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性用相是事實的因果邏輯,是一切萬法的因果規律,是絕對邏輯法。
體性用相的體是本體的意涵,體性用相的性是性能的意涵,體性用相的用是作用的意涵,體性用相的相是狀態的意涵
例如:
杯子的體是杯體,杯子的性能是能裝,杯子的作用是裝水,杯子裝水之後會呈現一個狀態。
狀態會隨著時間的變異刹那變異。裝水叫水杯,裝茶叫茶杯,裝油叫油杯,裝了油畫原料叫色杯,裝泥土可以種花叫花盆,拿去刮痧叫刮痧器,打破可以用來割東西,.....
每一種用法都必然需要杯體的本性支持,如果杯體是紙做的,其體性用相必然變異成另外有一套邏輯關係。
綜上所述:
每個狀態必然對應一個作用,
每個作用必然對應一個性能,
不管狀態如何變異、作用相對狀態是不變的。
不管有多少種作用、性能相對作用是一一對應的。
一切性用相都必然有一個不變的體決定的。
體性用是一致而絕對的不變異,唯一變異而不能穩定的就是相。
體是唯一執持性用相的本,這個本體一旦變異,其執持的性用相必然變異。
體性用相的體分為兩種,一種叫真本體,一種叫假本體,真本體是無相的本質,是一切萬法的根源,假本體是有相的本源,是每個現實的原因。所謂真就是本來如此,所謂假就是暫時如此,上麵舉的例子就是假本體,杯子的體性用相是暫時存在的,不會像真本體一樣永恒存在。
其實真本體就是心,佛法因心體有不可壞滅的體性而用金剛來比喻。整部金剛經都是從不同維度描述心體特性的大乘經典,心經的描述簡單直接而非常直白。
明朝王陽明先生創立的心學有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其中的意涵分別是:心的本體是無善無惡的,心的性能是知善知惡的,心的作用是追善追惡的,心的修行是為善去惡的。
心的狀態就是我們能感知的人性。因為陽明先生了知人性,具有換位思考的知己知彼的心力,自然知道別人會如何言行舉止一舉一動,用於打仗就知道對方將領會如何排兵布陣,
用於治理就知道民眾會在意什麽不在意什麽,用於布道就知道學生心裏如何思慧如何糾結,
用於溝通就知道受眾對象會如何情緒波動。用於修行就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而一一修正。
喬布斯用於產品設計,諸葛亮用於唱空城計,孔子用於教書育人,老子用於撰寫道德經,一切聖賢皆有通達事實的悟性而悟道成功的心通之人,把體驗通達的真實用了不同的語言文字告知後世學人,隻是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留下練習心法提高心力實現悟道的訓練方法和教練技術。留下了大量的哲理和事實規律的描述,為後世學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總結:
1、體性用相是絕對法
2、心是真本體
3、心通必能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
4、心力訓練是提高悟性的捷徑
5、心學之所以實用是因為具足了換位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