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為何有必要重新視頻解構初高中語文課本?

(2022-05-14 07:45:29) 下一個

什麽是解構?通過什麽方式來解構?

就是幫助學生再次挖掘教材背後所包含的信息。通過製作視頻或者文章的方法來敘述。

為什麽要重新解構?

讓學生對教材產生批判性思考。因為在中國大陸,教學迷信教材,不僅是學生,大多老師也是如此。其中的原因就不多說了,大概就是政府的指揮棒在那裏,考試的標準就是他們定的。我所謂的解構就是找到課文作為教材的必要性,作者的經曆,作者的時代背景等新的視角來挖掘。平時教師一般不會觸及那麽深的內容。

為什麽一定是語文教材?

我最近思考了很久。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尤其是對國家,政治,民族和世界的認知語文教育充當了一個基底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意識形態,或者說對外界的看法潛意識受到語文教育的很大影響,至少這種情況在中國相當突出。當然還有曆史,政治,德育教育等也具備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大多數人高中畢業後,是很少有深度的思考的,也較少閱讀書籍。也就是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停留在高中畢業時候的狀態,至少也是作為一個價值觀的基礎。後麵改變很大的概率不大。初中高中表麵看起來很叛逆,但是他們的潛意識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這個時候容易輕信權威,因為缺少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和習慣。

如何評價一個作品是否值得入選該年齡段的語文教材?

我選擇了幾個維度來作為標準。第一是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是人類共同特性價值的載體,很難說一部好的作品沒有人類發展需要的精神。當今我們也許說成人性的光輝,普世價值。這個應該放在第一位的,缺少這個其他內容再好,也無濟於事。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年齡階段是否能夠有或者沒有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有效閱讀。有很多文章是很有思想性,但是脫離了該年齡段的學生所能夠理解的範圍,則是折磨人了,效果也不大,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就比如把有營養的東西給錯人吃了,如果口味不好,不合適青少年,則他一定會拒絕的。

第二,應該是語言的豐度。什麽叫做語言的“豐度”?因為語文是學習母語的過程。母語會有很多表達的習慣和精妙之處,比如好的詞匯,句子,結構等。在我們漢語尤其突出。我們在語言的藝術上還是有很多值得讚美的。所以我們的詩詞歌賦,美文不少。

第三,作品在曆史中具備劃時代的意義。不管是正麵還是反麵的意義,其實都是可以來學習和思考的。比如白話文的改革,白話文和古文之間,這段時間五四運動,肯定就會產生很多書麵語言的變化。選擇這個時段的優秀文章是值得的。

另外我倒是不讚同,入選教材,一定要是完美的。入選教材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過程,畢竟沒有誰能夠寫出完美的東西。所謂完美,也不是不能批評的,沒有瑕疵的。恰恰因為一點的瑕疵,我們保留下來,作為留給學生自己思考,難道不好嗎?華人文化圈,太喜歡確定的答案,顯然是浮躁的。所以我就用以上的標準和維度來給教材打分。

評價教材文章好壞,固然有很多人有不同觀點,我也隻能從我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構,我也不希望這是唯一的解釋,相信與否完全留給學生和聽眾去分析。所以我的解構都會告訴大家你們可以自己去查證,形成自己的看法。我也不可能所有的關於這個作者都去了解,所以可能形成某些片麵的結論。但是我盡可能的有依據,如果是自己的觀點我會說這是我結合材料得出的個人結論。

在解構當中我不僅分析教材的優劣,文學思想的價值。我還會挖掘作者的時代相關事件背景的有趣細節。比如老舍為什麽要自殺?時代背景是什麽?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結果?

有時候也會吐槽那些課本裏從我個人的人生經曆得出的結論。帶領學生讀者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文章。我不太可能說和體製內老師重複的問題,比如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無聊的語法知識。

關於中國的教材,我親自體驗過,說實話,對我來說,語文更多的帶來對漢語的厭惡,而不是愉悅和欣賞。也許我是喜歡理科的原因吧。我個人更加看重思想性,對於文學性較少關注。自由的閱讀,能夠帶來更多的欣喜,是無需置疑的。語文要求規範的理解,尤其讓人感到折磨。雖然,不是說所有的都是隨意理解,但是中國的語文,限製和確定答案的事情程度已經過度了。

好了。今天就說這麽多,我是希望把我的思考和分析寫在這裏提供給大家參考和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