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12 風采依然:雷根斯堡/德國 海外篇之十二

(2023-09-06 12:42:46) 下一個

街上是現代人潮,城市卻古風依舊,殿堂之高雅與市井之流俗並存;好像走進時光隧道,窗裏窗外變幻快閃,……教宗保羅六世盛讚這個古老的兒童詩班……。

  離開皮爾森之後,搭多瑙河遊輪,第二天去雷根斯堡。

旅遊團內有不少美國遊客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參加同樣的行程,留在船上吃喝玩樂。參加陸上行的人,就得到了30歐元的午餐費。雷根斯堡的主要景點,是13世紀的大教堂、12世紀的石橋、羅馬門、市政廳、以及德國最早的飯店Alte Würstküche (Old Sausage Kitchen)等。

千年老城(可參考後麵曆史)

雷根斯堡在德國東南部,地處多瑙河與雷根河的交界處,是巴伐利亞州一座著名的老城;紐倫堡在其西北約九十公裏,慕尼黑在其東南約一百公裏。

雷根斯堡老城沿河而建,因河岸不寬,河邊的建築高聳、街道狹窄,城堡堅固,處處顯出當年的輝煌。雷根斯堡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城市,城中有一千多處文物遺跡。包括保存完好的11至13世紀的建築:市政廳、大教堂、市場、修道院,貴族城堡等,多數是古羅馬及哥特式建築。

在老城區狹窄的入口處,在迎麵的一幢高大建築上,有一幅巨型畫作, 畫中隻有兩個人物:大衛和歌利亞。盡管畫作的筆法粗獷簡單,卻是聖經中很出名的一段故事。在舊約《撒母耳記上》17章中記載:小牧童大衛勇敢地甩出一塊石頭打死了大巨人歌利亞。或許此幅巨畫在暗示:文明人打跑野蠻的原住民(凱爾特人)而建了城?

  古羅馬時期,雷根斯堡是羅馬軍團的重要營地。羅馬軍團所建的城堡Castra Regina有幾個城門,其中北邊的城門(Porta Praetoria/Roman Gate)遺址保留至今,距離大教堂不遠。Porta Praetoria 是古羅馬堡壘的一部分,該堡壘建於公元90年。

 

老城中還有許多中世紀的建築,其中老市政廳(Old Town Hall)建於13世紀;從1663年到1806年,這裏是神聖羅馬帝國議會的所在地,有“永恒的帝國議會”之稱。1806年8月1日,在這裏開了最後一次帝國議會,宣布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正式解體。如今,這裏是雷根斯堡市長的辦公地,也是帝國議會博物館和遊客中心。

雷根斯堡的古建築中還有許多意大利式塔樓。據稱雷根斯堡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擁有最多意大利式家族塔樓的城市,也被戲稱為“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

這些塔樓中最顯眼的是金色之塔(Goldener Turm,1260年),塔高50米,如今是大學生宿舍。

雷根斯堡街道狹窄,全城處處是古跡,兩個主要的地標是大教堂和古石橋。

聖彼得大教堂(Dom St Peter Cathedral)

聖彼得大教堂,是雷根斯堡的中心地標,也是萊茵河以東唯一的法式哥特大教堂。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區在739年建立,隸屬於薩爾斯堡主教區,是最古老的天主教區之一。這裏最早的教堂叫Niedermünster,位置比現在大教堂的更靠西。在1156年至1172年間,大教堂兩次被大火燒毀,在1270-80年間開始重建。

 

負責設計這個大教堂的建築師,曾在法國學習,設計方案體現出法國哥特式的風格。大教堂正麵的主體建築,包括兩座塔樓和一個中央大殿,雙尖塔樓高105米,教堂總長86米、寬34.8米。因工程浩大,直到1520年前後才算完成。教堂的彩窗非常絢麗,西麵的彩窗到19世紀才完成。此外五座哥特式的祭壇也獨具特色。

這座教堂也是十九到二十世紀期間,一些著名大主教的墓地。大教堂對麵矗立的一座青銅雕像,是紅衣主教菲利普.威廉((Philipp Wilhelm,卒於 1598 年),他的兄弟是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由此也可見當年政教一體狀況。直到拿破侖占領雷根斯堡之後,才迫使大主教放棄了行政權柄。

雷根斯堡大教堂的內部音效非常好,從975年就開始了正規詩班音樂敬拜。教會少年唱詩班名叫Regensburger Domspatzen, Dom的意思是教堂,而Spatzen是麻雀。可以翻譯作“雷根斯堡的麻雀”或“聖堂之雀”。號稱男童詩班中的“斯特拉迪瓦裏”(古典優質小提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知名的教會童聲詩班。1976年,在“紀念教會創立一千年”的音樂會上,教宗保羅六世讚美這個兒童詩班為“世上最有名氣的合唱團”。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家鄉就在附近, 1970年代他曾在雷根斯堡大學教授神學。2006年9月他以教皇身份,到訪雷根斯堡大教堂並主持彌撒,著名合唱指揮Dr. Theobald Schrems帶領“聖堂之雀”詩班獻唱。

大教堂的教會學校中有三百餘名年齡在10至19歲的學生,每天都要進行合唱練習。孩子們除了在本地大教堂獻唱之外,也時常參加著名的國際巡迴演唱會。很可惜這次沒有機會聽到孩子們的天籟之音。

多瑙河老石橋

雷根斯堡的另一個著名地標,就是跨越多瑙河的老石橋 (Stone Bridge/ Steinerne Brücke)。石橋建於1135-1146年間,是德國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橋,曆經近九百年的滄桑、風采依然。老石橋是當年世界上最堅固、最長的橋。

老石橋長336米,寬8米,平均高度15米,共有16個橋洞,橋洞寬度分別在10.15米至16.60米之間,橋墩寬度5.85米至7.40米。可能是因橋的象征意義,腓特烈一世在1189年5月從這裏啟程,率領軍隊踏上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路程。 

老石橋距離雙塔大教堂不遠,對比高聳的教堂尖頂,石橋格外顯得樸實低調。

 

我們在河邊的一條小巷子中瀏覽古城舊日風光,並不知附近有橋。在一口古井和一尊小雕像的後麵,抬頭赫然看見湍急的流水,因之前之前看見的河水都波平如鏡,就忍不住向前走幾步想看個究竟,以為是另外一條水道。沒想到豁然見兩個古老的石橋洞,下麵有方方正正寬厚的橋墩底座,平靜的河水突然撞上橋墩底座,變成了激流。老石橋近在咫尺,人卻看不到她,突然撞見,像意外的邂逅,很有些驚喜。如此古樸低調的石橋,竟是12和13世紀的建築典範,

後來許多石橋參考和效法它的設計建造。在模仿它的橋中,很多比她的名頭更響亮。比如說:倫敦泰晤士河與法國的石橋、布拉格的查理大橋,還有德累斯頓的易北河橋。

橋邊老飯店

下船之前,船員專門提醒我們:在石橋附近,有家曆史悠久的飯店:Old Sausage Kitchen,一定要去吃他家風味獨特的香腸餐。餐館離大橋很近,但地盤狹窄,顯得很袖珍又像快餐店。

因靠近橋頭,附近遊客如雲,餐館專門用圍欄圈住門口的地盤,隻有約二十張小桌,每桌可坐三、四人。餐館麵向河的外牆,有三扇窗一扇們,門口就是賣餐的窗口。小餐館雖然不起眼,曆史卻很悠久。

古時候鹽很金貴,河流的碼頭都有鹽商建的倉庫,雷根斯堡也不例外。後來鹽價大跌,人們就把倉庫改成圖書館,可惜因長期儲存鹽,藏書中也浸入了鹽分。於是幹脆把這裏改為修橋工人的飯堂;後來從這裏上岸和過河的人很多,飯堂繼續開放,供應飯食給來往的船員和裝卸工人,還有修建大教堂的工人。經年累月,這個食堂漸漸“研發”出既好吃又頂飽的香腸套餐。雷根斯堡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有了“鐵打的食堂,流水的客”。

那天買午餐要排長隊,小餐桌沒有空位,人們就坐到河邊坡地上,對著古橋與河水開吃。我終於等到一張桌子,看到同團的兩對菲律賓夫婦沒有地方坐,就邀請他們也過來,大家擠在一起,說說笑笑很快樂。我胃口一向不好,對吃淡漠,也就沒“吃出好”來。

飯後我們在老城裏麵自由行,巷子又多又窄,很容易迷路。路旁有不少小店鋪,東西都賣得挺貴,我們在一個小鋪子買了幾件手工製作的小動物擺設,又在橋頭較大的一家店買了拉線木偶(給外孫)和其它紀念品。

雷根斯堡街上是現代人潮,城市卻古韻悠然,殿堂之高雅與市井之流俗並存;好像走進時光隧道,窗裏窗外變幻快閃,有點迷茫,有些留戀!  

 

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曆史

雷根斯堡因有舟楫航運之便利,遠在石器時代(400 BC)已經有凱爾特人在此居住;大約在公元79年,古羅馬人在此地建城。公元179年,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在這裏築起一座兵營要塞,取名為 “雷根斯堡”(Lager am Regen),意思為“雷根河畔兵營”。

到公元6世紀雷根斯堡成為巴伐利亞的首府。1207年雷根斯堡升格為羅馬帝國自由城,1245年又被賦予城市自治權。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雷根斯堡處在帝國中心,又因運輸方便而商貿繁榮、是中歐地區生活最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後,經曆了多年的經濟衰退,1492年失去了帝國自由城的特殊地位。

在宗教方麵,739年雷根斯堡升格為主教區。1147年5月,康拉德三世(當時羅馬帝國君王)從雷根斯堡發起了第二次東征;四十年之後,在1189年5月,腓特烈一世又從此地發起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在舊教堂被火燒毀之後,1270-1280年見雷根斯堡大教堂開始建造。自13世紀起,這一區的主教兼管世俗事務(政教合一)。根據查閱的英文資料,在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之後,雷根斯堡的一些居民逐漸轉為新教徒。1542年秋天,市議會正式宣布接受新教信仰;從1553年到1624年,新教會堂先後按牧了兩百位牧師。幸運的是,這裏的天主教會與新教教會一直和平相處,在改教過程中沒有發生在其它地方常常發生的流血衝突。

1803年,雷根斯堡宣布退出羅馬帝國,加入萊茵聯邦;1806年8月1日,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宣布解散。1809年雷根斯堡先後被奧地利和法國占領,拿破侖取勝之後,迫使雷根斯堡大主教放棄權力,1810年此城並入了巴伐利亞。與之對應的是,1817年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區也降格為普通教區。

在二戰中的1943年至1945年間,雷根斯堡老城並沒有受到太多戰爭影響。英美空軍隻對市郊的飛機工廠(是歐洲最大的廠)展開了28次猛烈空襲,有三千人喪生,部分橋梁受損。後來納粹軍隊撤離逃跑,雷根斯堡未經戰鬥即告解放。對比許多在二戰中被炸成廢墟的城市,雷根斯堡是為數不多幸免於難的城市。

目前的雷根斯堡像老樹開新花,西門子公司在這裏設有分公司製造芯片;1986年寶馬也在雷根斯堡投產,1989年東芝投產,生產筆記本電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雲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燕花園' 的評論 : 讀了妳寫的那篇,喜歡!音樂是上帝給人的美好賞賜!
京燕花園 回複 悄悄話 教宗本篤的哥哥喬治是一位很有音樂天賦的神父,他曾經任雷根斯堡童聲詩班指揮三十年。我寫過一個書評,my brother the pope, 就是喬治蒙席寫的本篤教宗的故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4830/201302/297.html
感謝您的精心分享。
雲河 回複 悄悄話 enjoy!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馬上就要去regensburg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