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國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不可以超過10%

(2024-09-10 23:28:35) 下一個

高中教材文言文的比例調查,據新華網的文章新高中教材的比例為45%-50%。這是一個嚴重過高的比例。我個人觀點是直接應該將古文變成語文高階內容,也就是選學內容,不應該作為每個學生必修內容。無可爭議的事實是:因為現代人不需要古文來生活。如果我們認同教育就是為了幸福的生活的話,顯然不符合我們的教育目標。我們花費如此多時間培養了一種無用的技能,那就是浪費生命。應該把文言文和詩詞歌賦降低到不超過10%。且在選擇文章的時候,主題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不應該都是拍馬屁的道德教化,不痛不癢的雞湯文。我這裏說的古文,是不包含詩詞歌賦的。詩詞歌賦另外討論。

於是我花費了一周的時間來查看資料和思考這個問題。我查看網絡上為何要學習古文,古文的必要性在哪裏?

百度等得出的結果,我總結下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習文言文能夠增加民族認同感。

提升漢語語感。增強文字駕馭能力。

提升寫作技能

增加對古代人文曆史的理解。方便以後看古代文獻做準備。

傳承中華文明優秀文化傳統。

 

先一點一點的反駁。

第一點,增加民族認同感榮譽感。

民族自豪感,一般理解都是好的。但是謹記:自然而然的民族認同感是好的,是相對理性的,不會形成過度統一又單一的民族精神。誰會不愛自己從小長大的家鄉呢?因為那裏有他童年的故事,有關心他成長的人。這就是中國各地的老鄉情懷了。而在利維坦的設計和包裝下,排他性的民族認同感則可能走向極端的,形成不理性的,甚至帶有封閉盲目排外的,甚至帶有暴力的民族主義精神。排他性民族認同感,就是隻看到自己的優點,貶低和無視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觀。我特別擔心,我們過高的文言文課程比例,且選擇的文章的標準都是家國情懷,倫理道德說教。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我們古代的這些就是最好的精神遺產,潛意識形成了一個大家都是這個文化下的人。其實這是一個篩選出來刻意構建的共同體。因為古文裏包含的內容極多,很多日常更加富有人性複雜的內容無法呈現,比如《鹽鐵論》文章就沒有出現在教材裏。諸子百家的其他學派文章也沒有呈現出來。況且,學生隻有被動接受的機會,沒有選擇古代思想流派的機會,我們的考試標準定義了學生必須接受的“偉光正”觀點。這勢必會形成狹隘的民族主義認同感。另外學生沒有時間和機會接觸其他文明的經典,更易形式自我為中心排他性民族認同。適當的民族認同,確實能夠幫助大家麵對困難的時候一起麵對,但是這種認同感,很容易被利維坦們利用。下麵舉例幾個曆史上的國家。

先回憶曆史上幾乎最強調民族自豪感的,礙國主義教育最嚴重的國家-----nacui德國,二戰的日本帝國。他們的教育和最後行動,大家可以花點時間研究下,這裏不加贅述。二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悲劇的結局,後者直接吃了兩個核雞蛋。更不提對我國的傷害有多大,直到今天那些仇恨都還盤旋在教材和民族主義者腦海裏。我不知道這種價值衝突最後會不會以暴力手段解決。且當時這些國家都變成世界公敵。這幾乎很大的原因就是狹隘的民族認同感的結果。

所以,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家鄉是一種天然的品性,無需刻意強製灌輸的“教育”。否則就是有組織的“洗腦“。這種對自己族群的認同應該由個人自然形成,而應該禁止有組織的設計一個共同體。最後總結下,通過古文來實現想象的共同體是不義的做法。

 

反駁第二點:學習古文能夠提升漢語的語感。

首先我們明確過什麽是語感嗎?我認同百度總結的語感定義:語感,即語言感受力,是指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言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感使人們能夠迅速、準確地理解語言文字,感知語義,體味感情,領會意境,甚至捕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語感的培養需要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積累。

那麽上麵的定義應該是同一種語言。如果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又如何很好的提升現代漢語的能力呢?我不否認學習古文對現代漢語的促進作用,但是變成一個主導的功能則不可能。現代漢語的語感提升,應該由學習現代漢語內容為主。古代漢語作為一個輔助或者高階要求。這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我們學習這麽多的古代漢語花費了那麽多時間,我們值得嗎?即便提升了一點點漢語表達和理解水平,相比我們失去了青春語文課的將近一半時間是不值得的。我們不如騰出時間閱讀現代更經典的文章書籍材料。這些不僅語感提升了,思想上的啟發更是幾倍於古文。

現在總結下:提升現代漢語的途徑很多,古文不是最有效的。可以作為選學或者高階專業內容。應該降低至包超過10%,更加合理。

第三,古文提升了寫作技能。這點分析和語感的提升有相似之處。古文的寫作很多結構較為古板,而且論證的內容,沒有什麽嚴謹的邏輯可言,大多都是違反嚴格的邏輯規律的,比如引用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等都是不嚴謹的,很容易培養出詭辯和杠精人。這種寫作,就是沒有什麽實證精神,不會使得我們更加接近真理。何況,學習寫作技能,現代文古今中外多了去了。優秀的文章數不勝數。古文也不是一個必要的條件。當然我也不是說學習古文在寫作上毫無用處,用處是有的,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從或者喜歡從古文中獲取寫作的技能。

所以學習古文對寫作技能的提升是有限的,並且學習現代文對寫作的直接提升更大,古文效率低。甚至古文的某些寫作表達方式是有害的。

第四點,學習古文能夠增加對曆史的理解,獲得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

我們曆史十分漫長,我們學習的這點古文是滄海一粟,杯水車薪。在增加對曆史的感受上,效果不顯著。但是不能否認有效果,隻是不顯著而已。因為我們學習古文是不按照曆史的時間和發展來學習的,而是在不同時代裏選擇經典材料學習的。學生的時間十分寶貴,我們能否有更高的方法來實現嗎?現代白話文肯定可以實現。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古文都應該消失,而是應該不高於百分之5的比例。學生做個了解就可以了。有興趣的學生他可以研究更多,這是我們鼓勵的。也就是說古文不是最有效的學習曆史的語言和方法。當下我們已經在原有的教育體係下實施了幾十年,也極少說出社會後需要古代文獻的閱讀能力的。普通人幾乎遠離古文的世界。那麽擁有古代文獻的閱讀能力是少數研究和愛好者的事情,他們翻譯成白話文後,大眾就可以作為普及的內容。不必每人都會。這花費了那麽多時間精力背誦和理解他顯得有些浪費時間。當然如果學生其他的都無需學習。那學古文就無可厚非了。要在現代社會生活所具備的技能和底層思維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培養。學生時間有限。

第五點,學習古文是傳承文化。

首先我們定義下什麽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可能體現在文字,建築,古跡,手藝,音樂等上麵。是什麽傳統都要傳承嗎?固然不是。傳統有好傳統,有不良傳統,過時傳統。三綱五常中,三綱基本可以認定和現代平等普世觀念衝突。五常,仁義禮智信則應該是社會常識。無需過多的論證,即便論證現代文更加簡單易懂,效率更高。但是通常來說,很多都是不痛不癢的呼籲性的雞湯文。好比說,你已經知道了“信”的重要,我還要用古文再和你說一遍嗎?況且文章隻是呼籲你這麽做,沒有在論證上有更新的方法。所以顯得有些多餘。我對初中高中大部分的文言文主旨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初中階段正確的廢話,不痛不癢的,老調重彈的雞湯文。無非是道德教化,為人處世,國家情懷。傾向於對普通人來說的。

高中階段,傾向於向君王角度來說的。也就是這種教育是麵向君王的學習。類似資治通鑒。難道是把高中生當君王來培養?高中階段我還觀察到有舍生取義,寧死不屈,隻強調忠誠的腐朽觀念,和現代生命第一,獨立人格完全相反的文章主旨。這是文化糟粕。可以作為批判性的閱讀。但是好多要背誦,恐怕細思極恐。

總結來說,要是文言文隻是表達些常識性的東西,甚至接近正確的廢話。甚至混進了不少文化糟粕。又叫我們的孩子如何傳承呢?常識性的東西白話文大有題材。何必求於難懂的古文呢?當然有些朗朗上口的詩篇歌賦,學習下倒是可以。比例不應該過高,合計不要超過10%。

 

另外我們現代社會人,極少會使用古文。已經是公認的現實。浪費那麽多時間去學習幾乎無用的文字,不值得。我們的收益太低了。應該多學習有效的寫作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生活技能,世界範圍內的政治經濟人文經典。和孔孟同一時期的希臘各大哲學家們的作品也十分值得研讀。人類範圍內的自我組織的經驗積累了不少書籍論證。尤其以希臘,羅馬,文藝複興時期,科學革命時期,近代西學東漸時期,當代經典都可以作為學生的教材。然而,很多應該作為一個獨立人的基本作品和文章,卻從未出現過在教材裏。學生的精力有限,一旦固化後,很難在成人後有機會閱讀整個人類的共同財富經典。

很多人說,擔心不學習這些文言文就會失去作為華夏人的精神。這個大可不必擔心,試想,一個人隻要他活得好,幸福安康。至於他傳承了什麽精神真的那麽重要嗎?我們傳承精神文明,不就是為了幸福安康嗎?華夏人,不應該被曆史的冗餘壓住,要敢於突破和放下這些包袱。勇於向周邊的文化吸取有用的規則文化和內容。及時更新進化我們的思維和文化。讓中西能夠融會貫通。有些文化習慣,已經深深的印在我們的骨子裏,不需要學習文言文也已經隱藏在我們的日常裏。

說到這裏,我不是說,文言文完全不需要,要丟掉到曆史的垃圾堆裏。而是應該引導學生思辨性的閱讀曆史文章。不要總是聽從老師和教材指派的主旨和思想,作為學生隻有接受的分,沒有反駁和不認同的權利。考試是最討厭的東西,會定格掉標準答案。強製學生服從文章的主旨,這是不合理違背培養獨立性的。所以即便有部分的文言文,也應該改變教學的基本方法,文章鑒賞應該以開放性為主要考察方向。隻要是合理的感受,都應該得到尊重。取消文言文對古代文法,語法的學習。這是大學專業的東西。我鼓勵熱愛古文的學生專研文言文,挖掘我們文化中的優秀內容。批判性的把內容以白話文展示給大眾。

 

綜上所述,文言文進入教材不可超過10%。因為其進入教材的各個理由都顯得不夠充分和必要,甚至還有一定的不利之處。浪費了孩子的學習精力和時間。文言文學習應該成為一個興趣和專業領域。不應該作為全民學習的公共材料。傳承文化,還可以研究古代音樂和建築,但這都是專業領域的。我們還應該學習全世界範圍的經典,並且以思辨性的方法來教學任何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