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01/25/25,星期六)
文/勞柯
早上我做菜包的時候孩子媽媽說她前幾天買了山藥,她問我能不能用山藥做甜包子。我從來沒有用山藥做過甜包子,就隨口說把山藥切成丁,再撒一些白糖和紅糖就可以用來包包子。孩子媽媽就把山藥仔細地切成小丁,然後問我到底是用紅糖還是白糖還是兩者都加還是兩者都不用而用冰糖。我心想啥糖都一樣,就答應說用紅糖吧。
山藥切成丁後就會出一些汁水,紅糖見到水就化成了糖水,於是那餡也就非常稀。我盡最大的努力包了幾個,發現每個都露餡,最後隻能放棄。糖包子雖然沒有做成功,但今天的菜包子非常成功,真是皮柔軟餡鮮美,色味俱全。
我不但做了菜包子,還做胡辣湯,當然胡辣湯是用超市裏買的胡辣湯方便包做的,不過我往湯裏加了白菜蘑菇粉條花生豆和蔥花。雖然這個算不上正宗的胡辣湯,但依然喝出正宗胡辣湯的味道。孩子媽媽抱怨說花生豆加多了,她把她碗裏花生豆一個個地挑給我。我喜歡吃花生豆,她把花生豆挑給我,我自然笑納。
千人千口味,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別人不一定喜歡。
吃完飯後我問大閨女怎麽樣,孩子媽媽說她說玩得很高興,我有點吃驚地問:“她給你主動聯係了?”“怎麽可能,是我發了好多信息問她,她才給我回了一個‘OK’。”我說:“孩子一出去就是斷了線的風箏。”
大閨女是星期三和她的小夥伴們在學校的安排下去迪斯尼的。這是她第一次不和我們一起出遠門,出門前還很緊張,出門後就不給我們聯係了。據說她們行程並不順利,快到迪斯尼的時候堵在路上四個多小時,不知道那幫孩子怎麽把那四個小時熬過去的,是又說又笑還是各自睡覺,等她回來我得問問她。
雖然大閨女不在家,但我們還有一個閨女呢。這位在家的閨女睡到十點鍾才起床,起來後不知道為啥特別激動。她激動地讓我不敢和她過去起床後的表現聯係在一塊。我問她為啥那麽激動,孩子媽媽說那是因為高興。不知道她為啥高興,可能是因為姐姐不在家,她不太適應,人一不適應也就顯得激動。
今天早上華人學者聯誼會和當地的華人教會要聯合舉辦迎新春的活動,原本說好全家都要去,但我和二閨女臨時改變的主意說不去了,孩子媽媽很不高興,但也沒有辦法。如果在過去,這樣的活動我會很高興地參加,但不知道從啥時候起,我突然不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不但這樣的集體活動不想參加,連和朋友聚會也不想參加了。
人越活越‘獨’。
孩子媽媽說我這人太‘獨’,從頭‘獨’到腳。其實我沒有那麽‘獨’,我隻是沒有精力再交新朋友了,也沒有精力和時間和一大幫人說一些天南地北的事。不知道為啥,和無關的人閑聊後,我的肚子會脹得難受。也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身體就會有不喜歡的反應。
既然不能去參加活動,孩子媽媽就想把醃製好幾天的鹹肉涼起來讓北風吹。她做醃肉有兩個主要步驟,第一步就是把五花肉整塊塗上鹽和各種各樣的料,然後用保鮮膜裹起來放在盆裏,然後上麵壓一個很重的石頭放在院子裏凍;第二步就是把凍了很多天的肉用繩子掛在院子裏等北風把它風幹。她似乎每到冬天都會做,但我們吃到的機會卻很少,因為在第二步的時候那些鹹肉會被其他動物叼走。我一直想給她做一個到晚上就可以拿到房子裏的涼肉的架子,一直說一直沒做,那肉也就經常被其他動物叼走。
今年我雖然還是沒有做架子,但我卻找到一處絕佳的風幹肉的地方,於是我就告訴她把肉拿進來,用繩子捆上,我去把肉掛起來。我正預備怎麽掛,就聽孩子媽媽驚叫:“我的肉不見了!”我跑出去一看,盆和石頭都在,但肉不見了。
生活真是處處充滿不可預測。
孩子媽媽氣憤地說:“誰吃了那肉,鹹死它,鹹死它全家。”不知道吃那塊肉的動物會不會被鹹死,我想是不會的,況且它也不知道那肉不是給它吃的。大冬天的,生活本來很困難,找到一塊肉,自然不會放過。
如果真被鹹死了,那真是因‘吃’而死。
想做的事都沒有做,這一個上午也就過去了。中午我繼續吃包子,孩子媽媽吃米飯和昨天剩的排骨,二閨女吃昨天從飯館裏打包來的半塊三明治和炸的土豆片。我出生在山東,有麵食自然不會去吃米飯;孩子媽媽出生在江蘇,更加喜歡吃米飯;二閨女出生在這裏,喜歡吃我認為根本不是給人吃的食物,不過閨女們喜歡,對她們來說那就是美食。
能各取所好,人活著就會快樂,人活著快樂,也就會幸福。
吃完中飯,預備晚飯。孩子媽媽買了一包手指頭大小的小魚,大概五六十條,她站在廚房裏收拾了一個多小時才把所有的小魚的五髒六腑都扒出來。下午四點我開始炸魚。我加了少許的麵粉,然後打了一顆雞蛋,把麵粉雞蛋小魚攪拌均勻,開始一條一條地炸,雖然沒有炸到酥脆,但依然很好吃。閨女吃了第一口就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讓我感到做飯遠比自己想想的幸福和快樂。
炸完了魚,我又把早上剩下的山藥包成糖糕炸了一下。糖糕做得非常不成功,還沒有出鍋就全炸開了。其中有一個似乎沒有炸開,當我把它放在盤子裏正要仔細研究它為啥沒有炸開時,它突然就炸開了,從裂口出噴出很多熾熱的山藥粒和糖漿。還好我躲得比較快,要不然可能被毀容了。
不要被表麵的平靜所迷惑,爆發可能是瞬間的事。被炸得焦黃的糖糕是這樣,被碾壓的人也會是這樣。
歡迎關注公眾號:月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