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飲食已經有好幾年了。剛開始我的目的就是減輕體重。第一個減法就是減去早餐。采取16/8的輕斷食,隻在11點至7點間吃兩頓,並沒有特別在意飲食結構。體重幾個月就降下來了。BMI到了23左右。
後來開始以減脂增肌為目的,就沒那麽簡單了。經過數年的七分吃三分練,體脂終於從18%+降到了~16%。肌肉也算有型了。特別是我夢寐以求的六塊肌,已經有了雛形。最關鍵的是摸索出了一套簡單有效的飲食習慣,可以很穩定也很緩慢的減脂,同時保持體重穩定。
所謂簡單,就是不必去數每天的卡路裏攝入量,不需要花時間去稱食品重量,算營養成分。但有一個重量是必須每天量的,那就是自己的體重。每天早晨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廁所清空,然後量淨重。有一個比較精確的電子秤是必須的。雖然單次測量很容易有正負0.5磅的誤差,每天堅持測量顯示的趨勢卻是無可置疑的。每天測完了,馬上回憶一下昨天的飲食,總結是吃多了,吃少了,還是正好,作為今天飲食的參考。
通過幾年的測量和總結,終於發現第二個減法。就是對飲食規則的減法。本來以為越注重飲食,規則會越來越多。結果發現其實規則很簡單。就像書越讀越厚,讀通了,就越讀越薄一樣。這個簡單的規則就是:
覺得真餓了才吃,感覺有一分飽了就停。
至於16/8也好,一日一餐也好,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簡單規則造出來的形式。隻要真的能夠實行這個簡單規則,什麽樣的形式並不重要。什麽是真餓?習慣了饑餓感,才會知道什麽是真餓。一分餓根本不算餓。古時候人們經常在外勞作一整天,哪裏有一日三餐和零食,不也活得很好。習慣了饑餓感,不到七八分餓是不影響體力腦力的。當然這是指健康人,有病還是要循醫囑的。為什麽說一分飽就停呢?我覺得吃是有慣性的。大腦感到有一分飽的時候,進食其實早就快十分了,就該打住了。就算是離十分還差點,添加一杯蛋白粉或者吃個水果做零食也會補上了。所以我現在雖然每天依舊午餐、晚餐兩頓,早上泡一杯蛋白粉加一把各種堅果,晚上泡一杯蛋白粉加一杯自製酸奶,並沒有嚴格地執行哪種輕斷食。
做的第三個減法是精簡吃的方式。吃的食材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的全麵,但是怎麽吃卻是越簡單越好。倒不是說做法越簡單越好,蔬菜都生吃,肉都煎熟為止,吃兩天就要吐了。而是精簡營養組合的方式,這樣每天早上總結昨天飲食的時候,才能準確地說出是哪樣食物要少吃,或者要多吃。比如就說酸奶吧,我都是吃自己做的酸奶,不添加任何成分。如果有一天我吃市場上的酸奶,第二天體重漲了,我是應該少吃那種酸奶,還是應該換一種酸奶呢?我會不清楚。如果是自己做的酸奶,我就能馬上做出結論是該少吃酸奶,還是該少吃其它的食物。還比如蛋白粉,我總是買Costco的,單喝。如果肌肉不見長,或者往下掉,我會增加蛋白粉量。增加多少很容易控製,不用擔心算不出加入了多少其它成分。
做的第四個減法就是減少在餐館吃飯。每次出遊,基本上都會長至少五磅,要花兩三個月才降下來。餐館的食物太複雜了,越少吃越好。
無論是吃還是練,肯定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對每個人來講,隻有做減法,才容易養成習慣,也才容易前後對比出效果。不然真跟盲人摸象一樣,全憑感覺,做半天並不知道哪個更有效,哪個是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