命,她還用毛主席的話來反駁審問她的人。王的大家閨秀出身和完整的西方和中國傳統教育,讓她的氣度舉止都始終穩重端莊。她的從容淡定,與演藝出身的第一夫人江青的尖刻神經質,形成鮮明對照。當年隻要一提“戲子”,大家心領神會,都知是指江青。

為了留作紀念,江青讓人當場拍下許多照片。還派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到現場拍錄了批鬥王光美的全過程,在十個小時後就火速製作成專題紀錄片。江青當晚就迫不及待地在釣魚台十七樓的放映廳,觀看了現場全過程。

江青還把1964年“劉少奇訪問印尼”的紀錄片,當作反麵教材公開放映,供大家批判。許多從沒進過電影院的底層群眾,開了洋葷,罵了髒話,至於批判,隻不過是走過場。

革命是盛大的節日

列寧曾說過“革命是被壓迫者的盛大節日”,這話切中要害。其實任何大規模群眾運動或者暴動,都像底層人的“盛大節日”,能激發出那些長期受壓抑的群眾的興奮感,滿足他們報複上層的欲望。當年連清華這種頂尖大學的學生也如同愚民暴民,更何況像我這樣文化層次更低的孩子和百姓。大家圖的是一時之爽,不會去想更長遠的負麵效應。 

五十多年前的文革,先挑動了下層百姓心中的仇恨,然後鬆開法律和道德對人的約束,放縱人用暴力發泄仇恨。大部分底層造反者看見上層人士被打被殺,很少會有同情心,反倒會感覺“快意人生”或者像參加了狂歡節。

多年後回想當年的景象,對王光美的印象,還沒有對群眾的印象深刻。我當時沒聽見有人對這種行為表示反感,群眾都急不可待、甚至樂不可支地圍觀他人落難,津津樂道地稱讚他們“幹的漂亮”。

批鬥王光美的大會結束之後,散場時有不少人光著腳或者穿著一隻鞋,當是在擁擠中失落了鞋子。據說當日擠踏造成了傷亡,有人被扒走錢包,有人的自行車被偷,還有人趁機對女孩子耍流氓。但是群眾都相當滿足,說那些都是小節,不影響大局;參與者這輩子也都有了吹牛的資本。

我當時很怕我的自行車被人偷走,還好,當時大部分人的興奮點都在國家主席夫人挨鬥,沒人注意河邊的草地。我推上車子騎回了家。

 

附錄:

清華大學批鬥王光美 http://www.cnd.org/cr/ZK19/cr1004.gb.html

江青與王光美的恩怨 https://freewechat.com/a/MzI3MDY3MDgzMQ==/2247483919/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