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Weber–Fechner 定理和以訛傳訛了70多年的一個關於大陸和台灣的認知誤區

(2024-07-13 17:30:03) 下一個

心理學有一個Weber-Fechner定理,說的是物理刺激強度和感官度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即刺激量的幾何增長對應感受量的算術增長。我認為這個定理不僅對物理刺激成立,對金錢刺激也成立。一個人從0到有1顆米的積蓄,這第一個米級增量帶來的主觀感受,相對於從1顆米到2顆米的第二個客觀等值的米級增量,要強烈得多。

提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案例。毛時代的絕對貧困(UN定義的absolute poverty)嚴重扭曲了國人對宏觀經濟量的認知,會算賬的中國人也常犯其他族裔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同樣的innumeracy的毛病,那就是極度誇大貴重金屬的真實價值。

為毛一手製造的史詩級經濟災難開脫的,一個根本站不住腳的說法是,蔣政權運去台灣的296萬兩黃金,這一增一減,是台灣繁榮和毛時代赤貧的原因。全然不顧300萬兩黃金被4億5千萬人稀釋後的數量級概念,150人分一兩!

實際情況是,那些黃金從上海倒騰到台灣時,蔣政權還有江南+西南+桂係地盤。敗退路上,在上海、廣州、成都就花掉軍費約46萬兩,在台又直撥軍費89萬兩。發行新台幣撥準備金80萬兩,借台灣銀行26萬兩。到了50年5月就隻剩54萬兩了。

有趣的是,大陸新政權也意識到了黃金對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一書,新政權50年3月穩定了物價後,適當提高了金銀兌換比價,收兌的金銀數量大增。以廣東省50年共收兌黃金 745.5萬兩,銀元101.2萬枚,純銀5323.6萬兩。僅1950年一年,廣東一省回籠的黃金就是蔣帶走的2.5倍,是台灣當時存量的13.8倍。

事實和常識麵前,台灣黃金立國論可以休矣。

恰恰相反,台島麵臨的是一個巨大的危機。流亡政府到台不到一年帶來的那些黃金就花得差不多了。他們是活在借來的時間裏,如果經濟崩潰了,不用老共打,台灣自己就玩完了。還是當時台灣財政部長嚴家淦有定力,頂著時髦的凱恩斯主義的潮流,用高利率製止了擠兌黃金的民潮,營造出了新台幣的金本位假象。其實,金呀銀呀,都沒有信心重要。

那時蔣政權的高度腐敗,也是名不虛傳。個別在美的國民黨官員借機順手牽羊發國難財。1949年為了防止新政權凍結民國的外匯,把民國的資產轉到了個人名下。後來明確美國不會承認中共後,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並沒有把錢還給國府。吃了啞巴虧的小蔣恨得牙癢癢,但桌下“君子協定“,他又能怎麽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