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蔣中正,他上過日本講武堂,是培養基層指揮軍官的初級軍事院校,應該是學過各種步兵武器使用,挖掩體,單兵和班排進攻防禦這樣的知識,可以說是懂一點軍事。但如果憑這樣的水準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那中高級指揮院校就沒有必要存在了。然而由於風雲際會,他不僅成為黃埔軍校校長,北伐軍總司令,最後還成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他也因此野心膨脹,覺得自己比國軍最高學府陸軍大學甚至留洋的孫立人廖耀湘等人都強,所以抗戰和內戰中多次越過戰區司令直接指揮到師級部隊,導致戰區有時狀況外,明明標圖顯示某地有一支部隊駐紮,要調動禦敵時才發現蔣已經越過戰區把該部調往另外一個作戰方向,導致防禦出現漏洞。這也是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中國軍占優勢的80萬軍隊被裝備差於自己的共軍60萬各個擊破,損兵55萬的原因之一。
再說普大帝,他本人並沒有蘇軍中服役的經曆,可以說對軍事指揮是門外漢,雖然受過克格勃的嚴格訓練,可能各種武器使用,格鬥,跟蹤,爆破這些都會,但不大可能學習過戰術戰役指揮這些隻有在軍隊中一級級提拔上來的軍人才懂得的東西(查了一下他一直擔任克格勃地區負責人,最高當過駐東德機關老大,如果他在當時克格勃下轄的蘇聯邊防軍幹過也許能彌補一些但沒有)。然而他過於剛愎自用,以至於第一階段不順就把幾個戰區司令都換了個遍,甚至連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也靠邊站了(很久就沒有看他公開露麵講話,即使鏡頭中出現也是一閃而過)後來完全都是紹伊古拋頭露麵,但這貨也不是職業軍人出身,沒有具體指揮作戰的經驗,戰場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後來傳說也被靠邊站或是被迫戴罪立功,這樣各級指揮員的士氣都受到重大打擊,因為太進取了一旦打不好自己就要被撤職或是冷藏,所以隻能重炮猛轟一字平推混日子。還有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馬裏烏戰役之後主要的殺手鐧武器如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都不慢慢用了,我認為是指揮這些遠程航空兵和戰術火箭部隊的將軍怕擔責,因為沒人能保證情報百分百準確,如果打錯了目標或是戰略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墜毀(不管是被擊落或是因為機械故障墜毀)自己都要承擔責任,那不如等著普大帝自己或是紹伊古大將給出打擊方案我照著執行就好,問題是這麽專業的東西那兩位也是不會的,所以隻能在家待命了。結果到了烏軍發起反攻時,戰區各級部門也沒人敢負責發起反擊或對攻,各級都在等待克裏姆林宮的命令,所以造成隻有受到進攻的單位消極抵抗節節敗退,其他戰場因為沒得到命令根本沒有配合行動。
再說之前看到中越邊境作戰中中國軍隊唯一一次吃大虧的遇到伏擊作戰全營覆滅的戰例,對陣的越軍也僅僅是營級部隊,這次戰鬥發生在野戰軍身上,而不是火力裝備遠不如野戰軍(沒82迫擊炮以上重炮,沒坦克裝甲車)的省軍區邊防團和守備師身上,原因就是野戰軍各級完全習慣了按照上級命令行動,沒有收到命令的情況下其他部隊隻能固守待援。導致該部得不到及時援救被迫投降。而廣西軍區和雲南省軍區邊防團要經常麵對獨自作戰的情況,各級指揮員習慣了有比較大的自主權可以當機立斷,所以即使受到伏擊也能互相掩護全身而退。之前對印自衛作戰有的邊防部隊電台故障一時沒收到撤軍命令就敢一直往縱深穿插,導致印軍聞風而逃。幾個打散了的戰士也敢滲透到印軍旅部和炮兵陣地附近發起攻擊,野戰軍反倒很少這樣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